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中國古代的神獸

中國古代的神獸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8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國古代的神獸,對於神獸其實我們大家應該都是有一定的瞭解的,在我國各類記載當中,其實有很多的神獸都是表達這一定的含義和具有象徵意義的,以下了解中國古代的神獸。

中國古代的神獸1

青龍,中國古代神獸之一

在中國,青龍的地位遠遠高於印度。在中國,龍是神聖的,是至高無上的,是皇帝的象徵。又是東方的代表,五行是木,又因青色是木,故有左青龍、右白虎之說。

中國古代的神獸

白虎,中國古獸之二

在中國,白虎是戰神,也是殺戮之神。虎神有避邪、避災、祈福、懲惡揚善、發財致富、喜結良緣等神力。這就是四靈之一,當然也是從星宿變成的。也就是二十八星宿,西邊七宿:奎,婁,胃,昂,畢,參。因此,它代表了西方,而它的白色,是因爲西方在五行中是金,顏色是白色。所以叫做白虎,並非因爲白,而是因爲五行。

中國古代的神獸 第2張

“鳳凰”,中國古代的神獸

中國的鳳凰,是一種象徵幸福的靈物。其原始形狀多種多樣。例如錦雞、孔雀、鷹鷹、鵠、玄鳥(燕子)等,也都被稱爲是佛教的大鵬金翅鳥。據說鳳凰有雞頭,燕子嘴,蛇脖子,魚尾,還有彩紋。鳳是有五個品種,以顏色來劃分:紅是鳳,青是鸞鳥,白是天鵝,另外還有黃鳳和紫鳳,也可以說是朱雀或者玄鳥。

中國古代的神獸 第3張

中國古獸之四:玄武

神靈是龜與蛇結合而成的一種靈物。玄武的本義是玄冥,玄色代表玄冥;冥,代表陰性。最初,玄冥是對龜卜的描述:龜背是黑色的,龜卜是請龜到冥間去詣問祖先,把答案帶回去,以卜兆的形式顯露給世人。龜居住在江河湖海(包括海龜)中,因此玄冥成爲水神;龜長壽,玄冥成爲永生的象徵;原始冥界在北方,殷商的甲骨占卜即“卜必北向”,因此玄冥又成爲北方神。

中國古代的神獸 第4張

中國古獸之五:混沌

混沌是古老的凶神。據說它外形肥厚,紅色如火,有四個翅膀,六條腿,雖然沒有五官,但卻能通曉歌舞曲曲。另一個說法是渾沌是像狗或熊一樣的動物,人類看不見,聽不到,它常常咬自己的尾巴,還傻笑;如果遇到高尚的人,渾沌就會肆無忌憚;如果遇到壞人,渾沌就會服從他的命令。

中國古代的神獸 第5張

中國古老的獸類之六:檮杌

有獸焉,其狀如虎而犬毛,長二尺,人面,虎足,豬口牙,尾長一尺八尺,名檮杌。用於比喻一個固執而又態度惡劣的人。傳說是北方天帝顓頊之子,它還有名字叫傲狠,難馴,由這幾個名字中,也可以大略推知它的作用。就像窮奇一樣,他後來成爲了後來的四凶之一。

中國古代的神獸 第6張

古獸七:中國古代的窮奇

在中國傳說中,抑善揚惡的惡神,大小如牛,形似虎,披着刺蝟的皮毛,長着翅膀,窮奇的叫聲像狗,以食人爲生。傳說窮奇常常飛到打鬥的地方,咬掉對方的鼻子;如果有人犯了惡行,窮奇就會把野獸抓來送給他,鼓勵他多做壞事。然而,窮奇也有有益的一面。一個叫做大儺的驅鬼儀式,有十二種猛獸,它們吞食惡鬼,被稱爲十二神或十二獸,窮奇就是其中之一。

中國古代的神獸 第7張

中國古獸八大類:饕餮

神話中,軒轅大戰蚩尤,蚩尤被斬,其首落地變成了盛宴。山有云,有獸焉,其狀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齒人爪,其音如嬰孩,名鹿鴞,食人。也有傳說是「龍生九子」的九子之一。非常貪吃,看什麼吃什麼,因爲吃得太多,最後撐死。這代表着貪婪。

中國古代的神獸2

中國文化中最古老的4大神獸,龍、鳳凰等神獸見了也得叫句祖宗!

神獸一般都是中國古代的神話生物,主要以兩儀二聖與天之四靈(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爲代表。

天之四靈的地位很高,其中龍是神物、是至高無上的,也是皇帝的象徵。白虎被視作西方七宿化成的神獸,象徵着威武和軍隊,所以古代很多以白虎冠名的地方都與兵家之事有關。

中國古代的神獸 第8張

很多人認爲朱雀是鳳凰或是鳳凰的一種,但實際上朱雀作爲天之四靈,應該比禮記四靈之一的鳳凰更加尊貴。玄武一般是長生不老的象徵,被稱爲“真武大帝”,是道教所奉之神。那麼如果把神獸的關係排個輩分,那會是怎樣的呢?

雖然龍鳳都是原始社會衍生的.象徵,也有着悠久的歷史,不過它們並非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早出現的神獸。目前公認的我國第一部與神話有關的書籍是《山海經》,隨後是《淮南子》,因爲《山海經》中並沒有記載飛禽走獸的來歷,所以就來看看《淮南子》,《淮南子》中記載中國古代有四大最古老的神獸,分別是毛犢、羽嘉、介鱗和介潭。

中國古代的神獸 第9張

毛犢生應龍,應龍生建馬,建馬生麒麟,麒麟生庶獸,凡毛者生於庶獸。從這句話可以看出,毛犢是遠古時代強大的神獸,它是應龍的父輩,麒麟的太爺爺輩,是所有陸地動物的祖先。

羽嘉生飛龍,飛龍生鳳皇,鳳皇生鸞鳥,鸞鳥生庶鳥,凡羽者生於庶鳥。羽嘉應該是鳳凰爺爺輩的神獸,飛龍的父輩,是所有鳥類動物的祖先。

介鱗生蛟龍,蛟龍生鯤鯁,鯤鯁生建邪,建邪生庶魚,凡鱗者生於庶魚。介鱗是蛟龍的父輩,是所有魚類動物的祖先。

介潭生先龍,先龍生玄黿,玄黿生靈龜,靈龜生庶龜,凡介者生於庶龜。“介鱗”應該是周身佈滿鱗片且體型巨大的神獸。是所有甲類動物的祖先。

中國古代的神獸 第10張

總而言之,神話總歸是虛構的,在古代,人們不能科學地解釋世界起源、自然現象,只能藉助幻想,把自然力擬人化。不過神話往往表現了古代人民對自然力的鬥爭和對理想的追求。

中國古代的神獸3

“神獸”是中華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淺析中國古代神獸形象發展

在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裏,原始先民對於神話、圖騰的崇拜,魏晉時期玄學興起,宋元時期話本小說流行、市民階層層對文化的需要,以上種種原因均對神獸形象發展產生巨大促進作用。

中國古代的神獸 第11張

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對於神獸的記錄或描寫有據可循,以時間順序爲研究方向,我們可以對中國古代神獸形象進行探源研究,並在此基礎上總結出神獸形象特點及發展。

01、神話及先秦典籍中的神獸形象

在古今中外的文學視野內,神話源於生活且高於生活的既定現實不可否認,小說和神話基於對生活取材的相似性,具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小說中的神獸形象既與神仙傳說緊密相關,故溯源中國古代神獸形象的發展,自然應從中國古代神話及先秦典籍入手。

袁柯在《中國神話史》一書中提出,《山海經》是迄今爲止保留中國古代神話最多的典籍,雖然神話的產生及口頭流傳應遠早於成書年代,但書內多數篇目應成書於戰國時代毋庸置疑。

《山海經》除對歷史、人文、地理等學科有所裨益,也被視爲中國精怪文化的始祖,原因在於其中記載了大批奇異、特別的傳說中的神獸,這些神獸有些在現實生活中動物身影上有跡可循,有些則在當代被判定爲幻想、虛構的神獸。

例如《山海經·南次三經》中記載禱過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鵁,而白首,三足、人面,其名曰瞿如,其鳴自號也。中谷,條風自是除。有鳥焉,其狀如襄,人面四目而有耳,其名曰願,其鳴自號也,見則天下大旱。”

《山海經·西山經》中記載“次之山,有鳥焉,其狀如梟,人面而一足,曰橐爸,鹿臺之山有鳥焉,狀如雄雞而人面,名曰麂溪,其鳴自叫也,見則有兵。

二者皆記鳥類神獸,兼顧鳥與人的特徵,叫聲均具有象徵意味,用讀者熟悉的意向組合更易深入人心。除此之外還有馬身人面、虎紋鳥翼的“神英招”馬身鳥翼,人面蛇尾的“孰湖”,面雌雉“辣斯”,人面鳥身的“驚”,均爲帶有神異特性、與人類具有共同特徵的神獸形象。

中國古代的神獸 第12張

這些人面鳥身或是鳥頭人身的祌獸,是《山海經》中神獸代表的一大類,由此歸類總結還有很多神獸形象,如白澤、夔、鳳凰、麒麟、禱杌、獬豸、吼、重明鳥、畢方、饕餮、腓腓、諸犍、混沌、慶忌等。

近年來,當代影視劇中大熱的九尾狐形象也源於《山海經》,九尾狐在《山海經》中出現了三次,後來成爲祥瑞和子孫繁榮的象徵。

故對神獸形象進行分類研究後可發現,《山海經》中神獸形象種類及功用對於後世文學作品中神獸形象的創作影響頗深,《山海經》作爲神話傳說代表作,是神獸形象的重要來源之一。

袁河在神話研究中亦提出“廣義神話”“狹義神話”概念,廣義神話中,認爲道教仙話也是神話重要來源,而先秦諸子百家中對於神獸形象也有記載,其中流傳範圍較廣、影響較大的應屬《莊子》。

《莊子》中動物形象中,大致可分爲現實生活中存在的普通動物形象,如熊、狐狸、狼、狗、羊等,作者多用其作爲載體,來講述某一個道理;部分動物形象爲本身即存在於神話故事當中的神獸形象,如兕、夔、黿、鼉,作者多借助其神異性,在極具浪漫主義色彩的奇幻範圍內,講述寓言故事;還有就是本無神異性的動物,如鯤、鵬等,作者通過誇大其本身技能,使其超越現實桎梏,跨越成“神獸”級別,用以敘述道理。

神話及先秦典籍中的神獸形象,主要呈現兩大特點,其一爲神獸類型基本爲現實生活中無現實本體可供參觀研究,其二爲神獸的神異性及象徵意味極強。

究其原因,原始初民由於認知有限,無法解釋社會生活中的多數現象,其渴望征服自然,認識世界的心理促使神話誕生。

神獸作爲神話中神性、英雄性的重要載體,其承載的文化象徵意義如圖騰崇拜等,使得初民對其更加敬畏,脫離現實的形象更加拉開神獸與初民的距離,使得其象徵意味更強。

中國古代的神獸 第13張

這種非自覺的虛構方式創作出來的神獸形象,在文學文本內的流傳對於後世文學作品的創作具有重要價值。

以其爲原型、在其基礎上進行二次創作,亦或是以其創作思路爲源進行神獸創作,均是對神話及先秦典籍中神獸形象的借鑑。

02、漢魏六朝至隋唐時期文學作品中的神獸形象

漢魏六朝至隋唐時期,隨着社【會】動盪的發展,文化發展也隨之產生巨大變化。

兩漢時期,史傳散文是集大成者,雖經歷過秦焚書坑儒之災難,但陰陽五行方術之作受其影響較弱,天人合一與神祕學爲主的讖緯之學得到了統治者認可,與其求仙修道、長生不死的目標不謀而合,神獸亦是“讖緯之學”的重要內容,在作品中多有記載。

中國古代的神獸 第14張

魏晉南北朝時期,政【治】動盪,社會倫常失序,加之玄學興起,巫覡方士推崇神仙修道,佛道盛行,文學本身從政治桎梏中脫離出來,是文學自覺的時代,志怪小說應運而生,而無論是靈異志怪、博物志怪、弘道志怪還是宣佛志怪,神獸均爲不可或缺的載體。

而隋唐時期寬鬆自由的文化環境,科舉制與行卷的風氣,以及爲擺脫私家撰述史書的社會現實,大膽運用想象和虛構手法的唐傳奇,更是在吸收前代文學作品的優點後獨具特色的繁榮發展。神獸形象在此時期得到重視並蓬勃發展。

魏晉南北朝時期玄學之風甚濃,玄學興起爲大衆提供了的解釋經籍的方法,在此基礎上拓寬創作視野,志人志怪小說素材均有擴展。神獸形象在文學作品中的運用,也體現了這一時代之風格。

如干寶《搜神記》中所記龍、兩足虎、四角獸,均被賦予一定的玄學上的象徵意義,符合神獸特徵,是對已有的神獸形象或動物形象,進行再創作而得到的新的神獸形象,對神獸形象是繼承與發展,也是創新。

唐傳奇將文言小說的創作推向了高潮,使小說亦如詩,其中重要一項即爲“幽怪遇合”,有很多現實生活中並非真實存在的個體參與故事,神獸即爲其中重要組成部分。

如《靈應傳》寫龍女九娘子抗拒朝那小龍逼婚,求得涇原節度使周寶發兵援助,終於戰勝朝那小龍,情節較爲曲折,顯然受了《柳毅傳》的影響,其中“龍”爲神獸。

《東陽夜怪錄》寫秀才成自虛途中夜投荒宅,遇橐駝、驢、雞、貓、刺等物怪,各化爲人,互相賦詩酬答,並與自虛談論。天將曉,諸怪均隱去,自虛疑而訪之,乃知是物怪,末段構思,頗與《南柯太守傳》結尾接近,所涉及到神獸形象更爲廣闊。

中國古代的神獸 第15張

唐代傳奇對後代小說、戲曲及講唱文學有較大的影響。傳奇體成爲宋以後歷代文言短篇小說的主要樣式,即使在白話小說興起後,仍有一定勢力,而神獸形象在傳奇體中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兩漢時期神獸形象特點爲,在文學作品中多承擔其本身的文化象徵意味,帶有一定宗教文化神祕色彩,迎合統治者長生不老的求仙思想,逐漸走進正統文人視線。

魏晉南北朝時期,神獸形象發展又進一步,皇室宗親、文士學者、方術之士及佛道信徒,都在志怪小說中對神獸形象有所記載,戰亂殺伐的社會現實,使得文人借談鬼怪逃離或取得慰藉,巫文化與佛道對神祕學的宣揚,是幾經戰亂之苦的百姓的精神寄託,加之文學自覺時代對於小說文體新的審視,神獸形象在文學作品中出現頻率更高,象徵意味更強。

唐傳奇徵奇錄異,源於志怪小說,在唐代寬鬆自由文化環境的創作下,神獸形象得到進一步發展,除運用其文化象徵意味外,神獸形象作爲小說中重要組成部分可獨立參與故事情節,出現文本也並非僅侷限於志怪類作品,愛情類、反思歷史類均有出現,應用範圍更加廣泛。

中國古代的神獸 第16張

漢魏六朝至隋唐時期對於文化的高度發展與包容,促使文學作品無論從創作題材或是體裁均有較大範圍的擴展,對於神祕學、佛道思想的接納也使得精怪神獸,頻頻出現於文學作品中,神獸形象的適用範圍隨之擴大,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神話及先秦典籍的傳承,也爲後世其他類型文學作品中素材的選擇奠定了基礎。

03、宋元話本及明清小說中的神獸形象

宋元時期,隨着商品經濟的繁榮,市民階層的不斷壯大,客觀上促進了通俗的民間文學的發展。

宋元話本小說區別於唐傳奇,已經開始瓦舍勾欄間固定演出,面向市民階層的表演即更加註重話本的趣味性和虛構性,具有神異特性的話本因區別於現實,極具想象空間,深受讀者喜愛。

中國古代的神獸 第17張

以前代積累作爲基礎發展的明清神魔小說,更是頻繁涉及區別於現實世界的神異世界,在相似的社會背景下,神獸作爲神異世界的重要成員,經常出現於宋元明清的文學作品中。

宋元說話四家中,小說以講煙粉、靈怪、傳奇等故事爲主。宋元話本講究“說話”,“說話”是“說話人”藝術表達的方式,亦是其作爲演出團體達到獲利目的的方式,故需滿足市場需求,迎合聽衆口味,“說”需具有吸引力。

反之,從聽衆角度來講,聽“說話”是爲了娛樂,內容需有一定的趣味性,才能滿足其審美需求。

“說話人”非但不能採取說教的態度,並且不能使話本中人物的言行、感情“高雅”得讓市井民衆無法理解和接受,而必須使聽衆對話本里的人物產生深刻共鳴,感同身受地關注其命運,從而興味盎然地傾聽“說話人”的演,最能吸引聽衆,能使聽衆短暫逃離現實生活,追求更高層次審美享受的部分,即爲神異故事。

如《大唐三藏取經詩話》,是學界基本承認的《西遊記》原型,其中所記載的“猴行者”指出自己爲“鐵額獼猴王”,雖並未指出其他異能,但“鐵額”及與佛對話已表明其神獸屬性,《西遊記》中孫悟空形象的不壞之身,應以此爲契機二次塑造而成,“獼猴”種類雖與《西遊記》中行下三年故不符,但作爲創作原型參考目標之一,未嘗不可,是較具代表性的典型神獸形象。

明清神魔小說,屬神獸形象發展的高潮期。神魔小說者,多言“怪力亂神”,而其本意未必在此,多有影射世情之意,試圖通過小說內容,激發讀者對社會現實的思考。

明清時期,隨着資本主義思想的傳入,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市民階層對於文化的需要更加凸顯,神魔小說作爲新興文體,可讀性、可傳播性強,神獸形象在其中作用可圈可點。

明清神魔小說較具代表性作品,以《西遊記》《封神演義》《鏡花緣》爲主,較爲讀者所熟知,《西洋記》《三遂平妖傳》《南遊記》《北遊記》《綠野仙蹤》等一系列神魔小說傳承度較前三部作品略遜一籌,但學界也均有研究。

中國古代的神獸 第18張

以“報恩”爲由的愛情故事,主人公爲一人一神獸,極大滿足了讀者獵奇的文學需要,“愛情”爲由的神魔故事,也足以成爲市民階層茶餘飯後的談資,對於神廉小說自身的傳播具有重要價值。

宋元時期神獸形象特點集中爲人格化及具有語言特徵。宋元話本針對其受衆對象,通常爲通俗易懂的白話,且基於其表演形式,更加註重故事情節的構建,神獸形象需具有一定語言功能才的得以傳播,故宋元話本中的神獸形象多賦予人格,以“人”的方式說話,間接體現其神異性。

明清時期神獸形象發展迅速,多元化發展成爲主流。明清時期商品經濟的發展,寬鬆的政治文化氛圍,浪漫主義文學思潮的興起,統治者對於宗教的默許,使得明清神魔小說得以迅速發展。

小說中的神獸形象種類及功用大幅度增加,無論是作爲獨立個體參與故事情節,還是作爲輔助支線推進故事發展,神獸形象對於小說人物形象塑造及故事情節發展,均起重要作用。

中國古代的神獸 第19張

宋元話本及明清小說中的神獸形象,多與讀者生活貼近,故受衆對其接受度、傳播度極高。

神獸作爲此時期文學作品的重要載體,多被賦予人格化特徵,神異特性及象徵意味相較前代均被擴大化發展,既有基於前代作品的再創作,也有基於對自己作品定位的合理想象及創作,使得神獸形象能栩栩如生的出現在文學作品中。

綜上所述,在神獸形象發展過程中,整體呈現具象化、類人化趨勢。

從神話中高不可攀的崇拜及文化象徵意味,到承載宗教象徵意味及迎合統治者長生不老的思想,再到神獸形象逐漸類人化,具有人類語言及其他功能,神獸形象特徵的變化,亦是文學作品依據時代發展所產生的變化趨勢,是對文學發展的映射,也是對時代特點的映射。

同時,神獸形象本身的形象特徵也逐漸明晰,從基本無實物可見的承載象徵意的文化符號,到能夠讓讀者有具象感知和合理範圍向想象的具體形象,也是作家寫作思路及技巧的轉變與進步。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