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你家寶寶的移情能力合格嗎

你家寶寶的移情能力合格嗎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家寶寶的移情能力合格嗎,對於很多家庭來說,孩子是最重要的,很多家長對這個問題都非常頭疼,對孩子的教育切不可“揠苗助長”,讓孩子學會獨立自主,現在分享你家寶寶的移情能力合格嗎,讓你不再爲此而心煩意亂。

你家寶寶的移情能力合格嗎1

對孩子的移情能力,普遍定義如下:移情又被稱爲感情移入,是由他人的情緒、情感狀態引起,並與之相一致的情緒、情感體驗,是主體與客體之間的一種共鳴情感反應。通俗地講,移情是指個人想象自己處於他人的境地,並理解他人的情感、慾望、思想及活動的能力,即設身處地爲別人着想的能力。

果果的問題在於缺乏對他人情感的理解與共鳴,也就是心理學所說的缺乏“移情”能力。小孩子都是以自我爲中心的,小時候也是他們“自我”概念的發展時期,所以他們還不太會理解別人的想法,也不懂得站在別人的角度出發,更不懂什麼是體會別人的感受。孩子們只知道“這件事情讓我感到不舒服”,並不會因此推斷:“別人也會因爲這件事情不舒服”。

你家寶寶的移情能力合格嗎

移情能力它作爲一種心理品質,對一個人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和道德品質、保持心理健康、出現親社會行爲(包括分享、幫助、安慰、支持)乃至走向成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現在一些家長過分疼愛孩子,使孩子逐漸養成以自我爲中心、缺乏同情心、任性而霸道、自我控制能力差和出現攻擊性行爲……這些其實都是忽略了對孩子移情能力的培養。

在孩子的移情能力還沒有得到發展的時候,他就難以識別他人的情緒情感狀態,難以獲得與他人相近似的情感體驗,也難以理解他人的情感反應,當然就不會出現同情、助人的行爲。果果的問題就出在這兒,他缺少移情能力,因而對他人的情感狀態表現出淡漠和任性的反應。

瞭解孩子感覺“遲鈍”的原因,並不意味着可以忽視他們不友好的語言和行爲。即使孩子不能理解,他還是需要我們告訴他,其他人是有感情的。我們要告訴孩子,我們會盡最大努力不允許其他人傷害到他,但他同樣不應該出現傷害別人的舉動,告訴孩子我們愛他,我們希望他能夠寬容大度並且友善地對待他人。當然,對孩子來說,我們的行爲遠比我們的語言更爲重要,就如孩子從我們身上學到的其他正向行爲一樣,正確地給孩子展現你的移情能力,比你說任何話都有效。

出生:在孩子出生的前幾天,通過孩子的表現就能看出孩子移情能力的雛形。如新生嬰兒聽到別的嬰兒在哭泣,也會不由自主地哭起來,彷彿他自己也受到了傷害一樣。

2歲:這是孩子移情能力發展的關鍵期。當一個2歲的孩子看見他的媽媽哭了,他可能會把自己正在玩的玩具遞給媽媽,或者把自己正在吃的餅乾給媽媽。在他哭泣的時候,媽媽給他的一些讓他感覺好些的物品,這個時候會被他送給媽媽。雖然孩子這個時候不一定了解媽媽是什麼感覺,但他表現出同情,並試圖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媽媽感覺好點。媽媽在他難過時對他的安慰,是激發孩子“移情”潛力的有效方式。

3歲:一個3歲的孩子說“媽媽,看那個人的鼻子好大”,或者說“看那個胖子”的時候,我們不能期望一個3歲的孩子懂得他所說的話會讓其他人產生什麼樣的情緒。這個時候,家長如果大聲阻止他,告訴他這樣會讓別人尷尬,就是一種反面的教材。應該小聲並且柔和地給孩子解釋爲什麼這樣說會讓別人感到不舒服。問問他,他是不是也曾經因爲別人的話而感到難過。當然,也有可能孩子還太小,不能理解你在說什麼,不要強求他一定要聽明白,並準確地回答你什麼。

和智力等要更多依賴遺傳基因不一樣的是,移情能力雖然是孩子天生就潛在的能力之一,但是多依靠後天養成。雖然孩子小的時候是最佳的引導期,但是任何時候開始都不晚。當孩子還小的時候,在他胡思亂想的時候、害怕的時候、跌倒的時候,父母對他友善和關愛的行爲方式,是讓他明白移情能力的主要途徑。

孩子任性不體會父母的辛苦,孩子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上,孩子對需要幫助的人視而不見……當家長在埋怨孩子這些“不體貼”的行爲時,可能忽略了孩子根本還不知道什麼叫替他人着想,什麼是感同身受。不要再埋怨孩子的不懂事,及時行動幫孩子發展移情能力,很快就能發現,你的寶貝,還是那麼討人喜歡。

你家寶寶的移情能力合格嗎2

發展移情能力,從愛心引導開始

識別他人的情緒,是孩子移情能力形成的基礎。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察言觀色”,讓孩子知道高興、生氣、害怕、討厭、好奇等多種情緒,正確感受他人的內心活動。那怎樣才能讓孩子對他人的情緒一目瞭然呢?

給孩子豐富的表情:面對孩子的時候,可以做出各種表情,如開心、生氣、興奮等,動作不妨誇張一點,邊做邊給寶寶當講解員:“看媽媽的表情,媽媽在笑,因爲和你待在一起媽媽很開心。”你豐富的表情能豐富寶寶的情緒發展,也能看懂別人的表情,才能走出理解他人的第一步。

讓寶寶看自己的表情:帶寶寶到穿衣鏡前,讓孩子觀察自己的表情。孩子會對鏡子中的人非常好奇,並試圖做出各種情緒,然後好奇地看鏡子裏的人有什麼反映,好奇心有助於孩子用更大的積極性去探索表情的奧祕。

看圖識表情:看孩子繪本的時候,可以指着書中的.人物對寶寶說:“這個小朋友在外面玩耍,你看他笑得多開心。”“這個寶寶有點不高興,小嘴都撅着的。是不是餓了?寶寶你餓了的時候也是這樣的表情哦!”試着讓寶寶瞭解自身和他人在某種情景下的感受,以及不同的表情透露出的內心感受。

表情表演:孩子都很喜歡看動畫片,也喜歡聽故事,家長可以在給寶寶講故事的時候和寶寶一起表演:“醜小鴨落在湖面上,看見自己的倒影居然是一隻美麗的天鵝,它好開心。寶寶,你開心的時候是什麼樣的?”然後給寶寶一個開心的表情,讓他也一起做。

表情模仿:孩子的很多行爲從模仿大人開始,他們對此也總樂此不彼,家長可以和寶寶面對面,或者在你們面前放一面鏡子,然後做出各種表情,並引導寶寶和你一起做,一邊做一邊和寶寶說話,讓遊戲充滿樂趣。

說出自己的感受:在孩子能說出詞組後,可以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如:“寶寶今天看起來很開心,跟媽媽說:開心。”

瞭解孩子,助孩子提升移情能力

孩子具備情感識別能力後,並不代表他的移情能力也發展得很好了。如何讓孩子和他人的情感產生共鳴,是培養孩子移情能力的重要環節。

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情感:情感表達能促進移情能力的發展。孩子其實也有很多心理活動,並不是讓他吃飽穿暖就萬事足矣,還要聽聽孩子的心理話。常問問孩子:“你今天開心嗎?”“媽媽剛纔忙着做事沒空陪你,你生氣了嗎?”“你看起來不太高興,發生什麼事了,告訴媽媽好嗎?”引導孩子說出他的感受,當孩子用不完整、不清晰的詞句表達他的感受時,不要打斷他,認真聆聽。

換位思考及聯想:讓孩子扮演“他人”,轉換到他人的位置,體驗他人在不同情景下的心理活動,促使孩子以某種角色進入情感共鳴狀態。如孩子跌倒了,扶起他後除了安慰他,你還可以說:“你看上次小琳跌倒了,你都沒有扶她起來,她一定很痛很傷心。媽媽要是不拉你你也會傷心的對不對?下次看見別的小朋友需要幫助你要幫忙好不好?”情感換位能

讓孩子把過去的情緒、情感體驗移到相應的情景中,並置身其中,因此更容易設身處地爲他人着想,體驗他人當時的情緒反應,從而產生共鳴。當然,家長也要學會從孩子的角度看問題,瞭解他的感受,纔能有正確的行爲引導。

不忽視和孩子的溝通:家長覺得孩子還是小,什麼都不懂,所以跟他說自己的想法他也不會理解,因此缺乏和孩子的情感溝通。其實家長自己有什麼情緒時,也可以和孩子分享,讓孩子有了解你的感受的機會,這樣他們在面對其他人的各種情緒時,纔能有更多直觀的認識,能處理的更好,也能更深切地瞭解和認同他人的感受。

讓孩子在遊戲中體會他人感受:冉冉和蕭蕭在一起玩的時候,冉冉搶走了蕭蕭手中的玩具水槍,媽媽看見了,並沒有批評他,而是說:“來,我們來玩個搶玩具的遊戲。”不同的是,媽媽讓冉冉和蕭蕭互換了角色,變成蕭蕭搶冉冉的玩具。表演玩後,媽媽誇獎說:“你們表演的真好。”然後對冉冉說:“你被搶走玩具的時候又生氣又傷心是不是?你搶別人的玩具別人也會傷心的。”通過這種角色扮演的情景模擬遊戲,讓孩子學會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問題,培養孩子接受他人觀點,逐漸學會替他人着想。

榜樣的力量: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平時的所作所爲,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孩子傷心難過時家長有沒有去安慰他,看見有需要幫助的人時你有沒有及時伸出援手等,都對寶寶有潛移默化的作用。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