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早期教育 > 氧氣瓶安全管理制度4篇

氧氣瓶安全管理制度4篇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3.0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充滿活力,日益開放的今天,制度起到的作用越來越大,制度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辦事規程或行動準則。相信很多朋友都對擬定製度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氧氣瓶安全管理制度,歡迎大家分享。

氧氣瓶安全管理制度4篇

氧氣瓶安全管理制度1

醫院氧氣供搶救患者之用。氧氣瓶集中存放在氧氣間或分佈在門診部、病區。氧氣是助燃危險品,氧氣間是要害部門,爲了切實加強醫院氧氣安全使用管理,特制訂此制度。

1、氧氣存放的地方,嚴禁煙火,禁止易燃易爆等危險物品入內或混放。須有專人負責管理,做好安全防火防爆工作,備有滅火器材。

2、氧氣瓶的管理、搬運人員須經過專門培訓並持有上崗合格證。運輸氧氣的車輛須持有危險品運輸證,嚴格執行安全操作規程和安全制度。氧氣瓶搬運謹防撞擊,使用人員須注重安全,不準吸菸。氧氣瓶閥門和管道開關須勤查、關閉好,不允許有漏氣現象。非工作人員不準動用。

3、嚴格執行上級的有關規定,定期對氧氣進行試壓檢驗和報廢更新,標誌明顯,臺賬齊全,並做好每年的年檢工作。

4、氧氣瓶、氧氣管道設施必須有專人維修和管理,如有破損、失靈和漏氣等情況應及時檢修。實行每日防火巡查制,並做巡查記錄。如有不安全因素,須立即採取有效措施,消除隱患,確保正常的醫療供氧。

5、氧氣管道和集中供氧及設備維修、運輸等由總務科負責,吸氧部位的檢查、維修由器械部負責。各病區領用的氧氣瓶應各負其責,使用完畢及時關閉閥門,嚴禁吸菸和明火,確保使用安全。

6、非醫療部門使用氧氣瓶,必須提出書面申請,經總務部覈查確需使用報送主管院長批准後方可使用,並嚴格執行醫院的有關規定和操作規程。

氧氣瓶安全管理制度2

爲了加強氧氣瓶安全管理,保證安全使用,保證人身和國家財產安全,特制定本中心氧氣瓶安全管理制度。

一、運輸

1、根據氣體的性質制定相應的運輸、使用、搬運管理制度,使用、管理氧氣瓶的人員須經專業安全技術教育。

2、旋緊氣帽輕裝輕卸,嚴禁磕碰。 3、夏季運輸要採取防爆防曬措施。 4、運輸車上嚴禁煙火。

二、採購驗收

1、購進醫用氧應當從具有《藥品生產許可證》、《藥品GMP證書》的生產企業或《藥品經營許可證》、《藥品GSP證書》的經營企業購進具有批准文號的醫用氧,醫用氧的質量應符合國家標準的要求,嚴禁購進工業氧。

2、採購部門應嚴格審查供應商資質,建立醫用氧供應商檔案,包括《藥品生產許可證》、《藥品GMP證書》或《藥品經營許可證》、《藥品GSP證書》、工商執照、銷售人員身份證等相關證照複印件,法定代表人的授權委託書及質量保證協議。

3.購進醫用氧應有合法票據,做到票、帳、物相符。倉庫工作人員應認真對醫用氧進行驗收,驗明品名、生產企業、生產日期、批號、有效期、檢驗合格證明,氧氣瓶的壓力等標識,並建立醫用氧購進驗收記錄,嚴把醫用氧的購進關。

1、儲存氣瓶必須符合安全技術和工業衛生的要求。

2、旋緊瓶帽,入庫前要驗收。

3、在夏季隨時注意室溫,必要時設法降溫。

4、氣瓶內溫度最低不得低於5℃,注意加溫時不得采取明火取暖。

 三、使用

1、禁止敲擊碰撞。

2、氣閥凍結時不得用火烤。

3、夏季防止暴曬。

4、氣瓶不得靠近熱源,距離明火不得小於10米。

5、使用時,與乙炔氣瓶的間隔應在3米以外。

6、瓶內氣體不得用盡,必須保留0.05Mpa以上的剩餘壓力。

7、在接觸氣瓶時應仔細檢查所用工具、手套及雙手有無油脂,必須保證在無脂情況下操作。

氧氣瓶安全管理制度3

施工作業時氧氣瓶、乙炔瓶要與動火點保持10米的距離,氧氣瓶與乙炔瓶的距離應保持5米以上。電焊機一次線(搭鐵線)長度應小於5m,二次線(焊把線)長度應小於30m。接線應壓接牢固,並安裝可靠防護罩。焊把線應雙線到位,不得借用金屬管道、金屬腳手架、軌道及結構鋼筋作爲迴路地線。焊把線無破損,絕緣良好。

氧氣瓶與乙炔瓶之間距離的規定(依據)

在生產過程中溶解乙炔氣瓶(以下簡稱乙炔瓶)與氧氣瓶廣泛地應用於焊接和切割中,又經常同時使用,氧氣爲助燃氣體,乙炔爲易燃氣體,氧氣與乙炔又分別盛裝在移動式壓力容器中,在使用過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問題,如乙炔瓶與氧氣瓶放置在同一個地點,無安全距離;氧氣瓶與油脂接觸,乙炔瓶水平滾動後,未豎直靜放便投入使用;乙炔瓶表面溫度在40℃以上,夏天露天作業無遮蓋;氧氣、乙炔瓶未按規定留餘壓等,這些問題,曾導致了一些傷亡事故的'發生。因爲是溶解乙炔,氣瓶裏有丙酮,如果傾斜角度在30度以下的話,在閥門打開(使用過程)的時候,有可能導致丙酮流出與空氣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極限2.55%~12.8%(體積)。氧氣瓶盛裝的是高壓氧氣,存在着物理和化學兩方面的不安全因素:物理因素:氧氣被壓縮而壓力升高後,有與周圍常壓取得平衡的趨向,當與常壓之間的壓差愈大,這種趨向也愈大。當很大的壓差一旦以極短的時間在相當大的空間內迅速地達到這種平衡,即形成通常所稱的“爆炸”。如果通過較小的孔隙在相對較長時間內達到這種平衡,就形成“噴射”。二者都能造成嚴重後果。化學因素。由於氧是助燃物質,一旦遇有可燃物質和引火條件,即可發生猛烈燃燒,甚至出現爆炸性火災。

1.《溶解乙炔氣瓶安全檢查規程》第50條乙炔瓶使用規定“同時使用氧氣瓶和乙炔瓶時,應儘量避免放在一起;與明火距離一般不小於10米”;兩瓶之間未有明確的距離描述。

2.《焊接與切割安全》gb9448-1999:在使用時具明火點的距離是大於10米,但氧氣、乙炔瓶間的距離我國規定似乎沒那麼明確。

3.在《電業安全工作規程(熱力和機械部分)》第552條要求“使用中的氧氣瓶和乙炔氣瓶的距離不得小於8米”。

4.《氣焊(割)消防安全操作規程》中第二條寫明“氧氣瓶、乙炔氣瓶應分開放置,間距不得少於5米。”中華人民共和國化工行業標準廠區動火作業安全規程hg 23011 - 1999。

一、氧氣瓶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1、運輸

(1)氧氣瓶是運送和貯存高壓氧氣的容器,其容積爲40l,工作壓力爲15mpa。按照規定,氧氣瓶外表漆成天藍色,並用黑漆標明“氧氣”字樣。

(2)在運輸前,要檢查瓶嘴氣閥安全膠圈是否齊全,瓶身、瓶嘴是否有油類等。

(3)裝卸時,瓶嘴閥門朝同一方向,防止互相撞,損壞和爆炸。

(4)不準裝運其它可燃氣體。

(5)在強烈陽光下運輸時,要用帆布遮蓋。

2、氧氣瓶保管與存放

(1)保管和使用時應防止沾染油污;放置時必須平穩可靠,不應與其他氣瓶混在一起;不許曝曬、火烤及敲打,以防爆炸。庫房周圍不得放易燃物品。 (2)庫內溫度不得超過30℃,距離熱源明火在10米以外。 (3)氧氣瓶減壓閥,壓力計、接頭與導管等,要塗標記。

3、氧氣瓶使用規定

(1)安裝減壓閥前,先將瓶閥微開一二秒鐘,並檢驗氧氣質量,合乎要求方可使用。

(2)使用氧氣時,不得將瓶內氧氣全部用完,最少應留0.1mpa。以便在再裝氧氣時吹除灰塵和避免混進其他氣體。

(3)檢查瓶閥時,只准用肥皂水檢驗。

(4)氧氣瓶不準改用充裝其它氣體使用。

二、乙炔氣瓶安全技術操作規定

1、乙炔氣瓶在使用、運輸、貯存時,環境溫度不得超過40℃。

2、乙炔瓶的漆色必須保持完好,不得任意塗改。

3、乙炔氣瓶在使用時必須裝設專用減壓器。回火防止器,工作前必須檢查是否好用,否則禁止使用,開啓時,操作者應站在閥門的側後方,動作要輕緩。

4、使用壓力不超過0.05mpa輸氣流量不應超過1.5-2.0米3/時瓶。

5、使用時要注意固定,防止傾倒,嚴禁臥入使用,對已臥入的乙炔瓶,不準直接開氣使用,使用前必須先立牢靜止十五分鐘後,再接減壓器使用,否則危險。禁止敲擊,碰撞等粗暴行爲。

6、氣瓶不得靠近熱源和電器設備,夏季要有遮陽措施防止暴曬,與明火的距離要大於10米(高空作業時是與垂直地面處的平行距離)。

7、瓶閥凍結時,嚴禁用火烘烤,可用10℃以下溫水解凍。

8、工作地點頻繁移動時,應裝在專用小車上,乙炔瓶和氧氣瓶應避免放在一起。

9、嚴禁銅、銀、汞等及其製品與乙炔接觸,與乙炔接觸的銅合金器具含銅量須得高於70%。

10、使用中的乙炔瓶內氣體不得用盡,剩餘壓力應符合安全要求:當環境溫度<0℃時,壓力應不低於0.05mpa;當環境溫度爲25~40℃時,應不低於0.3mpa。

11、在用汽車、手推車運輸乙炔瓶時,應輕裝輕卸。嚴禁拋、滑、滾、碰。

12、裝運時,應妥善固定汽車裝運乙炔瓶向放置時,頭部應朝向一方,裝車高度不得超過車箱高度,直立排放時,車箱高度不得低於瓶高的三分之一。

13、夏季要有遮陽措施,防止暴曬,嚴禁與氯氣瓶、氧氣瓶及易燃物品同車運輸。

14、裝運乙炔瓶的車輛禁止煙火。

15、乙炔瓶在使用現場或班組小庫內儲量不得超過5瓶,可與耐火等級不低於二級的廠房相鄰建造,相鄰的牆應是無門窗洞的防火牆,嚴禁任何管線穿過。

氧氣瓶安全管理制度4

1、非本崗位工作人員嚴禁入內。

2、本製氧裝置產品氣爲氧氣,具有強助燃性,機房內以及機房周圍10米以內禁止放置易燃、易爆物品。

3、機房內嚴禁動火,禁止吸菸。

4、機房內外應放置足夠的消防滅火器材。

5、本裝置有壓力容器組成,應定期檢查系統中的安全閥。

6、應經常對製氧裝置管道及連接部分進行檢漏氣,不得有漏氣現象。

7、製氧裝置工作時,壓縮機的某些部位溫度較高,請不要觸摸,以免燙傷。

8、對製氧裝置進行維修時,必須切斷主電源,並確保系統無壓力後方可進行。

9、機房內應有足量的新鮮空氣送入,環境溫度宜小於35℃,環境溼度宜小於80%。

10、有關人員應詳細閱讀空壓機、冷幹機、製氧逐級安裝使用說明書。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