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幼兒園觀察記錄精選15篇

幼兒園觀察記錄精選15篇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3.0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幼兒園觀察記錄1

xx是我們班個子最大,學習最穩,做事最踏實的一個小男孩。由於他的各個方面都很優秀,所以不管是哪一位老師都很喜歡他,班級有什麼事情總要讓他來管,因此,我們班的孩子們也都很喜歡和他玩,對他是尤其的崇拜。可是他也有缺點,就是愛哭鼻子,鉛筆盒壞了,不告訴老師,自己在座位上偷偷的哭泣,別的孩子看見了就告訴我,我們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老師安慰他纔會慢慢不哭了,而後又像一個大哥哥一樣了。

幼兒園觀察記錄精選15篇

即使是這樣我們班的孩子們還是非常喜歡和他玩,它不僅是老師得力的幫手,而且還是孩子們心中崇拜的對象,例如,我們班最近過生日的比較多,老師每次讓過生日的叫和自己最好的的朋友坐在一起,結果,每次小朋友都會把他叫上,而他呢不卑不亢,照樣做着自己。再如,每天中午吃完飯後去到臥室拿拖鞋,在擺放孩子們自己的拖鞋的拖鞋的時候,他們都願意和他挨着,好像只要挨着他,老師就會表揚他,誇他。

發現這件事情以後,我就開始沉思,xx是在各個方面貌都做的很好,所有老師什麼時候都會誇獎他幾句,使得其他孩子們都非常的羨慕,於是就採取了接近他的方法來取悅老師的好感。如果發揮榜樣的力量,那我們班的孩子不都得到了不同的進步了嗎?於是,我在做每一件事情的時候,儘量的能看到別的孩子的閃光點,多誇獎多加鼓勵那些做的一般般的孩子們,而且讓他們看到誰做的比較好,你比他做的還好,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我們班的孩子在各個方面真的有了很大的進步。可見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這就要看老師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去挖掘他們的優勢,使他們更加茁壯的成長。

幼兒園觀察記錄2

行爲表現:

今日開展了“我當小廚師”的種植活動,孩子們嘗試製作涼拌蘿蔔絲。書成小朋友在製作的過程中,發現蘿蔔絲有兩種不一樣的形狀,覺得十分的好奇。“爲什麼都是蘿蔔,但蘿蔔絲的形狀不一樣呢”經過他的提醒,周圍的小朋友也開始意識到了,他們一齊討論尋找答案。

教育過程:

書成小朋友和同組的小朋友一齊嘗試讓大蘿蔔變成蘿蔔絲,但他卻發現蘿蔔絲的形狀都不一樣。他仔細觀察旁邊小朋友刨蘿蔔絲,兩個眼睛一眨也不眨,大大蘿蔔,經過刨子的小孔,就變成了一絲一絲的。不一樣的小朋友刨下來的蘿蔔絲,粗細是不一樣的。饒漁刨下來的蘿蔔絲都比較細,孫邵鵬刨下來的蘿蔔絲比較粗,並且比較長。“怎樣會這樣呢”他的心裏冒出了一個大大的問號。他繼續觀察,發現饒漁手裏的蘿蔔比較小,並且皮上的有一點皺;孫邵鵬手裏的蘿蔔比較大,水嫩嫩的。湘君也和他一齊觀察,她也有新的發現:饒漁在刨蘿蔔絲的時候,輕輕地擦過刨子的小孔,但孫邵鵬用了很大的力氣刨蘿蔔絲。

他們把自我的發現告訴了對方,自我有來嘗試再次刨蘿蔔絲。第一次找一個小小的蘿蔔,用很小的力氣來刨蘿蔔絲,他看到蘿蔔絲真的是又細又短;第二次找了一個大一點的蘿蔔,這次他用比較大的力氣來刨蘿蔔絲,蘿蔔絲變得又粗又長。他們一齊找到了答案,高興地拍起手來。

效果:

書成是愛動腦思考的小朋友,他常常能仔細觀察,經過探索活動尋找自我想要的答案。這次對蘿蔔絲的不一樣形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遇到了問題能主動與同伴交流,集合同伴的力量一齊觀察,尋找答案。最終經過觀察、交流、實驗等方法,他和同伴找到了造成蘿蔔絲粗細、長短不一樣的主要原因,從心理上滿足了探索的渴望,能體驗到成功的歡樂。在種植活動中,我們教師要多觀察,發現值得孩子探索的一些細節,從小處讓幼兒常常有成功的體驗,這樣才能帶動幼兒積極主動參與到種植活動中來。

幼兒園觀察記錄3

觀察時間:20xx年12月28日

觀察地點:教室

觀察對象:恆恆和寒寒

觀察記錄:

本學期,幼兒升入中班後,比原先活躍了許多,孩子們在班裏經常跑來跑去,或者學奧特曼互相打着玩。

恆恆就是這些孩子中比較典型的一個,他喜歡幫教師做事,可是他經常會與周圍小朋友發生矛盾,也常常有小朋友跑來向教師告狀,說寒寒打了他等等之類的話。

在我觀察了寒寒之後發現,其實並不是寒寒愛打人,而是他處理問題的方法不恰當。例如:早上活動時寒寒在玩搭積木,他搭了一個個性漂亮的遊樂場,而這時恆恆正巧跑到寒寒搭的建築物旁,不留意把他的建築物弄倒了,於是寒寒就大聲地說‘你幹嘛啊’,恆恆哭着向我告狀說寒寒打他了。我將這一切都看在眼裏,於是我走過去把寒寒叫了過來,對他說:“你對他怎樣了啊?”寒寒說:“恆恆把我的積木弄倒了,我沒有罵他”我又問他:“你知不明白他爲什麼哭呢”寒寒搖搖頭,我又告訴他:“你想想,如果你用很重的口氣對他說話,那他以爲你就生氣了,不和他玩了,那他就會哭。對嗎”寒寒想了想,對我說:“我明白了,我此刻就去和他一齊玩。”我笑了,摸着他的頭說:“對,你是最棒的!”

反思:中班幼兒的行爲問題增多,更多的是源於中班幼兒社會交往潛力的缺乏。作爲教師,要不斷觀察幼兒的社會交往狀況,並有針對性的進行指導,使幼兒的社會交往技能不斷改善,從而減少行爲衝突問題發生,保證幼兒順利進入“社會化”。

幼兒園觀察記錄4

生活活動觀察記錄

觀察要點:入睡情況及情緒反應

幼兒行爲實錄:

實錄一:今天一早,逸銘奶奶牽着逸銘走到門口,奶奶懇求老師:"老師,今天逸銘睡覺就別讓她睡了,她說睡不着。”只見逸銘眼睛已經溼漉漉了,奶奶輕輕告訴我:"她大概不睡覺,被老師批評過,今天就不肯來幼兒園了”老師聽後感到莫名其妙,"我們沒有批評她,怎麼回事?”我去問搭班老師,她也說沒有批評過她。

實錄二:中午,孩子們在安靜的吹眠曲中,邊脫衣服邊睡下了,此時逸銘看看老師,又看看同伴,也開始脫衣服,可是眼眶裏又有眼淚了。"逸銘,怎麼了,是不是不想睡覺呀?”逸銘點點頭,說:"我覺得有點不舒服。”"是嗎?哪裏不舒服?”她一會說腳不舒服,一會兒又說頭上的辮子扎着睡不舒服。"那老師幫你揉揉腳吧!把你的辮子也解開來。”這時她繼續尋找着更多的理由,"老師,奶奶跟你說過的,我可以不睡覺的。”"今天老師陪在你身邊,你一定能睡着的。”逸銘將信將疑,就躺下了,在老師的安撫聲中她漸漸地睡着了。

教師反思:

逸銘一直是我班表現好的乖乖女,可是近來發現她總和奶奶粘在一起,早上不許奶奶離開幼兒園,經常在老師的勸說中,奶奶才離開。我覺得原因一是奶奶對隔代特別寵愛所導致的。其二,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很弱,經不起挫折,在表揚聲中長大,往往聽不進批評。其三,老師在細節方面處理過於草率,可能孩子在睡覺時曾經有這樣那樣擾亂睡眠的因素,老師對不睡覺的幼兒只是命令的口氣,沒有分析原因,使孩子對睡覺產生厭惡甚至驚慌。

改進措施:

1、利用電話或面對面的形式,瞭解孩子在家睡覺的習慣,並取得與家長意見的一致。

2、多和孩子談心,運用正面引導的方法,鼓勵孩子養成良好的午睡習慣。

3、教師在幼兒入睡後多關注孩子午睡的情緒反應,如有反常就要耐心詢問,消除孩子的心理恐懼和不適。

幼兒園觀察記錄5

幼兒園裏的一日生活中,更多的是集體活動,集體活動還會分爲進餐,入廁等。

先來說說孩子們的入廁吧。

每逢孩子上廁所集合排隊時,排在前面的孩子總是你推我擠,互不相讓,都想排在隊伍的前面,我們總是往往花大力氣去維持隊伍秩序。這種情況也讓我很煩躁。今天也不例外,我負責早班的活動。“老師,他插隊!”“老師他又插隊!”面對孩子一次次的告狀,我忙於且回答他們的:“別擠,站在哪裏都一樣,站第一有什麼好呢?”

這時xx小朋友說話了:“排第一當然好了,還能離你近一些呢。”孩子的回答讓我恍然大悟:原來,他們爭搶着站第一主要的目的是離得老師近一點,讓老師能看到自己。”

僅此這樣的小舉動,讓我總是站在了成人的角度去看孩子,不就排個隊嗎,不至於非要站第一。而忽視了孩子們的心聲,忽視了真正的原因。

換位思考是我又一份責任。

幼兒園觀察記錄6

這個問題可以引起分類和相對性的認識,並由此可以幫助幼兒學習收集信息,增長見識。——從幼兒爭論中生成的教學活動

在小班主題活動《可愛的動物》的一次繪畫“小螞蟻”中,有一位幼兒輕輕地說:“螞蟻是壞的。”馬上有另一位幼兒大聲地說:“老師,燦燦說螞蟻是壞的。”“螞蟻是好的。”又有一位小朋友發出聲音,“好的”“壞的”……這一下教室裏熱鬧非凡,把原先安靜的秩序全都打亂了,只見有些幼兒例舉了事例“我家前幾天爬滿了螞蟻,媽媽讓我一起消滅它。”“白蟻會把屋子都啃掉。”“螞蟻會鬆土”“螞蟻會吃小蟲子呢。”於是大家紛紛對爭論產生了興趣,螞蟻是好是壞的焦點落到了我的身上,大家的目光充滿了期待,對於小班幼兒的這種爭論,我覺得猶爲可貴,特別是大部分幼兒都參與了爭論之中,於是我說:“螞蟻的種類很多,讓我們從今天開始關注這種小動物,查查資料、問問爸媽,聽聽他們是怎麼說的?小朋友今天根據自己的判斷畫出你心目中的小螞蟻。”活動繼續進行,在結束時,我發現有些孩子的作品黑乎乎,有些作品顏色非常漂亮,有些作品有些雜亂。原來他們是用色彩和線條代表自己的觀點呢。我也就此形成活動方案,引領幼兒上網查找有關螞蟻知識的網頁;下載有關螞蟻的一些圖片(包括生長圖、生活習性、不同種類);製成相關的拼圖投入區域中;與家長一道帶領幼兒尋找、觀察螞蟻,在次基礎上還專門組織了一次關於“螞蟻”的集體教學活動。

分析

幼兒在活動中的爭論是幼兒積極思維的表現,反映了幼兒的認知需要,也是教師介入的必要時機,同時教師非常重視聆聽幼兒的對話,從對話中判斷幼兒當前興趣的價值性,並把幼兒在對話中所反映的幼稚理論和認知衝突作爲教師教育策略的依據,就此順應幼兒生成了以後的活動方案。以上案例中教師當場做出的判斷是:

(1)不必馬上回答結果,因爲“好的與壞的”的簡單回答打發孩子很容易(因爲教師的回答往往具有權威性),但幼兒並不會因此受益。而當時正在美術活動中,預設的和生成的並沒有完全遊離,因此先把自己的判斷暫時留在作品中,可與以後的認知形成對比。

(2)爭論的問題具有深入的價值和可能。這個問題可以引起分類和相對性的認識,並由此可以幫助幼兒學習收集信息,增長見識。

幼兒園觀察記錄7

案例描述:

今天早上,我剛一上班,樂樂和歡歡兩位小朋友很高興地跑到我跟前,舉起手中的花朵說:“老師給你花!”我接過花朵一看,是兩朵開得很鮮豔的山桃花。我忙問:“這兩朵花是你們摘來的?”樂樂小朋友連忙搖着手說:“我們沒有摘,我們是撿來的。”我忙追問:“這兩朵花不是撿的,分明是摘的;你看,花莖還很新鮮,是剛摘下來的。”聽到我接連追問,樂樂小朋友不好意思的說:“不是我摘的,是歡歡的太婆幫我們摘的。”“那你們爲什麼讓歡歡的太婆幫你們摘花呢?”樂樂和歡歡兩位小朋友都很難爲情的說:“因爲撿來的花瓣都是黃黃的,有點爛了,所以,我們請歡歡的太婆幫我們摘花了。”當我們正說着的時候,呂xx和房xx兩位小朋友走進了幼兒園,每人手裏都拿了一朵花。還對房老師說:“老師,給你花!”房老師接過花一看,連忙說:“你們爲什麼摘花了?”呂xx和房xx兩位小朋友急忙搖着手說:“我們沒有摘,我們是撿來的。”我見到這情景連忙走過去看個究竟,原來,他們與樂樂、歡歡兩位小朋友一樣的,都是摘來的。我拿着花朵,指着花朵上的露珠說:“你們看,花朵上還有露珠呢,開得這麼鮮豔,還說是撿來的?”呂xx和房xx都低下了頭難爲情的說:“撿的花瓣是不好的,有的是黃了、有的是爛了、所以我們摘了。”是呀!這個主題活動是《大樹和小花》近期我們都在組織一些與花兒有關的活動,在讓幼兒認識花,瞭解花的基礎上,老師一再強調花兒好看我不摘,可摘花的事情還是發生了。再說春天是百花齊放的季節,各種各樣的花兒相繼開放,還散發出陣陣香味,真誘人。那如何來教育孩子不摘花呢?

分析:由於孩子年齡小,意志力薄弱,對自己的行爲不能很好地控制,常常做出一些令人不滿的事情。再加上這個主題活動是《大樹和小花》近期我們都在組織一些與花兒有關的集體教學活動,教師在準備教具和活動材料時,也把撿來的花瓣作爲教具或活動材料呈現在幼兒面前。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有很強的模仿性,但分辨是非能力較差,所以,他們會不顧一切的去模仿,區分不出摘花與撿花存在着本質上的區別。再說幼兒的環保意識也較差,沒有很好地瞭解花草樹木與人們生活之間的關係。爲此,要解決問題的根源,必須從根本上認識到摘花與撿花的不同,摘花也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爲。

策略:

一、用人格化的形象使幼兒瞭解摘花是不對的

當晨間活動結束後,我把幼兒摘來的花朵製作成手偶,用人格化的形象表現在幼兒面前。我扮演花朵很傷心的說:“是誰把我從我媽媽的身上摘下來,我好痛,媽媽也很傷心。本來我開得很漂亮,小朋友都喜歡我,可現在我只能躺在這兒蔫掉了,唉!”

二、用提問的方式來引導幼兒意識到摘花的不良行爲

美麗的花朵被我們小朋友摘了以後,花兒心裏怎樣呢?我們該不該摘花呢?錢怡瑩小朋友說:“我們不該摘花,因爲花兒是給我們看的,不是讓我們摘的。”

三、用兒歌的方式來強化幼兒的環保意識

抓住時機,積極引導,強化幼兒的環保意識。我抓住了當前的有利時機,對孩子進行教育。兒歌內容簡單、意思明瞭、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是對幼兒進行教育的好材料。我就讓幼兒學習兒歌《花兒好看我不摘》,通過學習使幼兒更加懂得花兒好看我不摘,引導幼兒正確地認識到愛護花草樹木的道理。

幼兒園觀察記錄8

老師要通過孩子的言行,洞察孩子的心理,判斷孩子的行爲,從而進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引導。

記錄:

中午吃飯時,藝琳對我皺着眉頭說:“康老師,我不要吃這些菜!”我走過去一看,她已經把其他的飯和菜都吃完了,惟獨剩下這些菠菜在碗沒動過的樣子。我就對她說:“哦,這是菠菜,大力水手很愛吃的呢!”她聽了用勺子勺了點放在嘴裏,可是一副很不情願的樣子。我又說:“菠菜,我也很喜歡吃的,營養可好啦,吃了還更健康和漂亮呢!”說完,我拿起她的勺子勺了一口放到她的嘴巴里。沒想到,她這次大口大口的咀嚼起來,在我笑眯眯的目光陪伴下,她比較利索的把菠菜吃完了,還得意的揚起碗對我說:“康老師,你看,我全吃完了!”我高興的表揚說:“範藝琳真棒,你向大力水手學習吃菠菜,肯定會更健康和漂亮的”

分析:

當藝琳小朋友因挑食而向我提出不要吃菠菜時,我採取了迂迴作戰,引導暗示的策略。我通過讓她瞭解卡通人物和老師都喜歡吃菠菜,更明白吃菠菜對身體健康有好處的道理,也利用小女孩愛漂亮的心理進行教育誘導。反思:《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與反應,敏感地覺察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老師要通過孩子的言行,洞察孩子的心理,判斷孩子的行爲,從而進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引導。

幼兒園觀察記錄9

區域名稱:

生活區

觀察對象:

昊昊

記錄:

顧麗亞

觀察重點:

能安靜地參與遊戲,有良好的遊戲習慣。

兒童活動情景記錄:

浩浩和幾個好同伴在活動室的一個角落裏玩。有一個同伴不想玩,去了別的地方。浩浩急着把她拖回來。孩子看到浩浩趕來,迅速躲了起來。一個接一個,結果變成了你追我逃跑。他們兩個在孩子身上跑來跑去,幾個孩子幾乎把他們撞倒了。看到這一幕,我忙着阻止他們,讓他們注意安全。聽了我的話,他們又去玩了。所以我試圖轉移她的注意力。

行爲分析:

也許浩浩覺得逃跑很有趣,也許只是玩得不開心,簡而言之,有一段時間浩浩提議玩逃跑遊戲,似乎她今天對抓人的遊戲很感興趣。我認爲提醒或阻止或批評不是一個好方法,孩子們可能會口服,也許會產生叛逆的情緒。

教師後續支持:

浩浩在各方面都有很強的技能。在表揚陽陽是老師的小幫手的同時,我向她指出了剛纔跑步的缺點,並要求你討論爲什麼不在室內跑步,室內跑步的後果,浩浩一再點頭。

老師注意運用有效的策略,讓孩子在不露痕跡的情況下快樂地理解,投入到另一項活動中。孩子們不僅能快樂地理解,而且將來也能做得很好。

幼兒園觀察記錄10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世界睡眠日主題:“多睡一小時”特別關注:關注睡眠品質,關愛兒童睡眠!

今天,我們請來了整骨醫院漂亮的醫生——畢子昊的媽媽走進幼兒園,走進孩子中間,給孩子們進行《春季優質睡眠》的健康主題活動,子昊媽媽叢科學的睡眠時間、姿勢到睡眠的重要性進行了詳細生動的講解。孩子們新奇地聽着醫生阿姨講解,知道了好好睡覺對自己的身體健康有很重要的作用。保健醫生和老師也參加了學習。午飯後,孩子們在自己的小牀上擺好自己睡眠的姿勢,開心的讓醫生阿姨檢查糾正。充分感受良好的睡眠姿勢帶來的好處。

我們把子昊媽媽的講解內容及時發在論壇上,向家長宣傳睡眠保健知識,交流有助睡眠的科學方法。讓家長朋友參與交流,共同學習。通過交流來喚起家長對孩子可續睡眠重要性的認識,家園攜手關注幼兒睡眠質量,共同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

幼兒園觀察記錄11

一、觀察對象:

幼兒姓名:天天

性別:男

年齡:3歲

幼兒表現:天天是小班的孩子,看起來聰明可愛,感覺是一個比較調皮的孩子。可是他媽媽卻告訴我,天天是一個異常內向的孩子,平時在家話不算多,出去玩都只跟家裏人玩,只要有別的小朋友靠近了,他就會退讓,寧可不玩。他是一個行爲表現比較特殊的孩子,表現如下:

1、性格內向,不喜歡和別人接觸,更不願主動交流。

2、話語少,和教師交流少,不和小朋友交流。即使偶爾和教師講話,也總喜歡把手指含在嘴裏,顯得異常緊張。在區域活動時,所有的小朋友都進了自我喜歡的區域,天天卻不會參與任何活動,一個任坐在自我的位置上拿着區域卡,看着其他小朋友玩。

二、情景分析

天天剛上幼兒園,難免會有入園焦慮,不喜歡和別人交流很正常。但時間久了,所有的小朋友都慢慢熟悉起來,都能開開心心來上幼兒園,天天還是這樣,早上緊緊抱着媽媽的脖子不放開。據瞭解,天天多數時間都是在家裏玩玩具度過,遇到幼兒園陌生的環境和陌生的人,他更加沉默,缺乏自信。

三、觀察記錄

有一天孩子們午睡時,我特意坐到天天的牀邊,等他脫下鞋子後,大聲的表揚她:“哇,天天太厲害了,會自我脫鞋了,來,讓教師抱一抱。”我溫柔的抱起她,第一個給他蓋被子,微笑的看着他入睡,這時,他說話了,雖然很輕,可我欣喜的聽見了:“我在家媽媽教過我的。”我又俯下身來,用手摸了摸她的頭:“你真是個能幹的孩子,教師真喜歡你,教師陪你睡覺好嗎?”他含羞的點點頭聽話的閉上了小眼睛。

四、指導策略

(一)家長工作方面

利用家長接送幼兒時間與家長交流教育觀點及方法,反饋孩子在園表現,提議家長多騰出時間親近孩子,固定時間與孩子進行交談,引導孩子說出自我身上發生了什麼趣味的事,有沒有認識新朋友等等。日常生活中多創造他與其他小朋友交流的機會,晚飯後或者節假日帶孩子出去玩耍,供給交往鍛鍊的機會,鼓勵孩子與小朋友分享玩具等等。

(二)語言教學活動

爲了讓孩子儘快熟悉新的生活環境,異常組織了語言教學活動,讓孩子對團體進行了解和接納,鼓勵天天接觸新朋友,把自我介紹給大家認識,主動與小夥伴兒打招呼,並且鼓勵他,表揚他,幫他逐步建立自信心。

五、效果:

經過一段時間的關注,天天有了很大的轉變,由原先不喜歡說話的小朋友變得願意參與同伴遊戲,體驗到了同伴、教師、父母的關愛,體驗到了與同伴交往的樂趣。天天變得開朗多了,偶爾也會過來抱抱教師,看着他一點一點提高,心中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幼兒園個案觀察記錄與分析

情景:午睡室、操場、活動室

表現

其他小朋友都進入了夢鄉,銘銘小朋友時不時的坐起來,叫着要爺爺來接,打電話給爺爺,我在旁邊陪着他,拍着他讓他入睡,也無濟於事。

早操活動中,銘銘小朋友表現得不太高興,不想做任何動作,只是一個人站在那裏。活動的時候,他也一個人坐在木立刻。整理玩具時,他表現得很進取。

泥塑活動中,銘銘用橡皮泥製作了一個三層蛋糕,展示給小朋友們看,大家還爲他唱了生日歡樂歌,我也爲他貼上了小紅花。

效果分析

1、銘銘小朋友漸漸地想成爲小夥伴們的好朋友,一個人自說自話的行爲也有所減少,他也能夠進取地幫忙夥伴們一齊整理玩具等。

2、銘銘最喜歡捏橡皮泥,他能夠專心致志地捏出各種橡皮泥造型。

矯正措施

1、進取鼓勵銘銘小朋友根據自我的興趣來表現自我,並展示給全班幼兒看。

2、引導其他小朋友和銘銘進取交流,主動和他成爲好朋友。

現有表現

我們慢慢發現,銘銘小朋友整理東西的本事也很不錯,有時候小朋友將不一樣顏色的橡皮泥裝在一齊,他就會及時發現,並且幫忙他們從新分類裝好。於是,我就請銘銘小朋友當小組長,專門負責收取娃娃家的材料、橡皮泥材料等。在“工作”的過程中,銘銘與小夥伴們主動交流,和他們成爲了好朋友。

從那以後,我們慢慢發現,銘銘小朋友能夠坐得住了,並且做事情也變得認真起來了。

有效措施

1、繼續以銘銘的興趣點着手,進取鼓勵他發揮特長,並挖掘他的其他興趣愛好。

2、鼓勵銘銘與同伴們友好相處,做好小組長的工作,與小朋友們進取交流,共同遊戲。

幼兒園觀察記錄12

觀察日期:××.××.××

時間

起始時間:10:15

結束時間:10:25

觀察對象:光涵、豪翔

幼兒年齡:5歲

環境

益智區:拼雞蛋

觀察目的

通過鍛鍊動手動腦能力,提高幼兒的數學能力

觀察目標

通過顏色、缺口、數字配對,拼出完整的雞蛋

觀察記錄

豪翔小朋友選擇了拼雞蛋的遊戲,光涵小朋友也跟着一起玩了這個遊戲。在遊戲中,豪翔小朋友在籃子裏找了兩個半邊的雞蛋,可是拼的時候發現拼不起來,於是在籃子裏不停的換了好多個半邊雞蛋,最終找到了一個看似拼着完整的雞蛋。而光涵小朋友則是先拿了一個半邊雞蛋看了看上面的點子並且數了數,又找了一個與點子相同數字的半邊雞蛋,發現還是沒拼起來,一看顏色不對,立刻找了顏色相同的數量數字相同的半邊雞蛋,很快將一個雞蛋完整的拼起來了。豪翔看到了光涵的方法也學他一樣,發現光涵的方法很快,最後他自己也拼出了一個完整的雞蛋。

分析評價

1、豪翔小朋友性格比較踏實,不愛動腦筋,導致他玩遊戲的時候用了比較麻煩的方法去玩遊戲,雖然也能成功,但是花的時間不同。

2、光涵小朋友聰明、開朗。他愛觀察,並且會思考,他的方法也得到了丁又嘉小朋友的認可。

3、同樣是方法,孩子思考角度不同,嘗試的方法也不同,可以讓孩子自己去比較去總結。

支持策略

在活動中,我採用的是旁觀的策略,在遊戲最後總結孩子們所提出的想法。在活動中,孩子自己玩遊戲,每個人的想法都是不同的,會想出各種方法,但是不需要老師去說哪一種最好,以免抑制了幼兒的創新思維以及創新能力。在活動中,讓幼兒進行自由探索,孩子們會通過比較,自己會去發現哪種玩法好。最後教師可以再將好的方法總結說一說,並且鼓勵孩子探索更多好方法,已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讓幼兒養成愛動腦的好習慣。

幼兒園觀察記錄13

1、今天的美術課是學畫小貓。在認識了小貓的形象特點以後,我在黑板上畫出了花貓的大體特徵,然後便鼓勵幼兒自由地進行畫並塗色。

我看到不少幼兒在造型能力上有所進步,感到十分欣慰,但同時也發現有些幼兒組織的畫面與我畫的`花貓十分接近,缺乏個人的特色。正當我暗自搖頭,略感遺憾的時候,正好看到了陳天祥的畫。我發現他在畫紙上,赫然畫了一個大大的橢圓形,橢圓形上還添畫了幾筆,並塗上了各色的紋樣,構圖十分飽滿,色彩運用也很大膽。我便饒有興趣地問:陳天祥,你能告訴老師你畫的是什麼嗎?小花貓呀!那小花貓的腦袋呢?我的小花貓正把腦袋和他的身體卷團在一起睡覺呢~一句不以爲然的話震驚了我。找到了!這就是我一直在找的與衆不同。孩子思維的創造性正是通過這小小的畫面體現出來,作爲教師的我,一直在講如何表現小貓的頭部畫法,如何表現身體上的花紋。卻忽視了小貓睡覺的特點。陳天祥這個調皮機敏的小男孩一語道破。想法實在可貴!於是,我馬上表揚了陳天祥,並啓發幼兒再去從不同的方面打開思路,展開想象……

接下來的課堂氣氛更爲活躍了,有的表現出小貓上樹的情景;小貓抓老鼠的情景;幾隻小貓嬉戲的情景,貓媽媽領着小貓玩耍的情景……

孩子們的畫就是這樣的妙趣橫生。

但願他們活潑的天性,無邊無際的想象,在五彩的筆下自由的舒展和延伸,不會被我們的條條框框限制住。

2、吃過下午點後,有個孩子們來對我說:垃圾桶裏有一塊餅乾,不知道是誰偷偷扔掉的。多可惜。這是誰扔的?我大聲問孩子們,孩子們瞪着眼睛看着我,教室裏頓時鴉雀無聲。孩子們害怕的眼神使我一下子感覺到自己的行爲太粗暴了,我立刻語氣緩和的說:誰扔的這塊餅乾?孩子們還是沒有作聲的,誰也不敢承認。放學的時間到了,孩子們陸續被家長接走了,但扔餅乾的事卻使我放心不下。我想,既然是偷偷扔的,說明孩子有顧慮,這件事應當從正面積極引導,並且要在全體孩子面前解決,因爲許多孩子都看見了。

第二天,我準備了一些有關餅乾製作的資料,讓孩子們看怎樣製作餅乾。通過錄相觀察及圖片瞭解餅乾的製作過程,感知工人們的辛苦。然後我用橡皮泥和孩子們一起製作成餅乾樣,孩子們在活動中興奮不已。我表揚了張家蕊和杜青妍,過去連一塊餅乾都吃不下,現在吃得多了,身體壯了,個子高了。孩子們笑着看着他們倆,我又問:爲什麼他們現在比過去吃得多了?孩子們紛紛說:他們從前不愛活動,不愛玩球,不愛跳繩,不愛玩呼啦圈,所以不想吃東西。我說:對了,人的飯量會隨着活動不活動,高興或不高興增多或減少,還有就是中午吃得過多或過飽,下午吃點量也會減少,不想吃了。這時李爭順着我的話自豪的說:我就是這樣,昨天中午我吃得太多了,覺得有點飽,下午吃點時我就不想吃餅乾了。我說:對呀,李爭和老師說的一樣,我們要是不想吃或者吃不下時應該怎麼辦?孩子們都說:告訴老師少給點,就要一個或半個餅乾。告訴老師吃不了啦。我稱讚他們真聰明,說得對,這時李爭反而不出聲了,瞪着一雙大大的眼睛,看看這個,聽聽那個,臉上的表情讓我明白了,垃圾桶裏的那塊餅乾多半是李爭扔的。我及時說,像昨天下午垃圾桶裏就有一塊餅乾,不知道是誰不小心掉進去的?李爭說:老師,是我扔的,我以後再也不扔餅乾了。我在全體小朋友面前表揚了李爭,知錯就改是個好孩子。

通過這件事,我覺得教師遇到任何問題都應該心平氣和地說服教育,而不應該怒氣沖天大聲訓斥,應當多從正面積極引導,讓孩子明白道理,比點名批評會更有效果。

3、和幼兒朝夕相處,我們每天都要講很多話,而我們用的最多的一個詞,那就是小朋友。說多了似乎也就習以爲常,沒有什麼特殊之處。其實,細細一推敲,它正是體現了師幼之間的一種朋友關係。

我們可以將關係親密的人稱爲朋友,那我們每天親切的稱幼兒爲小朋友時,不是也應該用對待朋友的態度感情去和幼兒交流嗎?只有我們將幼兒真正當作我們的小朋友,纔會用朋友的身份於幼兒交流情感和看法,虛心徵求和傾聽幼兒的意見,賞識幼兒的優點和進步,從孩子的視角去看待他們眼中的世界,才能用一顆童心去理解他們的發現和行爲。

這種以平等融洽的關係提供的支持最易於幼兒溝通,也最容易被幼兒接納。

今天孩子們出去喝水時,突然飛進來一隻蜻蜓,那是一隻漂亮的紅蜻蜓,大大的眼睛,長長的翅膀,飛上飛下的直惹得孩子們爭相追逐它。現在想讓場面安靜下來是不可能了。

於是,我大聲說:小朋友,你們想不想知道它是一種什麼昆蟲?有什麼特殊的本領?它是專門吃蚊子的英雄。叫蜻蜓。真的嗎?老師,蚊子可壞了,它都叮了我好幾個皰。對呀,它還能傳播疾病呢。聽了孩子們七嘴八舌的議論,我補充說:蜻蜓的寶寶也吃蚊子的寶寶呢,真是大大的英雄,所以說它是一種益蟲,我們要好好保護它。讓它多吃壞蚊子。噢,我們懂了,孩子們回到了自己的位子上。

對孩子的教育,其實並不難,只要我們抓住機會,利用身邊發生的小插曲,同樣能起到非一般的效果。

幼兒園觀察記錄14

幼兒在集體中,往往會產生激烈的情緒體驗,而當他們完成某一項工作獲得體驗時,也增強了其自信心,當他再度面臨問題時,便能充滿自信地克服困難了。

沈漪小朋友是我班裏一個文靜的女孩,平時不聲不響,上課時也不愛舉手發言,更不會積極主動地與老師、同伴交往,缺乏足夠的自信心。

一天早上,來園談話後,我問幼兒:“誰願意給外邊的小花澆點水”時,小朋友們爭先恐後的舉手,沈漪小朋友也畏畏縮縮地舉起了小手,我連忙抓住這次難得的機會,請她去給花兒澆水,她顯得很高興。吃午餐前,我又請她分碗,吃完飯又請她收拾桌子、擦桌子……放學前,我在大家面前表揚了她,小朋友也爲她鼓起了掌,沈漪的臉上露出了羞怯的笑容。

從那次以後,我發現沈漪小朋友能主動參加活動了,積極性也提高了。由此,我想到了集體活動對幼兒的心理素質的影響,在集體活動中我們應該更加註意讓幼兒獲得成功,有愉悅感。

一段時間過去了,在一次《小熊請客》的故事表演中,沈漪小朋友居然舉了好多次手,而且每次的回答都很準確。我們大家都爲沈漪小朋友的進步而高興,她也逐漸活潑開朗起來了,與同伴、老師間的交往也多了。

看着沈漪小朋友的變化,我感到很欣慰。看來,集體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對於培養幼兒良好的心理素質具有較大的促進作用。幼兒在集體中,往往會產生激烈的情緒體驗,而當他們完成某一項工作獲得體驗時,也增強了其自信心,當他再度面臨問題時,便能充滿自信地克服困難了。

幼兒園觀察記錄15

觀察對象:

玩拼圖的幼兒

觀察時間:

20xx.3.24

觀察目的:

瞭解幼兒是否能夠持久的進行拼圖活動。

觀察記錄:

幼兒一進區,就選擇了新投放的拼圖開始拼起來。剛開始一玩,幼兒就把有關聯的圖片一下拼了出來,剩下的圖片不由使個別幼兒皺起眉頭來,左試試,右比比都不對,急得他們直抓頭。這時在一旁觀察的澤澤興奮得叫起來:“這塊應該放在這,你看這不是嗎!”邊說澤澤邊把一塊拼圖放在了合適的地方。小羽進區後還是選擇了大型拼圖,他很迅速的從很多小拼圖中找出了邊緣上的拼圖拼搭起來,拼完後,小宇拿起了其他拼圖想了半天也沒有找到要放到的合適的地方,於是他翻到卡片後面,看看標記,很快找到了對應的地方。當收區音樂響起來的時候,小羽看了看沒有拼擺完的拼圖,有些不捨的方回了原處。

分析:

對於簡單的四拼、十拼的興趣已經淡化,比較喜歡數量較多,有困難的拼圖,但在拼圖過程中,幼兒都沒有長久的堅持完成拼圖活動,拼幾下就放棄了的種種現象表明教師在投放區域材料時對於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已有經驗水平了解還不透徹,目標過高,導致幼兒跳起來也沒有摘到蘋果,從而使幼兒失去了對拼圖的興趣。由此問題,我們改變了材料,投放了難度較小的拼圖並對已投放的拼圖增添標記的方法,降低了拼圖的難度,使不同能力的幼兒都得到了發展:中等能力的幼兒通過觀察,操作,互相交流完成了拼圖過程;能力強的幼兒根據已有經驗完成一部分拼圖內容後,又根據拼圖標記拼擺了一半多,這說明兩種方法達到的效果都不錯。

措施:

1、根據幼兒的興趣和能力,從兩方面入手添加區域材料,〈1〉投放新的拼圖材料,分塊數量在20件左右,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能力水平。〈2〉在大型數量的拼圖上作相應的標記符號,引導幼兒觀察,判斷,並根據中班幼兒年齡和已有水平,在拼圖小卡上標記數量或圖形符號,使幼兒能夠採用接龍的方式進行拼圖,使能力不同的幼兒都可以得到發展。

2、在區域活動時,可以有目的。的對益智區玩拼圖的幼兒進行個別指導,幫助其學習觀察和分析兩拼圖之間聯繫的方法,能根據事物之間的顏色,圖案等進行判斷,使其學會學習。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