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向名人父母學習育兒智慧

向名人父母學習育兒智慧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6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向名人父母學習育兒智慧,孩子不懂事是很正常的,將現在出現的問題解決好,孩子纔有可能發展得更好,對孩子的教育切不可“揠苗助長”,多多陪伴孩子,下面跟大家分享向名人父母學習育兒智慧。

向名人父母學習育兒智慧1

物理學奠基人牛頓

耐心答疑鍛鍊思維

牛頓是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小時候的牛頓喜歡提千百奇怪的問題,母親總不厭其煩地回答。後來,有人請教育兒經,母親說:“孩子層出不窮的問題蘊藏着求知慾和探索精神,做父母的只能做助燃劑,不能當水龍頭。對孩子的問題,一要耐心回答,二要力求正確回答。”

現代父母很勞累,對孩子的問題,往往敷衍了事。美國著名發展心理學家皮亞傑研究指出,孩子的提問行爲與思維發展聯繫緊密。家長耐心解答問題,不但可以促進孩子注意力、思維和言語表達能力的提高,還有助於學習動機、社會交往等非認知因素的發展,促進孩子的長遠發展。

李君建議,首先,即使上了一天班,回到家已經很累了,父母還是要耐心回答孩子的問題,不敷衍、不斥責。其次,孩子喜歡問很多問題、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可能轉眼就忘了問過什麼,父母要及時回答。再次,遇到不懂的問題,不要怕丟面子,要跟孩子一起看書或上網找答案。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動手能力、思考能力都能得到鍛鍊。最後,回答問題時不妨用一兩句簡潔而概括的回答,加上肢體語言。比如孩子問“風是什麼”,父母可以拿出一本書,吹口氣,告訴孩子讓書頁翻動的就是風,啓發孩子進一步思考。

向名人父母學習育兒智慧

著名漫畫家蔡志忠

寬鬆引導激發創新

臺灣漫畫家蔡志忠15歲就走上了漫畫之路,動力則是父親的寬容。四五歲時,蔡志忠有一次趁父親不在,溜進書房,拿起毛筆,在牆上畫了個小人兒。不久後,父親給他買了塊小黑板。從這一刻起,小黑板成了蔡志忠抒發情感的小世界。正是父親寬容而客觀的態度給了嫩“芽”出土見“陽光”的機會。

中國家長愛干預、控制孩子的思維和生活。而美國密蘇里大學研究發現,愛發號施令的母親容易限制孩子的創造性。中國兒童中心去年發佈的《中國兒童創造力培養調查報告》也顯示,沒有家長陪伴組的兒童繪畫創造力更高。另有一項針對1.1萬名學生進行的調查顯示,創造能力強的孩子大多出自氣氛民主自由的家庭。

河南省精神衛生中心主任醫師張玉娟說,家長的寬容對激發孩子創造力意義很大。張玉娟建議,父母不妨爲孩子開闢一面“創作牆”,讓孩子信筆塗鴉,遠比一個整潔的家更重要。除了繪畫,面對孩子某些看似古怪的'做法,父母要先問清緣由,不要無端指責。美國創造性思維研究專家託倫斯發現,3~5歲是孩子創造力高速發展的時期,家長要把握好,看孩子對什麼感興趣,並提供條件,保持他的好奇心和創造力。

向名人父母學習育兒智慧2

古希臘哲學家阿基米德

敢於放手培養勇氣

古希臘哲學家阿基米德被稱爲“能撬起地球的人”。一天,父親帶着阿基米德來到海邊,指着遠方說:“地中海的對岸是埃及的亞歷山大里亞,那裏有很多著名的學者。你願意到那裏去學習嗎?”阿基米德很嚮往。父親又說:“你將離家很遠,不想爸媽嗎?”“當然想。我學習完了,就回家來看你們。”父親看到阿基米德的決心和勇氣,決定放手,送他去求學,最終成就了一位偉大的哲學家。

向名人父母學習育兒智慧 第2張

很多父母不敢放手,對孩子成長中的一點一滴都嚴格“把關”,幫孩子做主,不少孩子因此失去獨立性格。這類父母被心理學家稱爲“直升機父母”。美國心理學家內爾.蒙哥馬利研究發現,由“直升機父母”教育出的孩子,遠比其他孩子更焦慮、自我中心、難接受新事物、缺乏冒險精神。德國心理學家海查曾追蹤觀察了200名2~5歲兒童,直至青年期。結果發現,獨立意識強的孩子更有主見,善於獨立分析、做出決定。

北京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原副所長、兒童研究室原主任王玉鳳建議,聰明的父母要主動放手,促進孩子人格成長。想幫孩子順利“心理斷奶”,家長首先要相信和肯定孩子的能力。比如上幼兒園前,有意識地和他們玩捉迷藏遊戲,讓孩子適應大人消失的感覺,培養獨立能力。參照幼兒園的作息時間,訓練孩子吃飯、穿衣等生活技能。孩子進入青春期,家長更要改變認識,接受孩子長大總會“飛”走的現實,給他們創造足夠的發展空間。尤其當孩子覺得被管得太多時,家長要改變而不是抱怨“不被理解”。張玉娟提醒,放手教育不是讓孩子放任自流、不聞不問,需要父母同時抓好孩子的生活教育,約束一言一行,讓孩子學會與人相處必需的寬容、理解和忍讓。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