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可能給寶寶造成傷害的危險遊戲

可能給寶寶造成傷害的危險遊戲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7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可能給寶寶造成傷害的危險遊戲,家長都願意和寶寶做親子游戲,但是家長卻不清楚有些親子游戲中可能隱藏着一些危險。下面跟着小編一起來看看可能給寶寶造成傷害的危險遊戲,希望對你有用!

可能給寶寶造成傷害的危險遊戲
可能給寶寶造成傷害的危險遊戲1

拋寶寶危險動作:用手托住寶寶的身體往上拋出三四尺高,在其下落時用雙手接住。

對寶寶的危害:寶寶自上落下,跌落的力量非常大,不僅有可能損傷成年人,而且成年人手指也有可能戳傷寶寶,如果被戳到要害部位,會引起內傷。在接住寶寶的瞬間,如果下落姿勢不正確,很可能損傷寶寶的脖子,造成頸椎的損傷。更危險的是,一旦未能準確接住寶寶,後果不堪設想。

倒掛金鉤玩法:寶寶頭朝下,家長拎住孩子的腳,讓他倒立起來,或者倒拎起來轉圈。

對寶寶的危害:有些家長以爲這種遊戲可以幫助寶寶長個,其實,這更像“拔苗助長”,孩子長個應儘量按照自然增長的規律。而且,寶寶這種頭朝下的姿勢,容易使脖子受傷。

“中彈”

危險動作:讓寶寶張開口,向其口內投花生米或豆子,投一次吃一粒,這是十分危險的遊戲。

對寶寶的危害:一旦花生米或豆子投入氣管,或寶寶笑時嗆入氣管,輕者嗆咳,重者窒息。

過多逗寶寶笑危險動作:適當地逗逗小寶寶,既可給家庭帶來樂趣,也能使寶寶在笑聲中健康成長。但是,過分的逗笑卻會帶來一些不好的後果。

對寶寶的危害:寶寶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如果逗得笑聲不絕,會造成瞬間窒息、缺氧,引起暫時性腦缺血,有損腦功能,還可能引起口吃。過分張口大笑,容易造成下頜關節脫臼。睡前逗笑,還會影響寶寶入睡。

“拔蘿蔔”

危險動作:有些大人想試一下寶寶的重量或者逗寶寶開心,和寶寶玩“拔蘿蔔”的遊戲,雙手拉住寶寶的手臂提離地面。

對寶寶的危害:這種動作最易扭傷寶寶的手腕關節和肩關節,導致脫臼,增添寶寶的痛苦。

亂捏鼻子危險動作: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看到寶寶的鼻子長得扁,或者想逗寶寶樂,喜歡用手捏寶寶的鼻子。別小看這輕輕的一捏,可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後果。

對寶寶的危害:常捏鼻子會損傷寶寶的鼻黏膜和血管,降低鼻腔防禦功能。寶寶容易受到細菌、病毒侵犯而生病。亂捏鼻子會使寶寶鼻腔中的分泌物、細菌通過咽鼓管進入中耳,誘發中耳炎。

“坐飛機”

危險動作:雙手分別抓住寶寶的脖頸和腳腕,用力往上舉,同時轉圈。

對寶寶的危害:這種逗樂方式不僅有跌傷寶寶的危險,還可導致寶寶腦部受傷。因爲這種快速旋轉,會使寶寶的腦組織與顱骨相撞,損傷腦神經,影響大腦的發育。

轉圈子危險動作:大人雙手抓住寶寶的兩隻手腕,提起後飛快轉圈。

對寶寶的危害:這種逗樂會使寶寶轉得頭暈眼花,放在地上站立不穩,甚至跌傷。有時還因離心力的作用,容易使寶寶的手腕關節脫位。

擰寶寶面頰危險動作:寶寶長得活潑可愛,父母和親朋好友常常喜歡用手擰寶寶的面頰,專家表示,這樣很容易讓寶寶受傷。

可能給寶寶造成傷害的.危險遊戲2

拋寶寶

玩法:家長用手托住寶寶的身體,將他迎面向上拋起,並在下落時雙手接住。對這樣的遊戲,寶寶們常常覺得很新鮮、興奮,因而家長們也是樂此不疲。

危險:如果家長在拋孩子時,因爲一時高興,用力較大,拋得過高,寶寶下墜時就有可能因衝力太大,導致頸部肌肉損傷。有時候寶寶下跌偏了方向,大人的手指也可能戳傷孩子。最嚴重的情況是,家長沒有接準,讓孩子掉在地上,則可能使其致殘、喪命。

坐飛機

玩法:大人用雙手分別抓住寶寶的脖頸和腳腕,往上託舉,將寶寶繞圈旋轉。

危險:如果大人失手,會導致寶寶跌傷。如果旋轉速度過快,寶寶轉得頭暈眼花,放在地上,也可能會因身體站立不穩,出現磕碰,造成意外傷害。

拔蘿蔔

玩法:家長雙手抓住寶寶腦袋或拉住雙手,將他的身體整個提離地面。

危險:寶寶的頸椎尚未發育成熟,如大人一時用力過猛,孩子身體一下子適應不了,很容易導致頸椎受到損傷。此外,由於大人很難掌握寶寶能夠承受的力度,再加上寶寶關節韌帶發育不完全,用力過大或時間過長,都有可能拉傷關節、韌帶或肌肉,讓原本快樂的遊戲變成痛苦。

倒掛金鉤

玩法:寶寶頭朝下,家長拎住孩子的腳,讓他倒立起來,或者倒拎起來轉圈。

危險:有些家長以爲這種遊戲可以幫助寶寶長個,其實,這更像“拔苗助長”,孩子長個應儘量按照自然增長的規律。而且,寶寶這種頭朝下的姿勢,容易使脖子受傷。

扯臉蛋

玩法:用手擰、扯寶寶面頰,以示親暱。

危險:寶寶面頰脂肪墊豐滿,肌肉張力低,常受刺激易使局部軟組織和血管神經受到損傷。此外,如經常受到刺激,腮腺和腮腺管收縮能力會降低,可引起寶寶流涎和腮腺感染。

以上5種遊戲中都存在着很大的危險係數。如果家長要和寶寶玩這些遊戲,一定要秉承適當適度的原則,並做好相應的保護措施。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