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必備】幼兒園小班教案模板彙總四篇

【必備】幼兒園小班教案模板彙總四篇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7.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5篇,歡迎大家分享。

【必備】幼兒園小班教案模板彙總四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知道有朋友是快樂的。

2、學會使用待客語言:XX好、請進、請坐、再見。

活動準備

1、門鈴一隻;請一位外班教師配合教學。

2、事先與家長交談過,瞭解幼兒家裏有哪些朋友。

3、角色遊戲玩具若干。

活動過程

1、“外班教師按門鈴引發幼兒興趣。

――門鈴響了,我們應該怎麼做?(問“你是誰?”)

2、外班教師回答:“我是X老師,我是X老師的朋友,X老師在嗎?”

3、現在應該怎麼做?(請進,X老師好)

4、外班教師進來後向老師問好,客人進來了我們又應該怎麼做?(請客人老師坐,在家應請客人喝水,將好東西拿給客人吃)

5、啓發幼兒說說自己家裏的朋友。你們是怎麼招待的?

6、請幾位幼兒分別扮演客人,其他幼兒做主人。

7、幼兒分組進行角色遊戲。

建議

活動後可利用畫面練習禮貌用語。

託班語言教案:小手小腳

活動目標:

1、在聽兒歌及跟做動作的過程中,理解“搓、捏、撓、敲”的意思。

2、嘗試用完整的語言進行大膽地表述。

3、對小手遊戲感興趣。

活動準備:

小手能幹的照片

活動過程:

1、手指遊戲

2、小手的本領

剛纔我們用什麼做遊戲了? 你覺得小手能幹嗎? 你的小手有什麼本領?(吃飯、玩遊戲、穿衣服、穿鞋子、用剪刀)

總結:你們的小手真能幹,會用勺子,會穿褲子,會穿衣服,會穿鞋子,會畫畫,會用剪刀,還會做遊戲。等我們小朋友再長大一些,小手會做更多的事情的。

3、小手遊戲

下面,我們再用小手玩個遊戲。請你按我的要求去做,如果我說“小手小手拍拍”,小朋友們就要拍拍手,看看誰的小手最能幹。

小手小手拍拍,小手小手敲一敲。

小手小手拍拍,小手小手搓一搓。

小手小手拍拍,小手小手捏一捏。

小手小手拍拍,小手小手撓一撓。

小手小手拍拍,小手小手藏一藏。

3. 引出遊戲“找小手”:可愛的小手全都不見了!現在我的大手要來找你們的小手,大手一摸到小手,小手就趕快放到腿上,好嗎?

4. 教師悄悄地走到幼兒的身後,用手摸或握每一個幼兒的手,提醒他們儘快把手放在腿上,並請他們說說自己的小手藏在哪裏了。

5. 遊戲反覆進行。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設計思路

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要求是激發研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幼兒在對事物的探究過程中,不僅能獲得豐富的感性經驗,發展形象思維,而且能初步嘗試歸類、排序、判斷、推理,逐步發展邏輯思維能力,爲其他領域的深入學習奠定基礎。

進入四月,幼兒園開展了“春天”的主題活動,通過春天裏的小草、小花和小動物,激發幼兒對大自然的熱愛。一天,幼兒無意中發現自然角里的紅薯發芽了,他們表現得饒有興趣。抓住幼兒的興趣點,我們設計了學習活動“有趣的豆寶寶”。

活動目標

1.通過看、聞、比、剝等方法,幫助幼兒積累對各種豆子的感性認識,並在品嚐豆子做成的食物的過程中,激發幼兒喜愛吃豆子的情感

2.與父母共同種植豆子,做好觀察記錄,瞭解豆子的發芽過程。

活動準備

1.教師和幼兒共同準備黃豆、赤豆、綠豆、黑豆、蠶豆等各種豆子。

2.新鮮未剝殼的蠶豆、豌豆;豆類食物:煮毛豆,赤豆粥,豆漿,炒蠶豆等。

3.種子和花盆。

活動過程

一、展示豆子

1.展示教師和幼兒共同收集來的各種豆子。

(黃豆、赤豆、綠豆、黑豆、蠶豆等各種豆子)

2.介紹各種豆子的名稱。

提問:你們認識這些豆子嗎?

二、觀察比較各種豆子

1.比較豆子的顏色。

(1)你們看到了什麼顏色的豆子?

(黃色的、紅色的、綠色的、黑色的)

(2)知道它們分別叫什麼名字嗎?

(黃豆、赤豆、綠豆、黑豆……)

(3)小結:豆子有不同的顏色和名字:黃色的豆子叫黃豆,紅色的豆子叫赤豆,綠色的豆子叫綠豆,黑色的豆子叫黑豆。

2.比較豆子的大小。

(1)這些豆子一樣大嗎?

(2)摸一摸、比一比,哪種豆子最大,哪種豆子最小?

(3)小結:剛纔,小朋友都用手摸了摸,又把這些豆子放在一起比了比,大家都發現這些豆子中黑豆最大,綠豆最小。

三、認識新鮮的蠶豆和豌豆

1.這是什麼,你們認識嗎?它們分別叫什麼名字?

2.教師出示剛剝出來的蠶豆和豌豆。

3.你們知道豆子藏在哪裏嗎?(裏面)

4.誰來試試把豆子找出來?

5.請個別幼兒嘗試剝豆。

6.大家一起來試試,把蠶豆和豌豆的“房子”剝開來,豆子就出來了。

7.全體幼兒剝豆子。

8.兩個房子裏面的豆子一樣嗎?怎麼不一樣?

幼:不一樣。一個大的,一個小的。一個圓圓的,一個扁扁的。

師:大大的、扁扁的叫蠶豆,小小的、圓圓的叫豌豆。

9.聞聞這些豆子有沒有味道啊?

幼:剛剝出來的豆子香香的。

師:對呀,剛剝出來的豆子有股清香味,新鮮的豆子也很有營養呢。

四、介紹和品嚐豆子做成的食物

1.請幼兒說說自己吃過哪些豆子。

師:你們吃過豆子嗎?吃過哪些豆子?

2.介紹豆子做成的食物。

(展示用豆子做成的食物)

(1)我們來看看,這些你們都吃過嗎?你吃過哪些?

(毛豆、赤豆粥、黃豆湯、綠豆湯……)

(2)這杯白白的,像飲料一樣的東西是什麼呀?

(豆漿)

(3)你們知道豆漿是用什麼做的嗎?

師:豆漿也是用豆子做成的,黃豆、黑豆等都可以做豆漿。

3.幼兒品嚐好吃的豆類食物。

(炒蠶豆、煮豌豆、爆黃豆、青豆蛋糕、豌豆泥、豆瓣酥……)

一邊品嚐一邊鼓勵幼兒說出吃到了什麼豆子。

五、延伸活動

1.觀看門衛老伯伯種豆子。

幼兒園門衛老伯伯帶來了一些(黃豆)種子,幼兒和教師一起觀察門衛老伯伯將(黃豆)種子播種在花園裏。

2.幼兒和家長一起種豆子。

觀察種子發芽的情況,並做好“成長記錄”(可以用貼照片、繪畫、文字記錄等多種方式)。

3.召開“成長記錄”展覽會。

把“成長記錄”帶到幼兒園進行交流,並做成展板,供大家分享。

反思

本次活動主要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

從幼兒興趣出發,對小班幼兒的“生成”內容進行探究

“有趣的豆寶寶”活動是在“春天”的主題背景下展開的。春天正是萬物復甦、播種莊稼的季節,幼兒也帶來了很多美麗、多姿的植物寶寶,教室裏的植物角越來越豐富。一天早晨,爲植物寶寶澆水的幼兒發現了一個露出一點點的紅薯芽,幼兒非常興奮,有的長時間地靜靜觀察,有的互相轉告……大家對此非常感興趣。根據幼兒的興趣點,我們及時設計了本次學習活動“有趣的豆寶寶”。

活動設計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具有挑戰性,給予幼兒探索的空間

結合小班幼兒發展手部小肌肉的目標和要求,我們通過認一認、聞一聞、比一比等各種感知覺讓幼兒全面認識各種豆子。我們還增加新鮮的蠶豆、豌豆請幼兒剝豆,讓幼兒體驗豆子的各種特點,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

在集體活動後,我們又在延伸活動中讓幼兒觀察門衛老伯伯種豆子,以及和爸爸媽媽一起嘗試種豆子,再次挑戰了幼兒對豆子特徵的觀察,並引發幼兒種植豆子的興趣,爲他們的繼續探索提供了空間。

親子互動,共同承擔教育任務、分享活動的快樂

從幼兒帶豆子到幼兒園→觀察豆子→剝豆子→品嚐豆子,“有趣的豆寶寶”活動在教室裏開展得有聲有色,爲了讓幼兒更全面地瞭解豆子,觀察豆子的播種和生長過程,我們別具匠心地請幼兒種豆子。考慮到小班幼兒年齡小,並且與家長一起進行種植,能在家長的指導下仔細地觀察,所以決定讓幼兒和家長一起種豆子。家長們十分配合,參與度很高,對於教師發放的“成長記錄”,很多家長都認真地以多種形式進行記錄,有的用照片加文字說明的方式進行記錄,有的以日記的形式進行記錄,有的以繪畫的形式進行記錄……仔細看這些記錄的內容,可以體驗和感受到在這一過程中親子互動的成功。這樣的方式,不但增進了家長對幼兒園教學活動的瞭解,而且還讓家長在參與的過程中分享與幼兒一起學習的快樂。

幼兒園小班健康活動設計――有趣的糖寶寶

活動目標:

1.學習運用各種感官、感知糖果的特徵。

2.能大膽表述自己的發現,並樂於和同伴老師進行交流。

3.知道多吃糖損壞牙齒。

活動準備:

各式糖果、乾淨的溼毛巾若干、幼兒洗淨小手、娃娃家背景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 區分品種

1.帶領幼兒加入娃娃家

師:小朋友,今天我們一起去娃娃家做客好嗎?

你們看他們爲我們準備了什麼好吃的東西?

2.師:在這些盆子裏有各種各樣的糖,我們一起把一樣的糖揀出來放在一起好嗎?(幼兒操作)

二、親身體驗 感知特徵

請幼兒找一個喜歡的糖寶寶做好朋友。

提問:

1.你的糖寶寶穿了一件什麼樣的衣服?

2.請你們輕輕地摸一摸有什麼感覺?

老師小結:糖寶寶的衣服是五顏六色的,不一樣的。糖寶寶有硬的,軟的。

3.剝糖,品嚐味道

師:小朋友,你們想不想嘗一嘗糖寶寶是什麼味道呢?我們一起來試一試。(老師和幼兒邊嘗試邊交流)

老師小結:糖寶寶有各種各樣味道的。

4.教育幼兒多吃糖損壞牙齒,不宜多吃。

三、延伸活動 感知樂趣

1.品嚐跳跳糖

師:娃娃家還爲我們準備一樣很有趣的糖,你們想不想嘗一嘗?吃在嘴巴里面將會怎麼樣?(跳)

2.師:小朋友,你們在家裏面還吃過哪些有趣的糖?以後我們帶來和大家一起品嚐好嗎?

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有趣的糖寶寶

幼兒園小班數學活動――有趣的圓形寶寶

活動背景

汽車是小班幼兒最喜歡的玩具。可有一天,汽車的輪子掉了,汽車再也動不起來了,這是爲什麼呢?這引起了孩子們的好奇心。於是我與他們共同收集了許多生活中有關圓形的東西,並把它們作爲部分數學操作材料,將教學目標和內容巧妙地融入其中,大膽嘗試讓幼兒積極地與操作材料互動,讓幼兒充分體驗到活動的樂趣,真正做到“玩中學”、“學中玩”。

活動實錄

一、活動目標

1.通過看、玩有關圓形的物品,初步感知圓形的基本特徵。

2.提高幼兒的觀察力及操作能力。

3.能積極參與活動,體驗活動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圓形積木、鈕釦、薯片罐、八寶粥罐、圓形棋子等,每個面上都粘有一個圓形。

2.課件一個(春姑娘送禮物的畫面,許多圓形寶寶滾動的畫面,由圓形組合成的花、太陽、小雞、鳥、鍾等畫面)。

3.用硬紙板做的斜坡8個,牙籤,中心有小孔的圓片,有軸的長方形積木,輪子等若干。

三、活動過程

1.課件導入,引起興趣。

師:“看,誰來了?”(出示春姑娘送禮物的課件)

幼:“春姑娘。”

2.自由玩一玩有關圓形的東西,初步感知圓形。(出示禮物箱)

師:“春天來了,春姑娘給我們送來了許多禮物。我們一起來看看有什麼禮物?再玩一玩。玩的時候看看它們長的什麼樣?”

(把“禮物”發給幼兒後自由玩)

師:“有些什麼禮物呢?”

幼:薯片。

師:薯片罐長的什麼樣?

幼:圓圓的。

師:“還有什麼禮物呢?”

幼:八寶粥。

師:八寶粥罐長的什麼樣?

幼:圓圓的。

師:“還有什麼禮物呢?”

幼:鈕釦、積木。

師:那它們長得什麼樣?

幼:鈕釦、積木都是圓圓的。

師小結:原來春姑娘送給我們的禮物裏都藏着一個圓形寶寶(出示課件)。它長得圓圓的,滾來滾去非常好玩。

師:“我們趕快把藏在禮物裏的圓形寶寶找出來吧。找到後可以和圓形寶寶手拉手做好朋友。”

幼兒找出粘在禮物上的圓形,撕下後粘貼在自己的衣服上。

(評析:大膽嘗試讓幼兒積極地與操作材料互動,引導幼兒自由地看看、摸摸、玩玩、找找、貼貼,給他們營造了一個寬鬆、愉快的心理氣氛,爲發揮幼兒的主體性創造了條件。)

3.嘗試在圖上找出與圓形相似的實物的某一部分。

師:“調皮的圓形寶寶們滾呀滾。怎麼不見了,到哪裏去了呢?”(出示許多圓形寶寶滾動的課件。)

師:“原來調皮的圓形寶寶們和我們玩起了捉迷藏的遊戲。我們一起來把它們找出來好嗎?可以先和好朋友找一找,說一說。”

幼兒自由講述圓形寶寶藏在哪裏了。

師:“圓形寶寶藏在哪裏呢?誰來告訴大家?”

幼A:圓形寶寶藏在太陽裏。

幼B:藏在花裏。

幼C:藏在小雞的身體裏。……

師:“你們的小眼睛真靈,看圓形寶寶還藏在哪裏了?”(出示圓片和輪子)

(評析:通過電教手段進一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而且讓幼兒在寬鬆的“捉迷藏遊戲”氛圍裏自由地與同伴交流,不僅鍛鍊了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而且增強了其大膽發言的信心。)

4.分組嘗試製作有趣的小輪子及汽車,在斜坡上滾動,進一步感知圓形的'基本特徵,體驗活動的樂趣。

“調皮的圓形寶寶還藏在圓片和輪子裏,它們還想手拉手到斜坡上玩一玩。請我們小朋友來幫助它們,好嗎?”

幼兒自選材料製作,有的幼兒把兩個中心有小孔的圓片用牙籤接起來變成一對小車輪,還有的幼兒把帶軸的長方形積木裝上4個小車輪,就成了一輛小汽車等。然後孩子們嘗試着讓它們從斜坡上往下滾動。

(評析:在做做玩玩中,氣氛顯得更加輕鬆、自由,幼兒的操作興趣高漲,主動性、積極性得到了充分地調動,在探索中獨立地獲得學習經驗,動手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四、活動延伸

1.找找還有哪些東西也是圓形寶寶變的?

2.給圓形娃娃塗色。

活動反思

1.本次活動以數學教育生活化爲主導思想,以來自現實生活中的自然物品作爲部分數學操作材料,大膽嘗試讓幼兒積極地與操作材料互動,讓幼兒充分體驗到活動的樂趣,真正做到“玩中學”、“學中玩”。

2.整個活動目標明確,層次清楚。從第一環節引導幼兒有意識地看、玩各種有關圓形的物品,到第二環節嘗試找出與圓形相似的實物的某一部分,到第三環節嘗試製作有趣的小車輪及汽車在斜坡上滾動,進一步感知圓形的基本特徵,環環相扣,層層推進,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和效果。

3.教師爲幼兒提供了主動學習的教育環境。如爲幼兒提供了四種不同的製作小車輪的操作材料,讓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任意選擇。這不僅滿足了幼兒的興趣,而且有利於幼兒在探索中獨立地獲得學習經驗。活動中,教師能靈活運用觀察、討論、提問、幼兒嘗試相結合的方法,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地動腦、動手,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自主性。

總之,只要在活動中本着“幼兒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思想,幼兒就一定會在活動中獲得成功的喜悅。

幼兒園小班學習活動:請你猜猜他是誰

設計思路:

“請你猜猜他是誰”是“好朋友”主題背景下生成的活動。

對於新入園的小班幼兒來說,進入幼兒園後他們的交往範圍逐漸擴大,已會表達對教師的親近和與教師交往的願望,開始認同、接納同伴。

本活動的價值一:讓幼兒參與層層遞進的活動環節——猜猜熟悉的老師→猜猜身邊的同伴→猜猜新朋友(客人老師),在愉快地和同伴一起講講、玩玩的過程中融入幼兒園大家庭,並願意對周圍人表示親近與友好,體驗共處的快樂。價值二:讓幼兒辨認其他人的聲音、辨別其他人的外貌特徵,分析同伴的本領以此來猜猜教師和同伴,挑戰幼兒的觀察、分析、判斷和記憶能力,讓幼兒愉快地學習。

活動目標:

1.猜猜同伴和教師,喜歡和大家一起看看、講講。

2.願意對熟悉的人表示親近與友好。

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照片若干(用PPT呈現)、電視機、音樂等。

2.經驗準備:幼兒已共同生活1~2個月,同伴之間逐漸熟悉。

活動過程:

一、聽聲音猜教師——親近教師

1.聽聽聲音,猜猜她是誰(三位教師分別戴着頭飾,讓幼兒聽聲音猜猜是誰)?

師:請你猜猜我是誰?

幼兒:是劉老師。

2.鼓勵幼兒找到喜歡的教師抱一抱。

教師小結:仔細用耳朵聽聲音也能知道是誰來了。

二、看照.片猜同伴——親近同伴

1.看面部特徵猜同伴。

(出示一張幼兒側面照片)猜猜他是誰?

幼兒:是大樂樂!

師:哪裏很像大樂樂?

幼兒:頭大大的,有藍色的皮膚。

師:哪裏有藍色的皮膚,能不能上來指給大家看呀?我們的樂樂有藍皮膚嗎?這是胎記呀,原來這讓我們一看就知道是樂樂了。

2.看本領猜同伴。

(1)(出示幼兒跳舞的照片)這是哪裏?她在幹嗎?能看出她是弟弟還是妹妹?爲什麼?

幼兒:在小舞臺上;她在跳舞;她是個妹妹,因爲她有長辮子。

師:這個妹妹是瘦瘦的還是胖胖的?

幼兒:瘦瘦的。

師:我們班瘦瘦的、長辮子的妹妹是誰呢?

幼兒:佳佳、小樂樂、婷婷。

師:你們覺得這張照片上是誰?

幼兒:是婷婷,因爲照片上孩子的頭髮和她的頭髮一樣(當天特意讓某個孩子梳和照片上孩子一樣的髮型)。

(2)看照片,驗證是佳佳。

教師小結:原來找朋友不能光看髮型,除了要看清樣子,更要看清朋友的臉。

3.看照片記同伴。

(1)(出示幼兒排隊喝水的照片)他們在幹什麼?一共有幾個人(數一數)?

幼兒:排隊喝水。有四個人(點數)。

師:你們能看出有幾個弟弟?幾個妹妹?

幼兒:2個弟弟、2個妹妹。

(2)你能認出他是誰嗎?

幼兒:是添添。

師:哪裏有添添,他穿什麼顏色的衣服?

幼兒:穿白色的衣服。

師:是這個嗎(指最後一個)?

幼兒:不對,不對,是排在第一個的。

師:你們怎麼一看就知道?

幼兒:因爲添添個子小小的。

幼兒:因爲漢妤胖胖的。

幼兒:因爲大毛毛個子高高的。

幼兒:因爲非非就是這個頭髮(髮型)。

以照片上同伴着裝的顏色和同伴特徵引導幼兒辨認。

(3)幼兒排隊驗證。

三、猜客人老師——招呼新朋友

1.出示客人老師的照片,鼓勵幼兒在現場找到客人老師(幼兒找到客人老師後和客人老師擁抱一下)。

2.鼓勵幼兒大膽與客人老師打招呼、交流。

3.與客人老師留影。

四、延伸活動:猜猜我的好朋友

根據照片上同伴的不同方位進行一一對應的擺放。

活動反思:

活動中提問是否有針對性,對目標的達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兒看了第一張照片後猜想是大樂樂,教師就接着問:“哪裏很像大樂樂?”而沒有問“爲什麼你說是大樂樂?”對於小班幼兒來說要儘量少問究因性問題,提問中我還用了一個“像”字幫助幼兒來表達,這對他們經驗的提升和表述都很有幫助。當第二張照片出現,需要按形體辨認時,幼兒有些困難,我用了一連串的追問幫助幼兒梳理經驗,如“這個是弟弟還是妹妹?這個妹妹是瘦瘦的還是胖胖的?”運用排除法引導幼兒縮小辨認範圍,這也是辨析的一種方法,而且易於幼兒掌握。出示第三張照片後,我預設了開放性的問題,“你能認出他是誰嗎?”通過開放性的問題,教師有意“出錯”,在追問中激勵幼兒完整清晰的語言表述,將顏色、數序等多種元素相融。不同的環節中用不同的方式提問,起到了應有的效果。

活動中,第一個環節是:聽聲音猜教師,從聲音切入猜熟悉的人很適合,如果蒙上眼睛讓幼兒用耳朵傾聽後來猜,可能效果會更好,也有助於注意力的培養。在看本領猜同伴時如果考慮將照片以背面形式出現,效果也許更好,能增加猜的情趣,但照片中人物的形體特徵要明顯,要便於小班幼兒觀察。

幼兒園小班學習活動:想吃蘋果的鼠小弟

設計思路:

這個活動源於一個有趣的繪本故事——《想吃蘋果的鼠小弟》。

故事的情節簡單有趣,說的是高高的樹上長着紅紅的蘋果,鼠小弟好想吃,他希望自己像鳥兒一樣能飛,像猴子一樣會爬樹,像大象一樣有長長的鼻子……這樣它就能夠吃到蘋果。可是鼠小弟沒有本領,看着樹上的蘋果越來越少,鼠小弟有點着急,就在這時候海獅來了,雖然海獅沒有其他動物那樣的本領,可它會頂球,最後,海獅利用它的這個絕活把鼠小弟頂到了樹上,它們合作摘到了蘋果。這樣的結尾出人意料,又令人愉快。幼兒從中可以認識各種動物和它們獨特的本領、學數數、思考如何解決問題、激發想象力、體會合作與分享……故事蘊含着豐富的教育價值,寓教於樂,非常適合幼兒閱讀。

結合小班“好朋友”的主題,我選擇了這個繪本故事,以故事爲原型設計了集體活動“想吃蘋果的鼠小弟”。考慮到幼兒的經驗水平和教育的正面引導作用,結合目標的定位我對故事情節進行了一定的調整和修改:讓更多的動物表示願意幫助鼠小弟,大家一起來想辦法。這樣的調整是爲了更加符合集體活動目標達成的需要,有利於幼兒體驗小夥伴互相幫助的樂趣。

考慮到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觀察特點,我捨棄了原先繪本素描形式的畫面,採用彩色的背景與形象進行課件的製作。同時,藉助多媒體動畫來展示鼠小弟的動態一“拉長自己的鼻子”“伸長自己的脖子”“使勁兒往上跳”,幫助幼兒理解角色動作的含義,依據自己的觀察來猜測鼠小弟在學哪個動物,在看看、想想、猜猜的過程中理解含義,體會樂趣。

動態多媒體對幼兒來說很有吸引力:可愛的動物形象、有趣的動作姿態……這些都能夠幫助幼兒投入其中進行學習。活動尾聲部分我設計了結合多媒體的演示,由教師接住畫面中“蘋果”的環節,出現實物蘋果,出乎幼兒意料,又把幼兒的情緒調動起來,讓活動達到高潮。同時,實物“蘋果”的出現也有助於活動的尾聲部分——“分享”,從“體驗互相幫助的樂趣”到“共同分享快樂”,將活動的教育價值進一步延續。

整個活動過程的設計,大家一起猜、一起想、一起學、一起笑,營造着快快樂樂的氛圍,圍繞着問題情景幼兒能夠有機會說、願意說、喜歡說……活動的趣味性對於小班的幼兒很重要,所以活動的內容、活動的材料以及活動的過程,都充分考慮到“趣”,“想吃蘋果的鼠小弟”這一活動的設計正試圖讓小班的幼兒在“趣”中學。

活動目標:

1.看看、想想、猜猜動物們摘蘋果的方法,樂意用自己的語言表達。

2.感受故事情景的趣味性,體驗小夥伴間互相幫助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多媒體課件、實物蘋果。

2.經驗準備:幼兒對於一些常見動物的外形特徵和本領有一定的瞭解。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介紹鼠小弟。

2.鼠小弟看到遠遠的樹林裏有一棵又高又大的蘋果樹,樹上結滿了紅紅的蘋果,蘋果散發出一陣陣的香氣,鼠小弟望着樹上紅紅的蘋果。

(1)鼠小弟會怎麼想(觀察圖片並講述:鼠小弟想吃蘋果)?

(2)你們吃過蘋果嗎?吃上去是什麼味道的呀(蘋果又香又甜)?

(3)你覺得鼠小弟能摘到蘋果嗎?爲什麼?

教師小結:鼠小弟太小了,蘋果樹又高又大,它可能摘不到樹上的蘋果。

二、展開

1.小鳥、小猴來摘蘋果。

鼠小弟正在努力想辦法的時候,有小動物來摘蘋果了。

(1)看看是誰來了?它們能夠摘到蘋果嗎?它們會怎麼摘蘋果?

(2)看到小鳥和小猴摘到了蘋果,鼠小弟是怎麼想的(觀察圖片並講述)?

教師小結:鼠小弟想“要是我也有翅膀,那該有多好呀!”“要是我也會爬樹,那該有多好呀!”“我也想要有摘蘋果的本領。”可是,鼠小弟沒有翅膀,也不會爬樹,還是摘不到蘋果。

2.猜猜誰又來摘蘋果了?

又有動物來摘蘋果了,會是誰呢?請小朋友們來猜一猜——鼠小弟正在學這些動物的樣子,看看它們是誰,和好朋友一起說一說。

(出示動態圖片,幼兒和同伴一起看看猜猜。)

3.集中交流

(1)鼠小弟是在學誰的樣子?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2)大象、長頸鹿、袋鼠它們會怎樣摘蘋果?

學學這些動物摘蘋果的樣子。

教師小結:大象、長頸鹿、袋鼠都摘到了蘋果。可是鼠小弟沒有長長的鼻子,也沒有長長的脖子,更跳不到袋鼠那麼高,還是摘不到蘋果。

4.鼠小弟摘蘋果

樹上的蘋果越來越少了,鼠小弟真着急!急得哇哇大哭起來。它這一哭,朋友們都圍了上來,朋友們問:“鼠小弟,你怎麼啦?”鼠小弟說:“我想吃樹上的蘋果,可是我摘不到。"

(1)朋友們會對它說些什麼呢?

(2)朋友們有什麼辦法能讓鼠小弟摘到蘋果呢?

(幼兒自由表達和想象各種可能。)

(教師關注幼兒的語言表達、詞彙的運用等。)

(3)海獅也想來幫忙,用什麼方法才能讓鼠小弟自己摘到樹上的蘋果呢(多媒體演示)?

(4)鼠小弟爲什麼要給海獅一個蘋果?

教師小結:原來動物們用自己的本領幫助了鼠小弟,把鼠小弟送上了高高的蘋果樹,鼠小弟終於摘到了蘋果!鼠小弟沒有忘了感謝朋友的幫助,它們你幫我,我幫你,都吃到了蘋果。

三、分享

好吃的蘋果大家分享。

蘋果真好吃!你們想吃嗎?鼠小弟也想到我們這些好朋友了,看它在摘蘋果呢,一起來數數。

蘋果裝進籃子裏,鼠小弟給我們送蘋果來嘍!

(利用多媒體調動氣氛,讓多媒體中的一籃蘋果“變”成實物,出現在幼兒面前。)

四、延伸活動

和好朋友一起吃蘋果。一籃蘋果只有5個,大家一起吃,一人一個不夠分,怎麼辦呢(可以把蘋果切開來分着吃)?

建議:可以在吃點心的時間切開蘋果,讓幼兒圍坐在一起共同分享。

活動反思:

“想吃蘋果的鼠小弟”故事情節簡單有趣,結局出人意料。經過調整和修改的故事情節,更符合小班年段幼兒的經驗和理解水平,同時也能夠爲活動的目標服務。故事情景的展現利用了多媒體課件,它有着傳統圖片無法比擬的優勢,在動態畫面的情景中,幼兒的理解更加貼切,幫助幼兒利用自身的經驗展開思考,在富有趣味性的故事情景中,幼兒願意說、樂意說、喜歡說。從“鼠小弟”一出場,我和幼兒就一起進入了這有趣的故事中,隨着故事情節的變化一起擔心、幫忙、歡呼……整個過程大家“同命運、共呼吸”。活動尾聲部分,結合多媒體課件的演示,我接住畫面中的一籃“蘋果”,這一情節出乎幼兒的意料,把活動推向了高潮,突顯了趣味性。

活動過程中有一個環節是讓幼兒說說猴子會怎麼摘蘋果,大家都說:“猴子會爬上樹去摘蘋果。”有一個小男孩說:“猴子可以飛上樹去摘蘋果。”這樣的回答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我也沒有想到會出現這樣“奇特”的回答,這是我預設之外的“突發事件”。幾乎所有的幼兒都持反對意見,只有那個小男孩堅持自己的想法。這時我沒有想怎麼去解決和平息這個“突發事件”,我認爲小男孩肯定有自己的理由。經過思考,我理解了他,於是我對他說:“你說的是孫悟空吧!”得到我的肯定後,小男孩使勁地點點頭,彷彿在說:“對,就是這個意思,還是老師理解我!”聽了我的話,大家這才明白,覺得他的說法也很有道理,“突發事件”就這樣被平息了,還發散了大家的思維。面對“突發事件”,我覺得可以先認真聽一聽,再仔細想一想,傾聽和理解幼兒纔能有效地迴應他們。

幼兒園小班學習活動:聽聲音

設計思路

小班幼兒常常喜歡擺弄自己的小手、小腳。拍一拍、踏一踏、跳一跳,這些簡單而有規律的身體動作都會發出聲音,給幼兒帶來驚喜和好奇。本次活動以身體發出的聲音爲切入點,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地去探究、發現各種聲音,感知遊戲活動中聲音帶來的樂趣,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幫助幼兒建構經驗。

活動目標

1.發現、傾聽各種聲音。

2.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能比較、區別聲音的大小。

3.能用簡單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有關聲音的課件。

活動過程

一、拍拍、聽聽

1.教師引導幼兒反覆用不同的力氣拍手,感知拍手時聲音的大小。

師:孩子們,伸出小手,拍拍手。用力拍拍手,輕輕拍拍手。

學會說:我用的力氣大,拍手的聲音大;我用的力氣小,拍手的聲音小。

2.欣賞課件,感知大雨的聲音與小雨的聲音,發現其不同。

師:下雨啦!聽聽大雨和小雨的聲音有什麼不同?

學會說:大雨的聲音大,小雨的聲音小。

3.讓幼兒用力拍手錶示大雨聲,輕輕拍手錶示小雨聲。

4.幼兒在教師的帶領下玩“大雨與小雨”的拍手遊戲。

二、小腳發出的聲音

1.聽課件中播放的聲音。說一說小腳發出的聲音。

2.小腳發出的走路的聲音、跑步的聲音、雙腳跳的聲音,都一樣嗎?(讓幼兒感知不同的運動方式,小腳發出的聲音不一樣。)

3.幼兒自由探索小腳發出的聲音。

4.幼兒演示自己的發現。

學會說:走路有聲音、跑步有聲音、雙腳跳有聲音……

5.遊戲:爸爸走路和寶寶走路。體驗兩種腳步聲的不同。爸爸走路聲音大,寶寶走路聲音小。

三、傾聽聲音

1.小手拍一拍、小腳動一動都會發出聲音,聽一聽這是從身體哪個部位發出的聲音。(說話聲、唱歌聲……)

2.聽一聽每個小朋友的笑聲一樣嗎?(仔細辨聽每個幼兒的笑聲。)說說哪裏不一樣?

3.聽聽這是什麼聲音?(咳嗽聲)什麼時候會咳嗽?

身體裏發出的聲音有時候也是一種信號,聽到咳嗽聲,爸爸媽媽就知道寶寶不舒服了。

四、辨聽聲音

1.欣賞故事(課件),聽一聽故事裏有哪些聲音?

2.幼兒回憶故事,說一說聽到了哪些聲音?

附故事:

星期天,爸爸帶着寶寶在公園玩,爸爸走在前面“嗵嗵”,寶寶走在後面“踢踏”。寶寶玩得可高興呢,他還“啦啦啦,啦啦啦……”唱起了歌。啦啦,啦啦啦……”唱起了歌。

忽然,天上飄起了小雨,小雨“淅淅瀝瀝”,爸爸抱着寶寶往回跑,雨越下越大,“嘩啦啦,嘩啦啦”。好不容易跑到家門口,爸爸累得直喘氣。

下午,寶寶發燒了,爸爸帶着寶寶來到醫院,打針的時候,寶寶“嗚嗚……”哭得可傷心了,爸爸爲了安慰寶寶,買了一個玩具送給他,寶寶看見玩具“咯咯”地笑了起來。

反思

根據小班幼兒注意力持續時間短、愛模仿,認知多通過行動獲得的特點,我在設計活動時運用了快樂三部曲:快樂地感知、快樂地發現、快樂地模仿,活動中幼兒積極參與,效果較好。

教師以幼兒熟悉的聲音爲主線,貫穿整個活動,並在每一個環節中匹配了相應的小遊戲,使幼兒在遊戲情境中感知、發現、模仿各種聲音,順利地達成教學目標。

由於活動內容貼近幼兒的生活,幼兒有感性經驗,故能引起他們的共鳴,幼兒也積極主動地投入活動,且興趣盎然地探索、發現。可見,教師選擇的遊戲一定要是幼兒所熟悉的、能親身感知的,這樣才能使幼兒在做做、玩玩中獲得有意義的學習內容。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能正確辨認紅、黃、綠三種基本顏色

2、能爲顏色寶寶找到相同的顏色朋友

3、在手指遊戲中體驗尋找顏色的樂趣

4、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5、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教具:黑板一塊;紅色、黃色、綠色的顏色寶寶各一個

2、學具:三種顏色的水果蔬菜人手一份(包括老師)

3、經驗準備:預先學習過手指遊戲《小手拍拍》:(小手小手拍拍,我把手指伸出來,手指指哪裏?手指指XX!)

4、環境準備:預先將學具放置於幼兒凳子底下;教室裏佈置一些三種顏色的物品

活動過程:

(一)、顏色來做客師:我們一起來和顏色寶寶打個招呼吧!(提醒幼兒打招呼)你們真有禮貌!

師:綠色的寶寶要和你招呼!XXX,你好!你怎麼和他打招呼呀?(引導幼兒說"綠色的寶寶,你好")(出示黃色)黃色的小寶寶要和你打招呼啦!XXX,你好!(出示紅色的精靈)紅色的寶寶和誰打招呼呢!和坐的最端正的小朋友吧!XXX,你好!

(二)、顏色找朋友

1、認一認各種顏色的水果蔬菜師:(把顏色寶寶貼到展板上)顏色寶寶們要找好朋友玩,他們的好朋友都藏在我們的小凳子下面,趕快把它拿出來吧!

師:你找到的是什麼?它是什麼顏色的?(鼓勵幼兒自由討論,嘗試和旁邊的小朋友交流)

師:誰來告訴老師你拿到的是什麼?它是什麼顏色的?(引導幼兒舉手回答問題,多問幾個幼兒)

2、顏色寶寶找朋友師:老師也找到了一個好朋友,這是什麼呀?它是什麼顏色的?(總結"紅色的蘋果")這三個顏色寶寶要和他們一樣顏色的好朋友呢!蘋果寶寶會和哪個顏色寶寶做好朋友呢?(請幼兒說一說,總結"紅色的蘋果想和紅色的寶寶做朋友呢")你們的蔬菜或者水果寶寶想和誰做朋友呢?請你來貼一貼吧!(幼兒自由給手裏的蔬菜水果找朋友)

3、總結語師:顏色寶寶找到了這麼多好朋友,真開心呀!

(三)、顏色躲貓貓

1、請幾個幼兒嘗試找一找,說一說師:他們想和你們玩一個躲貓貓的遊戲,他們要躲到我們的教室裏,讓我們把他們找出來!

師:紅色的顏色寶寶會躲在哪裏呢?誰找到了!紅色的寶寶躲到了哪裏?(引導幼兒說出"紅色的XX上")紅色的顏色寶寶還躲到了哪裏?綠色的寶寶會躲到哪裏呢?還有黃色的寶寶會躲在哪裏?(引導幼兒發現教室裏各種顏色的物品)

2、手指遊戲,一起找顏色師:我們一起來唱拍拍小手的兒歌,找一找教師裏的顏色寶寶好嗎?

師:小手小手拍拍,我把手指伸出來,紅色在哪裏?用手指出來!("來"教師示範指紅色的物品)這是什麼呀?紅色的寶寶是不是躲在紅蘋果裏呀?找到的小朋友真棒!(和幼兒重複玩幾遍手指遊戲)

(四)、延伸活動

鼓勵幼兒去戶外尋找更多的顏色師:顏色寶寶說他們還躲在其他地方呢,和老師一起去外面找一找吧

活動反思

小班幼兒認知能力逐漸開始發展,色彩繽紛的環境對他們也有着無窮的吸引力,但是由於認知能力的有限,他們知道紅色、綠色、黃色燈多種色彩,但是對於色彩的辨別能力還有一定的不足,生活中,孩子們往往會指着紅色的花說綠色,指着綠色的東西說是草色,或者小草的顏色。本次活動運用各種顏色的蔬菜水果,通過有趣的形象,幫助幼兒正確辨認紅、黃、綠三種基本顏色。

小班幼兒對具體的形象還是非常感興趣的,活動的開始通過顏色精靈來引入很容易就引起了幼兒的興趣,但是在活動之後的找顏色似乎並不是很能引起他們的興趣,要注意在教室裏佈置儘可能多的色彩繽紛的物品菜能引起幼兒的足夠注意力。

小百科:顏色是通過眼、腦和我們的生活經驗所產生的對光的視覺感受,我們肉眼所見到的光線,是由頻率範圍很窄的電磁波產生的,不同頻率的電磁波表現爲不同的顏色,對色彩的辨認是肉眼受到電磁波輻射能刺激後所引起的視覺神經感覺。顏色具有三個特性,即色相,明度和飽和度。顏色的三個特性及其相互關係可以用三度空間的顏色立體來說明。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裝飾聖誕樹的活動,感知AB模式,並嘗試用兩種物品進行間隔排列。

2。感受聖誕節的快樂節日氛圍。

3。發展目測力、判斷力。

4。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大禮物盒、自制聖誕樹兩棵、紅、黃球若干(大)、兩色絨球若干、

禮物盒若干、裝飾柺杖若干、大小蝴蝶結若干。

活動過程:

一。裝飾聖誕樹

1、教師扮演聖誕老人出示聖誕樹

—————這棵樹上有什麼顏色的球?

拿出禮物盒發綵球

—————猜猜禮物盒裏會有什麼禮物?

請幼兒摸禮物

要求:請每個寶寶到禮物盒裏拿一個禮物。

—————說說拿到了什麼?小球摸上去是怎麼樣的?什麼顏色的?

遊戲:小球找朋友:尋找和自己小球顏色不同的同伴。

要求:請寶寶再拿一次禮物,這次要拿一個和原來顏色不一樣的小球。

幼兒裝飾聖誕樹

請幼兒將手中的綵球,按照聖誕樹上色塊的提示裝飾到聖誕樹上變出AB模式。

二。欣賞聖誕樹

請幼兒欣賞聖誕樹

————你覺得哪一條裝飾得最好看?爲什麼?

肯定幼兒的選擇,引導幼兒說說喜歡的理由。

引導幼兒觀察AB模式

————這條好看的綵帶是怎麼裝飾的?

————兩個靠在一起的小球顏色一樣嗎?紅色小球的旁邊是什麼顏色的小球?

小結:有時候,當兩種東西都喜歡都想用到的時候,你可以像這樣,把兩樣東西交替着放上去,一個隔着一個的樣子很漂亮。

三。自己裝飾聖誕樹

提供兩色小球、兩種完全不同的掛件、大小不同的蝴蝶結

請幼兒選擇一套材料進行裝飾操作。

將幼兒製作的彩條貼到聖誕樹上,進行裝飾和驗證

———說說你是怎麼裝飾綵帶的?

———哪些彩條漂亮?爲什麼?

本節《裝飾聖誕樹》的活動,其實是幫助小班的幼兒積累一個AB模式的經驗。孩子們在欣賞這些綵球排列規律的活動中,內化了對AB模式的感知,同時嘗試進行AB模式的排序的活動。孩子們在摸球的小遊戲中,去摸不同的顏色的球同時也去感知模式四兩個一組,在不斷的重複中孩子慢慢掌握了,針對這樣的活動我們老師還會有什麼不一樣的設計呢?大家一起來談談吧。

1。本次“漂亮的聖誕樹”活動所指向的兒童模式能力是什麼?(模式能力包括識別、複製、擴展、創造及轉換)

2。請思考一下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情境中也蘊含着模式概念?由此簡要說說基於相同的活動目標還可以怎樣設計一節小班模式的活動?

教學反思:

通過本次教學活動,讓我瞭解了孩子對數學都很薄弱,爲了能夠使他們對數學感興趣,我準備在以後的數學活動中多加遊戲,做到讓幼兒在玩中樂、玩中學的目的。真正讓幼兒成爲學習的主人,不斷提升幼兒的自主探究能力。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