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教研隨筆:互聯網+課堂3篇

教研隨筆:互聯網+課堂3篇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隨筆應該都不陌生吧?隨筆是散文的一種,可以不受體裁的限制,靈活多樣,不拘一格。常見的隨筆有哪些形式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教研隨筆:互聯網+課堂,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研隨筆:互聯網+課堂3篇

這是一個分享的時代,也是一個良莠不齊的大數據的雲時代,或許讓你措手不及,或許讓你歡樂開懷,或許你只是靜靜等待,或許你……“互聯網+”撲面而來,也許不知不覺間你多了一些依賴,網絡成了你生活的主宰;也許你依舊堅持着自己生活、工作的安排,能夠自覺抵擋一些網絡不必要的誘惑於心門之外,而不至於讓自己的碎片時間蒙上懊悔的塵埃……

讀書成長、工作生活,互聯網+,千絲萬縷的聯繫,讓我們已很少人能置身其外,似乎很少有人能離開。

互聯網+課堂,也自然而然成爲當下校園的一個節拍,不論是傾聽還是演奏,作爲一個教師,我們也莫名地有了各種各樣的情懷

於是,心底裏不經意莫名地興奮和衝動,也莫名地忐忑和悲哀,一個念頭一遍遍席捲而來,互聯網+課堂,你準備好了嗎?

我無力揣測你是否正激情澎湃,也不知道你是否頗感無奈……

我只想說,互聯網+課堂,我有我期待,我時刻準備着,我願意嘗試,也願意繼續傳統教學的執着,以生爲本,爲學生所需,做好平衡感的把握。

因爲我至今不能忘,當網絡成爲新生事物,漫卷世界的時刻,我也曾如飛蛾撲火,極力地運用到教學中,從網絡上搜尋備課資源,觸摸最新的教學理念,創新課堂呈現方式,包括課件中鏈接網頁,包括要求學生以電子郵件方式將作業發送到我的電子郵箱,還包括要求學生瀏覽我推薦的網頁拓展相關主題學習。但是,每次都像守株待兔似的,總是會發現有些學生難以完成自己佈置的學習任務,課堂上還會遇到當點擊鏈接的時候,出現匪夷所思、尷尬內容,弄得手忙腳亂的;還會遇到停電,讓你突然覺得課無法上了,一剎那間手足無措。

後來我反思,在那樣的時刻,作爲一個農村教師,家裏安裝網絡還是很奢侈,自己也多是在校園內完成相應資料收集和郵件收發,學生又如何能很好完成呢?!很多閱讀資料推薦給學生網址,遠沒有發給學生紙質材料更有效果,甚至有些內容老師完全可以刪繁就簡,加入到課件裏面,學生需要交的電子作品也可以通過優盤等方式收交的……

還比如,我曾經想着網絡學習作爲未來學習的方式將是不可替代和逆轉的,給孩子買了一個IPAD,原來與孩子有約定,孩子可以用來查查資料,瀏覽一些感興趣主題內容,限定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的。常常不經意驚詫孩子知道的那麼多,慶幸網絡有利於學習。可是漸漸有一些隱憂也出現了,孩子動不動就拿出IPAD,儼然是網絡一族,有時候純粹是遊戲等娛樂,忘了初心是什麼。這不由得讓我想到作爲大人,有時候也是查資料上網的,可是查着查着卻被其他信息誘惑,效率自不必說,遺憾和懊悔卻不經意此起彼伏着,我們又何嘗可以指責孩子的意志力呢?

另外衆所周知的,互聯網作爲一把雙刃劍,裏面不僅混雜有正確的信息,也有以訛傳訛,更有負能量、低級趣味的,還涉及網絡安全等不穩定誘惑,也在無形中消磨着孩子們的正確認知,造成一些孩子沉溺網絡,最終迷失自我,失卻了“互聯網+課堂”的目的,成爲一種無法迴避的教學困惑,削弱了原本該達到的學習效果。

所以,互聯網+課堂,你準備好了嗎?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兒,是需要考慮教育環境以及學生的可操作性等諸多因素,要以生爲本,考慮到學生未來生活和發展,也要考慮學生當下學習目標有效達成,是一種與傳統教學方式的整合,適合的,纔是最好的,不排斥,也無需一刀切推廣,且行且珍惜,學習着,實踐着,反思着,磨合着……教師可以當作一種技能研究着,多一種教學方式的選擇,多一種與學情的契合,互聯網+課堂,動態生成一份愛的執着,一份爲孩子負責,也許這是我們時刻應該考慮和準備好的。

儘管xxxx年鄭州教育博客第二期博客沙龍漸行漸遠,“互聯網+課堂”的主題卻揮之不散,就像對當下教育現象莫名的親近感,忍不住一遍遍盤桓,傾訴心中的惦念。

“互聯網+課堂”基於網絡普及的今天,如同花開在眼前,撲面而來的新鮮,也無疑是一種機遇和挑戰。

與其說互聯網是一個雲端庫資源,不如說也是一個家園。越來越多的人通過手機等客戶端,學習、聊天在網絡的一端,“互聯網+”時代作爲新元年,也使得越來越多的人有了依賴感,常常通過各種電子產品切切地念,切切地盼,汲取和分享着自己的所思所見,交流和破解着自己的疑難,就像流行的傳言,“內事不知問度娘,外事不知問谷歌。”網絡不僅成爲很多人的精神寄託站,心靈棲息園,也成爲學習成長的樂園。

所以,“互聯網+課堂”也無形之中在網絡普及的地方逐步上演,作爲一名教師,越來越不再是知識的傳授者,權威性受到挑戰,時刻都可能面臨着學生拓展性需求的責難,讓你不得不思索如何更有自己個性的一面,如何能夠更好地把握學科發展,提升自我,立足於學科教學前沿,從而虛懷若谷、兼容幷蓄地應對“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儘可能地照顧到不同學生學習的層面,把教學作爲一種溝通手段,通過富有使命感和責任感的評價,督促學生學會直面自己的優點和缺陷,讓每個學生做最好自己的激情被點燃,悅納生命中的每一次發現,悅納生命中的每一天。

同時,“互聯網+課堂”也將由於微課等教學資源的使用和開發,讓教師不得不時刻面臨新角色的適應和挑戰,你不僅需要尊重別人的'成果和理念,還要學會刪繁就簡,有機組合符合自己所教學生的學習資源推薦,以更好地應對網絡是把雙刃劍,發揮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協調的完美呈現,尊重學生的最近發展點,合理選取師生交流的適切點。

另外,“互聯網+課堂”,也是一種理念的挑戰,讓教學不僅從教育技術上不斷更新手段,突出學習遊戲化的情趣性一面,還要注意信任和尊重學生有能力在自我尋找中超越平凡,勇於和勤於放手學生自己按照自己的興趣點探究發現,善於用愛心、耐心,真心呼喚孩子在不斷體悟中自覺改變,從心成長成爲一種習慣和必然。

總之,“互聯網+課堂”,這是軟硬件發展到今天的使然,是一種生態性的嬗變,是學習方式和學習目標必須重新審視的階段,我們只有勤於探索、發現,融入時代的浪潮裏面,也才能享受“妹妹,你大膽往前走”的別樣浪漫。

互聯網,給現代人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化,衝擊着各行各業的興旺、衰落與發展。教育,作爲人類社會中必不可少的社會活動,在“互聯網+”的背景下,也在靜悄悄地發生着改變。

互聯網豐富的資源、便捷的方式,爲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帶來可能。以前我們也常說要分層教學,要讓學有餘力的學生“吃飽”,讓學力不足的學習“達到標準”,這個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課堂只有40分鐘的時間,老師只有一個,老師預設的學習內容是封閉的,真正學有餘力的學生能不能多學一點呢?老師的授課節奏再慢,也有自己的教學任務,能不能保證每一個孩子達到最低標準呢?其實在課堂上教師也很難統計。而互聯網環境下,這一切都成爲可能。教師在課堂上出示學習主題,明確學習目標,在網絡環境下,每一個孩子都可以按自己的節奏進行學習,學習能力不足的孩子,可以多次重複學習內容,直到學會爲至;學習能力強的孩子,可以在互聯網上搜索更多與本主題相關的學習內容,讓自己在達到基本標準的基礎上,有高層次的追求。而輸入終端的普及,又能讓教師隨時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度,可以對學力不足的學生進行進一步的指導,以保證每一名學生都完成學習目標與任務。

互聯網對教育雖然有諸多益處,但一些隱憂也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注意。

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探索的過程,在傳統的課堂上,由老師拋出問題,學生有一個嘗試解決的過程。而目前的互聯網上的學習,是對已有答案的一種思考與接受,使學生失去在探索中學習的樂趣。

互聯網的知識非常豐富,一些實驗被製成動畫,看起來一目瞭然,但孩子失去了動手操作的樂趣。

互聯網上的小組討論可以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讓學生隨時隨地地進行交流,但也讓學生失去面對面思維交流碰撞,用語言表達自己思想與觀點的樂趣。

……

“互聯網+”的背景下,課堂教學如何發展?怎樣讓互聯網與傳統課堂教學完美結合?這是我們每一位教師都要認真面對的一個大問題。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