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早教到底有沒有必要上

早教到底有沒有必要上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5.1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早教到底有沒有必要上,孩子的成長關乎到孩子的未來,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爲優秀的人,孩子的智力和思維都離不開爸媽的培養,那麼早教到底有沒有必要上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早教到底有沒有必要上1

01“早教”不是提前教育,而是早期教育

一提到“早教”很多人會直接等同於讓孩子識字、數學和各種學習,這其實是錯誤的。

“早教”不是提前教育,而是指個體發展早期所需要的教育,一般來說是孩子0-6歲期間的教育。

早教到底有沒有必要上

如果我們否定了早期的教育,那麼爲什麼我們不否定6歲之後的教育呢?

所以,父母大可不必就“早教”到底應不應該要進行討論,而是應該討論是什麼是早教,孩子需要哪種形式和內容的早期教育。

02早期教育包含兩個內容

每個家庭都需要早期教育,人不能在無知中長大。在我們越發的認識到教育重要性的今天,就越需要心平氣和地認識早期教育。如果我們現在否認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就是自欺欺人的作法。

早期教育中有兩個部分的內容。

一個是父母的成長,主要是父母學習應該如何和自己的孩子相處,並且在相處的過程中如何理解的孩子的行爲,並能從家庭環境中給予孩子成長所需要成長元素。

另外一個,是孩子直接從外界獲得的成長機會,比如幼兒園,比如學習機構。(我很謹慎的用“學習”二字,因爲一提學習,就會有引起誤解,因爲會狹隘的認爲學習就是語文數學,如同早教就是識字數數一樣。)

在德國,如果在幼兒時期提前教授小學內容,就會面臨處罰的危險,但同時德國相當重視早期教育。他們提倡孩子作爲一個社會自然人去了解社會,參觀消防隊,認識紅綠燈,認識各種樂器以及和別的小朋友在一起相處。

美國則非常重視藝術在早期教育中的價值。

03早教的基礎

是父母自己的成長

父母對於教育的看法,對於個體發展規律需要學習。只有父母進行了學習纔有可能進行正確的選擇。

孩子的成長是建立在父母的自我成長之上,所有的教育選擇都是父母思想的體現。

如果父母自己無法成長,就會對早教做出錯誤的判斷。一種是把早教等同於知識學習,於是讓孩子提前學數學並深以爲是;一種是認爲早教不需要,讓孩子自然成長就好了,這是一種隨便的,任意的態度。

只有當父母能夠正確認識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纔有可能意識到自己的陪伴對於孩子成長的重要性,才能每天抽出一定量的時間陪同孩子的玩耍,才能爲孩子選擇正確的學習方式。

所以,父母的價值無人能夠取代,而父母必須學習,這也是早期教育的一部分。

04早教的執行者

要根據家庭情況選擇

父母是早期教育責無旁貸的執行者,但單純依靠父母來完成教育的全部,是幾乎不可能的,早教在很多地方需要第三方來執行完成,這裏的第三方應該和父母的特點能力形成互補。

很多時候,當我們還不瞭解父母的特點和資源,就談論孩子是否需要第三方教育執行機構,是論據不足、無法進行討論的。

比如說一個不知道應該怎麼和孩子玩的父母,可能需要一個親子班來帶領自己學習和孩子玩的技巧。

一個充滿藝術氛圍的家庭,本身就能夠提供給孩子足夠的認知藝術的機會,所以他們不會選擇第三方來滿足孩子對於藝術體驗的需求。

一個雙職工家庭需要請老人或者阿姨來照顧孩子,而一個有全職媽媽或者爸爸的家庭則不需要。於是前者需要考慮老人和阿姨對孩子的影響,後者則不需要。

在城市的家庭,能夠藉助更多社會資源來開闊孩子眼界,但是卻缺乏讓孩子和大自然接觸的機會,這點和在農村的家庭則相反,於是城市家庭和農村家庭週末活動的選擇就有區別。

所以,父母需要根據個體早期發展的需要,全方面的考慮孩子成長的需要都有哪些,自己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那些不能做的部分就需要另外的執行者。這是一個補全的過程而非排斥的選擇。

這幾年,我內心由衷想說的是,我們都需要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不要因爲別人反對而反對,不要因爲別人贊成而贊成。在面對孩子成長的問題上,我們需要坦誠,坦白的面對自己的不足,自己的無能爲力;更需要客觀,客觀的分析孩子成長的需要和我們自己的需要之間的關係。

當我們進行全面的思考之後,纔會有質量地進行選擇,纔能有教育審美的能力,才知道哪些早教機構是符合自己家庭的需要。

“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要陪孩子玩。”這句話我非常同意,但是我要追問一句,這種陪伴應該是什麼樣的陪伴呢?陪着孩子無休止的看動畫片是一種陪伴,陪着孩子觀察植物的伸張,做運動也是一種陪伴。

這兩種陪伴哪種更有效呢?另外,僅有陪伴就夠了嗎?那些父母不能給的怎麼辦?父母需要學習嗎?需要幫助嗎?

孩子的成長不僅是父母自己的工作,是需要同時調動自己和周圍社會資源的工作。

孩子的成長需要不偏激的父母,需要能夠思考的父母,需要冷靜客觀、不追風、會選擇的父母,更需要謙虛、不斷完善自己的父母。

早教到底有沒有必要上2

早教班教啥?

早教機構的宣傳,基本上都是宣稱能開發孩子多方面的潛能,如溝通能力、專注度、想象力、學習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等。

早教機構的教學對象多是6~36個月的嬰幼兒,有的更是從剛出生的嬰兒就開始。各大早教機構多是通過不同的課程體系,實行分齡教學。

早教課課程包括遊戲、音樂、運動、藝術課等,上課方式多以親子互動遊戲爲主。一個好的早教課會設置多樣化的有趣的課程吸引孩子,孩子在遊戲中得到提高,在提高中得到遊戲的樂趣,但早教課並完全不等同於遊戲。

早教到底有沒有必要上 第2張

上早教班,有什麼好處?

1通過早教課,系統、全面地學習育兒方法和知識

現在的父母大多都是80後、90後,都很愛學習育兒知識,買了很多育兒書,關注了很多育兒公號,但往往是東學一點,西學一點,三分鐘熱度,等到真正需要應用的時候全部拋之腦後了。

專業的早教機構,都有科學、系統的課程體系,會針對不同年齡的寶寶,把課程設計的既多樣化又有趣,並在實踐中不斷調整優化。

比如有一次早教課的主題是水果。老師先通過繪本教寶寶認識一些常見的水果。然後再開始做遊戲:每個寶寶會分到一個裝在黑袋子裏的水果,寶寶先通過小手摸袋子裏的水果,讓寶寶猜袋子裏的是什麼水果,把水果拿出來之後,如果是西瓜,寶寶可以把西瓜上的黑子一顆一顆拿下來,如果是葡萄,寶寶可以把葡萄一顆一顆摘下來,如果是香蕉,寶寶還可以剝香蕉皮……如果寶寶想體驗別的水果,就得找別的寶寶交換。然後,老師發給每個寶寶一個香蕉,讓寶寶自己撥開香蕉皮,先分享給媽媽吃,然後在給自己吃。最後,老師還會發給每個寶寶一張紙巾把小手擦乾淨,擦完之後再扔到垃圾桶裏。

整個課程讓寶寶在認知水果的過程中,既鍛鍊了精細動作,又學會了交換和分享,既有趣又好玩,還好吃,每個寶寶都很開心地配合完成了所有課程內容。

再想想平時我們是怎麼教寶寶的呢:和寶寶一起看繪本,指着書上的水果對寶寶說:“這是蘋果,紅紅的蘋果。這是香蕉……。”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2每次早教課,都是一次很好的社交機會

對孩子來說,每次早教課是一次與其它孩子、老師交流的機會。

在上早教之前,我和球爸也幾乎每週週末都會帶雪球出去玩,去商場、公園、動物園等等,有時候也能看出來小傢伙的心情不錯,但不管去哪裏,她基本上全程都是一張很嚴肅的臉。

在早教中心,在老師的遊戲環節中,我第一次看到她在外面那麼開心地笑了;剛開始老師會鼓勵她把玩具和別的小朋友交換,後來爲了她喜歡的玩具,她會主動找別的小朋友交換……

對父母來說,每次早教課是一次與其它父母、老師交流互動的機會。在自由遊戲的時候,可以和其它父母交流育兒經驗。在上課過程中,老師會指出我們做的不足的地方。

比如老師第一次給雪球分玩具的時候,她讓雪球挑選一個自己喜歡的,雪球就呆呆地不知道怎麼辦。老師說,都是因爲平時我們給她包辦太多了,她沒有選擇過,所以不知道怎麼辦。從那之後,我平時都儘可能地給她自己做選擇的機會。比如看繪本的時候,我每次都會對她說:去拿一本書來,媽媽和你一起看。

如果條件允許,爸爸媽媽最好能夠親自參與早教課,而不是讓保姆或爺爺奶奶來完成孩子的早教,後者的效果肯定是大打折扣的。

3每次早教課,都是一次高質量的親子陪伴機會

我和球爸平時白天工作,晚上帶娃,一個星期下來疲憊不堪。所以週末早上,我和球爸都要睡懶覺補覺。這樣一來,週末的早上還是雪球奶奶和爺爺帶她。

如果上早教課,那我和球爸就不得不早起帶她上課,上完課還會在早教中心裏再玩一個多小時,在再加上來回路上時間,這樣每次上早教課,至少都有三個小時我和球爸全程陪伴她的高質量親子時間——陪她上課,陪她玩耍,沒有雜念,全身心地陪伴她。

也因爲這個原因,對於我這個超級愛睡懶覺的人,我會很期待每個週末的那個早上專屬於我們一家三口的親子時間。

4早教機構有豐富的玩具和遊樂設施

每家早教機構都提供了木馬、滑梯、海洋球、沙丘等各種各樣好玩的玩具和遊樂設施。相信光憑這一點,很多寶寶就會愛上早教課。

比如上面這個給寶寶模擬做飯的玩具,我家雪球第一次上早教就發現這個玩具了,非常喜歡,每次來都要玩好久。這個玩具就算不考慮價格我也不會買的,因爲這麼大的玩具,我們家裏沒有地方放。

每次上完早教課,雪球都不願意走,每次都要鬧騰半天。我和球爸說起這個事情時,球爸說:那當然了,那麼多的玩具,那麼多同齡的小孩子,她肯定不願意走了。

上早教班,有哪些缺點?

1早教班費用價格昂貴

各種早教班的價格均不菲,從每節課一百元到三四百元不等,每節課45~60分鐘,一週一至兩節課,也就是說,一年下來,費用至少要上萬元。

價格因素成爲很多父母不願意報早教班的最重要的一個因素。曾有閨蜜和我說,想想45分鐘唱唱歌,做做遊戲,就要花200多塊,就心疼的很。說實話,這價格我也挺心疼的。

這也是我們最終選擇公辦早教的原因之一,我們上的公辦早教一節課100元,估計在上海是最便宜的價格了。就是報名的人太多了,我們排了一年多才排上。

2早教行業魚龍混雜、優劣難辨,早教質量很難保障

目前我國0~3歲的早期教育行業,存在監管真空,從國家到地方都沒有出臺針對早教行業的規範性文件,如從業人員需要何種資質、教材和課程設置需不需要統一等。以盈利爲目的的早教機構准入門檻較低,很多早教班只在工商部門辦理了營業執照,卻沒有取得教育部門所出示的社會力量辦學證明。這些都造成了早教行業的魚龍混雜、優劣難辨,早教的質量也很難得到保障。

在給寶寶報早教班時,一定要選擇公辦的早教中心或者知名的、口碑好的民辦早教機構。

在給寶寶正式報名之前,還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硬件條件如何,是否安全。

2)師資力量是否雄厚,早教中心的老師專業素質是否過關,有沒有相應的資格認證。

3)課程設置的是否科學,寶寶的'接受程度如何。最好試聽一下,多比較比較,根據寶寶接受程度,選擇最適合自己寶寶的早教機構。

3低齡寶寶很容易失控,造成課堂混亂,影響上課效果

早教機構的教學對象多是6~36個月的嬰幼兒,這個月齡的寶寶很容易失控,小寶寶之間也很容易被互相影響,一個開小差了或者哭了,接着一串就騷動了,真個課堂都陷入混亂了。

我目前上的早教班是針對13~18個月齡的寶寶,最近2節課,這種感觸特別深。很多較大月齡的寶寶升班了,來了很多小月齡的寶寶,明顯感覺課堂氛圍比之前混亂了很多。有哭鬧的很厲害的,有到處亂跑的……大大影響了早教課的效果。我家雪球經常被旁邊哭鬧的小寶寶吸引過去了,我每次都要趕快把她拉回來。

有條件的話,儘量選擇人數較小的早教班,可以把這種不良影響降低到最小。

報了早教班就萬事大吉了嗎?

給寶寶報了早教班,是不是花的錢越多,上的課越多,效果就會越好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對孩子的教育,絕不是一週一兩節課就能解決的。爸爸媽媽要把在早教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應用於日常生活中並不斷重複實踐,言傳身教,才能讓早教真正發揮效果。

否則花多少錢、上多少課,那都只是白搭。

早教到底有沒有必要上3

早教近幾年悄悄的興起,現在只要出門幾乎主幹道都能看到不止一家早教機構,商場裏面兒童遊玩那一層,更是至少3家以上早教機構。 一夜之間似乎不帶寶寶去早教就是跟不上時代,寶寶就輸在起跑線了。

早教到底有沒有必要上 第3張

網上也經常看到有人討論早教到底有沒有必要?根據美國兒科學會的意見,寶寶在6歲以前最重要的是幫助他們建立安全感,獲得快活,培養自信心。對寶寶而言,他們最需要的是感受到父母的愛,這種感受不僅能夠建立安全感,也能獲得快樂,和父母的相處中,感受到自己被重視,也能讓寶寶獲得一定的自信。

所以原則之一是時間和經濟都有足夠的冗餘,上早教不影響週末全天候的重要親子時刻。從經濟方面來說,如果花了早教的錢,就沒有預算用在帶寶寶經常外出遊玩,那還是選擇後者性價比要高得多。原因如下;

第一,早教教的內容有限,重點還是需要父母或是其他養育者的言傳身教。寶媽寶爸需要把早教學的內容貫穿到生活當中,這樣早教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寶寶自身是個糊塗蟲,沒有父母的持續長久的引導,一週一兩節早教課最多隻是讓寶寶換個環境瞎鬧騰一會兒。

第二,在書上看過最好的早教是父母充滿愛意的陪伴寶寶在生活中去學習和探索他們接觸的事物,寶媽也深以爲然。帶寶寶去不同的環境和場合,讓他們接觸不同的人,這些多樣化的元素都能實實在在的刺激寶寶的大腦神經發育,促進他們學會適應和應對不同環境。

第三,早教中心的課程只是早教很小的一部分。如果時間和經濟都有限,不如只是多陪陪寶寶,哪怕是在家逗他們玩,只要父母每天固定的陪他們玩一會兒,都能讓寶寶的內心更有安全感和幸福感,這纔是整個童年的最重要的主題。

最後,寶媽的看法是;每天都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寶寶,經濟條件也非常好的家庭,早教是錦上添花的環節。如果時間和經濟條件都有限,不如干脆更注重純粹的陪伴,6歲以前寶寶的快樂纔是頭等大事。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