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教育隨筆:與孩子相處7篇

教育隨筆:與孩子相處7篇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3.3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大家沒少接觸或者看到經典的隨筆吧?隨筆,或講述文化知識,或發表學術觀點,或評析世態人情,啓人心智,引人深思。那麼,什麼樣的隨筆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教育隨筆:與孩子相處,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育隨筆:與孩子相處7篇

教育隨筆:與孩子相處1

在和孩子們相處的這些日子裏,怎樣與孩子相處,就成了我們老師無時無刻不在思考和探索的一門學問。

大(二)班的這幫孩子們,是我從小班帶大的,孩子們的個性和喜好,我都熟悉和了解。看着他們一天天的成長,語言能力越來越豐富、交往能力越來越“嫺熟”、各種技能技巧的水平都在不斷的提升……我都感到非常的欣慰。

但是,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又並不只是欣慰,同時也會有其他各種複雜的感情。譬如擔憂、譬如煩惱、譬如困惑……

當週××上學還哭鼻子的時候,我就會想,也許是我在哪個環節上出了問題。於是我耐心的和他說話,詢問他爲什麼哭泣,得知原來他一直喜歡黏在大人身邊,特別嬌慣,通過談話、鼓勵和引導以後,他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變得堅強和勇敢起來了。

當李××一本正經的對我說“老師,以後別叫我小寶了,我的名字叫李××”,當他因爲沒吃掉小菜而大哭,“老師,我知道我錯了,我知道我錯了……”,我突然感到一種震驚,他是一個自尊心很強的孩子。可是有時候又因爲過於強烈而讓我擔心。是的,我們知道,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尊重孩子,這是很重要的。可是我們有些成人在這個度的時候,是否做到了不讓孩子的自尊心過於膨脹呢?殊不知,一味的表揚,並不是成全了孩子,讓孩子懂事理,知對錯,平衡好表揚和批評,那纔是關鍵的。

當週××不論睡覺、上課、做操……都無法控制自己的小手,不停的做奇怪的小動作的時候;當佳芸失去了爸爸,在大人的言談中漸漸諳知了生命無常,變得更敏感的時候……

作爲孩子們的老師,我都感到自己要做的事情很多很多,保護好每個孩子的幼小的心靈,幫助他們茁壯健康的成長,這是我應該做的。有時候,只要一句簡單的語言,就可以讓小朋友的心靈感受到溫馨,有時候只要一個簡單的眼神或者動作,就會讓孩子們恢復自信,有時候只要有多一分的關注與愛心,就會讓孩子們感受到被關懷的力量……

作爲幼兒教師,面對那麼多關注自己的孩子,一定要具有一雙敏銳的眼睛,和一顆細緻的心,使每個孩子都能感受到老師的關懷。

教育隨筆:與孩子相處2

下午課間活動,我和孩子們到娃娃家玩遊戲。不一會兒的時間,我就聽到了吵鬧聲。原來是璐璐在玩玩具電話,圓圓也想玩,璐璐不給,兩個人就掙搶起來,璐璐先告狀:“老師,她搶我玩具電話!”“玩具電話不是你的,是我們大家都可以玩的!”圓圓也不示弱,聲音比璐璐還高,“玩具電話是我先拿到的,就應該我玩。”璐璐噘着小嘴辯解道。圓圓沒搶過玩具電話來,又氣又惱,滿臉通紅,很不服氣。我連忙走過去說:“璐璐,你說的沒有錯,雖然玩具電話是你先玩的,但是它是屬於大家的,圓圓想玩是沒有錯的呀。但你們倆不該爭搶它,老師平時跟小朋友們講過,好東西要跟小朋友分享呀。你知道應該怎麼做了嗎?”璐璐聽到我說的話,小聲地對我說:“老師,我先玩一會兒就給圓圓玩好嗎?”看着懂事的孩子,我笑了。圓圓也聽懂了我的意思,不再爭吵,而是拉着璐璐的手說:“我們一起玩吧,好嗎?”說着兩個人又變成了好朋友。

通過這件小事情,我又一次向孩子們進行了同伴之間要團結、要友好相處的教育。孩子們在幼兒園的每日生活,除了日常的學習、吃飯、睡覺以外,最容易發生的事情就是與小朋友之間的相處時產生矛盾。而遇到這種事情,作爲老師要去做的就是如何通過解決問題,讓孩子們自己發現原來小矛盾、小摩擦是可以很簡單地解決掉的。這樣的話,孩子們纔會懂得如何與夥伴們友好地相處。

教育隨筆:與孩子相處3

課後在與孩子小便回來的路上,王瑩說:“老師,王美豔在廁所裏說:“老師還說小草凍死了,現在又發芽了”小草根本就沒有凍死”,是嗎?這時,我才意識到剛纔在課上說錯話了,我找到王美豔聊天,說到剛纔小草的事,她扭捏地說:“圖書上說,冬天小草的要還活着。”我問她:上課的時候,你爲幹什麼不說呢?她低着頭,小聲說:“我不敢。”

一聽到“不敢”我吃了一驚,爲什麼上課不敢說而不了課之後和小朋友們就毫無顧慮的說出來呢?爲什麼面對老師和麪對同伴就不一樣呢?帶着疑問,回憶有關以前的教育方式,從中得到問題的答案,那就是教師的權威,沒有把孩子當成自己的朋友,當你教給孩子錯誤的知識時,孩子只有在背地裏說,不能當面提出異案,孩子只能權威的順從,爲此,我要改變我自己,我要放下教師的權威,在課上鼓勵幼兒給自己挑錯,鼓勵幼兒發表和我不一樣的意見,課後與孩子們一起說遊戲,打遊戲牌,但是也因此不順當起來,幼兒逐漸地在多方面出現了叛逆,玩牌時耍賴皮,當你贏了時,他不給,有時他沒打到你的牌,他會說不算,這樣我就在心裏一直的語,我現在不是老師,不是老師,是同伴,是朋友。促使自己變換位置轉換角度,看待幼兒,就這樣,當我遇到他那情況,我也耍賴皮,他不服,我們又想到玩的時候,先講好遊戲規則,誰也不違規,就這樣,我這個“朋友”的身份在孩子們的面前樹立起來,孩子們也主動和我談心,我的轉變讓我嚐到了孩子們給我的愛。

教育隨筆:與孩子相處4

尊重孩子,信任孩子,與孩子平等相處是現代家庭教育的新理念。所以,教師首先要摘下大人的面具,做孩子的知心朋友,細心觀察孩子的情緒變化,瞭解孩子的喜怒哀樂,並與其交流思想;其次,讓孩子參與家庭事務管理,聽取並採納孩子的合理化建議;再次,當孩子犯下錯誤時,不要一味地批評,要幫其分析原因,引導其改正不良習慣;最後,家長不能溺愛孩子,不要讓孩子有“至高無上”的家庭地位感。

平下身子和幼兒共同玩耍,共同學習,這樣才能促進師生的感情,認真關心每個孩子,無論醜美、乾淨和髒的,當孩子們學不會時,你平靜、耐心地去教幼兒,有一次王德軍的數字“2”無論怎樣都寫不好,我教他2像小鴨,寫時,先從頭部開始,要圓滑,脖子要長一點,身體要平,並拿着他的手教了幾次,當他自己寫時,我給予他鼓勵,看到他寫出第一個“2”時那高興的樣子,就是我們教師所希望的。

平等、和藹的對待孩子,使我們班的很多孩子有很大的進步。

教育隨筆:與孩子相處5

教育專家告訴我們:在跟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最沒用的三件事就是“發脾氣、說教、刻意感動”。作爲父母,你可以制怒,也可以不虛僞地感化孩子,但你可以不嘮叨嗎?

有一種方法可以讓人意識到自己的噦嗦:當你忽然意識到自己正滔滔不絕地講一番大道理,苦口婆心地現身說法,反覆宣講達兩次以上……你可以歇了,孩子肯定聽膩了。

回想你自己的爲人處世之道,多半來源於父母、家庭環境的耳濡目染,加上後天的觀察學習。所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爲人師表”,正是從爲師之道談對學生的巨大影響。作爲父母,你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怎樣說話行事,就會傳遞怎樣的價值觀,深刻地影響孩子。

不言之教,指不通過言語而起到教化的作用。中國哲學家老子在表達其“無爲”的思想時談到:“是以,聖人處無爲之事,行不言之教。”

不言爲何仍然能夠有教?其中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聖人”提供了順其自然的正面榜樣,而榜樣的作用是無窮的。

在心理學上,榜樣作用被稱作觀察學習或者說是示範觀察學習。不言之教和觀察學習說的是一個事物的兩面,不言之教講的是示範,沒有言語的示範;而觀察學習講的是模仿,有樣學樣的模仿。

中國匠人間流行“偷藝”(偷着學手藝)說,講的就是一種高水平的觀察學習,善於“偷藝”的人就是觀察學習能力強的人。

觀察學習(observationalleaning)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學習方式,而且也是人格形成的重要途徑。人的學習分爲幾大類,—是通過個人自身的體驗去獲得知識,比如孩子通過摔跤學會走路,通過與小夥伴的交往學會合作分享或者自私自利;第二類學習是父母和教師的直接教導,是由專人講授而獲得知識與行爲準則;第三類就是個人的觀察學習,通過觀察身邊的人而獲得知識和行爲準則,孩子通過觀察父母老師以及同伴而學習做人做事,看到他人做某事受到批評或制裁,孩子就會抑制自己不去做那件事,看到他人做某事受到稱讚或獎勵,孩子就會去模仿並做出同樣的行爲。

1962年至1972年,在長達10年的時間中,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和同事以及其後繼者韓瑞悌,曾做過一系列實驗(被稱之爲“芭比娃娃實驗”),證實兒童在觀看成人的侵犯行爲後會表現出更多的侵犯行爲,其中以真人爲榜樣的影響力最大,其次是電影榜樣,第三是卡通片中的榜樣。其實這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

每個人都既是示範者也是觀察學習者,與此同時,每個人在做示範者和做觀察學習者時都可以做出自己自由的選擇。

不管你願意還是不願意,知道還是不知道,大人每天都在向孩子呈現不言之教,因此,你今天的行爲舉止是你父母昨日行爲的翻版,而你孩子明天的行爲舉止則將是你今天行爲舉止的翻版。

不管你願意還是不願意,知道還是不知道,每個人每天都在做觀察學習,因此,你選取的觀察對象是誰,你被什麼樣的行爲所吸引,你以什麼樣的行爲爲榜樣,既是判斷你品位的標準,又是評估你未來發展的依據。

教育隨筆:與孩子相處6

很多的父母都在抱怨,說孩子在外面遇到什麼事,都喜歡悶在心裏,而不願與父母分享。

爲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無非兩點,一是孩子不願在父母面前暴露自己的錯誤和軟弱,二是孩子曾嘗試告訴父母的時候,並沒有得到父母的安慰,反被教訓,孩子對父母產生了一種不信任感。

無論哪種情況,都是最糟糕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願與父母溝通交流,哪怕是遭遇挫折和傷害,都不願向父母傾訴和尋求幫助,這對孩子的成長和親子關係的建立是極爲不利的。

怎樣才能讓孩子對父母充滿信任,願對父母敞開心扉,分享一些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挫折呢?首先,父母需要做好這兩點。

一、營造一個輕鬆愉悅、健康快樂的家庭氛圍

孩子就好比一本獨一無二的、嶄新的書籍,沒有太多的書評可以借鑑,也沒有導師的手把手的指導,需要每一個父母認真去品讀和感悟。

要想讀懂這本書,讀懂孩子,父母要學會做一個好的傾聽者。認真的去傾聽孩子與你分享的每一個故事、每一個片段,讓孩子感受到一份重視,讓孩子覺得自己的每一份分享都是有意義的。同時,在傾聽的'過程中,家長還應儘可能的給孩子一些好的建議和疏導,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重要性,並樂於與父母分享一些生活中的困惑。即使只是一些簡單的、有趣的事,也能爲孩子營造一個和諧、溫馨、美滿的成長環境。

二、建立一個互利互信、和諧平等的家庭關係

父母是孩子的良師益友,是孩子成長路上的引導者。因此,父母既要做孩子的良師,又要做孩子的益友。

那麼,父母應如何做好孩子的良師益友這一角色呢?

1.信任孩子

父母要給予孩子信任和包容,這樣孩子才能夠真正的信任自己的父母。在孩子犯錯誤時,做父母的不能不分青紅皁白的一味批評教育,而要客觀的、理智的分析一件事的對與錯、得與失,給孩子一份正確的引導和建議,讓孩子能夠吸取教訓,總結經驗,對他們的成長有着極大幫助。

2.尊重孩子

很多的父母,大多時候誤以爲,自己喜歡的,孩子就也喜歡。這種想法是錯誤的,父母在替孩子做選擇時,應該多徵求一下孩子的意見,尊重孩子的喜好和想法,讓孩子在與父母相處中,感覺到自己是受到重視和尊重的,與父母的相處中是舒適的、自主的和獨立的。

齊麗娟有話說:

在與孩子的相處中,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視的和尊重的,與父母的相處是融洽的和舒適的,這樣,孩子纔會更願意敞開心扉,與父母分享一些他們生活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事。家長既能爲父母,又能做好朋友,豈不兩全其美。

教育隨筆:與孩子相處7

孩子們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除了遊戲、學習、日常活動以外,還有一個經常發生的事,那就是告狀,凡是告狀,就是小朋友之間有了爭執,對於一些小小的告壯我們會感到心煩,因爲孩子們告的都是些很小很小的我們認爲不值得告的問題,其實這是我們不對,因爲小孩子們剛從家庭中走進幼兒園,在與同伴交往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摩擦、矛盾,我們不應因爲心煩就草草解決孩子們之間的摩擦了事,而是應該通過經常性的引導和啓發,讓孩子們學會自己解決矛盾。學會與同伴友好相處。

記得有一次小飛在玩一個木製的直升飛機,華宇也想玩,小飛不給,兩個人就掙搶起來,小飛先告狀:“老師,他搶我飛機!”“飛機不是你的,是我們大家都可以玩的!”華宇也不示弱,聲音比小飛還高,“飛機是我先拿的,你剛纔不玩嗎?”小飛在講着他的“理”。華宇沒搶過飛機來,又氣又惱,滿臉通紅,很不服氣。我走過去:“小飛,你說得對,飛機是你先玩的,華宇也想玩,他也沒錯呀,但你們倆不該又搶又奪,你說該怎麼做?”小飛一聽我說的話很“在理兒”,就小聲又有些尷尬的說:“老師,我先玩一會兒就給華宇玩行嗎?”看着懂事的孩子,我笑了。旁邊的華宇聽了小飛的話,還沒等我開口就走過來說:“老師,我等會兒再玩吧。”這時,全班的孩子都在看着我們,一會兒看看小飛,一會兒看看華宇,再看看我,看得小飛把小飛機給了華宇,這時華宇看大家都在看着他,拿到手裏的飛機也不好意思像平常那樣高舉着呼呼有聲地到處瘋跑。借這個機會我又一次向孩子們進行了一次同伴之間要團結、要友好相處的教育。並讓孩子們來說一說自己平常是怎麼與小朋友好好相處的那些事,孩子們紛紛舉手搶着發言,涵涵說她怎樣不與小美搶玩具,林麗說她幫小雨梳過小辮子,晨晨說他有一次扶起了一個跌倒的小妹妹,李菲說她從不和小朋友打架,掙玩具等等,等等,我及時表揚了孩子們,並要他們以後要向以上發言的這些小朋友學習。

孩子總歸是孩子,就在第二天上午一諾和琪琪又不知爲什麼爭執起來,不過誰也沒有跑來告狀,我就在她們倆附近看她們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這時一諾一邊從桌子匣子裏拿出一個布娃娃一邊說:“行行行,你先玩吧,老師不是說小朋友們不能掙東西、搶玩具嗎?”琪琪笑着說:“那咱們一起玩吧,我當媽媽,浩然當爸爸,你當姑姑,好嗎?”一諾,浩然、琪琪一起笑着走進了“娃娃家”去做過家家遊戲。

來到幼兒園,是孩子邁向社會的第一步,能夠與同伴友好相處,適應集體生活是他們社會性發展的重要方面,它對孩子今後的心理髮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老師和家長應通過一些實例正確引導、教育孩子在與同伴的交往中要學會謙讓、等待、要有耐心,教育他們在與小夥伴有矛盾時應講道理,要學會尊重別人,當然,這是一件做起來很難的事情,但作爲家長、老師必須要重視這個問題,這在孩子們的成長道路上與他們學習科學知識同等重要。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