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尊重孩子隨筆

尊重孩子隨筆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4.8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尊重孩子隨筆1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孩子,一旦遇到需要他們表態或作出某選擇時,他們便會顯得猶豫不決,優柔寡斷。歸根到底,這種懦弱性格與幼兒不良的家庭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繫。在一些家庭中,有的父母認爲孩子太小,不懂事,有的家長認爲,孩子是我的,我想讓他怎麼樣,他就得怎麼樣。本該放開手讓孩子獨立的,卻一概都是父母說了算。

尊重孩子隨筆

孩子在稍稍懂事的時候開始,就期待着各種各樣獨立的選擇;自己選擇玩具、選擇圖書、選擇小夥伴等。如果長期剝奪孩子這種選擇的權利,必然造成這樣不良的後果:在遇到事情的時候,孩子首先想到的不是依靠自己的智慧與能力予以解決,而是期望於父母、老師等。一旦他所依賴的人不能再替他包辦一切時,他就會陷入不知所措的境地。孩子依賴性強,他的獨立生活能力就弱了。

要培養具有獨立能力的孩子,不管是家長還是教師,都應該放開手腳讓孩子獨立行使他的選擇權。

教師應該尊重孩子的選擇,儘量把選擇權給孩子。如:選擇自己喜歡的玩具、選擇自己喜歡的夥伴進行遊戲、選擇自己的活動方式等等。同時,教師還要做好家長工作,幫助那些教育方法不當的家長改變育兒觀念,不要給孩子過多的幫助,讓家長明白把選擇權給孩子,對培養孩子獨立的個性及孩子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爲家長提供一些具體的建議:如雙休日可以讓孩子選擇出去遊玩的地點,到書店讓孩子選擇他們自己喜愛的圖書,買鞋子時讓他們選擇喜愛的顏色等。在原則範圍內,以上的選擇一經孩子作出決定,家長就應該予以尊重。 由於孩子年齡小,在他們作出某種不恰當的選擇時,教師和家長都不宜放任自流,以建議商量的方法耐心引導,切忌採取強硬手段,逼孩子就範。

尊重孩子隨筆2

我們班有一個叫陶陶的小朋友,他人如其名,聰明但很淘氣。每次家長來送他的時候都不忘叮囑一句“在幼兒園要聽老師話啊!”在老師組織教學活動時,他常常管不住自己,不是離開座位吸引其他小朋友的注意力就是直接干擾其他小朋友。開始,我用暗示、鼓勵等方法來約束他的行爲,但效果並不明顯。在一次教育活動中,陶陶又不停地向旁邊小朋友的腿上靠,老師多次提醒仍無濟於事。於是,我便很生氣地請他離開了集體,並鄭重地告訴他:“你影響了其他小朋友的活動,如果能改正地話我會再請你回到集體中;如果做不到,只能坐在這裏停止遊戲。但你有選擇的權利,懂嗎?陶陶點點頭,但似乎並未完全明白這些話的含義。我拍拍他的肩膀,示意他想一想,然後繼續帶領其他幼兒遊戲。過了一會兒,陶陶明白了自己行爲的後果,漸漸坐不住了,他想和小朋友們一起遊戲,於是舉手懇求道:“老師,我想和大家在一起遊戲。”“你能做到遵守規則不影響大家嗎?”我態度親切地問。“能。”陶陶肯定地點點頭。結果我發現這個辦法很見效。直到教育活動結束陶陶都沒有做出任何不當行爲。這說明幼兒懂得了尊重他人的權利,就會有效並適當地控制自己的行爲。

讓幼兒學會尊重是良好個性和社會適應能力形成的前提。只有學會尊重別人,你纔會被尊重!

尊重孩子隨筆3

幼兒雖然年齡小,需要成人的關心和幫助,但是他們也有自己的尊嚴和人格,因此,作爲幼兒教師的我們,必須清楚的認識到這一點,保護好孩子的心靈。

我們班就發生過這樣一件事,冰冰小朋友拿了逸軒的粉色米老鼠鉛筆盒,並把它放到了自己的書包裏,逸軒找不到鉛筆盒的時候急得哭了,我安慰了逸軒後,並沒有急着給他找,我先觀察了班裏的小朋友,然後就帶他們畫畫,還故意的說:“我們班的小朋友都是最棒的小朋友,從來不拿別人的東西,也不亂翻小朋友的書包。”而冰冰就接了句:“老師也不能翻小朋友的書包”。我注意到了冰冰說話時的表情,我心裏明白了,鉛筆盒的事肯定跟他有關。

小朋友都在畫畫,我慢慢地走到他身邊,看到他根本沒畫多少。就輕輕地說:“冰冰的鉛筆盒可真漂亮呀,誰給你買的,我能看看嗎?上面有喜羊羊跟他的好朋友一起玩呢,真好看”。冰冰聽完我的話臉紅了,主動把鉛筆盒還給了逸軒,還對她說,老師說我的鉛筆盒很漂亮。

事後,我反思,如果我當時興師動衆的翻孩子的書包,當面批評孩子的話,可能會適得其反,還會給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創傷,因此,我們在處理問題時,一定要三思,先慢慢的觀察,用合適的辦法幫助他們,而且要尊重每一個孩子,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孩子。

尊重孩子隨筆4

活潑好動是孩子的天性,不管是小班、中班還是大班的孩子,我覺得每個班裏至少有一半左右的孩子是活潑型的,然而,就是這個特點,我發現在我們的班級裏,有很多小男生的“個性十足”,比如,有的孩子雖然年齡小,可是他卻很喜歡通過說話或講話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有的孩子逆反心理也很嚴重,老師要求做的事情,有的孩子會偏不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做,甚至有的孩子還會問老師,“我爲什麼要聽你的話?”。就是這些種種的現象,讓我們的班級紀律變得不再那麼好,而相對而言,孩子們的幼兒園生活卻變得“豐富多彩”。

針對這一現象,我跟班級裏的老教師們也曾交流和探討過,而爲了適時地把握這個班級紀律的“度”,我在平時所支配的時間裏,會給孩子們留一點放鬆和說話的時間,讓孩子們跟小夥伴之間交流交流,有時候在戶外活動中,我會放開以往在班級裏輕言輕語的教學方式,讓孩子們大聲或者過癮的“喊一喊“,孩子們非常的高興,而我覺得這除了讓他們過癮之外,更是結合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進行的一種情感的發泄,這也是個別幼兒的一種個性需要,這種個性,也不見得是一種不好的行爲,孩子發泄了自己的情感,就會得到滿足,他們會更相信老師的話,而會變得去支持老師所要求和提出的紀律。

我認爲,孩子個性的發展,是他們今後發展的一種必然趨勢,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情,個性發展的把握更需要老師進行合理的拿捏,不能肆無忌憚的去順着孩子的思路發展,更不能去改變孩子本能的個性需求,要用合理的方向去給他們有空間的發展,老師應該尊重孩子的個性,盡到老師的責任。

尊重孩子隨筆5

在美術活動《小鳥回家》上,孩子們要用小手撕出小樹葉貼在光禿禿的樹幹上,起初,我爲孩子們準備了紅、黃、綠三種顏色的彩紙,有些孩子很疑惑,“樹葉是綠色的呀!”我爲孩子們解釋到:“秋天也有黃色的樹葉和紅色的樹葉呀,顏色多了,大樹會更漂亮的,小鳥也會更喜歡這樣的家,對嗎?”孩子們開心的接受了我的提議,接下來,我引導孩子們說一說樹葉的形狀,孩子們都能說出橢圓形,兩頭尖尖的,於是我示範撕出符合樹葉形狀的綠色紙片貼到了大樹上,孩子們很是歡喜,輪到孩子們撕樹葉了,氣氛突然變得消極起來,原來很多孩子們並不知道如何撕出“標準”形狀的樹葉,還有些孩子拿着正方形、三角形的樹葉給我看。

《指南》中指出,3-4歲的幼兒表現與創造美的目標是經常塗塗畫畫、粘粘貼貼並樂在其中。我們在爲幼兒創造機會和條件的同時,也要支持幼兒自發的藝術表現和創造,營造安全的心靈氛圍,讓幼兒敢於並樂於表達表現,在幼兒自主表達創作過程中,不做過多幹預或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幼兒,我們應該與幼兒共同分享藝術活動的樂趣。

說實話,看到這些特殊形狀的樹葉,我的內心是拒絕的,可能孩子們感覺到了我的消極情緒,因此,好多小朋友都紛紛放棄了撕樹葉,看到這樣的情形,我突然意識到了自己不妥的行爲,於是,我開始鼓勵孩子們不要放棄,讚賞他們獨特的表現方式,幫助孩子們往大樹上貼樹葉,看到形形色色的樹葉裝飾着大樹,孩子們也逐漸恢復了開心的情緒,並積極的給大樹裝扮上更多漂亮的樹葉,原本只有樹幹的大樹開始豐滿起來,孩子們開心極了,紛紛嚷着,“小鳥一定會很喜歡的。”

尊重孩子隨筆6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尊重孩子我們可以做得更好

每天早上孩子來園時段,我們大多會安排孩子玩桌面積木遊戲。遊戲結束時,教師總會拿起自認爲搭得比較好的作品放到展示臺上,其他沒有完成或教師認爲搭得不大好的作品則會讓孩子拆散,把積木歸放到籃子裏。或許教師對這種做法已習以爲常,但仔細想來,這是不尊重孩子的表現。教師從所有孩子的作品中挑選出好的作品,從表面上看是關注到了全體,但其實是對孩子的不公平,對此我們能否做得更深入一些呢。比如,教師可以把孩子未搭完的作品先存放起來,告訴孩子可以在另外時段去完成;對那些看上去搭得不好的作品,教師可以聽聽孩子的設想,需要時提供一點建議,以幫助孩子完成自己的設想。可以說對待孩子作品的態度反映了教師對孩子的尊重程度。我們必須思考如何做得更好,讓尊重孩子的教育觀念落到行動中。

大多數教師會將紙、剪刀和各種顏色的橡皮泥等投放到美工區裏,但在一次觀摩活動中,我驚喜地看到以上材料出現在了“美味餐廳”。遊戲中,孩子們用剪刀剪出各種菜,用橡皮泥捏出餃子、麪條和各式點心,始終沉浸在小廚師的角色之中,也自然地練習了手部小肌肉的靈活性,鍛鍊了剪、捏等精細動作。這位教師的做法讓我們看到了對孩子的尊重。

雖然我們口頭上時時說着要尊重孩子,但實際上做得還不夠。例如,在日常生活中,碰到孩子不想吃飯時,教師是否能把孩子的一份飯菜暫時保溫留着,到孩子想吃時再給他吃;孩子特別不想睡覺時,教師是否可以允許他不睡,讓他做些想做的事……雖然這樣做可能會給幼兒園管理工作帶來一些不便,也會給教師增加工作量,卻有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我想,尊重孩子,需要從小事做起。讓我們記住“尊重是教育學生的第一道陽光”,時刻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爲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我們可以做得更好。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我們應該做得更好

我曾經看到一則短文《烏龜與男孩》,它引起了我的共鳴。

小男孩很想和烏龜一起玩耍,但烏龜卻把頭腳縮進了殼裏,任男孩用棍子捅它,敲它的殼,把它掀翻在地上……也不見一點效果。爺爺看見了,便說:“不要用這種方法,來,我教你一個更好的辦法。”他讓男孩把烏龜帶進屋內,放在暖和的壁爐旁,幾分鐘後烏龜覺得熱了,伸出了它的頭和腳,主動向男孩爬去。“有時候人也像烏龜一樣,”爺爺說,“不要用強硬的手段逼迫他。只要以善意、親切、誠摯和熱情,使他覺得溫暖,他就一定會去做你想要他做的事。”

這個故事蘊含的道理與我們的教育很相似。如果我們居高臨下地以權威自居,去指責和批評孩子,或命令孩子去做一些事,那麼孩子就不會理會你,即使孩子按照你的要求去做了,也是心不甘、情不願的。然而,如果你真誠地對待孩子,給予尊重、關愛、肯定,使孩子感覺到溫暖,那麼孩子就會去做你想要他做的事。

爲了培養孩子良好的衛生習慣,我要求孩子飯後要擦嘴巴。一天午飯後,南南沒有擦嘴巴就來到我的身邊。我習慣性地用命令的口吻大聲說:“趕緊回去擦嘴巴!”原本快樂的南南情緒一下子低落了,怏怏地轉身去擦嘴巴。看到這一情形,我意識到自己行爲的不當,於是,在南南擦乾淨嘴巴後,我親切地抱住他,並親了他一下:“南南的嘴巴擦得好乾淨,讓老師親親你!”沒想到,其他孩子見狀都紛紛擦乾淨嘴巴爭着來親我,那場面很溫馨,令我感動!我只是改變一點點,孩子的迴應就截然不同。

在一次語言活動中,我正講得興致勃勃,孩子們也聽得津津有味,昊昊卻開始坐不住了。這時,我伸出手朝昊昊做了個“ok”的手勢。沒想到,昊昊好像領悟到了什麼,馬上坐好了。幾分鐘後,昊昊又坐不住了,我又朝他做了那個手勢,果真很靈。活動結束後,我表揚了昊昊。傍晚,媽媽來接昊昊,昊昊高興地拉住媽媽的手:“媽媽,今天我聽講很認真,老師表揚我了,還朝我說ok呢!”沒有指責、命令,只是一個小小的手勢,傳達了教師對孩子的尊重和愛護,讓孩子感到了溫暖,並由此產生了愉快的情緒,孩子的行爲也就變得積極了。

因此,每一天,每件事,我們都應該做得更好。我們做得更好,孩子就會發展得更好。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尊重孩子的勞動

春天悄悄地來了,爲了把春天請進我們的教室,我和孩子們商量着以“春來了”爲主題,佈置教室裏那一面大大的主題牆。爲了進一步增強大班孩子的主人翁意識,提高他們的參與熱情,我讓他們自己出主意、自己來佈置。孩子們興致盎然,立刻熱烈地討論起來,一張張紅撲撲的小臉上溢滿激動的喜悅,他們七嘴八舌,紛紛說出自己的想法,最終基本達成一致意見:牆壁下面用小花小草來佈置,而草地上的內容則由他們自己發揮,每個孩子畫一幅畫來裝飾。

雖然這個想法比較傳統、單一,欠缺點新意,但我還是尊重孩子們,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思路大膽地做。小花小草由我們老師來製作、裝飾。我給每一位孩子發了一張白紙,讓他們畫出自己心中的“春天”。孩子們立即投入到自己的繪畫創作中,這一次繪畫,他們比以往更加認真。

等到孩子們將自己的作品交上來,當我們嘗試將一幅幅畫貼上牆時,孩子們自己也發現牆面顯得雜亂,並不好看。於是,我引導他們再次討論,哪些是春天的特色,可以把畫作上的內容遷移到牆壁上。這時候,孩子們的想法不再單一,而是充滿了創意,說可以放飛風箏,可以懸掛柳條,可以用手掌印小動物的腳印……

有了這個新的創意,剛纔孩子們畫的畫就暫時沒有用了。晚上放學之後,我逐一收好他們的畫,用一個紅色塑料袋紮好放在一邊,可是下班的時候忘了帶走,遺落在洗漱間裏了。

第二天早晨,一個細心的孩子看到了。他沒有直接找我,而是叫了幾個孩子立刻打開塑料袋,就像發現重大文件一樣,互相交流着:“快,我們一起來拯救這些畫!”“把這些畫送給小班的弟弟妹妹怎麼樣?” “老師是收在這裏的,還是故意紮好要扔掉啊?”……

就在他們激烈爭論時,有個孩子看到了我,立刻跑過來拉着我的手,急急地說:“老師,我們的畫是怎麼回事啊?怎麼會放在地上?”我被他拉着走近“事故現場”,剛準備說話卻又被其他小朋友的嘟噥聲打斷。“這些畫是我們自己想出來的,怎麼可以扔掉呢?” “爲什麼要扔掉呢?”……孩子們臉上的委屈不滿還有無措,我全都看在心裏,那個包着畫稿的紅色塑料袋,剎那間在我眼裏變得特別刺眼。

我第一時間拿起塑料袋,整理好裏面的所有畫作,接着,一邊安慰着孩子們並把他們送回教室,一邊思考着該怎樣和孩子們解釋。我意識到,如果這件事沒有處理好,不能讓孩子們消除剛纔的事情給他們所帶來的陰影,會嚴重打擊他們的積極性,對他們的情緒肯定會有影響,甚至可能涉及他們的將來。

我決定,還是和孩子們坦誠相對。於是當着孩子的面,我說:“‘春來了’主題牆的設計是我們小朋友自己設計的,並且經過實踐,發現了更有創意更新穎的方式,那麼這些畫作老師就覺得沒有用處了。所以,昨晚老師是想趁着你們都回家了,把它們帶走扔掉的,可臨走的時候忘記了,你們今天看到的,是老師想扔掉的,老師跟你們說聲對不起!”孩子們瞪大了眼睛看着我,似乎難以置信。可能他們覺得老師真像小孩子一樣跟他們賠禮道歉,有點驚訝了。然後我又對他們說:“能原諒老師一次嗎?”一陣短暫的寂靜後,孩子們天真地、異口同聲地大聲說:“原諒呢!畫還在呢……下次我們畫得更漂亮一點,老師就不扔了,對嗎?”聽着這樣的話,我的心裏像注入一股暖流,爲孩子們的可愛,爲孩子們的理解,爲孩子們的寬容。謝謝你們,我親愛的孩子們!

最後,我們商量着這麼優美的作品怎麼辦呢?小朋友們再次自己商量,決定做一個以春天爲主題的展牌,將小朋友的一部分畫作佈置在上面;還可以挑選一些畫作送給小小班的小朋友們,讓他們裝飾自己的教室;也可以帶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佈置自己房間的春天!

每一個孩子的勞動成果都應該得到應有的珍惜,因爲這是他們各有特點且獨一無二的思想結晶,也是幼小的兒童對這個如萬花筒一般的世界的最初夢想。而我們,更應該義不容辭地去保護、去善待孩子們每一次的勞動成果。學會珍惜體會孩子們的心情,才能真正感悟到與孩子們一同成長的快樂。老師做錯事情及時道歉,也讓孩子學會了勇於認錯、誠實坦白、寬容大度。

——學前教育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我應該做得更好

每天下午孩子們起牀後,老師都會給一些睡覺時弄亂了頭髮的女孩梳頭。最近幾天,我發現弄亂頭髮的孩子增多了。一天下午,我一邊給孩子梳頭髮,一邊問午睡時值班的保育老師:“孩子們最近睡得不好嗎?怎麼那麼多孩子的頭髮都弄亂了?”保育老師用手指了指遠處,說:“你看。”我順着她示意的方向看過去,發現佳佳正在悄悄地故意弄亂自己的頭髮。我有點奇怪,便脫口而出:“佳佳,你幹嗎把頭髮弄亂啊?”佳佳輕聲地說:“我想讓你給我梳頭髮。”我突然意識到可能是我平時冷落了孩子,孩子纔會這麼做的,我趕緊說:“來,老師給你梳個漂亮的髮型。”佳佳很乖地配合我幫她梳頭髮,表情甜蜜蜜的。梳完後,佳佳摸了摸自己的頭髮,很滿意地跑回自己的座位。我發現,孩子們喜歡我幫她們梳頭,並不是因爲我梳的髮型有多好看,而是因爲喜歡在我懷裏和我親密接觸,喜歡我在幫她們梳頭時和她們說話,會誇她們,會抱她們。我不由得反思自己平時的言行,由於大班班額較大,我平時都比較忙,很少會像在中小班時那樣蹲下來擁抱他們,親親他們的臉蛋,等等。這件事讓我明白孩子雖然到了大班,但還是渴望與教師親近,渴望教師的愛,而我卻忽略了孩子們的需要。

還有一件事對我的觸動也很大。那天午飯時分,配班的老師因臨時有會議沒回班,我只能一個人到食堂去打飯,等我把滿滿兩桶飯菜提到三樓活動室時,我的腰都直不起來了。而這時,我看到有幾個孩子還沒回座位做好開飯的準備,其中就有平時特別淘氣的小杰。我說:“你們怎麼這麼不懂事啊,老師的腰都要累斷了,你們還亂跑,不準備吃飯了?”說完,我就去消毒櫃裏拿餐具,等我拿回餐具一看,別人都回座位了,只有小杰提着小椅子還在那裏晃悠。我特別生氣,大聲說道:“小杰,你怎麼回事啊,爲什麼還不回座位?”小杰怯怯地說:“老師,你說你腰疼,我給你搬椅子呢。”聽到孩子的話,我很內疚。我接過椅子,摸了一下小杰的頭,“謝謝你,小杰。”“不用謝,老師。”多麼可愛純潔的孩子啊。

這兩件事對我觸動很大,讓我意識到,平時在空閒的時候,在心情好的時候,我們或許能做到親切地對待孩子,與孩子進行良好的互動,但當忙碌的時候、勞累的時候、煩躁的時候,我們可能就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冷落甚至傷害孩子。孩子的言行提醒了我:孩子們需要我,我應該做得更好。

摘自:《幼兒教育》20xx.05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和諧的班級,將孩子培育得更棒

今年是我第一年當班主任,在開學初有很多有經驗的老師都告訴過我,班主任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簡單、輕鬆,雖然我作了十足的準備,但是說實話心裏還是很擔憂的。

開學後的兩個星期,有些幼兒哭鬧、有些幼兒沉悶、有些幼兒因爲不習慣幼兒園的生活,所以幾乎每位家長都會來詢問幼兒的情況,這也是正常的,但是在詢問中不免會出現這樣的話語,“老師,我們因爲是獨生子女,所以我們很寶貝的,不能說重話”、“老師,你們這裏會不會給孩子曬被子,我們敏感的”、“我們的孩子吃飯乖嗎?你們喂不喂?”……一系列一系列的話,從家長的角度出發一切地顯得那麼自然,但是我隱隱地感受到了無比大的壓力,也實實在在地體會到了當初別人對我的提醒。

可是擺在眼前的是不能逃避的事實,我只有解決不能退縮,除了在幼兒園給孩子培養常規,還要給他們像媽媽的愛,面對家長,我建立了班級QQ和班級博客,把孩子吃飯、遊戲、睡覺的照片錄像呈現給家長看,將我們的教學內容也呈現給他們,讓他們在幼兒園之外也能隨時瞭解到我們班裏的情況,讓他們能放心地將幼兒交到我們手裏。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家長的配合下,開學這一個月來,我們班各方面的表現都很好,孩子們愛老師,愛幼兒園,家長和我們也像朋友那樣交流着,一切都顯得那麼地和諧自然。我想這樣的和諧只是個開始,接下來的日子裏,我們將會一如既往地工作,將我們班搞出特色,將孩子培育得更棒!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我們是孩子的榜樣

今天,我們開展了音樂活動“看朋友”,在活動中,我們嘗試了音樂遊戲,開輕軌進行節奏走路,我用情景性的語言告訴幼兒開輕軌時小腳要站穩,這樣才能剎車剎住,不會撞車。孩子們沉浸在遊戲中。遊戲結束後,我和孩子們自由活動,孩子可以自主休息。我看到宇傑孩子“剎車”,而且在做錯誤的動作,我便和他練習“剎車”,有點累了,我把雙腳倘出去,宇傑就說:“趙老師,這樣危險。”我說:“我現在不在開車啊。”他說:“你這樣我們也要學的。”我只能把腳收進來,端正的坐着。

看着孩子半懂事的樣子,不禁心頭一動。這些幼兒在班級雖然才第二學期,有時還會不肯來上學,有時還會哭哭鬧鬧,但他們已經與我們建立了很深厚的感情。在孩子小小的心靈中,他們關心我們,就像我們關愛他們一樣。孩子說的這句話,不就跟我們平時教育、囑咐孩子差不多嗎?

模仿是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但是他們更願意模仿與自己親近和喜歡的人。有些孩子對於我們班級老師說話的語氣語調,還有穿着打扮,都很留意。這些孩子們對我們的關心比我們還細心。他們會注意我們的每一個變化,有時還會很天真地請父母都來學學。學學我們的髮型、衣服,甚至舉止言行等。這些可愛的小傢伙眼裏,老師的每一個動作和表情都是對的,都是好的。所以我們作爲教師,在幼兒面前要注意說話的語氣,和言行舉止。有時不經意的一句話,一個動作,都會讓幼兒成爲模仿的對象,並在他們的行爲中反射出來。我們對孩子的關心,孩子們就會關心我們,我們對孩子粗暴,孩子也會不友善。所以孩子就是我們的一面鏡子,你在鏡子裏怎樣表現,孩子就用自己的行爲來回報我們。

我們是孩子的榜樣,孩子是我們的一面鏡子,在孩子面前我們要學習三思而行!

尊重孩子隨筆7

週末一起吃飯時,陳哥的兒子小凡說長大了想當宇航員。陳哥當即搖頭:“得了吧,你天黑都不敢出門,膽子那麼小還想當宇航員?”八歲的小凡給打擊得扭頭就走,陳哥卻搖頭道:“唉,這孩子動不動就生氣,還當宇航員呢。”

我在一旁聽了哭笑不得,這和當宇航員有什麼關係嗎?何況,陳哥沒有尊重孩子的理想,孩子生氣也是應該的。但他不認同我的說法,嘆道:“這理想太不切合實際了,他就是瞎說說。”我想了想,然後給陳哥講了前些時的一條新聞。

出生在美國的Ryan,三歲時就開始對物品整理感興趣,家裏的瓶瓶罐罐,他都能分類擺放好,還能把玻璃瓶和塑料瓶區分開,並且放到不同的回收桶裏面。

一次,Ryan的父母帶他去廢品回收站賣廢品,卻徹底勾起了他的好奇心和對垃圾分類的癡迷。Ryan的爸爸並沒有因此覺得丟人,反而從中看到了他的熱情和潛力,給三歲的兒子註冊了一個公司,鼓勵他名正言順地收廢品。

此後,Ryan每天都和父母一起出去分發新的回收袋,開拓新客戶,整理已經收回來的垃圾。四年來,他回收了22000多公斤廢品,20萬個瓶瓶罐罐,收益1萬多美金,當時摺合人民幣8萬多元。在Ryan的'提議下,洛杉磯還成立了洛杉磯垃圾回收曲棍球球隊,呼籲大家關注環保。

“如果小凡的理想是收垃圾,你會支持嗎?”我問陳哥。一直認真傾聽的陳哥嘆道:“可能……我做不到。”我也笑了,是的,許多人都沒辦法做到像Ryan的父母那樣懂得尊重孩子的理想,且盡己所能幫助孩子完成理想。不僅不尊重,還嘲笑孩子的理想,不是嫌孩子的理想不夠遠大,便是認爲不切實際,讓孩子無所適從,最後乾脆忘掉“理想”兩個字。

陳哥點頭道:“你說得對,也許,我該去了解一下宇航員。”我點點頭。其實這纔是父母該做的。即使不成功,那又如何?至少他嘗試過。

何況,理想從來沒有貴賤之分、高低之別,每個孩子的理想都值得尊重,每對父母都應該耐心等待每朵花開,學會陪伴孩子成長,更支持他們的每個理想。

尊重孩子隨筆8

我班有個華鑫的小男孩,非常調皮。平時,總有小朋友告他的狀。“老師,華鑫打我。”“老師,華鑫搶我的小書。爲此,我不知教育了他多少次。

有一天,他和小朋友一起畫畫。開始時,他還自己聚精會神的繪畫,畫完了還邊給旁邊的小朋友講解,關係很融洽。過了一會兒,他忽然把旁邊孩子的彩筆搶了過去。不知道他要幹什麼。我剛想大聲斥責他,可轉念一想,不,看看他要幹什麼。於是,我沒有大聲指責他,,而是走到他身旁,很隨意地問:“你在幹什麼呢?”華鑫:“她的彩筆壞了,我想幫他修好。”聽了這話,我才恍然大悟。我鼓勵了他的做法,並幫助他找到了一個正確解決問題的方法。事後,我暗自慶幸,當時如果按以前主觀的判斷去批評他,沒有尊重幼兒的觀念,那必然會傷害孩子的自尊。

因此,作爲幼兒教師,要學會尊重孩子。最主要做到不武斷地批評或否定幼兒的想法和做法,不簡單粗暴的指責孩子,而是瞭解事情的來龍去脈,再給予必要的幫助和指導。這樣,才能真正促進他們的進步,成爲孩子們喜歡的好老師。

尊重孩子隨筆9

我一直覺得,幼兒教師如果能做到生活中給予孩子母親般無微不至的關懷,能以身作則潛移默化地讓孩子養成一種良好習慣,應該就算是一個好老師,但經歷了那件事後,如今這些在我看來都只能算做愛的外在表現了。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中午,大部分小朋友都睡着了,只有小航一次又一次地去廁所,當他第四次要去廁所時,我二話沒說就找聽話的藝倫陪他去,幫我看看他到底有沒有撒謊,因爲我不知道小航是不是想利用上廁所的機會出去玩一玩。

一會兒兩個孩子回來了,我發現小航似乎有些不高興,只見藝倫情緒激動地說:孫老師,他只尿了一點點。說完似乎在等我表揚他完成了任務,而小航一直不好意思地低着頭。

我什麼也沒說便讓他們倆睡覺去了。

隔了幾天,小航中午尿牀了,問他原因卻怎麼都不肯說,我一氣之下批評了他一頓。第二天他的媽媽給我打電話說出了小航尿牀的真正原因。

那天,我讓藝倫去檢查他是不是真的小便了,小航覺的很丟人,他是自尊心很強的孩子,不想再讓別的小朋友和他一起去廁所檢查他到底有沒有尿,所以他想尿也不再告訴老師。小航媽媽後來再說的什麼我似乎一句也沒有聽清楚,腦海中一直在想着那天的事,反思着自己的行爲:爲了追究一個答案,卻深深地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所以,對待孩子我們不妨把他看做是一個成人,像我們的同事或朋友,因爲尊重不是一句簡簡單單的空話。你愛孩子嗎?那就請檢查自己有沒有尊重孩子。

你尊重孩子嗎?那就請俯下身子,走進孩子的心靈世界,和他們進行心與心的溝通,情與情的交流,你會發現孩子們的世界其實真地很精彩。

尊重孩子隨筆10

我們常說,身爲老師,就一定要有愛心,對孩子有耐心,尤其是“愛”和“心”真的很重要,但是,這兩個字說起來、寫出來都很簡單,但做起來卻是不容易。如何作到這兩個字也是我們一直在思考、探尋、摸索的問題。有時,往往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就會讓我們發現,原來愛孩子是如此簡單。

我雖然是一名年輕的幼兒教師,但我深愛着班上的每一個孩子,願意爲他們營造良好的學習和遊戲環境,認真組織好每一天的教學遊戲活動。細心照料他們的學習和生活,教他們很多新知識,期待他們每天的進步。嚴厲的時候孩子們即愛我,也怕我。因爲害怕孩子們受傷或是做出什麼危險的動作,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會時刻觀察每個孩子,好及時的提醒。特別是在孩子們遊戲時我更是小心翼翼,我常常會因爲擔心孩子們在奔跑中受傷或是摔倒而阻止中斷遊戲,也會因爲是他們自創的遊戲方式而去阻止他們繼續遊戲,讓他們根據我今天的遊戲玩法和規則來進行。而每次遊戲我常常是站在一旁註意關注着每個孩子的行爲,就怕他們沒有按規則和要求遊戲或是做出什麼危險的動作好及時勸阻。雖然很多時候我的阻止和打斷他們遊戲都讓他們很不情願,小臉上也掛上了失望的表情,但我總是固執地認爲這是爲了他們好,這是愛他們。

直到有一天,跟孩子們的一次戶外遊戲活動,讓我開始反思開始對自己的想法有了改變。

這會節民間遊戲活動,“民間遊戲”對於現在的孩子來說基本沒見過這類遊戲,更沒有玩過。這也是我們小時候纔會玩的遊戲。當我拿出這次遊戲道具,並將遊戲玩法和規則與孩子們進行了講解和示範,但孩子們聽後是一臉的茫然,只有部分幼兒能聽懂並進行了遊戲,大部分孩子站在不知該如何是好。於是,我們三個老師都加入了遊戲,成爲孩子們遊戲中的一員,希望在我們的引導下孩子們能較快的掌握本次遊戲。遊戲中,我們一起打鬧進行“鬥雞”,排隊一起等待着“跳房子”,比賽用“高蹺”走路看誰先到達終點,比賽看誰的“花轎”擡的時間久等。這些遊戲讓我們一起玩得不亦樂乎,有時候因爲贏了遊戲而忍不住開心的在一起手舞足蹈,我們三位老師也在遊戲中放下了老師的架子,感覺又回到了童年時代。在我們三位老師的帶動下,孩子們玩的很開心也特別的放鬆。看到孩子們臉上喜悅的表情,我能感覺到我和孩子們的距離一下子拉的更近了。

我突然想起了我以前的嚴厲,想起了我阻止孩子們玩打鬧遊戲時他們失望的表情。其實,孩子們所需要的愛很簡單,就是快樂,和喜歡的朋友一起快樂的玩耍、遊戲、學習,而不是在遊戲中,老師怕有危險總是阻止、干預着他們遊戲。孩子們要的愛很簡單,只需要老師放下成人的架子,跟孩子們融在一起,走進孩子們的內心,用他們喜歡的方式去愛他們!

在《幼兒園綱要》中也明確的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充分尊重幼兒作爲學習主體的經驗和體驗,尊重他們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遊戲爲基本活動,引導他們在與環境的積極相互作用中得到發展。所以孩子纔是遊戲中的主體,我們應該尊重他們的遊戲,遵循他們的遊戲特點。在遊戲中我們老師能做的是指導和引導而不是過多的干預他們的遊戲。

老師們和孩子一起去遊戲吧,不要總是在一旁看着他們,也不要因爲太過擔心孩子們會摔倒受傷而平平的阻止他們遊戲,孩子們更喜歡與你一起的遊戲。我想有了你的加入他們的遊戲會更開心快樂。讓我們用孩子喜歡的方式去愛他們吧!

尊重孩子隨筆11

經常聽到很多家長無奈的感嘆:“孩子就聽老師的話,在家裏我們說什麼都不聽,一點規矩也沒有。”

家長要學會尊重幼兒。這不是一句簡單說一下就是尊重做到的,而是從與幼兒相處的每一件事中慢慢體現的。而所講的常景也會在平常生活中出現,“常有大人對小孩說,你還小,這沒你說話的地方,或者說大人說話,小孩少插嘴。”事實上這就是不尊重孩子的表現,然而很多家長還沒意識到,只是覺得在孩子面前要樹立家長權威,把孩子作爲一個管理的對象,連訓帶斥。久而久之看到家長的一個動作孩子都會反映出膽怯心理,對父母失去信心,又如何談起讓孩子跟父母們交心呢?

那如何做到尊重孩子呢?“想尊重孩子就必須瞭解孩子,瞭解孩子的興趣、愛好甚至心裏的真實想法,也要了解孩子的優缺點和個性特點。只有真正瞭解孩子,才能對孩子的教育做到適時、適度,不僅有分寸,而且能被孩子接受。那在平時生活父母如何與孩子相處纔是尊重孩子呢?

首先父母對孩子說“對不起。”在與孩子相處中家長要放下大人的架子,在孩子面前會說“對不起”,如果父母犯了錯誤,損傷孩子的自尊心,家長要會對他們說“對不起”。如,父母答應要給孩子買個禮物回來,可是忘了,這時家長應大膽坦誠地告訴孩子原因,而不是迴避或用家長權威處理此事。家長要把孩子當“人”看,而不是當“小孩子”看,只有父母給孩子樹立了好榜樣,孩子纔會跟父母走得近。一句對不起,是很容易做到,它會給孩子帶來一個誠懇的態度,一種被人尊重的感覺。其次,父母要經常對孩子說“謝謝”。這是接人帶物最基本的禮貌。而孩子面前它的意義更深一層,它表示對孩子的一種真誠的鼓勵。一句“謝謝”會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的付出得到尊重和讚賞。因此,我們不能因爲孩子小而忽視他們的付出,這樣會戳傷孩子的積極性。在適當時候,要大方地說出“謝謝”,使孩子的自尊心得到鼓勵和讚揚。

總之,尊重孩子是一件說難不難,說容易也不容易的事。它是體現在與孩子相處的一朝一夕中。只要家長有心、用心,真誠地與孩子相處,學會對孩子說“對不起”“謝謝”就是尊重孩子的體現。這就是培養優秀兒童的白金品質祕訣之一。

尊重孩子隨筆12

晚上,我帶兒子去買文具,遇到一對正在挑選水彩筆的母女。女兒挑中上面有哆啦A夢圖案的一款,母親蹲下身看了看價籤,又拿起旁邊的一套說:“乖乖,那種太貴了,你看這種24色的,既漂亮,又便宜!”儘管母親百般哄勸,女兒還是執意要自己挑的。母親無奈,嘆口氣不無愛憐地說:“好吧!好吧!真是兒大不由爹,女大不由娘啊!那就買這種吧!”女兒拿起水彩筆跳着去了收銀臺……

當父母與兒女意見不一致,而兒女又不願聽從父母的意見時,我們常常能從父母的口中聽到“兒大不由爹,女大不由娘”這句話,似乎這句諺語只是父母對兒女的一種無奈、一種傷心,甚至是一種生氣。可見,這句諺語所蘊含的家教智慧,大多數人並沒有領悟。

“兒大不由爹,女大不由娘”的原意是,孩子逐漸長大,開始思考這個世界,思考他所遇到的每一件事,並逐漸有了自己的立場、觀點和追求,對此,父母應該充分理解並尊重孩子的意願。

家長的意志代替孩子的選擇,這是中國式教育的劣根與悲哀。記得《做最成功的父母》裏有這麼一件事。爸爸對齊齊說:“從明天開始,把你送到爺爺家裏住。到了那裏一定要聽爺爺奶奶的話,不要惹他們生氣,知道嗎?”聽到爸爸的話,齊齊很吃驚,接着強烈反對:“爲什麼要把我送到爺爺那裏,我不去!”“不去不行!”爸爸扔下一句話,就生氣地走了。第二天,齊齊被爸爸送到了爺爺家裏,他有一種被拋棄的感覺,他開始恨他的爸爸媽媽了……

齊齊的委屈是可以理解的,爸爸不容置疑的命令,他只有無條件服從,沒有絲毫表達自己意願的機會。生活中,很多父母都像齊齊的父親一樣,粗暴地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在孩子頭上,使得孩子心理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無形中受到傷害。這樣的孩子從小就缺少自主意願,長大後,很難成就自己的事業。長期缺少獨立自主的意識,會使孩子變得幼稚,缺少人格魅力。

“兒大不由爹,女大不由娘”的可貴之處在於警醒父母:在家庭教育中,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意願。

孩子敢於表達自己的觀點,說明他們有獨立思考的意識,這是可貴且應該受到鼓勵和呵護的。父母應該給孩子一個自主選擇的機會,並且在尊重孩子意願的基礎上,給予巧妙而正確的引導,這樣不僅可以進一步鍛鍊孩子的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而且可以通過傾聽孩子的觀點,發現和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從而糾正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些錯誤。

沒有無用的孩子,只有失敗的父母和教育。成功的家庭教育,從尊重孩子的意願開始。

尊重孩子隨筆13

尊重孩子,才能產生良好的自我感覺和積極、主動的心態。專家指出,孩子在享受尊重的同時,還會萌發自尊心。有了自尊心,孩子就能增長自強、自立的精神。我們能尊重成年人,是因爲大家處在平等的位置。我們難以尊重孩子,主要是我們和孩子不在同一高度。總是習慣高高在上地俯視孩子,這樣的對話自然難以平等。其實,孩子除了身高以外,沒有什麼比我們低一等,身高上的距離,不能成爲尊重孩子的“絆腳石”。何不像尊重成年人一樣,尊重我們的孩子呢?

1.尊重孩子的人格

孩子是一個有思想、看法、需求、情感的獨立的“人”。所以,我們要正視他的存在,理解他的願望,肯定他的努力,讚賞他的成就,並給予他合法的權利。即使孩子的想法與你的想法發生衝突,我們也要尊重他的個性,不要強行爲他做主。即使孩子的選擇最後是錯誤的,對於他來說也比你爲他選擇好,至少他嘗試過,並深刻明白自己的選擇錯在哪裏。這樣的尊重,對於孩子建立健全進而完善的人格非常有利。

2.尊重孩子的情感

從大人的角度看孩子,會覺得孩子某些情感是不可理解的,如,無故哭鬧,過度興奮。其實,換個角度想,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大人,大人也經常無理取鬧——爲什麼要讓我學這學那?爲什麼不讓我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二者雖矛盾,但並非不可以統一。只要你明白孩子的情感本來和大人不同,就不會違背客觀規律,強求孩子和你想的一樣。而且,你不但不會強求,還會經常站在孩子的角度,瞭解他們的喜怒哀樂,觸摸他們情感變化的脈搏。

3.尊重孩子的需求

孩子的需求表現在學習、交往、物質、情感等多方面。只要孩子的需求是合理的,做父母的就應該儘量滿足,特別是情感上的需求。如,孩子希望父母能坐下來,和自己一起分享某種快樂,那麼父母不管有什麼事,都不能找藉口推搪。不過,對於一些物質上的需求,可儘量讓孩子通過努力來實現,這樣他纔會珍惜來之不易的東西。

4.尊重孩子的愛好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不管是哪些方面的愛好,只要是正當的,父母都應給予鼓勵和支持。培養孩子的愛好,並不在於他長大後要靠這個謀生,而在於培養他對某一件事的專注精神,一種有所追求的思想,一種想做事情並能做好的信念,一種能從愛好中尋求生活樂趣的習慣。孩子擁有自己的興趣愛好,他的一生都將受益。

5.尊重孩子的創造

常聽見父母這樣抱怨,“這孩子怎麼這麼不聽話,非要把好東西變成廢物。”……你可知道,類似這樣的抱怨,很有可能把一個天才給扼殺了.很多心理學專家都指出,創作型的孩子一般都是不順從、不馴服的,所以,生活中要多包容孩子的“不聽話”和“搗蛋”,對他的與衆不同、標新立異和突發奇想要多鼓勵,因爲這樣可以保護孩子的想象力,激發他的創造力。

6.敢於向孩子承認錯誤

向孩子認錯,對父母來說是難以啓齒的事情。很多家長即使明知自己做錯了,也不會這樣做。這是因爲在他們心裏,孩子是弱小和依附的,是不能和大人平等的。如果你把孩子擺在了這樣的位置,那麼,要想談尊重真的是空談。還有些父親認爲跟孩子認錯,會破壞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形象——父道尊嚴,怎能認錯?其實,父親向孩子認錯並不會影響形象。如果能向孩子說一聲‘對不起’,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自尊,同時培養孩子尊重人的習慣。

尊重孩子隨筆14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指出:“愛是教育的前提”。老師對學生的愛,除了真誠的關心愛護學生以外,給學生及時的表揚,恰當的批評,公正客觀地處理每一件事,公平地對待每一位學生,也顯得十分重要。

記得一天課外活動時,我走進教師,見康欣的座位旁有一團紙屑,我便主觀地認定是她丟的,於是唬着臉對她說:“把紙拾起來”。康欣嘟着嘴,一動不動,我一看更來氣了。嚴厲而大聲地說:“錯了就要主動改錯,怎麼能採取這種態度呢?明天下午罰你掃地,看你還亂不亂扔紙屑。”康欣一下子哭了,撿起紙屑,氣沖沖地走出教室。

這樣的事過去時有發生,我也未放在心上。但第二天,康欣碰見我時卻故意把頭扭向一邊,我見她懷有敵意的表情,心裏一沉:難道是我錯怪了她?她可是個性格內向而又倔強的孩子啊。爲了把事情弄個水落石出,我找康欣座位旁邊的幾位同學談話,其中一位男生主動承認了那團紙是他丟的,我陷入了深深的自責。都是由於自己的武斷,造成了失誤,損傷了康欣的自尊心。爲了及時補救,我下課對康欣說:“康欣,今天下午你不用掃地了。”她沉默不語。下午掃地時,她還是默默地和其他同學一起值日,但一見我,還是不正眼看我。

那天晚上,我失眠了,深深地責備自己爲什麼不瞭解清楚就隨意批評別人,甚至做出錯誤決定,而一旦弄清情況又放不下老師的面子,主動找康欣談話,和她認錯,思前想後,我決定還給康欣自尊。

第二天晨會課上,我誠懇地在全班同學面前向康欣同學認錯,從此,康欣同學又恢復了往日的歡笑。

美國教育家愛默生說過:“教育的祕訣是尊重學生。”從這件事中,我深深地體會到:尊重學生,首先要建立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感情,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對學生的批評或處罰,一定要尊重事實,決不能主觀武斷,製造“冤案”,使學生的自尊受到無辜的傷害。特別是當老師因種種原因,造成過失的時候,要敢於面對事實,放下架子,和學生坦誠相見,該認錯時堅決認錯。這樣,老師不但不會喪失威信,反而會使學生更加信賴、熱愛、尊重你。也只有這樣做,纔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尊心,老師對學生的教育才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前不久我看了一則寓言故事,寓言的題目是:我牽蝸牛去散步。內容如下: 有一天,上帝給我一個任務,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可是蝸牛爬得實在太慢了。我不斷地催它,唬它,責備它。它卻用抱歉的目光看着我,彷彿在說,"我已經盡全力了!" 我又急又氣,就去拉它,扯它,甚至踢它。蝸牛受了傷,反而越爬越慢了,後來乾脆趴在那裏不肯向前爬了,而已筋疲力盡的我也只好看着它乾瞪眼。無奈之餘,我不禁有些奇怪:上帝爲什麼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呢?

又有一天,上帝還派我牽那隻蝸牛去散步,看着它那蜷縮的身體、驚恐的眼睛,我不禁起了憐憫之心,我不忍再催它、逼它,乾脆跟在它後面,任蝸牛慢慢地向前爬。 咦,這時候,我突然聞到了花香,原來這裏是花園。接着,我聽見了鳥叫蟲鳴,感到了溫暖的微風,還看見了滿天的星斗。陶醉之餘,無意中向前一看,呀!蝸牛已爬出了好遠。等我跑步趕上它時,它用一種勝利者的姿態來迎接我。未等我開口,它已經帶着自信,奮力地向另一個"驛站"爬去了

我忽然明白了:原來上帝不是叫我牽蝸牛去散步,而是叫蝸牛牽我去散步呀!面對學如“蝸牛”般前進的後進生們,我常常是那樣的迷茫與急躁,面對學生的不努力,面對他們因貪玩而拖欠的作業,面對他們馬虎潦草的字跡,面對他們總也提不高的成績,面對他們屢次三番犯着同樣的錯誤時,我常有恨鐵不成鋼的煩躁。嚴厲地批評,苦口婆心的說教,效果都不盡人意,往往會陷入寓言中“我”的尷尬境地。我是不是應該站到“蝸牛”們的角度去考慮一下呢?

由寓言中的蝸牛我想到了班裏的一個學生,他很聰明,思維也很活躍,就是注意力十分容易分散。因此,課堂上經常不僅自己不聽講,還影響其他孩子聽課。作業速度自然也很慢,字寫得也不夠漂亮,一開始他常常在我的“催促”下勉強完成作業,課堂上也總要在我的反覆引導下才能說出解題的方法。不僅如此,他還常常爲了一點小事揪住別人不放,甚至行爲上的攻擊。每天我接到的“投訴”接二連三,一天當中的許多時間都在和他解決問題,結果是他很累,我也很累。本學期不久前的一天,放學後,我正在教室做清潔,到教室拿東西的他看到了,走到我跟前,略帶羞澀地說:“趙老師,我來幫你!”“這調皮鬼還能做事???”但我還是接受了,我發現他好能幹啊,動作還挺快的,並且掃得很乾淨。我就藉機表揚了他。後來的幾天他的作業都完成好了,上課也沒有那麼調皮了。現在,他當上了班裏的值日生,每天教室清潔檢查幾乎都是滿分,關於他的“投訴”越來越少了,應該說他是進步了。

細細品味,其實是要我們對蝸牛多一點“寬容”,多留給它們一點“自己爬行”的時間和空間,靜心等待他們的進步。這樣,不僅使自己領略到了大自然的美景,愉悅了身心,更主要的是使那些“無可救藥者們”又有了獲得“新生”的機會。一聲“誇大其詞”的讚揚,一句“言過其實”的評價,一個“徒有虛名”的“官職”,一顆在我們眼裏一點也不起眼的“五角星”,都可能使他們獲得成功的幸福。我們愛每個學生,因爲愛,我們必須等待。

一句話說得好“撥開烏雲見彩虹”,撥開烏雲,一定會看到一片湛藍的天空。不斷提醒自己:學生是可愛的,微笑是醉人的,愛是溫暖的,即使是“蝸牛”似的學生,一定也可以在你微笑的等待中,在你愛的眼神中不斷進步,讓你收穫到與衆不同的快樂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們的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風格各有千秋,但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教育,要有愛心”。愛構築教育的生命線。如何體現師愛,讓每一名學生身心健康的成長,獲得充足的發展,我們可以從微笑開始,就像英國詩人雪萊說:“微笑,實在是仁愛的象徵,快樂的源泉,親近別人的媒介。有了笑,人類的感情就溝通了。”

古人云:“憂者見之則憂,喜者見之則喜。”人的心境也可“傳染”。記得有一次,因班上一個孩子與同桌發生爭執,其中一個孩子受傷了,上課鈴響了,我走進教室,餘怒未消。此時,孩子們膽怯、怕慌、惴惴不安的心緒如煙霧般彌散開來,班級氣氛非常緊張。學生們如臨大敵,心緒不寧,連平時上課發言積極的孩子都不敢舉起小手。課後反思,今天這樣的課堂,師生雙方都疲憊不堪。

在小學孩子犯錯是常事,老師生氣也是常事,於是我有了改正錯誤的機會。一次我正上着課,一個孩子彙報說,他同桌寫英語作業。我當時非常氣憤,剛要發火,轉念一想,我還要繼續上完40分鐘呢。於是我微笑着走到那個做英語作業的同學面前,小聲對她說:“下課做行嗎,不行你就接着寫老師等會你,好嗎?”孩子迅速收起作業,一臉的歉疚。再一看,全班同學都迅速坐的筆直,興奮地看着我。我愉快的上完了這節課。我深深地體會到:教師的微笑是一種溝通,是一種力量,是一種理解,是一種關愛,一種教育,一種藝術。

作爲一名普通的小學老師,我會不時地問自己:當我與孩子促膝交談時,我的微笑是不是有一種溫馨的氛圍?當我表揚一位孩子時,我的微笑是不是一種可信的獎勵?當我發現孩子犯錯誤時,我的微笑是不是一種真實的諒解?當我讓孩子回答問題時,我的微笑是不是一種親切的鼓勵?當我幫助困難孩子時,我的微笑是不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在以後的教育教學中,我會繼續真誠地微笑。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