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關於父母對孩子的影響

關於父母對孩子的影響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7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關於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孩子的心理成長路上家長是不能缺席的,將現在出現的問題解決好,孩子纔有可能發展得更好,解決問題、培養能力,是很多孩子的發展目標,家長們應當儘量參與孩子的生活,與孩子共成長。以下是關於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方法。

關於父母對孩子的影響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1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寶寶聰明可愛,寶寶一旦新學會了兒歌或者詩詞,父母都會感到很驕傲,會認爲寶寶很聰明。但是,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往往都在做一些“錯事”,而這些“錯事”會讓寶寶“變笨”,現在爲大家列舉8件事情,看看你們有沒有涉及到呢?

一、與寶寶不親近

有的父母會因爲這樣那樣的原因,與寶寶並不是很親近。但是,父母對孩子的關愛會讓孩子產生安全感,而安全感是寶寶長大後人際交往的基礎,而且會影響情商的發展。

因此,父母應該多與孩子接觸,與孩子玩一些他感興趣的遊戲、講一些他喜歡的故事,有了父母的關愛,孩子纔會快樂的成長。

二、一味的讓寶寶看電視、手機

有的家長因爲自己沒有時間陪寶寶玩,或者寶寶過於吵鬧,便用電視、手機轉移寶寶注意力,讓寶寶養成每天必看電視、必玩手機的習慣。

電視、手機等這些產品都會影響寶寶的視力,3歲以下寶寶的視網膜還未發育完全,長時間的看電子產品會嚴重影響到寶寶視力的發展,甚至會讓寶寶過早的近視。

因此,家長應該限制寶寶看電視、手機的時間,同時陪伴寶寶一起看一會動畫片或者玩一會遊戲,既能與寶寶共同探討,又增加了親子時間。

三、缺少與寶寶溝通的時間

很多家長因爲工作忙等諸多原因,都會忽略與寶寶溝通的時間,尤其是在寶寶還不會說話的時候,父母會認爲現在還沒必要跟孩子溝通,等到了會說話的時候再說也不遲。

但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即使寶寶還不會說話,但是從家長的一個眼神中寶寶也會體會到家長對他的關愛,更何況是語言,充滿愛的語氣和語調會讓寶寶有幸福感,幸福感十足的寶寶情商勢必會發展的好一些。

而且,父母跟寶寶不停的說話,寶寶其實都是記在腦海中的,等到某一天,他也許突然脫口而出了。

四、對寶寶過於冷淡

研究表明,新生兒看到媽媽的臉會產生愉悅的情緒,如果看到的是媽媽正在看着自己笑,那麼寶寶會更加開心。也許因爲寶寶太小了,家長可能無法從寶寶表情中讀到他的感受,但是其實他心理都相應的做出了反應。

因此,面對寶寶,儘量收起因爲工作的愁眉不展,也不要流露出你對他的不耐煩,經常讓寶寶看到的都是笑臉,寶寶的性格便會活潑開朗。

五、阻礙寶寶探索世界

寶寶從出生之日起,來到這個陌生的世界,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聽到的,對他來說都是新奇的內容,寶寶天性使然,都會喜歡探索世界,對周圍的事物感到好奇。

這個時候,家長在保證孩子安全的情況下,不要阻礙寶寶探索世界。例如,寶寶在半歲左右的時候,便喜歡扔東西,不要把這種動作當成是寶寶淘氣,而是寶寶在探尋因果關係,扔掉的東西再彎腰撿起來,從這個過程中寶寶會學到知識。因此,作爲父母,不應該磨滅寶寶求知和探求的慾望。

六、因與其他孩子比較,批評自家寶寶。

很多家長都喜歡相互比較,比較孩子說話的時間早晚、會走路的時間早晚、身高體重等方面,然後發現自家孩子某項發育的不如其他孩子,便會批評他或者與語言上帶有貶義的色彩。

每個寶寶的發展情況不同,而且都會有各自的發展側重點。有的寶寶語言發育的好,有的寶寶體能發育的好,這些都不能代表什麼。如果父母只是一味的因爲比較而否定自家寶寶,寶寶長大後便會容易變成一個自卑的人。

七、在寶寶不聽話的時候打他

世界上不存在完全聽話的寶寶,因爲寶寶只是孩子,並不是成人,沒有成熟的獨立思考的能力,再加上對世界的好奇及叛逆,要想讓寶寶完全聽大人的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如果遇到寶寶不聽話的情況,家長應該耐心給予講解,或者採用轉移注意力的方式,不要在公共場合大聲呵斥他,更不要打他,寶寶會感到傷害了他的自尊心,甚至會影響他今後的性格發展。

八、不幫寶寶建立秩序

寶寶是在重複中學習的,父母應該幫助寶寶建立秩序,不玩的玩具要放回原地、吃飯的時候要坐在餐椅上自己拿着勺子吃,這樣長時期的行爲便會形成習慣。通過這些習慣的培養,寶寶便會明白固定的規則,擁有有秩序的性格。

每個寶寶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會有各自的優點和缺點,從嚴格意義上說,大部分的寶寶智商都不會相差很多,寶寶的發展在小時候都是來自於家庭的影響。

因此,如果想讓寶寶更加活潑聰明,上述的八點請家長謹記,多抽出些時間陪寶寶溝通和玩耍、不要因爲比較而否定寶寶,要讓寶寶體會到家長對他的愛,並且要鼓勵寶寶的探索精神,這樣寶寶纔會越來越聰明。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2

她的孩子八歲,讀三年級,跟我家的兒子在一個學校,不同的班級。她兒子遇見過幾次,養的特別好,胖嘟嘟的。

有一次接孩子,正好遇見她,就聊了一會,她兒子過來了,我跟他微笑了一下,問他我女兒所在的班級學生有沒有出來,但沒有想到這個孩子面無表情,對我的問題充耳不聞,只是一個勁催促他媽媽快走。

當時,我們正在說到一道菜的做飯,但是,她兒子催了,她就立馬上車走人了,連一個招呼都沒有打。這母子的做法,的確讓我相信了一句話----有其母必有其子。

認識了以後,見面就會打招呼。一次,她帶着走後,小區裏的一個鄰居跟我說,你跟她保持一點距離。

爲什麼啊?我納悶道。

這個人不值得相處,原來這個鄰居家的孩子和她孩子在一個班級,這鄰居有一天有事,臨時趕不回來,就打電話給她,問她能不能順路幫忙接一下孩子。她沒有同意也沒有拒絕,說要跟孩子商量一下。結果是,她兒子不喜歡別的孩子坐他家的車,於是,她就拒絕了。

當時,聽完這件事,我覺得發生在她身上一點也不奇怪。

這種父母,現在社會,尤其是老年人帶孩子的情況,並不多見。那就是讓孩子牽着鼻子走。法律規定,孩子未滿十八歲,需要成年人去監護。爲什麼監護,就是因爲孩子小,需要被保護合法權益,在很多事情上,沒有辦法做出正確選擇。

而很多家長,卻往往本末倒置,不管什麼事,都標榜自己民主,去問孩子“你說怎麼辦?我們聽你的”。

你的這一句“我們聽你的”,不是在跟孩子示愛,在某種方面上說,是在嬌慣孩子。

鄰里之間,互相幫忙,雖不是責任和義務,卻是一種美德。在你的能力範圍之內,雖說幫是情人,不幫是本分,可你真的不必去問孩子。

孩子說不幫,你就不幫,是在暗示他,無論什麼時候,你不幫人媽媽也是認可的,你這樣做事對的。你這樣做,會在孩子的心裏,種下一顆冷漠的`種子。

據後來所知,這個鄰居的孩子,很少下樓玩,都是在家和媽媽玩,爲什麼呢?他的玩具捨不得和小朋友們分享。

聽見這個奇葩的理由,我真的是無語了,只能說,這樣的媽媽,真的不適合全職帶娃,如果家裏有其他的人,在幫忙一起帶,或許能糾正一下孩子的觀念

現在的育兒觀念,都在提倡傾聽孩子的心聲。可是,卻不是讓家長們盲目地聽從孩子。在很多事情上,家長該“出口”的時候,必須得“出口”。

小侄兒四歲了,在老家就讀幼兒園中班,堪稱班級一霸,身上集有一枚標籤---小氣。

只要家裏來人,他的玩具和零食,必定是要藏起來的,寧願自己不玩,也不讓其他人碰一下。有一次,就是因爲一個親戚家的孩子,拿了他的一個小汽車,他立馬搶了過來,無論家人怎麼勸說,怎麼都不行,他的東西就是不給別人碰。

在很多家長看來,孩子小氣,是一種很正常的行爲,再說東西是他的,給不給別人玩,都得看他的心情。

但是,他爸媽卻不慣着他這個毛病,用了一個很狠的方法,在多次的努力之下,終於把這個標籤,從他身上撕下來了。

有一次,她媽媽給他買了一袋薯片,讓他分給旁邊小朋友幾塊,他不同意。結果那一袋薯片,都被他媽媽送人了,當然,哭天搶地的畫面,大家可以自行腦補一下。但是,他媽媽沒有妥協。

第二次,他吃東西,他媽媽說分享,他沒有直接說“不”,而是在猶豫。他媽媽誇獎他是一個好孩子,懂得分享,他開始把拿着薯片的手,伸向旁邊的小朋友。

這件事上,我很贊成弟妹的做法。而且,她和小侄兒有一個約定,就是新買的玩具,可以不跟小朋友分享,其它的玩具,可以交換着玩,也可以分享。

這樣的做法多贊,既讓孩子變得大方一點,又避免盲目地去當一個“好人”。

爲人父母,應該是當理智的父母,不應該以愛的理由,盲目聽從孩子,讓孩子牽着鼻子走。應該用自己看過的書,經歷的事,去影響孩子,讓他們更加完善自己,而不是把自己變成和他們一樣的人,還樂在其中,覺得自己是孩子最好的“朋友”。

如果家長們,真的選擇被孩子牽着鼻子走的一條路,我相信那不是一條通往幸福的康莊大道,只是一個讓你們人生越來越狹隘的羊腸小道。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