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幼兒園教學反思

幼兒園教學反思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7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教學反思

幼兒園教學反思1

美工活動對幼兒來講是遊戲、娛樂,也是創造、表達的一種方式。每個幼兒心裏都有一顆美的種子,每一位幼兒都有創造的潛能。泥工造型是一種運用插接、刻畫、印貼等手段,通過細緻的觀察與豐富的聯想、想象進行再創造的藝術形式。同時這也說明了美工活動對幼兒小肌肉發展和思維發展都具有一定的要求。如何爲幼兒創設教學活動鍛鍊環境呢?這是上好一節美工課需要關注的課題。

首先本節教學活動的目標:學習用牙籤插接的方法,表現刺蝟的形態特徵;能運用搓圓的技能表示刺蝟摘果子的情境;發展小肌肉動作,大膽參與活動,體驗創作的快樂。目標的制定在認知、技能和情感上重點突出了技能,難點定位在插接的手法和重點在於搓圓的方式。從目標的確定開始就對幼兒的動手能力提出了要求。如何將其融入在平時的教學中,如何在活動中讓其得以體現都是需要思考的問題。於是在我設計活動導入環節就運用了手指遊戲,土豆變變變,它來自於幼兒平時室內遊戲,平時在遊戲環節我們會經常給幼兒做手指遊戲,幫助幼兒鍛鍊手指的靈活性和活動趣味性,爲活動奠定了基礎。活動中通過視頻以動態進行展現刺蝟的特徵和形態,幼兒熟悉的巧虎形象,以第三方的口吻陳述,好像是巧虎在進行介紹,讓幼兒投入其中,以及最後的展示背景用西蘭花做出了森林的造型,同樣的這些形象、實物也是來自於幼兒平時的生活觀察。

小班幼兒對周圍的事物充滿了好奇,探索的慾望很強,常常有一些看起來危險的現象發生。如何轉危爲安,巧妙利用,有目的地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變爲我們可利用的教材,真正讓幼兒成爲活動的主人,是本節課選材的關鍵。從土豆到牙籤,過程中也經過很多次的嘗試,土豆的硬度和牙籤的弊端都曾成爲課前準備的難點。在手工活動中,重要的是得充分考慮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陳鶴琴先生說過,叫孩子做事,不宜太易,也不宜太難,須在他的能力以內但又必須是非用力不可的。3~4歲的幼兒知識經驗貧乏,手指力量小,也容易疲勞,所以在選材時,首先要注意簡易性。由於我班是有過一年託班經驗,嘗試鍛鍊的機會比新小班多,且升入小班後我們就鼓勵幼兒安全使用剪刀,利用美工課,讓幼兒從撕麪條,撕小草開始,儘量多的給幼兒鍛鍊的機會,這樣做的目的:

①手工活動能使手腕配合一致,使各種動作協調。在活動中,孩子們可以人人動手參與,作品完成後又個個都有成就感。

②手工材料的五花八門及方法的多種多樣,可以讓幼兒信手捏來,隨意創作,同樣也能滿足、激發孩子們的創作慾望。

③通過手工活動,能引發幼兒以自己眼光觀察周圍世界,形成有個人特色的藝術表象,並通過大膽想象藝術來表現自己的作品。

通過實踐,手工活動對於幼兒的手部肌肉動作的靈活性和精確性的培養,以及對耐心、細緻、勇於實踐等個性品質的培養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幼兒通過使用剪刀,手的張力有了明顯的提高,原先大拇指和小手指的靈活性很差,不能同時張合,經過反覆多次練習,他們小手指的肌肉動作協調了、精確了。美術美工活動可以說是平時積累的成果。

小班的年齡特點註定無法安靜的坐在座位上作畫,歌曲的結合讓活動更富生趣,但是反觀活動我發現,正是因爲太重視年齡特點,將關注點放在插接上所以活動中不夠大膽,從練習搓圓的方法到評價都是由老師作爲主體進行介紹的,更加大膽的讓幼兒自己去嘗試說,嘗試做,成爲活動的最大主體,堅持開放性原則,更多讓幼兒更充分的感知和操作,從而更好的幫助幼兒在自我表現與所表現的事物之間建立起關係。

本次活動幼兒專心地觀察老師的操作過程,認真地製作作品,體驗成功的快樂。可有一個問題沒有解決,那就是當孩子們完成作品後,對於整理操作工具的要求老是拋在腦後。沒有特別強調收整的要求導致了幼兒似乎不是很在意。這成爲了我不得不思考,問題到底出在哪兒?

課後我仔細分析主要的原因,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沒有更多的時間去督促先做完的孩子養成整理操作工具的習慣。對於整理好操作工具的孩子也沒有及時地予以強化,使得那些先做完的孩子慢慢地對於整理操作工具的要求變得不再很敏感。當然對於整理操作工具這種沒有樂趣的活自然避而遠之了。那麼,用什麼樣的辦法讓孩子們心甘情願地在活動後整理工具且不會忘記呢?事後我嘗試用實物獎勵的辦法。例如在集體點評時,以“蠟筆媽媽”“桌布媽媽”的身份對主動整理好操作工具的幼兒進行獎勵,並謝謝他們將寶寶們送回了家。希望在多次的努力下幫助幼兒自然而然地養成收整工具的好習慣。

此次美工活動我受益良多,小班的美工活動不光是技能的培養,還有創造力的培養,良好習慣的養成,活動本身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幼兒正處於一個創造和發展的時間,我們應該爲幼兒打開創造的大門,讓創意源於生活,創造給予幼兒。

幼兒園教學反思2

在北美、歐洲的幼兒園和小學裏,有一種流行的活動——“圓圈活動”,即早談活動,就是讓教師和孩子圍圓圈坐在一起談話、學習。由於該活動能夠創設一種充滿關懷的學校氛圍,通過相互示範進行教育,倡導民主價值觀與親社會行爲,有利於促進兒童道德、心理、社會和文化的發展,同時也促進兒童語言能力的發展,所以深受歐美各國各級學校的歡迎。在我園,也特別重視早談活動,從早談氛圍的營造、早談流程、早談規則和要求到早談內容的選擇,處處融入人文關懷。

安全、溫馨的心理環境是使早談活動達到良好教育效果的必要條件。在這裏,孩子們可以暢所欲言,可以展示才華,也可以排解負面情緒。即使做錯了事的孩子也不會受到批評,他們得到的只是老師、同伴善意的忠告和建議。在這個安全的環境裏,孩子體會到了誠實的樂趣,體會到了分享的溫馨,體會到了尊重的力量。這種溫馨的心理氛圍,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孩子的道德品行。

同時,老師也根據談話的內容和孩子們的年齡特點進行相應的環境準備,如跟主題相關的圖片、錄像資料等,也允許孩子們帶來分享的東西,如照片、禮物等。

早談流程

我們一般以柔和的音樂開場。音樂一響,孩子們開始收拾手中的玩具和圖書。早談的時間到了,孩子們都集中過來,或坐椅子或坐地上,每個人都找到了舒服的位子。

音樂停了,我們開始了開放式的談話。一般由一些輕鬆愉快的話題開始:

“我今天很開心,因爲我沒有遲到!”

“今天鬧鐘一響我就起牀了,媽媽表揚我了!”

“今天早上來園的時候,我看到門口的‘文明小天使’好有精神,我也大聲向他們問好了!”

“我用英語跟老師說:Good morning!”

然後,老師或某個孩子將話題引入一些有針對性的主題,如分享以前的舊照片,一起解決某個難題,討論一件最近發生的事情等。孩子們通過發表自己的觀點,學會表達和傾聽;對於所出現的不同答案,也學會以開放的態度進行討論。最後,老師總結談話的主要內容,對孩子進行積極正向的引導和強化。

早談規則和要求

根據幼兒園各級各班的特點,我們的早談活動並不一定圍圓圈,而是本着以幼兒爲本,由自己選擇舒適的位置,或圍圓圈盤腿坐地上,或坐椅子上,或圍半圓等等。

除了給孩子營造輕鬆的氛圍,參與早談的老師還必須關注孩子的興趣點,讓孩子們有話可說,有話願說,同時適時評價和小結,幫助孩子們理清思路,暢所欲言。

我們的早談活動對孩子也有特殊的規則和要求。首先,當某個幼兒講話時,其他孩子必須目視說話的孩子並認真傾聽。在這裏,孩子得到的不僅僅是談話的內容,更重要的是學會尊重他人,學會傾聽。其次,當有不同意見時,每個人都有權利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但必須在其他人講完之後再表述。第三,談話的孩子可以提出特殊的要求,如要求關上房門,要求其他孩子站起等。第四,當有資格說話的孩子不願意說話時,教師和其他孩子給予他思考的時間,可以選擇放棄。

早談內容的選擇

不同的討論主題可以達到不同的教育效果。在我園,早談內容來源廣泛,包括社會上的各種熱點問題、孩子們身邊的偶發事件、各種節假日見聞等。除了以上內容,早談中還有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孩子們的自我成就展示,如“我把垃圾丟進垃圾桶”,“我買了一個漂亮的蝴蝶結”,“我自己起牀”……在這裏,誰有一點小小的“成就”,誰就會引人注目,成爲“中心”,獲得大家的欣賞。同時,也讓孩子們相互分享自己的快樂、分享自己的表演、分享自己的祕密,培養孩子們的信任感,並和同伴、老師建立親密關係。

早談活動看似簡單,但要達到良好的效果,卻需要認真管理,認真鑽研,並長期堅持。只有這樣,蘊含在早談之中的教育之花才能越開越豔!

幼兒園教學反思3

時光飛逝。我從事幼兒教育已經兩年多了。在領導和老師的幫助下,通過自己的努力,我進步了很多。

首先,我對幼兒思想教育有了新的認識。

在進入幼兒園之前,我心目中的幼兒園是老師帶領孩子們玩遊戲、學習簡單知識的地方。但當我真正開始實踐這項工作時,我對它有了進一步的瞭解。〔1002〕〔1000〕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的基本階段和人才成長的奠基階段。幼兒園的工作是貫徹保育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對兒童進行身體、智力、道德和審美教育,促進兒童身心和諧發展。這不僅是國家對幼兒園教育的要求,也是所有幼兒園的出發點和歸宿。通過這項任務,在活動中制定了不同的目標,極大地豐富和滿足了兒童的身心需求,真正讓兒童在活動中快樂發展!

二、在我的工作中,我熱愛這個行業。

在我的工作中,我遇到了一羣可愛的孩子,他們每天嘴裏總是說個不停,這讓我愛上了這個行業。這不僅是他們的可愛,而且還夾雜着濃郁的人文氣息!班上有一個孩子。有一次他感冒了,堅持要到戶外去。他出門時開始流鼻涕。我幫他弄到紙。他說天氣很冷,我溫暖了他的手。戶外活動結束後,大家一起回到活動室。我想坐下。他的眼睛到處找椅子。這時,他把小椅子放在我旁邊。我看着他,笑了。他的大眼睛向我眨着眼睛,對孩子們身上發生的小事情微笑着,但這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人性”,一種深情。讓我在關心別人的同時也被關心。多幸福啊!我們爲什麼不努力工作呢?幼兒園的生活總是令人難忘的:孩子們的純真和純樸常常呼喚着我們完美的童心,讓我們用這顆心去了解他們,走進他們的世界。我們真誠的理解和支持呼籲並保護他們寶貴的童心,讓他們在人生道路上邁出堅實的第一步。讓我們把心與孩子們連在一起,讓幼兒園的小世界充滿童心世界的真、善、美!

三、讓我在實際工作中成長。

第一個“測試”他剛工作不久就來了。雖然只有公園裏的老師參加,但對於一個“新手”來說會很緊張。這門課不是很成功。經過領導的精心指導和反思,發現原有班級存在很多漏洞。在第二節課上,我注意了課前的鋪墊工作,效果好多了。反思第一次失敗的原因並吸取教訓。在第二次和第三次活動中,我一點一點地克服了它,每次效果都更好。就這樣,在實際工作中,我長大了!

經過兩年多的培訓,我在組織教育活動時做了必要的改進。通過在園區的商業學習,我也增加了很多理論知識。在觀察課上,我也學到了很多經驗。回想起來,與我第一次來到幼兒園時相比,它確實進步了很多。我應該感謝幼兒園給了我在這個大型聯合小組學習的機會,也感謝同齡人的細心幫助,這樣我才能快速“成長”。

教育是一門博大精深的知識,沒有明確的學習方法。面對許多雪花和互聯網帶來的豐富信息和經驗,我們必須把握一件事:讓孩子真正在快樂中學習和發展。

你很高興。我很高興。我應該爲你付出更多。

幼兒園教學反思4

小班兒童習慣於看畫面的局部,很少看整體。個性是這幅畫要表達的深層含義。

在“歌唱恐龍”活動中,我注意到了孩子們的這一特點,並引導他們學會看圖片。在圖1中,孩子們首先看到圖片中最明顯的部分,孩子們在前面的右下角。所以我讓孩子們談談發生在孩子們身上的事情。注意孩子們的表情和發生的事情。他們在做什麼?你什麼時候會這樣做?解決了這些問題後,你馬上就能明白是恐龍發出了壞聲音,給孩子們製造了噪音。每個人都覺得聲音很刺耳,所以他們捂住耳朵。

在最後一張照片中,孩子們只是說一個小女孩正在爬屋頂,但她會怎麼做?孩子們不明白。我提醒孩子們想一想,結合之前發生的事情猜一猜小女孩會做什麼。突然,朱悅猜到了。小女孩說:大恐龍,你的聲音太大了。請安靜!

在這次活動中,孩子們說他們的個性很好,我也很簡單,很高興參與到孩子們的描述中。看圖片和講故事是爲了讓孩子們學會關注整體。同時,他們應該結合其他圖片,找到圖片背後的真正含義。只要有適當的引導,小班兒童的講畫也會非常精彩。

幼兒園教學反思5

這堂課我覺得幼兒做得很不錯,關鍵成功的地方在於兩點:開始部分以小朋友們自己將接觸的事物引入,幼兒對此興趣很高;對於細節處我作了很好的準備:首先是孩子活動的組織,要點和關鍵的地方我作了強調:比如蘸色的要求,合作的要求等等,我考慮到孩子可能會搶,對此也作了說明強調,同時準備工作也比較充分,我事先自己試了試就發現了很多問題,蘸色的顏料水分很多,水就在紙上流來流去,搞得一塌糊塗,我就比較注意,調色時保持水分較少,顏色較濃,還教給幼兒蘸好後在碗口刮一下,這樣印的時候就比較容易成功.我們的.紙吸水性差,因此不能小看這點小小的改變,如果水一多肯定是搞得很髒,孩子沒了興趣就有可能沒心思,弄得一團糟,另外我在自己嘗試的過程中發現一些蔬菜的橫切面是圓形的,但是都是類似的形狀也不好看,我發現花菜蘸了顏料後印出來的是星星點點的,效果非常好,另外還有紙團,但是發現紙團容易爛掉,不太適合,我就去掉了紙團,由於材料的提供也比較有目的。

因此幼兒的活動非常順利,雖然是第一次跟顏料打交道,但是每組上都乾乾淨淨的,孩子的衣物等等也保持得較乾淨,作品也完成得不錯,看來同樣是一樣的設計,有的小細節不注意可能也會帶來大問題,有句話說"勿因惡小而爲之,勿因善小而不爲",看來做人是如此,上課也是如此,記得曾在教研活動中將好課比作珍珠,我想假如珍珠當中鑲了一到兩粒劣珠,胡亂穿起,那這串項鍊的質地絕對是大打了折,我們上課要對每粒珍珠基本都要有個數,要有自己的眼光和思考,不能拿着人家的教案,想都不想就用了.

《小稻秧脫險記》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話故事,很適合兒童閱讀和欣賞.整篇課文充滿童趣,將科學常識寓於童話故事中,生動的語言,有個性的對話,有趣的情節都爲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提供了很好的憑藉.

進入三年級階段,隨着學生能力的增強,學生對於課堂教學各環節的參與度也與日俱增.具體體現在朗讀訓練中,以前總是由學生讀,教師加以點評.現在學生在正確把握與理解課文的前提下,對於用怎樣的語氣,語調來表達課文的思想內容已經有了一定自己的體會.我將這篇文章看作是增加學生自信心,提高表達能力,進一步激勵學生自我欣賞,並自我改進的一個好機會.

具體操作方法是:讓學生以四人小組爲單位,由組內自行決定分工.基本上由三個角色(小稻秧,雜查,噴霧劑大夫)一個旁白組成.而且每人的"工作量"也基本均衡.不會在小組合作中出現"無所事事"或是"包打天下"的人出現.因此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相當高,每個人都盡力想把自己的角色演好,真正把時間都用到了讀書中去,不像以往那樣往往在分工或一些瑣事上花費很多時間,而真正用來讀書的卻只有一小部分.

在大組交流過程中,由於有了充分準備,而且每個小組成員在讀時也已經互相提過意見,所以當在全班範圍交流時,基本上起來表演的學生水平都比以往個人獨立發言時高.在此基礎上,我先要求同學說說他們的切身感受,可以是圍繞說說自己覺得成功的地方,也可以說說自己要改進的地方.如果是評論他人的,要求說一條缺點之前必須先說一條優點.這樣就有效地組織他們仔細傾聽,實事求是地分析,並且取長補短的作風.

總的來說,營造一個"和諧,民主,活潑,真實"的課堂氣氛是提高課堂發言水平,提高學生思維水平的一個重要保證.由此可以帶來一系列的"副產品".如陳怡雯在日記中說道"聽盧雲清嗓子變調是一種享受,是那麼有趣而又誇張,卻又把'噴霧劑大夫'給演活了.還組織意猶未盡的同學寫了一篇童話"續集"——《小稻秧再次歷險》來寫寫小稻秧後來在生長過程中再次遇到的危險和困難,讓學生模仿與積累語言,其中不乏佳作.

幼兒園教學反思6

幼兒園教學反思《手指歌》

《手指歌》是一首比較形象有趣的兒歌。邊念邊進行手指表演可能孩子們會更容易接受。所以在教學時,我先用簡單的“軲轆軲轆”手部遊戲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接着讓幼兒嘗試着變變小手,看小手能變出什麼來;然後我再根據兒歌內容變變,讓幼兒猜猜我的手變成了什麼,在幹什麼?最後讓幼兒伸出自己的小手一起來做一做,做一個動作學念一首兒歌,顯然孩子們對這種方式非常樂易接受,個個開心地念着、學着、做着……很是投

入!

理論分析:

幼兒的兒歌教學也可採用以下的一些方法,可能會收到較好的效果:1、採用遊戲形式對幼兒進行兒歌教學。遊戲是幼兒最感興趣的,有不少兒歌的內容是描述幼兒遊戲活動的,對此類兒歌,我常採取先做遊戲後教學的方法,按照兒歌描述的內容,先組織幼兒遊玩,在遊玩中幼兒一邊動作一邊觀察,充分體驗愉快的情趣,爲學習兒歌打下基礎。

2、運用故事法對幼兒進行兒歌教學。根據兒歌的內容可以看出有些兒歌是敘事性的,由於受字數和句式的侷限,敘事的跳躍是兒歌的特點之一。這時教師選擇一些恰當的關連詞或過渡句把兒歌內容串連起來,根據兒歌要求,適當增添有關的生動有趣的情

節,來增加兒歌的容量,爲幼兒展開想象更好地理解記憶兒歌提供幫助。

小班:朱珊珊

幼兒園教學反思7

在這個教學活動中,我事先讓每個孩子帶了兩支春筍。在活動中,我讓孩子們由外及裏開始觀察筍,看看、摸摸、比比,孩子感受到了毛筍和雷筍的不同:粗細不一、長短不一,連筍殼也不一樣。接下來,我通過“裏面會不會也不一樣呢?”這個問題,讓孩子們有繼續探究的願望。於是,孩子們開始剝筍,這是孩子們都沒有體驗過的活動,於是有孩子就遇到困難了:這個筍殼怎麼剝?我將筍放在實物展示臺上,讓孩子仔細觀察了下筍殼的走向,讓孩子自己發現剝筍的方法,經過孩子自己的探索之後,大部分孩子都能自己剝筍了,除了個別兩三個孩子的動作發展不是很好的,還需要幫忙。在剝完筍之後,孩子們發現筍都有一節一節的,我將筍豎着切開,孩子們驚訝地發現裏面怎麼像樓梯一樣,也有孩子說像格子。在收拾整理的時候,我們還進行了插筍殼的遊戲,既讓孩子將筍殼進行了整理,也讓孩子進行了想象,創作了作品,孩子們也體驗到了成就感。

整個活動在老師的提示下,孩子們參與的興趣很高,傾聽得也很認真,還能發現問題,希望得到老師的技術幫助。我想,這樣的科學探究活動是真正讓孩子們學習的活動!

幼兒園教學反思8

手工活動“甲蟲”是在觀察甲蟲圖片的基礎上進行的,活動中,我在展臺上進行了詳細地講解和示範,結果在幼兒創作的作品中,我發現好多孩子把甲蟲的腿搓得好長,一個個不像甲蟲,倒像是螃蟹。導致這樣的原因,我想可能有這些:

第一,我在講解的時候,只注重了腿的數量,沒有很好地引導孩子去觀察甲蟲腿的形狀,因此孩子在製作的時候,也對這個腿的形狀忽視了,自己想怎麼做就怎麼做了。

第二,孩子的分泥能力不是很強。之前在玩橡皮泥的時候,沒有分泥的這個技能,這是第一次孩子們需要在大團的橡皮泥中分離出自己需要的一團,並且6塊是需要差不多大的,這對孩子來說還是有點困難。

第三,孩子的觀察能力還需要進一步地提高。在觀察甲蟲圖片的時候,孩子對甲蟲腿的觀察還不夠細緻,當自己心裏有疑惑的時候,也不會再進行觀察,這就是孩子觀察能力缺乏的一種表現。

幼兒園教學反思9

粗心的小畫家教學反思

在這首歌曲的教學當中,我認爲附點的演唱是難點,最開始上的一個班,我發現唱過很多遍之後,還有很多把小附點的節奏唱成二八。在第二個班上的時候我在提問的時候就在黑板上把附點下面的那個字用紅色框起來了,並清楚地提示他們紅色框起來的字要稍微拉長一點兒唱。並用對比教學的方式讓孩子在聽覺上有更直觀的感受,後面的孩子都更很好的突出附點音符的重音。 但不足的是,第一、沒有設計美育目標;第二、在演唱時候運用什麼樣的心情、歌聲去演唱。第三、難點突破,節奏在學生對歌詞有一定的理解之後,先出現節奏再聽效果會更好。第四、在放伴奏的時候,應先告知學生。對於這首歌曲的情緒和表演我沒做太多的處理,如果能讓孩子們把自己天性中天真爛漫,淘氣可愛的一面揉合在歌曲當中也許能更好的體會歌詞的俏皮感。在今後的音樂課中需要我們改變觀念,改變以往的教學思路,開發學生各方面的綜合能力,以全新的感覺來面對課堂。

幼兒園教學反思10

不要低估孩子的數學活動。孩子們正在練習採蘑菇。要說“摘蘑菇”,實際上需要孩子們撕下書上的不乾膠蘑菇,然後根據兔子籃子上的數字粘貼它們。當孩子們操作時,他們需要把書翻到中間縫,撕下自粘蘑菇,然後把它翻到書的首頁。在操作過程中,兒童需要來回轉動書本,這不僅速度慢而且麻煩。

教孩子們什麼簡單易行的方法?我正在考慮。突然,在我面前,我看到施翰的孩子們把“蘑菇”撕下來,全部貼在她的五個小指上,然後翻到書的首頁,一個接一個地貼上。呃,容易多了。我向孩子們介紹了寫詩的方法,並鼓勵他們想出其他快速而好的方法。那很好。孩子們想出了很多方法。他們可以更容易地練習,自然地加快速度。

孩子們的行爲讓我想起不久前發生的一件事。班上增加了一種新的軟塑料玩具。這種玩具可以拼接許多玩具。我不認爲我會顯示拼接演示圖來查看有多少子節點可以拼接。說真的,當時我認爲沒有我的示範和指導,孩子們將無法拼湊出任何東西。因此,當我看到一件件獨特的手袋、彩色項鍊、頭飾和其他作品擺在我面前時,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很高興能展示孩子們的作品,鼓勵他們思考更多更好的遊戲方式。通過這種方式,孩子們更多地參與遊戲。由於孩子們的創造和想象力,普通的軟塑料玩具變得特別生動有趣。

事實上,很多時候,我們經常處理孩子們獨特的創造性想法,而這些想法往往被我們忽視。想想看,他們大膽、幼稚、幼稚的想法背後會有多少智慧的火花?作爲教師,我們不能低估孩子,要善於在孩子的一舉一動中發現他們的創意,並給予及時有效的評價和支持。此外,教師還應給幼兒積極探索的機會和條件,發揮同伴羣體的相互模仿和激勵作用,促進幼兒的共同發展。

幼兒園教學反思11

昨天我在這門語言課上講“我和媽媽在一起”,故事是關於一個和我們班上的孩子年齡差不多的小男孩。他會怎麼樣?孩子們一定很好奇,很關心小男孩發生了什麼事?語言是人們交流的工具。童年是語言發展最好、最快的時期。因此,在本次語言課中,我們開展了豐富有效的語言教學活動,充分挖掘兒童潛能,拓展兒童知識,提高兒童語言表達能力。

只要孩子們在每門語言課上都能說更多的語言,並用完整的語言表達。《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語言技能是在應用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發展兒童語言的關鍵是創造一個環境,讓他們想說話,敢於說話,喜歡說話,有機會說話,並得到積極的迴應;在這門語言課上,我首先讓孩子們用他們眼中看到的東西講故事,這樣孩子們就喜歡讀故事,理解故事的內容

幼兒園教學反思12

一、主題內涵告狀

從人際關係心理學角度上來說,指的是人與人之間發生某種衝突、矛盾而不能自行化解時出現的,藉助第三方力量來解決糾紛的一種特有的人際行爲。幼兒的告狀,是指幼兒在他們自己認爲受到同伴侵犯或發現某種行爲與幼兒園的集體規則、教師的某項要求不相符合時,向教師發起的一種互動行爲。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告狀是一種發生次數很頻繁的現象,它花費了教師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幼兒作爲一個特殊的人類個體,他們的告狀行爲一定有許多不同與成人的地方。那麼,幼兒爲什麼要告狀?教師怎樣對待幼兒的告狀行爲?

二、案例描述與分析

案例一:

下午的區角活動中,我給美工區活動的孩子分好了油畫棒和剪刀,這次美工區的活動內容是製作送給媽媽的賀卡,畔畔的作畫速度比較慢,因爲他在畫畫時喜歡講講話,東張西望的,而坐在其前面的明明早早地製作好了,當他離開位置的時候,一不小心撞了畔畔的手臂,畔畔馬上質問明明:“你爲什麼撞我?”明明連忙道歉說:“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畔畔不聽,噘着嘴跑到前面來告訴我:“老師,明明推我的手,害得我畫錯了。”一副很難過的樣子。

分析:

首先,應當看到畔畔告狀有他可取的一面。他懂得了上課的規則,這說明他已經有了一定的判斷能力,想通過告狀來求得成人的幫助,從而矯正同伴的不好行爲。從這個角度講,這是孩子處理問題能力的一種進步。但是,對於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也要告到老師那裏,這會引起同伴的敵視,也會削弱獨立處理同伴間小糾紛的能力。

案例二:

星期一上午孩子們正在閱讀室裏進行閱讀活動,他們有的三三兩兩地坐在一起同看一本書,有的自己選了一本書獨自坐在角落裏津津有味地看故事。這時候,燁燁突然很氣憤地過來“告狀”:“老師,《藍貓淘氣三千問》是我先找出來的,新新他不讓我看。”新新也不甘示弱:“書是我先拿到的!”兩個人在老師面前爭論不休,誰也不肯讓誰。我先安定了一下他們的情緒,接着,轉過臉來對新新說:“上次,你看《西遊記》時,寶寶硬是不給你看,你心裏感覺怎麼樣啊?”新新想了想說:“沒得看書覺得很不高興。”老師趁機說:“那你不讓燁燁看書,他也一樣會很難過的呀!你們兩個想想辦法,看看怎樣才能讓兩個人都開開心心地看書?”燁燁和新新聽了,商量了一下,決定兩個人一起看書,於是他倆就手拉手高高興興地坐到小椅子上看書去了。

分析:

燁燁是爲了求得老師的公正解決糾紛,請求保護而產生的告狀行爲。在集體活動中,幼兒之間經常會出現意見不和、爭奪玩具和書籍等糾紛。當這些糾紛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有一方就會告訴老師,以求得老師的公正裁決或給予保護。在活動中通過引導燁燁反省,並換位思考,相互間要理解、寬容,讓孩子不僅要知道別人的想法,還要理解他爲什麼要有這種想法,讓孩子考慮一下他人的行爲是否有合理的一面。給孩子創設一些自己解決問題的機會,啓發幼兒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燁燁和新新聽了老師的話後,兩個人安安靜靜地坐到小椅子上一起看書去了。

幼兒園教學反思13

在對樂曲旋律的熟悉環節我使用了用襯詞“呣”來哼唱的方式幼兒很感興趣,也在哼唱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了三拍子音樂的舒緩風格。在教學中對圖譜作了一些修改,將表示樂句的數字增添在了圖譜中,使幼兒更易於理解每一個樂句的歌詞。教師通過指圖填詞式的提問幫助幼兒很好地記憶了歌詞,也有利於幼兒辨別每一個樂句,能清楚地表述出哪一句自己唱時覺得有困難,從而進行有重點地樂句練習。歌曲前後部分的不同風格也是根據數字的提示讓幼兒感受、理解和表現,幼兒對連連的唱法和跳跳的唱法表現的很清晰。

幼兒園教學反思14

《手指歌》是一首比較形象有趣的兒歌。邊念邊進行手指表演可能孩子們會更容易接受。所以在教學時,我先用簡單的“軲轆軲轆”手部遊戲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接着讓幼兒嘗試着變變小手,看小手能變出什麼來;然後我再根據兒歌內容變變,讓幼兒猜猜我的手變成了什麼,在幹什麼?最後讓幼兒伸出自己的小手一起來做一做,做一個動作學念一首兒歌,顯然孩子們對這種方式非常樂易接受,個個開心地念着、學着、做着……很是投入!

理論分析:

幼兒的兒歌教學也可採用以下的一些方法,可能會收到較好的效果:1、採用遊戲形式對幼兒進行兒歌教學。遊戲是幼兒最感興趣的,有不少兒歌的內容是描述幼兒遊戲活動的,對此類兒歌,我常採取先做遊戲後教學的方法,按照兒歌描述的內容,先組織幼兒遊玩,在遊玩中幼兒一邊動作一邊觀察,充分體驗愉快的情趣,爲學習兒歌打下基礎。

2、運用故事法對幼兒進行兒歌教學。根據兒歌的內容可以看出有些兒歌是敘事性的,由於受字數和句式的侷限,敘事的跳躍是兒歌的特點之一。這時教師選擇一些恰當的關連詞或過渡句把兒歌內容串連起來,根據兒歌要求,適當增添有關的生動有趣的情節,來增加兒歌的容量,爲幼兒展開想象更好地理解記憶兒歌提供幫助。

幼兒園教學反思15

《月亮姐姐快下來》是四年級新教材的歌曲,三四拍,雖然歌曲只有'sol,do,re,sol四個音,但旋律朗朗上口,二聲部又好聽又好記,是一首非常便於識譜的二聲部合唱歌曲。合唱對於我們四年級學生來說並不陌生,從三年級起,我就發現新教材中的二聲部相對於以往舊教材的合唱歌曲好上手教,雖然有難度,但還是硬着頭皮教了下來,總的感覺,輪唱與伴唱好教一些,像《綠葉》這種純二聲部音程旋律就難了(因爲學生不喜歡識譜,且學得不繫統,音程很難掌握)。而這首歌識譜相對簡單點,而且二聲部與一聲部形成了輪唱的感覺,只有最後一句稍有不同,學生通過練習還是可以學會的。

第一節課我只是從旋律上讓學生分析樂譜,瞭解一二聲部的不同,從而學習並掌握二聲部合唱,但中間費了不少口舌,因爲學生對於樂句間細微的變化還是會混淆。第二節課我就改變了策略,從識譜學期,先認識這四個音,然後再讓學生去識譜,雖然學生使得也挺費勁的,但後面就越學越輕鬆了,二聲部合唱也較第一節課學得順當一點,因爲學生更瞭解旋律的細微變化了,但我一直困惑的就是什麼時候學生識譜就像做數學題一樣就好了。這是一個夢想嗎?但有總比沒有好!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