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尋找適合孩子的學習方式

尋找適合孩子的學習方式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6.0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尋找適合孩子的學習方式,孩子是上天的饋贈,家長應當與孩子統一戰線攻克難關,所受到的陪伴與教育影響會伴隨一生,家長們應當抓住每一個可以教育好孩子的機會。看完尋找適合孩子的學習方式,學着啓蒙家裏的小天使吧!

尋找適合孩子的學習方式
尋找適合孩子的學習方式1

安安的媽媽發現安安自從上了小學之後,背誦古詩的任務總是完不成。媽媽用“理解記憶———反覆誦讀——記憶”等比較科學的方法來讓安安完成任務,但是一首詩總是折騰很久都背不下來。安安的媽媽就很擔心,這樣的記憶力怎麼完成日後的學習任務呢?

意外的是,在一次雙休日的抽查中,媽媽發現安安順暢的背出了好幾首詩詞。詢問後得知,安安是“聽”會的,原來在學校的時候老師通過各種方法以及檢查了學生多次。聽着聽着,安安就記住了詩詞。這個新的發現讓媽媽發現了適合安安的的獨特的記憶方法。

第一:安安在背課文的時候喜歡在房間不停的走動,這並沒有影響她的背誦,反而可以讓他的思緒更集中、流暢。

第二:安安看、念、寫的記憶力都不如聽。

第三:安安不喜歡媽媽在一旁監督,更喜歡自己學習。

針對這些情況,媽媽給安安買了適合的磁帶和CD,每天準時7點開始播放,不僅可以幫助安安起牀,還可以讓她記住一些詩詞。

媽媽還針對安安的情況,讓安安在背誦的時候,可以採用任何自己喜歡的姿勢。在安安掌握了一些記憶的方法之後,媽媽就建議安安在一個人的時候,可以用紙片遮住詩句,別回憶別覈對。

調整了適合安安的方法之後,安安的背誦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於是,安安的媽媽得出了結論,看來很多時候不是孩子的學習能力不可以,而是學習的辦法不對,不符合孩子的風格。

適合孩子的方法可以讓孩子在學習的適合覺得自在,並且注意力集中,進而就提高了他的學習能力。所以在孩子學習的時候,不要一味的強加你覺得合適的方法,而應該幫助孩子尋找到適合他的學習方法,這樣纔可以事半功倍。

尋找適合孩子的學習方式2

1、上課不積極舉手發言:其實反映了孩子思維沉思性的特點即思維以反省爲特徵,回答問題較慢,思考時間長,而給予的答案較有把握,邏輯性強。

2、粗心大意:實際上,這是孩子思維衝動性特徵的表現,思維衝動型的孩子回答問題很快,直覺性強,在羣體競爭情境中學習效果好,但問題的答案往往不夠完善,這類孩子往往“上課能積極舉手發言”。

3、上課喜歡做小動作:實際上這種孩子表現了動覺型學習的特徵。動覺型的孩子常常在學習時,會動來動去,即使叫他坐好,他的腳還是會踢來踢去,或者伸手去拿來別的東西,顯坐立不安的樣子。事實上,他們愈活動愈能專心,有些人甚至還需要靠觸摸物體才能增加記憶。假使看到有些孩子會一路走一路東敲西打或用小手一直順着行走路線觸摸經過的事物,那很可能就是動覺型的孩子。

以上三個例子中,孩子在學習中表現出的學習方式方面的特點,變成了孩子學習的優缺點,其實在孰好孰劣,沒有一種在同一個學習情境中都優於其他的學習方式。

學習方式一方面取決於個體的個性特徵,另一方面又決定着個體學習的成效,每個人都有有自己獨特的個性,現實中人的差異,是一切教育的起點和基礎,人們採用自己習慣的方式來學習其效果是最好。比如:有的孩子在學習時必須看過纔可以記得(視覺);有的孩子不愛看書但是聽過別人解釋後就容易瞭解(語言表達);有的孩子必須親自動手實際操作和體驗才能學得好(動手)。

在幼兒時期,就要仔細觀察,發現哪能種學習方式比較適合自己的`孩子,並施以有效、適當的指導策略,揚長避短,並根據其個體特點形成適宜學習方式,對孩子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父母關注孩子學習的第一步,就是要多觀察幼兒的學習行爲,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每個孩子游戲或看圖畫書的喜好和行爲都有不一樣。有的孩子喜歡一個人玩;有的孩子喜歡邊看圖畫書邊大聲說出來;有的孩子則喜歡安靜地看書;有的孩子喜歡看那些可以動手玩的圖畫書。

  真正的教育,就是教會孩子如何學習:

1、匹配策略,是指父母採取的教育方式要與幼兒園喜愛的或善長的學習方式相適應,使幼兒園能夠發揮自己在學習方面的優勢,以取得預期的教學法目標。

2、補償策略,是指父母在家庭中給孩子設計學習活動時,要考慮採用某些方法或材料,避開某些幼兒學習方式上的弱點或影響幼兒學習效果的因素。

3、糾正策略,是指父母爲幫助幼兒有效地學習,而幫助糾正幼兒在學習方式方面的偏差,從而使幼兒克服自己的弱項,適應不同學習任務和情景;例如:在思維方面有的幼兒園表現出衝動型的學習特徵,有的幼兒是沉思型的學習特徵,衝動型的幼兒在觀察學習時,經常會觀察不仔細就急於說出自己的答案。又如不喜歡與他人合作學習的幼兒,父母要尋找恰當的機會讓孩子多跟隨同伴接觸,學習與他人合作。

另外,父母不能簡單因幼兒在學習方式方面的差異,簡單地判斷幼兒的學習結果,給幼兒的發展下結論。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