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中國企業未來發展的方向

中國企業未來發展的方向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5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國企業未來發展的方向,隨着現在時代的發展,很多行業已經出現了飽和的狀態,新興企業也在茁壯的發展,那麼我們的發展道路在哪裏,該怎麼突破瓶頸,中國企業未來發展的方向。

中國企業未來發展的方向1

2010年,中國成功超越日本,成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同年,中國通過了“十二五”規劃草案,其中關聯,絕非偶然。

事實上,不僅是企業,整個國家都面臨戰略轉型。在經濟發展方面,“十二五”規劃隱含了幾重轉變――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關注企業的發展方式,實現中國企業的產業升級,以及被寄予厚望的新興產業發展。

基於全球潮流以及中國未來經濟走勢,中國企業未來的轉型,將出現五個趨勢。

其一:國內巨頭普遍實現“高端起飛”

這一趨勢的出現,最根本的原因,在於中國製造在全球領域的定位發生了變化。同時,更爲深刻的變化是,中國已經基本上完成了工業化初期的歷程,逐步向後工業化時代轉型。在這個時候,產業升級以及新興產業的發展,將成爲中國未來的突破口。

在商務部剛剛出籠的限制外資併購的產業清單中,除一些戰略性行業外,裝備製造業赫然名列其中。這是一個富有深意的舉動,

裝備製造業成爲主流產業,是中國從製造業低端向高端發展的標誌。前不久,中國製造已經超越德國,成爲世界第一,但是,在高端製造業領域,

德國仍然是第一,日本、美國緊隨其後。而中國未來向高端製造業領域發展,必然要與德國、日本等國在高端製造業領域短兵相接。

由此,中國的很多高端產業和新興產業,未來將大規模進軍世界主流市場,與全球性巨頭直接競爭。在德國,來自中國的無錫尚德,

幾年來打敗了德國太陽能巨頭Q-Cells公司;而在機械行業,三一重工則進行了幅度巨大的戰略轉型。在國內完成布點之後,三一重工在2010年大舉進入世界高端機械製造最高點――德國,成爲中國首家在德國投產的工程公司。

其二:中國企業將逐步進軍產業鏈高端

這種企業的戰略轉移,在家電、IT領域最爲顯見。一直以來,家電行業的核心技術都控制在日本、美國、韓國以及中國臺灣地區手中。而在液晶顯示器等核心部件領域,索尼、三星、明基高山巍巍,壟斷了幾乎全球90%的市場。

在全球家電市場,中國的總量已經成爲世界第一,但是,中國最大的家電廠商海爾,排名尚在世界前三之外。其餘美的、TCL等潛力企業,亦短期難以登頂,一個核心的原因,就在於中國企業目前只是在低端領域具有優勢。

而最近幾年,情況發生了改變,中國的頂尖家電巨頭,普遍進行了轉型。TCL投入超過百億的巨資,進軍顯示器行業,而創維亦與韓國企業合作,

投資數十億,進軍面板行業,其他如康佳、海信等,亦開始謀劃佈局。

可以預見,經過激烈的國內競爭,相對集中的市場所產生的國內巨頭,將萌發其稱霸世界的野心,而與之相對的,就是從目前的產業鏈低端向產業鏈高端進軍,實現產業升級。

其三:中國市場才能造就中國巨頭

以前,很多中國企業都認爲,所謂的全球化,一個重要的標誌就是走出國門。而現在,時世已變。中國已經成爲全球第二大經濟體,

成爲中國的巨頭不就是世界的巨頭?世界第二大市場,難道就不是全球性市場?

而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很多國家都出現了貿易保護主義的擡頭,再加上國外經濟萎縮造成的需求下降,一些走出國門的國內巨頭,將重新以中國市場爲根基。

最典型的是聯想,柳傳

志的重新出山,標誌着聯想的市場中心從國外重新轉移到國內。TCL能夠在2010年渡過危機,實現“鷹的重生”,亦是因爲實行了再次轉型,將戰略中心從國外轉移到國內。

2010年,中國有好幾個企業躍升爲全球性巨頭,在運動鞋領域,李寧成爲全球第三,而其市場重心亦在國內。

其四:部分巨頭開始新興產業的佈局

新興產業在“十二五”規劃中被寄予了厚望。國務院確定了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加上之前的文化產業振興,其實是八大產業。雖然目

前新型產業的比重尚不到10%,但是從某種意義上說,新興產業乃是整個國家的藍海戰略。

在此背景下,新興產業成爲很多傳統企業實現轉型的契機。比亞迪能夠在去年成爲企業界的寵兒,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其大規模進入

電動車領域,被外界普遍看好;股神巴菲特願意投資比亞迪,原因也在於此。比亞迪號稱要在10年內成爲全球汽車第一品牌,僅靠在傳統領域打拼,難以實現彎道超越,而在新型汽車領域的稱霸,正是其實現未來戰略的必然。

另外一個企業,更具典型意義。來自浙江的一家叫做中南漫畫的企業,其以前的主業是建築行業,中南用了3年時間,完成了從傳統的建築行業到文化產業的轉型,而目前,中南旗下的中南卡通,已經成爲浙江乃至國內動漫領域的龍頭企業。

中國企業未來發展的方向

其五:通過跨國併購 “以市場倒逼技術”

在中國長期以來的“以市場換技術”戰略中,絕大多數行業中的民族企業並未從跨國公司手中獲得核心技術。跨國公司不僅不會真正轉讓核心技術,

還會利用知識產權來抑制相關中國企業的崛起。“市場換技術”策略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廂情願的奢望。特別是在汽車行業,在高端車領域,中國幾大汽車巨頭到現在仍然受制於國外企業。

但是,2010年吉利併購沃爾沃,卻開闢了另外一條道路,亦是反傳統的“以市場倒逼技術”模式。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全球經濟一體化程度不斷增強,並表現出兩大特點:第一,頂尖跨國公司全球戰略佈局日漸明晰,

逐步向全球資源整合型企業轉型,具有強大的整合和利用全球資源的能力。比如IBM公司,其全球採購中心、人力資源中心在中國,而全球研發中心在印度班加羅爾;

第二,全球化趨勢下,沒有哪一個國家或民族可以稱自己是最優秀的,

可以憑藉一己之力對抗全世界。太注重於“自我研發”,難以在主流行業獲得突破。所謂的“獨立自主”,在全球化時代,很容易演變爲眼光狹隘。

洞察自身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價值,形成產業、市場、資源的互補,利用全球性的資源,方爲未來的致勝之道。

從吉利收購沃爾沃,即可透視中國未來產業發展趨勢。吉利也只有在中國成爲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後,纔可以攜本土的無限潛力,

先在終端市場發力,積累到一定程度後,通過併購來獲得間接的產業升級,進軍高端市場。沃爾沃之所以選擇賣給中國企業,也無非是看重了中國汽車市場的巨大潛力。

在某種意義上說,發達國家的技術是一種優勢,但中國的`市場同樣是一種優勢,在很多產業領域,中國市場是所有的國家、所有的企業無法放棄和忽視的,這樣,對於市場的需求,將迫使他們以技術來交換。

中國企業未來發展的方向2

一、移動互聯網領域值得關注.

以智能手機爲代表的移動智能終端以及隨着3g網絡以及無線局域網的大規模建設普及,智能手機已成爲了重要的上網終端之一.

移動互聯網這個由手機發力、未來又有無限可能的新行業正逐漸滲透到人們的生活工作各個領域,移動互聯網社區、手機支付、

手機娛樂、無線廣告等豐富多彩的移動互聯網應用迅速發展,正在深刻地改變信息時代的社會生活(參加本刊2012年11月刊app報道).

移動互聯網已經成爲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隨着用戶對移動互聯網需求的不斷增加,一些大的企業對移動互聯網應用服務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

形成了良好的發展態勢.目前,移動互聯網到了爆發增長的臨界點;伴隨着移動互聯網產業鏈條的不斷拉長和衍生.移動互聯網產業鏈在不斷的整合.

二、老樹新花,轉型升級.

有人說中國必須要摘掉製造業大國的帽子纔有出路,但是我們不這麼認爲.製造業本身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德國就是一個製造業強國,可沒有

人質疑德國製造企業的競爭力.中國最大量的企業存在就是製造型企業,對於這些企業來說,有些競爭力不強的企業理應在競爭中被自然淘汰,

而對於大部分企業來所,轉型升級是其重要的道路.傳統的製造型企業,應該在理清自我的優勢的同時,加大對於高科技製造、新領域、新技術的消化與吸收,實現製造業的轉型升級.

三、模式創新至關重要,模式定高低.

如今商業模式已經成爲了最時髦的商業詞彙,但是商業模式不是說出來的,也不是拍腦袋或者直接複製過來的舶來品,真正的商業模式是

中國企業未來發展的方向 第2張

做出來的,是在真刀真槍的市場競爭中、是在挑剔敏感的客戶的需求中尋找出來的,只有那些最接地氣的模式纔是最具成長性了.

同樣,模式決定了企業的戰略高度,不能謀萬世者者不能謀一時,不能謀全局者不能謀一域,因此,創新而有成長性的模式,決定了企業未來到達的高度.

四、符合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領域,值得關注.

包括醫療健康、新材料、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航空航天、高端裝備製造等.這些不僅有國家政策和產業引導基金的支持,同時也是風險投資的重要關注點.

五、融資渠道多樣化,上市不再是唯一出路,融資選擇應更加理性.

資本是企業快速成長的最有效助力之一,創新的模式、有戰鬥力的團隊加上資本的推動,企業往往能夠在到達行業領軍者的道路

上事半功倍.因此,對於中國民營企業來說,應該學會利用資本槓桿爲企業成長服務,善於運用資本市場.從最近的上市公司退市私有化的事件看,中國的企業家正

在越來越理性的面對資本.同時由於今年投融資市場的不景氣,融資成本和難度都在增加,因此,對於企業來說,自我的核心競爭力將是在融資談判中的最大議價砝碼.

六、具有國際背景、強大學習能力和優秀管理經驗的人創業.

這樣的人如今越來越多.他們帶來的新規則、新模式、新智慧是國內企業發展必須要學習和超越的一個楷模.目前中國一個重要的現象就是,

一些跨國公司或者國有企業他們有很好的項目,但是沒有錢,過去他們的前途就是做打工的或者職業經理人,如果現在出來進行創業,

可能會得到pe和vc的錢,他們在很短的時間之內造就了一個可能非常有國際影響力,或者在整個國際市場有很高的地位的機會.

中國企業未來發展的方向3

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應用數字技術的智能製造產業成爲提升製造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發展數字經濟,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實現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

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羣,是 十四五期間的重要任務。我國產業門類齊全、體系完整,國企特別是央企資產及市場體量大、業務鏈長、體系完整,對國內產業鏈和供應鏈的作用舉足輕重。

但粗獷型模式帶來的產能過剩、資源浪費、生態破壞、結構扭曲等問題仍然十分突出,制約着中國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目前,國內汽車、家電等行業自動化和信息化程度相對較高,食品飲料、化工等行業正在加快信息化進程。國企通過數字化轉型,

夯實產業基礎,提高產業水平,將自身打造成重要製造基地和產業鏈樞紐,優化產業組織,發揮好產業鏈中的核心作用,在補鏈、穩鏈、強鏈方面擔當主力。

當前,基於智能化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加速推進。國企應全力參與網絡基礎設施和平臺建設,培育數據基礎端、平臺端、應用端積累、

開發與綜合運用的能力。同時,加速基於大數據管理及應用的開放、扁平、靈活的組織體系改造,帶頭做好經營管理和商業模式的數字化轉型,

重塑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改造業務、管理等流程。數字化/智能化生產、流通和消費將顛覆很多現有的產業形態、分工和組織方式,也將引發世界經濟政治格局的深刻調整,重塑國家經濟競爭力在全球的位置。

勞動密集型企業高效帶動就業

勞動密集型企業就業,隨着 統籌發展和安全、社會安定和諧趨向而得到恢復性增長。當前,全球經濟風險明顯上升,並與國內結構性

、週期性調整相互疊加,給穩定就業形勢帶來了一定的挑戰。統籌發展和安全,保證經濟行穩致遠、社會安定和諧是一個重要導向。

提前穩住內部經濟循環基本盤是應對外部衝擊和大國競爭的核心基礎,全面擴充國內市場需求,快速促進市場循環的常態化是當前窗口期的必然之舉。

在此背景下,堅持發展高效帶動就業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創造更多就業崗位,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

一方面,堅持發展具備國際競爭優勢、吸納就業能力較強的電子產品組裝、紡織服裝等勞動密集型製造業,通過加速行業整合、

減輕國企社會負擔、落實減稅降費政策等綜合措施,進一步推動勞動密集型產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另一方面,轉型發展產能過剩、

競爭力較弱的困難行業,以及利用數字技術改造傳統制造業,提高產品技術含量,拓展產品應用空間,創造更多需求市場,以此穩定和增加新的就業崗位。

我國應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的現象,維護國內市場,減少終端服務行業被巨頭壟斷的現象,調整部分互聯網平臺企業的發展方向。同時,國企反壟斷問題也將引起重視,推進能源、鐵路、電信、公用事業等行業競爭性環節市場化改革。

新型消費品企業快速發展

發揮超大市場規模優勢,擴大內需,促進國內大循環局面形成。

中國企業要在擴大內需上下功夫,增強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形成需求牽引供給、 供給創造需求的高水平動態平衡。

所謂供給創造需求就是通過科技創新、模式創新、工藝創新、服務創新等創造更高水平、更加新穎的供給,讓高水平的供給創造新的市場需求,刺激經濟增長。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 需求側結構性改革並重,這種 雙側改革是對 雙循環的發展與保障。

未來中國企業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促進消費,國企應加大民生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進入新型消費領域。過去所指的 內需是中間需求,

靠投資和積累,如今所指的 內需是靠消費直接拉動。充分挖掘內需,發展滿足美好生活需要的新型消費品產業,有利於減輕國民經濟對出口、投資的依賴,爲保增長貢獻力量。

圍繞消費需求旺盛、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新型消費品領域,重點發展適應消費升級的新一代移動通信終端、超高清視頻終端、

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智能服務機器人等前沿消費產品。對這些新型消費品領域,企業應拓展挖掘用戶需求、加強創新設計、豐富產品種類、創新營銷手段、增值信息服務等。

今後五年,新型生活性服務活動與先進製造企業將佔據第一梯隊,節能環保活動與現代綜合管理活動組成第二梯隊,

第三梯隊爲現代生產性服務活動、現代技術服務、創新創業服務與現代信息技術服務。下一步,現代化農林牧漁業與新型能源企業也會陸續增長,健康、養老、旅遊、文化等行業將進入發展快車道。

企業由投資爲主轉向內部管理爲主

中國企業逐步認識到發展理念和認識轉型的重要性,培育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我國之前是以投資拉動、政策推動、外部資源配置爲主,未來五年將逐步以管理技術推動爲主,重視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以內部資源配置優化爲主。

之前,我國的經濟增長並不是主要依靠創新,而是要素驅動或投資驅動。如果打破這一規律,就必須從管理入手提高創新能力。

中國唯有形成創新驅動型經濟,才能解決許多產業效益低的問題。我國企業應深化管理轉型,提升管理在整個經濟發展中的地位與價值。中國企業將形成主要靠創新、技術、人力資本和內需潛力的高質量發展環境。

企業更深層次開放

如何在全球化中實現發展,這對中國企業是一場考驗,同樣也是難得的機遇,由單純的世界工廠向 世界工廠與 世界市場結合的轉變。

中國企業未來發展的方向 第3張

中國的開放與貿易依存度的提高有關,貿易依存度最高時達到了64%。下一步,貿易依存度的降低並不意味着中國不繼續開放。

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企業的開放程度還不夠,特別是在服務貿易方面,掌握全面擴大開放這張 王牌,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通過擴大開放來應對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

中國企業特別是國企將繼續在高水平對外開放中發揮主力軍作用,積極推進高質量發展,以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爲骨架,以產業園區爲平臺,聚焦重點、深耕細作,

強化國內發展與 一帶一路建設的相互支撐,適應經濟全球化大趨勢和新變化、新挑戰,發展全球夥伴關係,構建安全可控、多元多樣、

優質高效、自主開放的資源調度網絡,發揮企業市場主體優勢,積極倡導和推動多邊合作機制,以開放贏得國際競爭的主動性。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