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兒童樂園教學反思

兒童樂園教學反思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3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身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兒童樂園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兒童樂園教學反思

這兩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乘法的初步認識。有二個知識點:一是初步認識相同加數及相同加數的個數,從而引入乘法,這是一條主線。二是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這是理解乘法的意義和實際計算的基礎。教學難點是識別相同加數,理解乘號前後兩個數所表示的不同意義。通過以上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確定以開放式的課堂教學。

乘法的初步認識它是建立在學生已經學過加法、減法,這一節是學生學習乘法的開始,由於學生沒有乘法的概念,加之這個概念又難以建立,在這種情況下,我從生活經驗出發,層層深入地逐步完成對乘法意義的體驗教學過程,從學生喜愛的謎語爲切入點,抓住學生的心理年齡的特點及心理需求,因此從課堂一開始孩子們就產生了極大的熱情和興趣,爲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當然也存在以下幾個不足:學生的觀察不夠仔細,表述上感覺也有些欠缺;有個別學生不能列出正確的乘法算式,影響了教學效果。

《兒童樂園》這一課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課,是學生進一步學習乘法口訣的基礎,也對今後學習表內乘除法及多位數乘除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爲上好這節課,在備課過程中我深刻體會教材編排意圖,充分運用了教材所呈現的教學資源,力圖爲學生創設一個輕鬆、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自主探索,自主實踐,相互質疑,相互評價,最後獲取成功。我把探究新知做爲本節課的中心環節。

分三個層次進行教學,第一個層次是讓學生用小棒創作出美麗的作品,第二個層次是讓學生計算“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列出一些加法算式,算一算擺出自己畫的圖形需要準備多少根小棒;第三個層次是通過觀察加法算式,展開想像:“如果擺100 個圖案,所寫的算式會怎麼樣呢? ”使學生體驗到,要列出的加法算式會很長,寫起來會很麻煩。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使學生自然產生“如果有一種簡便的寫法該多好”的願望,教師根據學生的展示彙報情況,適時地引出乘法。

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之中自然而然也就體會到了乘法算式的簡便之處。這樣的教學設計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使學生可以親身經歷乘法產生的過程,乘法的知識並不是教師硬塞給學生的,而是學生在體驗了簡化加法,有了自己的簡化方法之後才呈現出來的。教學不再是教師機械講解、學生被動接受的過程,而是學生在不斷思考、探索和創新中得到新發現,獲得新知識,感受成功體驗的過程。

本課教學我的優點是:

1.能很好地把握新課程理念,遵照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規律,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精心設計形式新穎、富有意義和挑戰性的問題情境,使學生覺得數學就在身邊。

2.教學過程中,爲學生創造了輕鬆、民主的課堂氣氛,通過具體的生活情境,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合作交流意識和應用數學的意識。

3.充分利用電教媒體,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4.鼓勵學生的創新思維,通過各種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練習,調節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習興趣,最後設計開放性的練習,把數學知識生活化,達到了預定的教學目標。

本節課不足的地方在於:

學生對練習題的掌握情況較好,正確率達到95%,但拓展練習中“1+2+3=6,3+3+3+6=15能直接改寫成乘法算式嗎”有一半學生不會寫,主要原因是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思維不靈活、不全面,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這兩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乘法的初步認識。

有二個知識點:

1、初步認識相同加數及相同加數的個數,從而引入乘法,這是一條主線。

2、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這是理解乘法的意義和實際計算的基礎。教學難點是識別相同加數,理解乘號前後兩個數所表示的不同意義。通過以上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確定以開放式的課堂教學。

乘法的初步認識它是建立在學生已經學過加法、減法,這一節是學生學習乘法的開始,由於學生沒有乘法的概念,加之這個概念又難以建立,在這種情況下,我從生活經驗出發,層層深入地逐步完成對乘法意義的體驗教學過程,從學生喜愛的謎語爲切入點,抓住學生的心理年齡的特點及心理需求,因此從課堂一開始孩子們就產生了極大的熱情和興趣,爲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不足之處:

學生的觀察不夠仔細,表述上感覺也有些欠缺;有個別學生不能列出正確的乘法算式,影響了教學效果。

《兒童樂園》這節內容是新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2課時的內容,本節內容的重點是經歷把相同加數連加算式改寫爲乘法算式的過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體會乘法與加法的聯繫,體會用乘法算式表示連加算式的簡便性;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會讀寫乘法算式。難點是根據相同加數連加的算式列出乘法算式,並知道乘法算式中各乘數表示的意思。

根據學生的二年級學生的活潑好好奇的心理特點,我設計的教學環節如下:

一、課前滲透

我以出示2袋玩具小熊(每袋有兩隻小熊),讓學生列出加法算式,再出示4袋讓學生列出加法算式,列完後並說說是幾個幾連加,最後出示10袋,讓學生列出加法算式,由此讓學生體會到多個相同加數連加列加法算式比較麻煩。

二、 新知學習

1、 情境導入

2、 讓學生說說在圖中看到哪些數學信息。

3、 提出數學問題

4、 抽出問題,解決:一共有多少人坐小飛機?

①要解決“一共有多少人坐小飛機?”應該怎樣列算式?

師根據學生所說進行板書:2+2+2+2=8(人)

②師出示課件:6架小飛機一共能到多少人?8架呢?30架呢?學生體會到加法算式 越來越長,由此引入乘法。

5、 以4個2連加的加法算式爲例來學習認識乘法及乘法算式 中各部分名稱,會讀寫 乘法算式。

6、 說說乘法算式中的乘數2表示什麼?4是哪來的?

7、 鞏固解決:6架飛機一共坐多少人?8架呢?30架呢?應 該怎樣列乘法算式?

8、 當堂練習。

三、 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有幾處值得反思:

1、“課前滲透”這個環節可以刪除,應該直奔主題,以免“多個 相同加數連加寫起來比較麻煩”的體驗重複。

2、在教學將相同加數連加的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時,沒有突 破“乘法算式中的兩個乘數是怎麼來的,應該如何確定乘法算式中的兩個乘數,及每個乘數表示的意思”這一難點。如:2+2+2+2=8,改寫成乘法算式:2×4=8,第一個乘數確定的是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數2,另一個乘數是相同加數2的個數4,並附以明確的板書,學生才理解深刻。

3、在學生回答問題後,教師儘量不要重得學生的回答。以後應 注意避免這些問題的出現。

本節課學習的是乘法的意義,是學習乘法的基礎課。這次,我大膽地改了情景的創設和練習的增設,讓課堂更有趣而且讓乘法的意義更容易理解。

聯繫生活,引出乘法。用課堂上老師要求每個孩子帶4枝鉛筆爲入口,問孩子們:“3個小朋友一共帶了多少枝鉛筆呢?5個小朋友呢?全班31個小朋友呢?”讓孩子再次感受到用加法計算的不便,再讓孩子想想,4+4+4=12(枝)可以怎樣用乘法來表示。預習了的孩子馬上能說出乘法算式,接着老師追問:“4是怎麼來的?3是怎麼來的?”讓學生能明白加法與乘法之間的關係如何轉變。

有了這樣的引入,教材中的情境圖變成了練習,一樣的讓學生找數學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學生解決起來也很快速,達到了練習鞏固的目的。之後,我出示了這樣一個練習:把加法算式改成乘法算式。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在下面看的學生都驚呼2太多了,讓學生把這些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後,算式變得整潔。這樣的練習不僅讓學生掌握了加法變成乘法算式的方法,同時感受到加法的不便與乘法的簡便。學生通過這樣的類比練習,更加明確乘法的意義就是求幾個相同加數和的簡便運算。

在教學中,恰當的練習才能真正達到鞏固知識的作用。

1.突出了“數學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繫”的課程理念。

創設學生熟悉的的.情境,讓學生體會到用連加算式解決這類問題相對煩瑣,激起學生學習乘法的願望,進而感受學習乘法的必要性。學生初步認識了乘法運算的意義之後,讓他們再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問題可以用乘法表示,體會乘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2.把解決問題與學習乘法運算意義的過程結合起來,利用學生已有的用連加算式解決問題的經驗,進一步抽象,建立乘法算式,從中體會乘法運算的意義。

在列乘法算式時,“4個2”中的4,“6個4”中的6和“3個3”中的第一個3是教學的關鍵,而對此學生往往容易疏忽。教師請學生說說自己列式過程中的想法,特別是從哪兒找到“4”“6”和“3”的,由學生講給學生聽,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另外,引發對“1+2+3=6(人)”爲何不能用乘法算式表示的討論,進一步強化對乘法運算意義的體驗。

總之,這節課,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思評價”的循環過程中,通過相互交流、啓發,取長補短,實現由不會到會、由模糊到清晰。在討論、交流中,學生處於一種寬鬆的氣氛中。這種放鬆的狀態是學生思維最活躍、最便於學生再創造的狀態,更能使學生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並讓學生獲得用已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成功情感體驗。讓學生體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併爲我們的生活服務。

兒童樂園呈現的是小朋友在兒童樂園裏遊玩的情節。情境圖共分爲四部分:左上部分呈現了很多小朋友在蹦蹦牀上玩的情境,包含“我蹦了23下、我蹦了66下”等數學信息。左下部分呈現了坐龍船和飛天輪的情境,包含“坐龍船的由17人,坐飛機的由24人,我們一共來了50人”等數學信息。右上部分呈現了玩碰碰車的情境,包含門票每位10元、汽水5角、礦泉水2元等信息。右下部分提供了坐小火車的情境,包含時分、圖形、長度單位等數學信息。

教學時,我引導學生先從整體上觀察畫面,在明確基本圖意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按一定的順序進行觀察,使學生能全面地發現圖中隱含的信息,瞭解按一定順序觀察事物的方法,併爲下面按知識板塊整理知識做好準備。之後,我再引導學生髮現並提出數學問題。

不管做什麼事情,事後都需要反思思考自己的對與錯,這樣子才能方便知道自己的表現,以下是“《兒童樂園》教學反思”,希望給大家帶來幫助!

1、自主探究部分:學生先自己觀察兒童樂園插圖,然後提出問題並嘗試解決問題。這一部分學生完成的比較好,因爲之前的知識鋪墊,學生大多能夠找出數學信息,並且能夠根據現有的數學信息提問和解答。

2、合作交流部分:通過提出問題的鋪墊,老師適時提出讓學生合作討論,有沒有更簡單的方法計算:有多少人坐飛機?學生通過相互交流、啓發,取長補短,從自己的一個方法,和同伴交流和分享方法後,知道很多種方法,有之前預習過的孩子更能提出用乘法計算。然後我讓學生自己先和同伴說一說自己對乘法的理解,孩子們雖然能發現一些問題,但很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然。於是,便向孩子們詳細講解爲什麼可以寫成乘法算式,以及需要注意的地方。

3、課堂檢測部分:講解完乘法,剩下的時間馬上完成活動單練習,後彙報對批。由於對批是靈動課堂活動的一種,學生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爲一名小老師,所以,學習性質高,完成作業的態度也比以前積極。在彙報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後及時解決。

本節課讓學生感受到了參與到學習中學習數學的樂趣。當然,在教學的具體過程當中,還有很多需要提高和改進的地方。如:有的學生有矇混過關的想法,有的學生遇到困難有退宿,討論不積極等,我會努力讓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到學習中來,更要向做得好的老師們多學習。

1.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經歷把相同加數的連加算式抽象爲乘法算式的過程,初步體會乘法的意義,體會乘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2.會把相同加數連加的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掌握乘法各部分的名稱和讀法。

二、在設計本節課教學過程時,我圍繞着教學目標來設計,主要分爲:

1.情境引入,發現數學現象;

2.提出數學問題,引入乘法;

3.教學加法算式改寫爲乘法算式;

4.體會乘法與生活的聯繫;

5.學生練習反饋這五部分來進行。

三、本節課的優點在於:教學過程總體流暢,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教學目標,學生練習 反饋情況良好。

四、本節課的不足之處在於:

1.在針對2+2+2+2=8這個連加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後,對乘法算式中各數所表達的意義進行講解時所花費的時間過多,沒把重心放在乘法算式各數字與問題的聯繫上。

2.鼓勵語言較少,以至於到後半節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下降。

3.教學過程單一,應有些變化。

五、改進的方法:

1.通過激勵的語言或方法,維持學生上課的積極性。比如:比一比哪一組最積極舉手發言,課後可以得到小紅花等等。

2.在進行乘法算式講解時,多運用兒童化語言,使學生易於理解。

3.可以把“一共有多少人划船?”與“一共有多少人在椅子上休息?”這兩道題作爲學生的反饋練習,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題目來做,並請學生講解給學生聽,這樣,學生更容易理解。

“乘法的初步認識”是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二課時的內容,是學生第一次接觸乘法。這節課上得比較成功,表現在以下三方面。

1.突出了“數學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繫”的課程理念。

創設學生熟悉的“發練習本”的情境,讓學生體會到用連加算式解決這類問題相對煩瑣,激起學生學習乘法的願望,進而感受學習乘法的必要性。學生初步認識了乘法運算的意義之後,讓他們再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問題可以用乘法表示,體會乘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2.把解決問題與學習乘法運算意義的過程結合起來,利用學生已有的用連加算式解決問題的經驗,進一步抽象,建立乘法算式,從中體會乘法運算的意義。在列乘法算式時,“4個2”中的4,“6個4”中的6和“3個3”中的第一個3是教學的關鍵,而對此學生往往容易疏忽。教師請學生說說自己列式過程中的想法,特別是從哪兒找到“4”“6”和“3”的,由學生講給學生聽,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另外,引發對“1+2+3=6(人)”爲何不能用乘法算式表示的討論,進一步強化對乘法運算意義的體驗。

3.自評表現,總結全課。

學生學會自評是“課標”在評價建議中提出的一項重要內容。讓學生對自己本節課的表現進行自我評價,目的是鼓勵學生樹立自信,不斷進步。對於那些認爲自己表現不好的學生,應肯定其優點,並提出希望。對那位本節課自評表現欠佳的學生,老師要求他課後給同學們講講他在兒童公園發現的乘法問題,以彌補其在課內的損失。

總之,本節課的設計,能自始至終給學生創造出寬鬆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大量的生活情境中去體會、感悟和發現,真正讓學生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進一步激發了他們學習數學的願望。

〖案例點評

1.除了“教學反思”中提到的優點之外,本節課還有一個很突出的優點,就是學生的主體性發揮得比較充分,主要表現在:(1)給學生比較充分的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或獨立完成任務的機會,如每個學生都在草稿本上獨立列式計算,嘗試解決問題;讓學生向同桌介紹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人人都選擇一個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並與同伴交流等等。

(2)學生互動中,智慧的火花時有閃現,如“我發現瞭如果兩個乘數不一樣時,可以寫出另一個乘法算式,如果兩個乘數一樣時,只能寫出一個乘法算式”;觀察具體情境,把“1+2+3=6”改寫成乘法算式時,學生髮現了兩種方法:一是通過“移多補少”把3個加數都變成2,另外一種是不用移,前後兩排椅子都坐着3個人,這兩種辦法都可以列出3×2=6或2×3=6。

(3)學生有一定的發展。學生小結說“我學會了將一個很長的連加算式用簡短的乘法來表示,真奇妙。”“我知道了有些連加算式能用乘法表示,有些就不能。”這是學生實實在在的收穫,他們才這樣自信。

2.在描述數學問題方面,也存在着與前一個案例同樣的缺陷,需要改進。

1、自主探究部分:同學先自己觀看兒童樂園插圖,然後提出問題並嘗試解決問題。這一部分同學完成的比較好,由於之前的學問鋪墊,同學大多能夠找出數學信息,並且能夠依據現有的數學信息提問和解答。

2、合作溝通部分:通過提出問題的鋪墊,老師適時提出讓同學合作爭論,有沒有更簡潔的方法計算:有多少人坐飛機?同學通過相互溝通、啓發,取長補短,從自己的一個方法,和同伴溝通和共享方法後,知道許多種方法,有之前預習過的孩子更能提出用乘法計算。然後我讓同學自己先和同伴說一說自己對乘法的理解,孩子們雖然能發覺一些問題,但許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然。於是,便向孩子們具體講解爲什麼可以寫成乘法算式,以及需要留意的地方。

3、課堂檢測部分:講解完乘法,剩下的時間立刻完成活動單練習,後彙報對批。由於對批是靈動課堂活動的一種,同學每一個同學都能成爲一名小老師,所以,學習性質高,完成作業的看法也比以前主動。在彙報的過程中,發覺問題後準時解決。

本節課讓同學感受到了參加到學習中學習數學的樂趣。當然,在教學的詳細過程當中,還有許多需要提高和改進的地方。如:有的同學有矇混過關的想法,有的同學遇到困難有退宿,爭論不主動等,我會努力讓同學主動、主動的參加到學習中來,更要向做得好的老師們多學習。

“乘法的初步認識”是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二課時的內容,是學生第一次接觸乘法。這節課上得比較成功,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能很好地把握新課程理念,遵照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規律,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精心設計形式新穎、富有意義和挑戰性的問題情境,使學生覺得數學就在身邊。

2.教學過程中,爲學生創造了輕鬆、民主的課堂氣氛,通過具體的生活情境,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合作交流意識和應用數學的意識。

3.充分利用電教媒體,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4.鼓勵學生的創新思維,通過各種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練習,調節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習興趣,最後設計開放性的練習,把數學知識生活化,達到了預定的教學目標。

本節課不足的地方在於:

學生對練習題的掌握情況較好,正確率達到95%,主要原因是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思維不靈活、不全面,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總之,本節課的設計,能自始至終給學生創造出寬鬆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大量的生活情境中去體會、感悟和發現,真正讓學生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進一步激發了他們學習數學的願望。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