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孩子上課不聽講怎麼辦

孩子上課不聽講怎麼辦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0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上課不聽講怎麼辦,孩子不懂事是很正常的,孩子在上課的時候經常會有很多動作,這對於孩子未來的發展是有很大影響的,必須要幫孩子改正過來,以下是孩子上課不聽講怎麼辦的方法。一起來看下吧。

孩子上課不聽講怎麼辦

孩子上課不聽講怎麼辦1

孩子上課不聽講怎麼辦

1、鍛鍊孩子的專注力

孩子在學校不聽講大部分都是因爲專注力不夠,很難在一堂課中集中注意力聽老師講課,當精神力不足的時候就會走神,放鬆,開始尋求樂趣。所以家長要在家慢慢鍛鍊孩子的專注力,可以讓孩子儘量長時間的坐着讀書、繪畫或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磨練孩子的韌性和專注力,有助於孩子在學校提升自己的專注力,讓孩子認真聽講。

2、訓練孩子的情緒

一部分孩子也不是故意不聽講的,而是因爲比較情緒化,有時候被老師說了鬧情緒,有時候是遇到一點小麻煩就鬧情緒,然後沉浸在自己的情緒裏,難以自拔,從而就忽視了老師的講課內容。所以家長在家要教會孩子正確的控制情緒,不要隨便發脾氣,不要情緒化,不要任性,學會尊敬老師、尊敬課堂。

3、遵守規矩

上學之後上課自然有課堂規矩,很多孩子不習慣或者在熟悉規矩之後生出種種對策,有牴觸之心。這是孩子叛逆和性格的悖逆,家長不要強制或是打罵孩子,更不要嘮嘮叨叨的對孩子說要聽老師講課;可以告訴孩子爲什麼要遵守課堂紀律和規矩,爲什麼要聽老師講課,有什麼好處,並且鼓勵孩子持續聽講,是不是誇獎孩子學習的效果和狀態。

孩子上課不聽講怎麼辦2

孩子上課坐不住不聽講的原因有哪些

1、缺乏對情緒、衝動的控制力,不會適當地表達感受。

2、缺乏對自己身體的控制力,容易衝動行事。

3、內心缺乏安全感,從父母那裏沒有得到足夠的愛和情感支持。

4、內心充滿挫敗、無力感,用不被規則認可的方式來發泄。

孩子上課坐不住不聽講怎麼辦

“自我調節”的遊戲

孩子坐不住,不能專心聽課,又和小夥伴發生衝突了,還打人,搶別人的玩具……

出現這種狀況,很可能是孩子在感到焦慮或者挫折時,無法安撫自己,他不知道該怎麼控制情緒的衝動。

可以和孩子一起玩“自我調節”的遊戲。

讓孩子跳、跑、搖擺、舞動身體,或者其他重複性的動作,你來指揮頻率:“快一點,慢一點,慢一點,快一點,超級快,超級慢……左邊,右邊……用左腳,換右腳,兩隻腳一起……”

如此這般,舉一反三,遊戲還可以有很多變化。

比如,如果孩子愛唱歌,就指揮他:“唱大聲,小聲,再小聲,特別小聲,最大聲……”

情緒控制障礙,是現在很多孩子的問題,尤其是男孩子。

這種“自我調節”的遊戲是治療孩子情緒控制障礙很好的辦法,可以幫助孩子練習控制情緒和衝動,增強自控力。

模擬現實的遊戲

心理學家觀察到,一個五歲男孩,他在上課時總是打斷老師,沒辦法安靜地坐在教室裏。但是,當這個男孩和其他孩子玩“上課遊戲”時,他的表現卻很棒。

這樣玩一段時間遊戲後,他就將遊戲中的控制能力帶進了真正的教室。

所以,可以把讓孩子容易產生情緒衝動的情境,以遊戲的方式重現出來,在遊戲中,不斷練習他對情緒衝動的控制力。

遊戲會讓孩子感到有趣,而不是像現實中那樣會受到批評或者懲罰,這對於他來說是很好的練習機會。

置換角色的遊戲

角色置換的遊戲,對恢復孩子的自信特別有幫助,可以幫助他們擺脫無力感,克服恐懼和壓抑。

孩子受到老師和父母的批評,即使表現得滿不在乎,但內心一定是沮喪、充滿挫敗感的。

批評和打罵,是會削弱一個人的內在力量的——內心沒有力量,是沒有改變的動力的。

我們可以通過置換角色的遊戲,幫助孩子消化負面情緒,找回力量感。

比如,可以讓孩子當老師,父母當學生,模擬上課的情景。

孩子習慣了聽從老師(權威)的指令,習慣了順從和接受的角色,通過角色置換,讓他成爲比大人更有力的角色,體會到權威的力量,找回主動、選擇、自我控制的感覺——

咦,當老師的感覺原來是這樣,我也可以像老師一樣教育我的“學生”了。

父母可以在遊戲中放下面子,扮演一個有點笨、有點耍寶的學生,誇張一些的表演會讓遊戲變得更有趣。

孩子在哈哈大笑中釋放了內心積壓的負面情緒——挫敗感、恐懼、沮喪、無力感。

我們爲什麼喜歡憨豆先生,喜歡看小丑表演,就是因爲他們誇張、笨拙的表演引起我們的'哈哈大笑。

在笑聲中我們把自己的笨拙、無力感投射到他們身上,通過嘲笑他們獲得了心理上的優勢,釋放掉緊張、壓力和挫敗感。

追跑打鬧的遊戲

《動物世界》裏,經常有小獅子、小老虎互相打鬧嬉戲的場景,我們以爲這是動物幼崽在練習捕食和打鬥技巧。

其實,它們也在學習如何控制、調整自己的攻擊性:用什麼方式、用幾分的力量,可以打贏對方,又不至於給對方造成傷害。

我們人類的小孩其實也需要學習這一課。

現在,孩子在學校裏總是被要求不能追跑打鬧,甚至會有值周生檢查課間的打鬧情況。

孩子在教室裏憋了一天,回到家寫作業又到很晚,一天中只有少得可憐的時間可以盡情地跑跳打鬧。

孩子需要釋放能量,釋放攻擊性,這是他們的天性,尤其是男孩子,需要在追跑打鬧中學習控制自己的肌肉和情緒,探索衝突、結盟和策略的微妙和複雜。

如果缺少這個途徑,孩子的精力得不到釋放,就會在課堂上坐不住,不能靜下來聽課。

在和同伴的交往中,不會適當地表達需求、表達情緒,只會用罵人、抓搶、打人來表達。

所以,每天拿出一些時間和孩子一起盡情打鬧吧。

在家裏,在戶外,枕頭大戰、襪子大戰、警察抓小偷、闖關奪寶、老鷹捉小雞,和他打成一片,滾成一團,讓他哈哈大笑,讓他滿頭大汗,讓他興奮不已。

就像《遊戲力》作者勞倫斯·科恩說的:

“如果不能加速,你就不能學習如何減速。好動的孩子如果沒有機會玩打鬧遊戲,那麼他們一有機會就會撒野。打鬧對抗的遊戲,可以幫助父母和孩子雙方都學會如何放鬆下來。”

情感連接的遊戲

有時候,孩子容易衝動、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是他的情感需要沒有得到滿足。

特別是一些活潑、精力充沛的孩子,如果他在親子關係中情感需要得不到滿足,就會通過挑戰規則、尋求刺激,來吸引別人的注意,由此獲得和他人的連接——儘管他這樣做只會把自己推得更遠。

而懲罰只會導致他們更容易衝動、更難控制自己,更不容易和他人建立連接,把自己從集體中孤立出來。

這個時候,孩子最需要的就是情感連接和力量支持。

如何做到?遊戲是最好的途徑。

在遊戲中,父母和孩子會有很多的身體接觸,擁抱、對視、擊掌、摔跤,這些都是連接的途徑。

在遊戲中,每個人都會開心地哈哈大笑。笑聲是最好的橋樑,可以讓孩子敞開心扉,更好地拉近彼此的情感。

和父母的情感連接,會讓孩子感到:還有人愛着他、關注着他,他並不是那麼一無是處。

從父母那裏獲得力量,他才能夠有能量去改變,去主動控制自己的行爲和情緒,而不是因爲恐懼被懲罰而被動地服從。

至於玩什麼遊戲?那就多聽聽孩子的主意吧。

有身體的接觸,有哈哈大笑,有滿頭大汗,彼此全身心的投入,就是好的遊戲。

和孩子一起腦洞大開,開心是唯一的目的。

想一想,你有多久沒有心無雜念地和孩子一起做遊戲了?有多久沒有和孩子一起哈哈大笑了?有多久沒有用心地去擁抱孩子了?

遊戲,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必經之路,是療愈親子關係的一劑良藥。

當你爲孩子的種種問題一籌莫展時,不如放下焦慮和擔憂,每天拿出十幾分鍾,和孩子開心地做個遊戲吧!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