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不要把孩子養成個小皇帝

不要把孩子養成個小皇帝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9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不要把孩子養成個小皇帝,這時候就需要家長耐心引導,寶寶的智力發展是非常重要的,提升孩子的抗壓能力絕不能通過體罰的方式,應該與孩子共同解決問題,一同成爲更好的人。以下是不要把孩子養成個小皇帝的方法。

不要把孩子養成個小皇帝1

規矩1:要有禮貌不打斷別人說話!不允許做粗野行爲、說粗俗話

許多孩子因爲年紀還小,喜歡隨心所欲的打擾別人,甚至會打斷大人講話,另外,更有些孩子會說出"白癡"、"去"等言行,這都應該讓孩子知道說這話是不對的野蠻行爲。

但孩子的行爲有時候無法解釋,那粗野行爲該怎麼界定呢?比如孩子在幼兒園裏跟小朋友搶東西,小朋友不給他就開始無理取鬧,並罵道:“不給我的話,我就把你爸爸打死!”,這種孩子喜歡用暴力,讓別人服從自己的意志和慾望,也喜歡用語言對他人進行攻擊、威脅,以滿足自己需求,這絕對是不可以的兒童行爲!

首先,要幫助孩子明辨是非,讓孩子知道以後絕對不可這樣做,這是粗野的行爲,也要時時提醒孩子,要有禮貌、不打斷別人談話、也不要去打擾別人。

另外也要讓孩子自己反省,想出更好的辦法來處理這樣的事情。比如媽媽可以問:"知道錯了,那以後該怎麼做比較好呢?"

父母要心平氣和地引導,讓孩子很快找到其他的解決辦法,也要適當地給他鼓勵。這樣的規矩能幫助孩子調整自己的情緒、並且學會用對的方式去對待自己想要的東西。

不要把孩子養成個小皇帝

規矩2:自己的東西自己負責、別人的東西不可以拿!

五歲前,因爲是孩子自我意識,往往很難分清立場,也不懂得去分辨什麼東西是自己的,什麼東西是他人的。所以只要是喜歡的東西,他就會伸手去拿,覺得拿到我手上的就是我的了。這時候孩子常常會說:“糖果是我的,媽媽也是我的,玩具都是我的!”常常無法放手、也無法讓孩子學會分享。

這個時候,爸媽們應該有意識地幫助孩子建立起自我意識,可以拿着大人的杯子和孩子的杯子讓他分辨:“這一個是你的,這一個是爸爸的,這個是媽媽的。”幫他建立自己與他人的界限,等孩子已經能清楚分清自己和他人的區別時,爸爸媽媽也可以刻意:“你確定這是你的嗎?”。讓他獨立地進行思考並給他立下規矩。

這樣的規矩,可以讓他知道不是自己的東西就是別人的,別人的東西不能拿,但“我的”東西一定要由我負責。有這種觀念,他長大以後才能更懂得尊重他人。

規矩3:物歸原主、放回原位

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還不好,許多時候,會等着媽媽幫他收拾玩具,但其實5歲前的孩子,是完全有完全有能力自己收拾東西,只是爸爸媽媽的縱容,讓他失去了管理自我的能力。

不妨趁早就就給他立下規矩,每次玩完之後都要自己收拾玩具,讓他學會從哪裏拿的東西放回哪裏。這樣才能能讓孩子學會照顧環境,並養成對環境的尊重和教養,也能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如此一來,長大後無論孩子到了哪裏,都能養成歸位的好習慣。

規矩 4 :先來先使用、晚來請排隊

在家裏,不管是長輩、爸爸、媽媽總是會以孩子爲第一優先順序,什麼事情遷就孩子,但家長這樣的一味這樣遷就孩子,反而會讓孩子越來越以自我爲中心、不知感恩,覺得自己是最大的!這樣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容易覺得自己高人一等,變成小皇帝、小公主。

要解決“小皇帝”、“小公主”的壞習慣,一定要先從家長們做起。爸媽要先給孩子立下規矩,並遵守“先來後到”的順序,像是刷牙的時候誰先到廁所就先刷牙…,這樣能幫助孩子形成“先來後到”的觀念。避免他養成自私的毛病,讓他懂得當別人先拿到東西時,必須學會等待與排隊。

規矩5 :做錯事就道歉、也有權要他人道歉

父母長輩們因爲疼愛孩子,會覺得孩子還小處處讓他,就算孩子犯錯了不道歉,父母也會心軟原諒他,但這樣處理,反而會讓孩子覺得做錯事也沒什麼了不起,反正大家都會原諒我,孩子更變本加厲、爲所欲爲,犯更多更可怕的錯誤。

六歲前的孩子,各種意識還處於萌芽階段,是教育孩子的最佳時期。讓孩子懂得遵守規則,並在秩序中成長,孩子懂得判斷是非善惡,這段時間,爸爸媽媽可以減少一點對孩子的`溺愛,給他們立下嚴格但不嚴厲的好規矩,別縱容孩子當小皇帝、小公主,纔是個有家教的家庭。

不要把孩子養成個小皇帝2

容易寵壞孩子的6種行爲

1 、 特殊待遇

在家庭中全家人以孩子爲首要,事事爲先,處處呵護,想吃什麼有什麼,在好吃的面前永遠第一個吃,甚至一個人霸佔。

把孩子當做家裏的“小皇帝”、“小公主”,無論做什麼都把他放在第一位,看似只是滿足他的小要求,但實質上,這隻會讓孩子逐漸養成自大、自私、不關愛他人的性格。

2 、過度關注

家人無時無刻的關注着孩子,哪怕孩子只是自己拿畫筆在本上隨意的畫了幾個線條,家長也會無節制的進行表揚與讚美,讓孩子沾沾自喜。

這樣對孩子過度關注的結果,就是孩子易養成“唯我獨尊”的心理,凡事都愛搶風頭,一旦自身關注度低了,或者聽到自己沒有被讚揚,那麼就容易養成執拗、耍性子、甚至偏執的性格。

3 、過多袒護

當一位家長教育孩子時,總會有其他家長袒護孩子的情況出現,他們會認爲:“這麼一點小事或孩子小不懂事,沒有必要批評孩子或批評的過重等”。

其實,這種袒護孩子的行爲,非但不能真正的解決問題,還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肆無忌憚,孩子沒體會到做錯事的後果,自然也就無所畏懼了,甚至還會想:反正有人護着我!造成孩子嚴重的社會認知觀。

4、過度驕縱

當孩子出現問題,父母並沒有幫助孩子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反而一味地用好言好語安撫,比如邊哄邊求孩子吃飯、睡覺。

如果你總是用驕縱的態度教育孩子,那孩子很難明辨是非,更受不了委屈,性格驕橫目中無人,行爲乖張專橫。同時,你也會逐漸失去家長的威信。到了孩子青春叛逆時,你再想管教孩子就真的太難了!

5、干涉獨立

有的家長對孩子過於寵溺和包辦,飯菜太熱就親自爲孩子吹涼了再喂,睡覺也要抱着哄着才行,因爲怕累着孩子,所以什麼事都自己來代勞……

這樣日子一久,不僅會阻礙孩子能力的發展,破壞孩子的獨立性、造成孩子的依賴心理,還會讓孩子失去疼愛他人、勤於勞動的優秀品質,甚至不願幫父母分擔重任,連同情心都會逐漸消散。

不要把孩子養成個小皇帝 第2張

6 、輕易滿足要求

“好好,你說買什麼,咱們就買什麼。”

面對孩子的種種要求,家長往往都儘量去滿足,其實這是很不值得提倡的,因爲太過容易,孩子就不懂得去珍惜,甚至不會體貼他人,難以養成吃苦耐勞的堅韌品質。

拒絕溺愛的好辦法

生活中很多父母的行爲屬於溺愛卻不自知,不知不覺就讓孩子滋生出了很多問題。要想真正爲孩子好,最奏效的辦法就是“狠下心”。

1、學會“視而不見”

讓孩子自己收拾自己的物品,自己的事情自己去做,如果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學會推脫和視而不見。

2、給孩子佈置家務工作

告訴孩子他也是家庭的一員,他長大了,可以爲父母分擔家務了,並且適當給孩子佈置一些家庭任務,讓他去體會勞動,感受父母的不易。

3、該嚴厲時就嚴厲

孩子做錯事後一定不要包庇和不了了之,該嚴厲就嚴厲,該懲罰就要懲罰,要讓孩子知道自己的錯誤,知道犯錯要承擔後果。

4、加強對孩子的感恩教育

讓孩子懂得愛與感恩,知道愛他的人爲了付出了多少,這樣才能讓孩子更珍惜這份無私的愛,更能去尊敬長輩和關愛家人。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愛自然是不可缺少的,但這個愛,是長遠意義的愛,是溫暖而堅強的愛,絕不是溺愛和慣順。

但在孩子的一生裏,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都只能陪伴他們走一段路,更多艱辛的路途,只能靠他們自己去面對,所以爲了孩子們更好的獨自面對未來,我們在教育方面就絕不能心軟,只有拒絕寵溺,才能鍛鍊和鑄造出更優秀的孩子!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