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爲什麼有些家長教育不好孩子

爲什麼有些家長教育不好孩子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7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爲什麼有些家長教育不好孩子,現實生活中我們大部分人都會十分關心自己寶寶的生長情況,不過有時候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其中很多父母都想知道爲什麼有些家長教育不好孩子?下面就一起來看看答案吧!

爲什麼有些家長教育不好孩子1

爲什麼有些家長教育不好孩子

18歲的一根金項鍊

記得我十八歲生日的那一天,住校的我特地從學校回家,滿十八歲了,這一個生日對我來說意義非凡。

可是那一天,家中沒有人記得我的生日,我爲了一個很細微的事情生氣,發火,最後對着我媽邊哭邊大吼着說:“連你都不記得我今天十八歲生日了!”

那一天的我,躲在棉被裏哭,不知道過了多久,妹妹拿了個盒子給我,說是媽媽跟她去挑的,我打開那個寫着珠寶店名字的盒子,看到一條粗粗的金項鍊搭配着一顆簡簡單單的珍珠,我看着那個項鍊,哭得更嚴重了。

其實,我要的是媽媽記得我的生日,我要的只是一個簡簡單單的祝福,從不想要什麼禮物,母親卻給了我一條沉重的金項鍊,重到一輩子我都記得她的愛。

母親的疑惑

有一次,我去一個活動,遇到一個媽媽。

她拉着我說:“我常看你的文章,可是我從來沒有你那種耐心,我上班忙,孩子都被老人寵壞了。有一次我帶他去百貨公司,經過玩具專櫃,他竟然躺在地上哭着要玩具,我氣死了,心想絕對不能寵壞他,所以死拉着他回家了,還打了他一頓。如果是你,遇到這樣的孩子會怎樣?”

我看着那個母親,心中懷疑着:我怎麼可能是個有耐心的人?但我還是輕輕地問她:“你想聽我的意見嗎?”那位母親垮下了肩膀,點點頭。

我看到了她武裝背後的無助,便問她:“孩子晚上等不到媽媽回家,或上學的時候需要家長出席的場合媽媽沒法去,老人怎麼跟孩子說的?”

那個母親想了想說:“媽媽去上班賺錢。”

我接着問:“那後面有沒有接一句,媽媽去上班賺錢,纔可以幫你買玩具?”那個母親很斷然地點了頭說:“連我也會常常跟他說,媽媽沒賺錢怎麼可以幫你買玩具。”

我若有所思地問:“那有沒有可能孩子去學校看到別人有玩具,或是,看到別的孩子都有媽媽接送時候,孩子也會跟朋友說,我媽媽去賺錢,這樣我纔可以上學、買玩具?

孩子用大人給他的說辭熬過了對母親的思念,可是媽媽下班都沒有買玩具回來給他,當他經過玩具店的時候,堅持着想要買一個玩具,有沒有可能對孩子來說重要的是不是玩具本身,重要的是要藉由玩具來證明媽媽真的愛他,來證明大人對他說的話,並不是欺騙?”

那位母親陷入了沉思,我也沒有說話,直到我要離開的時候,我才輕聲的告訴她——

“如果你懂孩子當初的心態可能是這樣,那你應該是打不下去的。你不一定要買玩具給他,卻 可以給他一個很深的擁抱,告訴孩子,媽媽的薪水不夠買這麼貴的玩具,可不可以換種方式?或換個玩具?

或者只是抱着他告訴他,媽媽沒有預算買這個玩具,不過我真的很愛你,甚至告訴孩子,我尊重你求不得的難過心情,不過,我覺得這種方式逼我買東西真的讓我不舒服,可以換個方法嗎? 你的孩子沒有被寵壞,他只是用錯方法去表達他的心情,甚至他看不懂自己到底氣的是媽媽不買玩具、或是大人騙他,還是玩具真的對他很重要。”

從那一天一直到現在,我都很後悔我給她的回答,我一直忘不了離開時她整個人武裝都垮掉的神情,我覺得我太殘忍。

一個母親最難熬的莫過是,看懂自己曾經在孩子雙手張開祈求母親擁抱時,卻揮給孩子一巴掌。

很多母親在打孩子的時候,其實自己心是很痛的,那堅持着“我不寵壞孩子”而落下的鞭子撐着母親所有的力量,當事後發現孩子不是被寵壞,而是用卑微的方式在跟母親討愛時,做母親的心一定更痛。

我們太老了,老到已忘記了自己當孩子的心情,忘了有時候孩子就像一個沒有安全感的情人一樣,總是逼着對方買禮物給自己,用禮物來證明自己是被愛的、被肯定,用禮物來證明自己的努力與付出有被看見,也逼着情人落實當初給自己的承諾,來證明自己被重視,而不是一直被騙。

女兒與抱抱

前陣子,家裏有了新生兒,女兒常常在弟弟被抱的時候,也要討抱。

我想了想,會不會是女兒誤解了,或者看不懂, 即使是媽媽爸爸沒抱着她的時候,其實也是在做着愛她的事?看起來和她不想管的行爲背後,其實也有愛?

有一天夜晚我問女兒:“寶貝,是不是我抱弟弟的時候,你覺得媽媽愛弟弟,所以你也會想要抱抱?’快六歲的女兒點點頭說:‘對!”

我繼續說:“可是,你有沒有想過一點,弟弟還小,所以不管媽媽要做什麼事情都要抱着他。 但我在煮飯的時候是在煮你喜歡吃的東西,打掃是爲了讓你在地上玩也不怕髒,甚至我運動,也只想讓自己更健康,能多點時間陪你長大。媽媽愛你的方法不只有抱抱的。”女兒聽了想了想沒有說話。

隔天早上,我在廚房煮着女兒喜歡的早餐,隱隱聽到兒子醒了,女兒自告奮勇地說:“我去陪弟弟!”,等我做好早餐,我進房間看到女兒正在逗着弟弟玩,女兒張開雙手要抱我,我也給她一個擁抱。女兒說:“媽媽謝謝你幫我做早餐,我知道你做早餐也是愛我。”

我知道孩子懂了。

親子關係最重要的事……

我想起了那條金項煉,我想起來在我用暴躁跟母親討愛的時候,我的'母親,沒有堅持着不‘寵壞’我——

哪有發脾氣還可以得到生日禮物的?怎麼吵鬧的孩子還給糖吃?

母親買回來的不是蛋糕,不是讓我臭着臉看着自己討回來的“生日”唱生日快樂,在全家人面前又氣又難堪,母親看出了我在討愛,而她也用沉重的金項鍊來證明她看懂了我的心情。

當一個母親看懂自己的孩子躺在地上要玩具,想着他也許不是被寵壞,而是用錯了方法想要得到大人的重視時,她或許就不再需要用耐心去忍受孩子了,她會想該如何迴應這種稚嫩的

爲什麼有些家長教育不好孩子2

好父母,都在做知易行難的事

每次我們推送文章都會看到這樣的留言:

“道理我都懂,可就是做不到啊!”“我就問問有多少人能做到?”“等你有了孩子,看還能不能說得這麼輕鬆。”······

許多家長懂得很多道理,但是不去做,只有一味的抱怨。

學了很多教育方法,可因爲覺得麻煩,或者沒有耐心,沒有在日常生活中踐行這些方法,又怎麼會有效果呢?

就像我們都知道熬夜對身體不好,但還是管不住熬夜的自己;健身的視頻帖子轉發了從來不練;想看的書買了就塵封在角落。

知易行難,這是我們經常說的一句話。

可是那些優秀孩子背後的父母,正是在做這些知易行難的事情。

學習到陪孩子親子閱讀的重要性,有些家長可能一時興起陪上一次,之後繼續以“沒耐心”“沒時間”等理由將其擱置。

然而那些優秀的父母,肯爲孩子去努力的父母,就一直堅持着這項日程,不論多忙多累,克服困難也將它完成得很好。

教育孩子,也是父母的一場自我修行。

家長學了教育方法,還要多加思考,落實到行動上來。

關注:“愛知教學園地”微信公衆號,獲取更多教學經驗和學習教育相關的內容!

有些教育方法,並不適合自己的孩子

有些父母不夠靈活,對於一些育兒經照本宣科,不加思考就應用到孩子身上。 然而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每個孩子都有他獨特的個性和特質,因此所有的教育方法都是不可複製的。 比如你不能把“好孩子是誇出來的”運用到一個總是充滿自信甚至有些驕傲的孩子身上。因材施教,說的正是這個道理。我們的一代聖賢、聞名中外的教育家孔子,教育學生也正是秉持着“因材施教”的原則,給他們不同的建議與引導。

有一次,孔子講完課,子路匆匆走進來,大聲向老師討教:“先生,如果我聽到一種正確的主張,可以立刻去做麼?”

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條斯理地說:“總要問一下父親和兄長吧,怎麼能聽到就去做呢?”

子路剛出去,另一個學生冉有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問:“先生,我要是聽到正確的主張應該立刻去做麼?”

孔子馬上回答:“對,應該立刻實行。”

冉有走後,公西華奇怪地問:“先生,一樣的問題你的回答怎麼相反呢?”

孔子笑了笑說:“冉有性格謙遜,辦事猶豫不決,所以我鼓勵他臨事果斷。但子路逞強好勝,辦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勸他遇事多聽取別人意見,三思而行。”

這就告誡我們家長,對於所學的教育方法,不要急着盲目照搬,最關鍵的是你要了解自己的孩子。

平時生活中注重觀察,多和孩子溝通,重視孩子的感受,瞭解他的喜好、個性、特長等,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 家長應該是從聽到看到的教育觀點中得到啓發,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靈活應用,懂得變通,慢慢摸索並調整纔會有好的成果。

反覆無常、陰晴不定

求學期間複習知識點時,老師總強調要注意總結歸納,知識成系統才能運用得好。

其實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也是一樣,教育方法也需要成系統,才能實踐得好,而不應該隨心情而定、隨意更改。有的父母教育孩子時就缺少原則。

今天心情好,想起孩子犯錯了不應該責備訓斥,於是溫柔地告訴孩子“沒關係,知錯能改還是好孩子”;改天心情不好了,孩子哪怕沒犯錯都喜歡朝他大吼大叫。

孩子面對這樣反覆無常,陰晴不定的父母,他們的內心必然是迷惑的,沒有安全感;他們的情緒,也是緊張、害怕的。 一個惶恐不安,沒有足夠安全感的孩子,根本沒辦法做好自己。

這樣看來,父母“道理”懂很多,依然帶不好孩子,就很正常了。 因此,家長學習教育方法後,還需加強自己的情緒管理和內心修養,不要讓情緒和外在因素干擾了自己對孩子的態度。

只知言傳,忽視了身教

思想家盧梭說過,最無用的三種教育方法就是: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時總喜歡苦口婆心講道理,其實這是效果最差的一個做法,講多了還會引起孩子的反感。

好父母,話不多。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在教育孩子時,就是直接以自身做榜樣。

他熱愛讀書,每晚7點後就是他的學習時間,這段時間誰都不許打擾,不論天氣炎熱還是寒冷,從不更改。

正是以自身的行爲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他的這種“讀書無止境”的觀念,悄悄植入了孩子心中。用語言教化不如身體力行。

想給孩子好的教育,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家長要少講道理,多用自身積極的行爲去感染孩子,往往事半功倍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