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如何提高孩子的生活能力

如何提高孩子的生活能力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6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何提高孩子的生活能力,很多家長非常注重孩子的成長,積極解決孩子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成長過程中的問題才能更好培養孩子的能力,下面小編分享如何提高孩子的生活能力方法。

如何提高孩子的生活能力1

1、根據孩子生理髮展特點,逐步提出要求,從易到難,從簡到繁。

3歲的孩子可訓練自我服務的各項本領,如吃飯、洗手、刷牙等;4歲孩子可學習摺疊被子、整理牀鋪以及自己照料生活;5、6歲的孩子要求穿脫衣服迅速、整齊,洗臉洗手要洗得很乾淨等,還要逐步教會做一些簡單的家務勞動,如:掃地、澆花等。

2、爲孩子生活自理創設必要的、合理的條件。

如:最好有自己的小牀、小被子;衣服要放置在低矮的櫥裏,便於孩子取放;洗臉盆要小而輕便,洗臉巾要短且薄等。

3、教會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方法和技能。

如:教孩子擦臉順序是:用毛巾擦眼睛、臉部、鼻子、前額,然後擦耳朵、耳背,最後擦頸部等。

4、要持之以恆,反覆訓練。

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在實踐中不斷鞏固,從而養成自覺愛勞動的習慣。成人對孩子做得好的,要及時給予表揚,同時父母要以身作則,做好表率作用。

如何提高孩子的生活能力

5、如何引導愛貪玩的孩子?

玩能讓孩子各種能力得到培養。在玩中,孩子們要摸、要聞、要嘗、要看、要聽、要唱、要跳,促進了身體的生理髮育;在玩中,逐漸學會了人際關係交往;在玩中,孩子們積極參與,興趣盎然,感受了喜悅,獲得了滿足。

孩子們需要快樂,喜歡玩,這中間包含着孩子對未來的追求,也包含着對人生樂趣的渴望。因而家長絕不能以扼殺孩子玩的興趣來做爲培養孩子學習興趣的前提。

引導孩子在玩中學習

在玩的過程中,家長可以引導孩子說說玩的經過和感受,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可以讓孩子留心觀察周圍的人和物,提高觀察能力。還可以在孩子遇到困難或問題時,讓他自己想辦法解決,並說出自己的理由,以提高思維能力。

啓發孩子的求知慾

孩子特別愛問“爲什麼”、“這是怎麼回事?”面對孩子千奇百怪的問題,有的家長被問得張口結舌,有的則會不耐煩,不願意被孩子纏得沒完沒了。其實這些問題恰恰是孩子求知的萌芽。

如何提高孩子的生活能力2

孩子的自理能力是他們形成健全人格的基礎,是一個孩子順利進入青年時期的前提,也對他們以後的成人化和社會化行爲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在孩子的'一生中,父母陪伴孩子的時間是極其有限的,大量的時間都是孩子一個人在社會上闖蕩。孩子是家庭的寵兒,但孩子更是社會的未來,孩子未來必竟是孩子在社會中闖出來的,對孩子來說,自理能力是將來孩子獨步天下的必備技能。

孩子的自理能力不健全,直接影響着孩子的社會活動能力,也影響着孩子對困難的挑戰能力,更會導致孩子不自信,退縮和缺少勇氣以及有膽有智的性格發展,在未來的社會發展中,孩子的動手能力和孩子的自我能力必將越來越受到重視,孩子的自理能力是從小培養出來的。作爲家長,就應該從小培養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只有這樣,當孩子走出家門求學或自我發展的時候才能夠放心。孩子也能更好的照顧自已,更好的發揮自已的才能。

要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家長就應該從“小事”上。小孩子正在讀書,所接觸到的都是些掃地洗碗的小事,有時候看上去很雜亂,但是又不得不去做的事情。更多的家長在心底的私下有不正確的認爲,認爲孩子小,是好好讀書的黃金時間,除了讀書,啥也不讓孩子去做,也有家長認爲孩子只要書讀的好,孩子以後出自成了,自已還幹啥,啥也不用幹了,這些瑣事,孩子是不用做的。只要學習好,啥都有了。

孩子的一生並不是只要學習好啥都有了的問題,愛因斯坦也要掃地吃飯,愛迪生也要吃飯賣報爲生存的。偉人的自理能力更強,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合抱之木,生於毫末。自已都照顧不好,卻想着孩子要學習好,是做大事的人才,小事媽媽包了。這是一條“美好設想壞結果的”羊腸小道。只有讓孩子做他該做的事,動他該動的手,纔是孩子通向未來康莊大道的條件。

如何提高孩子的生活能力 第2張

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家長應該引導孩子自已照顧自已的能力,現在是網絡遍地開花的時代,可以通過網絡上的故事,兒歌等來培養孩子服務自已的能力,只有先會爲自已服務,才能更好的爲人類服務。從小開始就引導孩子洗手、剪指甲、洗碗、洗祙子。這些事情孩子在嬰兒期都是喜歡去做的,而是家長給孩子斷送了孩子的自理能力。家長總是認爲孩子小,最主要的是認爲孩子洗不淨,還有怕孩子會把碗摔爛,等到孩子大了,父母再讓孩子做這些事情的時候,孩子不願意做了,錯過了孩子自理能力的最佳培養時期。

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也可以給孩子提供“自已的事情自已做”的家庭空間,許多家長都怕孩子動手,吃飯怕孩子燙着,穿衣慢了怕孩子凍着,孩子自已洗臉怕洗不乾淨,孩子走路怕孩子累着,還要揹着。是父母的行爲剝奪了孩子的自理能力。這個不準動,那個不準動,把孩子限制的條條框框。更別說去引導孩子的自理能力了,給孩子一個獨立做事的空間,孩子的事是孩子的,不要包孩子的一切,還給孩子一個寬鬆的自求生存的能力。

家庭中的長輩不要溺愛孩子,更多的時候“隔代親”比父母還溺愛孩子,啥事也不讓孩子動手,怕傷着,怕凍着,更怕孩子累着,一切包辦,當父母想讓孩子做些事情的時候,長輩們還和孩子爭着去做,不讓孩子去做,還有一句合理的名言“現在我還能動,等我動不動了在讓大孫子去幹”。累了自已,傷了孩子的理論。

“吃自已的飯,流自已的汗,自已的事情自已辦,靠人、靠天、靠祖上,不是好漢。”把這句話貼在孩子的牀頭,時時提醒孩子,同時也是提醒家長:強調學習也不要忘了孩子的自理能力。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