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各階層孩子區別

各階層孩子區別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6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各階層孩子區別,孩子的出身和成長環境都是很重要的,而且不一樣的階層的孩子給人的感覺也都是不一樣的,家庭環境好的孩子總是高高在上,各階層孩子區別,一起來了解吧。

各階層孩子區別1

1、窮人家孩子性格自卑、缺乏自信

家庭經濟情況差,就導致孩子吃的用的都比較差,一年都不買一件新衣服,經常穿別人給的舊衣服,這樣的孩子在小康家庭孩子面前,會有一種莫名的自卑感,覺得自己丟人拿不出手,而且特別敏感,即使別人沒有嫌棄自己,也覺得別人在對自己指指點點,做什麼事都覺得自己不行,害怕鬧笑話。

2、富人家孩子自信

自信是一種正能量,它不僅能給自己帶來力量,還能給周圍的人帶來感染力。一個人只要擁有了自信,那麼他將一定會成功。自信會帶給孩子敢於迎接挑戰的力量,在面對挫折和失敗時不容易被打倒。

各階層孩子區別

擴展資料

《出路》這部紀錄片追蹤了三個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從學校到進入社會,到成家立業。

第一個主人公,馬百娟出身甘肅農村家庭,家裏年均花費50元,全家靠幾畝薄田維持生計,馬百娟的父親講女孩子嘛,早晚都是人家的。

上個兩年學認個字就行了,果然馬百娟14歲就輟學在家,17歲就嫁給了自己的表哥,沒多久挺着大肚子,這就是她的人生。

第二個主人公,復讀生徐佳,父親在常年外打工,母親是個家庭主婦,舉全家之力供徐佳讀書,通過三年復讀最後終於考上武漢理工大學,畢業後順利找到工作娶妻生子,最終三年苦讀大學改變了他的命運。

第三個主人公袁寒涵父母都是北京人,小時候上的是最貴的幼兒園,初中上了全北京最好的學校,高中也是最好的,輟學後開酒吧,搞話劇,從來不擔心自己會餓死。

袁寒涵後來去了德國,她唯一所擔心的就是如何打發無聊的時間。

三個主人公,三種不同的社會階層,最終走了完全不同的三條出路。

各階層孩子區別2

三個不同階層孩子的成長曆程,父母越不努力,孩子越是沒“出路”

前段時間有部紀錄片非常火,引起社會各界人士的反響。就是鄭瓊導演的《出路》,這部紀錄片講述了三個出身不同的青少年從小學到步入社會的成長曆程,他們每一個人都很努力,但也有自己的困境。

來自甘肅大山裏的馬百娟,家裏很窮,2008年全家一年支出超不過50元。她12歲纔讀小學二年級,每天早晨就是熱水泡饃,上學、放學、餵豬、做飯、做農活。在鏡頭下,她只希望能夠去北京上學、去打工,一個月賺1000塊錢買面,因爲家裏面不夠吃。農村的孩子都有這樣的憧憬,知識能改變命運。但是父親卻認爲女孩子是別人家的,遲早要嫁到別人家去,讀書能認字就行了。馬百娟在她16歲時,嫁給了表哥,似乎除了父親說的嫁人,沒有其他的出路。

袁晗寒的父母都是北京人,從小就上了最好的幼兒園,最好的小學,最好的初中,最好的美院附中。輟學後,在家中無所事事,以看書、看電影打發時間。爲了讓她的生活不再無聊,自己開了一家小酒吧。後來又去了德國留學,取得了相當碩士的文憑,她說她可以去幹任何事情,導購、買票、服務員都行,待在北京沒事幹也沒啥意思,找點事幹也挺好。

徐佳19歲,是一名復讀生,父母都是沒有文化的農民工。父親離世前留下一句話:“爬也要供孩子上大學”。家人都希望他通過考大學,來改變家庭的命運,改變自己的命運,改變以後他孩子的命運。經過他的努力,考上了大學,雖然不是985和211,但是對於小縣城底層家庭能上大學也是不容易了。現在他結婚、生子,在武漢買房買車,算上中產家庭了,母親也是喜笑顏開。雖然他剛剛達到袁晗寒的起點,但他接受這種差距,他會努力去改變他孩子將來的起點。

各階層孩子區別 第2張

在一個論輸贏的社會中,每個人都是受害者。如同案例中的故事,我們不難看出,父母的言傳身教至關重要。父母都有自己的困境,但要勇於打破牢籠。父母越是不努力,孩子越沒有出路。

1、父母親手抓教育

寶媽羣裏有位媽媽,曾經分享一個自己家的故事。孩子整個小學期間,他們都沒有過問過孩子的學習,把孩子託付給了外公外婆。她當時覺得:“父母給你吃穿,供你上學,我們小時候可沒有你幸福”。外公外婆帶孩子,絕大部分都在麻將館打麻將,孩子自然就生活在麻將館裏。館裏每天煙霧繚繞,髒活隨口而出,謊話連篇,輸錢掀桌子打架的事更是層出不窮。外婆家的'這種教育,怎麼可能會教育出好孩子來。父母應該親手抓教育,讓孩子看到父母努力的過程,生活不是消磨時光,從正面來影響孩子,生活是用來奮鬥的。

2、尊重孩子,注意與孩子的溝通

大多數人都沒有注意過,自己和孩子的溝通過程是否合理,是否在孩子面前樹立榜樣。有一次,王媽媽去學校開家長會,孩子的班主任說:“你家孩子上課從來不聽課,也不愛說話,不愛參加活動,學習一塌糊塗!”王媽媽聽後,當衆把孩子臭罵一頓,說:“你每天干啥那?,不學習也不至於考那麼一點分,豬都比你聰明。”孩子也不辯解,默默不語。後來王媽媽聽從別人建議,父母應該尊重孩子,建立平等的溝通,走進孩子的世界,瞭解孩子。怎麼都不應該當衆責罰孩子,即使出發點是對的,因爲孩子一樣是被尊重的。教育孩子上,父母的言傳身教尤爲重要,作爲家長更應該懂得這一點。

3、父母的陪伴

張女士家庭是市裏的中產家庭,孩子在家附近的學校上小學。她和丈夫下班後就回家陪伴孩子,陪孩子一起做作業,一起看動漫。孩子在父母的精心陪伴下,朝着他們心中的方向慢慢發展。張女士說,他家孩子相比,父母陪伴少的孩子更加熱愛生活,對明天充滿希望,對自己的將來有明確的規劃,不枉她的陪伴。

孩子將來如何,和生活環境也是有很大的關係。孩子從小的生活環境,取決於父母,所以父母越不努力,孩子越沒有出路。孩子從呱呱墜地開始,父母就是孩子的老師,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父母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這纔是教育孩子的關鍵。

各階層孩子區別3

14個不同階層的孩子,從7歲拍到63歲,這纔是窮人與富人的真相!

英國BBC一個節目《人生七年》,從19-64年跟拍14個來自不同階層的孩子。從他們的7歲拍到63歲,在2019年6月播出的最新一集中我們看到,階層壁壘有多難打破。

從小看慣金融時報的富裕家庭的孩子,成長後依然會走上精英之路,下一代也會按照這個軌跡前進,壟斷社會上的優質資源。貧窮家庭出身的孩子依然重蹈父輩命運,爲活下去竭盡全力。14個孩子裏,只有1個窮人家庭的孩子,考上並且讀完牛津,完成了逆襲。

從14個孩子的人生軌跡我們可以看出,出身影響我們很多人的一生。所以不要說富人和窮人存在着思維上的天壤之別,窮人即使有思維改變,他也不得不將所有精力都放在每天賴以生存的勞動上,他們的機會和希望很渺茫。

各階層孩子區別 第3張

但是如果一味地把鍋甩給父母來背,這也是有失偏頗的,因爲你的父母也沒有從父輩那裏得來什麼優質資源,因此你沒有理由怪他們。上帝雖然給每個人的起跑線都不怎麼公平,好在他也沒把晉升逆襲之路給堵死。窮人有考試、有社會工作、有自由創業等等,同樣可以改變命運。雖然原始積累不如富人家庭的孩子那麼多,但是隻要持之以恆,改變的也是數量級的變化。

我們人的一生的命運,可能是有好幾代人來完成的。也許你就是享受財富的那個人,也許你就是創造財富的那個人。如果你是那個創造財富的人,永遠不要灰心,也許你的孩子就會成爲你想成爲的人,你的努力是爲了給他創造條件。

不管你是想創業,還是想投資,來改變命運,請記住這三點,會對你有所幫助:

1、勿以利小而不爲。絕大多數人翻身都是靠存錢儲蓄的,注重原始積累,你最初積累多少,決定你以後能翻多少倍。不要覺得小利不賺也罷,或者小錢不存也罷,等你未來成功的時候,你會感謝現在積累的點點滴滴。

2、堅持纔是王道。巴菲特說:“我的投資生涯長達77年,靠的就是複利,時間越久收益越大,比我早下車的人都灰心喪氣。”時間是財富幾何增長的最終法寶,工作待越久資歷越深,行業待越久經驗越足,投資放越久收益空間越大。都說房子不能買,20多年間,房子漲了100多倍。都說A股不賺錢,中國股市從成立到現在,上證股指漲了30多倍。提早下車的人都後悔了,堅持到最後的人都贏了。

3、關注形勢。我從來不相信,一個信息閉塞的人能有什麼成長。過去信息閉塞的時代,消息靈通的人都發財了。現在信息開放的時代,再不接受信息,則更發不了財。富人能通過一條國家經濟政策的新聞,解讀出下一步的宏觀調控,是緊縮還是寬鬆,從而做出正確的投資決策。所以多看多瞭解,能夠幫助你在一個階段裏的每一步判斷,總之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