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教育 > 孩子應該接受怎麼樣的教育

孩子應該接受怎麼樣的教育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9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應該接受怎麼樣的教育,家庭教育,可謂對孩子的一生有着重要的影響,一個孩子將來能成爲什麼樣的人,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孩子的父母是何種層次的人,接下來便詳細介紹孩子應該接受怎麼樣的教育。

孩子應該接受怎麼樣的教育1

1)「平等與尊重」,是教育的第一步

我們常聽教育者講:要像尊重大人一樣尊重孩子。但是每當遇到不論是生活中還是學習上大大小小的決策時,幾乎所有家長都會不自覺地把孩子當成“孩子”,並以過來人的身份去幹涉孩子所做的決定。

而巴學園的校長、小林作宗先生,以及小豆豆的媽媽,都是那個會讓孩子自己做決定的大人。

被視爲“麻煩學生”的小豆豆來到巴學園的第一天,校長先生便聽她沒完沒了地講了長達四小時的話,沒有不耐煩、非常專注。文中小豆豆多次回憶起這次經歷:第一次有人這麼長時間地聽她說話,她感到前所未有的被重視的感覺,就像大人一樣。

小豆豆的夢想一直在變,從間諜到宣傳藝人、再到電子售票員、芭蕾舞演員。媽媽從來不對小豆豆說“應該去幹什麼”,小豆豆如果說“我想幹什麼”的時候,媽媽就會說“好啊”,然後並不多問,但她會把孩子們做不了的手續上的事情幫孩子做好。

在那個重男輕女的時代,校長先生教育學生要“尊重女孩、愛護女孩”;媽媽告訴小豆豆,不管是朝鮮人、還是美國人,都和自己沒有區別;小豆豆將狗狗洛基當成非常親密的朋友,而不是寵物;

這種平等、尊重的觀念深入學校裏每一個孩子的心中,沒有人會對患有小兒麻痹症的同學抱有偏見;男孩女孩脫光衣服一起游泳,不會因爲對方的身體和自己不一樣就感到奇怪;每當要做一個決定時、校長先生和孩子們總會集中在一起討論…

是校長、媽媽一點點引導孩子們學習去愛別人、愛自己。他們從來沒有被教導要規矩安靜,尊老愛幼。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們不知不覺就知道了很多:比如,欺負比自己弱小的人是可恥的;看到亂糟糟的地方,要主動打掃;儘量不要妨礙別人……這些觀念已經深深地植根在孩子們心裏。

2)真正的「自由教育」

自由教育,是貫徹尊重孩子們個性的教育理念。整本書用了無數的小案例來向我們說明,巴學園是如何寓教於樂。

每天上課,老師會將當天要學的所有學科知識點寫在黑板上,每個人挑選自己最喜歡的那門課開始學習,有人開始寫作文、有人算算術、有人做物理實驗…不管周圍環境多麼嘈雜,大家都沉浸在自己的學習世界中。

(當然,因爲巴學園總共就五十多名學生,每個年級10多個孩子,他們用半自習式的方法來學習,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問老師。)

這樣老師就可以逐漸知道每個孩子感興趣的科目、學習方式、思考方法等。小林先生確實將因材施教做到了極限。

除了選擇最喜歡的科目開始學習,要是孩子們能在當天上午完成所有的學習計劃,下午便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任何事情。他們一般會選擇去散步,途中看到油菜花,老師便向他們講述雄蕊雌蕊的知識…

孩子應該接受怎麼樣的教育
  

散步時間是可以學習理科、歷史、生物等知識的寶貴時間,不過,孩子們並沒有察覺到。

校長先生會允許孩子們熬到深夜,就爲了親眼看到電車是如何“降臨”學校成爲教室,會讓孩子們練習適合發展身體的韻律操,會請專業的農民伯伯來當“旱田”老師教孩子們種植,會帶孩子們去野炊讓他們自己嘗試做飯,會在寒暑假帶孩子們去遙遠的地方冒險,讓他們接觸真正的生活,想辦法解決問題。

巴學園的“巴”,是用兩個一黑一白的巴形圖案組成的徽記,校長先生希望孩子們能在身體和心靈兩方面得到和諧的發展。

就像校長先生的感嘆:“過於依賴文字和語言的現代教育,恐怕會使孩子們用心去感受自然、傾聽神靈之聲、觸摸靈感的能力漸漸衰退吧?”

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莫過於有眼睛卻發現不了美,有耳朵卻不會欣賞音樂,有心靈卻無法理解什麼是真。不會感動,也不會充滿激情。

能在巴學園長大的孩子,一定非常快樂吧!他們不一定有非常傲人的成績,但卻十分清楚自己喜歡什麼、想要什麼,擁有幸福的能力。

3)更早看到「未來」

如果說巴學園還有什麼重要的辦學特色,就是這裏“收留”不同類型的'“麻煩”孩子,有頑皮到被退學的小豆豆,有身患小兒麻痹症走路困難的泰明,有比小豆豆還矮卻再也長不大的高橋君。

這些“與衆不同”的孩子,他們彼此之間毫無芥蒂,在一起快活地學習、玩耍。而校長先生,更是早早地爲孩子們謀劃未來,以不易察覺的方式,提前培養他們與真實社會相處的能力。

比起學到了多少知識,考了幾分,校長先生更關心孩子們是否健康、善良、有自信心,能勇敢表達自我。

爲了使孩子們能夠在別人面前,清楚、自由、毫不羞澀地表達自我,每天午飯時間,都會有一個特別的節目,由某一個孩子來“隨便說點什麼”。的孩子害羞就“嘿嘿”兩句,有的孩子則表示沒什麼要說的,但是在校長先生的一步一步的引導下,大家都逐漸能說得更多了。

因爲有高橋君這樣特別的孩子存在,運動會上,校長先生會設計一些非常獨特的運動流程,讓高橋君奪得第一名。校長先生希望他在懷有自卑心理之前,“不要忘記奪得第一名時的自信”。

他鼓勵孩子們都脫光衣服一起游泳,讓身體上有所缺陷的孩子覺得“這沒什麼大不了的”。

而後來高橋君開考入明治大學,又擔任知名電氣公司處理人際溝通的重要職位。回憶起在巴學園的日子,高橋君認爲是校長先生一直以來的鼓勵及肯定,讓他深信自己“絕對做得到”。

對小豆豆來說,她雖然是一個四肢健全、非常活潑聰明可愛的孩子。在進入巴學園之前,即使她並沒有認爲自己有什麼不同,可是從身邊大人、老師及同學們的反應來,她隱約覺得自己也有遊走在外圍的感覺。而校長先生不同,他從不阻止小豆豆做任何事情,會反反覆覆地給她重複“你真是個好孩子”這句話,讓她打心裏覺得自己是個招人喜歡的好孩子。

在文章的最後,作者一一介紹了當初小豆豆同班同學的現狀,他們有人當上了偉大的物理學家、一直爲兒時的理想奮鬥着,有人當上了老師、用校長先生教育他們的方式來教育孩子…他們不一定位高權重,但是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都過得很好而且富有責任心。

再看小豆豆,如果媽媽在小豆豆被退學的第一時間就對她說“怎麼回事?竟然搞到被退學…”,如果校長先生像其他學校的老師一樣要求她坐好站好乖乖聽話…是否還會有後來的黑柳徹子呢?

每個孩子與生俱來就具有不同的特徵,教育成功的關鍵在於根據孩子的原本特徵做出調整,讓他們成長爲真正的自己。

就像校長先生說的:無論哪個孩子,當他出世的時候,都具有優良的品質。在他成長的過程中,會受到很多影響,有來自周圍環境的影響,也有來自成年人的影響,這些優良的品質可能會受到損害。所以,我們要早早地發現這些優良的品質,並讓它們發揚光大,把孩子們培養成富有個性的人。

孩子應該接受怎麼樣的教育2

避開家庭教育中的四大不當方法

家庭對孩子的教育影響極大,教育得當能促進孩子成長、成才;教育不當會阻礙孩子的發展,影響孩子的前途。在家庭教育中應避免以下四種不當的方法。

1、威脅。成人用威脅的口吻對孩子說話:“你再....我就....”儘管這類威脅在大人心目中認爲十分有用,但在孩子身上卻不一定有效果。因爲威脅是對孩子自主權的挑戰,只要孩子有點自尊的話,他必定會故意與大人對着幹,以此來顯示他不是個膽小鬼。

2、收買。收買就是明明白白告訴孩子,如果他做了(或者不做)某件事的話,就能得到獎賞。如“如果....就”的許願方法,有時能刺激孩子而暫時達到某個目的,但卻不能激勵他作堅持不斷的努力。

對孩子來說,這些話就意味着懷疑他的能力。另外,也拿導致孩子討價還價,以“你不給我獎賞,我就不規規矩矩”來要挾大人,從而提出更無理的要求。有益的、受歡迎的不是以收買形式出現的獎賞,而是事先沒有許諾過的、出乎意料的,體現了父母對孩子的賞識而得到的獎賞。

孩子應該接受怎麼樣的教育 第2張
  

3、保證。父母與孩子的關係應是平等的,互相要信任。

父母不應向孩子保證什麼,也不應要求孩子作保證。如果父母必須依靠保證來強調自己說的是真話,那麼變相地承認自己沒有保證過的話是不可相信的'了。保證會使孩子產生不切實際的期望。父母也不應誘導或要求孩子保證今後循規蹈矩或絕不再犯某個錯誤。當孩子作了一個並非出於自願的保證後,他等於開了一張空頭支票,我們不應鼓勵這種欺騙行爲。

4、諷刺。父母諷刺孩子,極大地阻礙了他的進步。

它往往爲自己與孩子之間的有效交談設下了牢固的障礙。挖苦的語言會招來孩子的反擊,會在自己和孩子之間築起一層屏障。在教育子女中,父母不應用諷刺和挖苦的語言,不應該降低孩子在他自己或在他同伴心目中的地位。

孩子應該接受怎麼樣的教育3

1、好的家庭教育,少不了原則與規矩

很多父母感覺自己管不住孩子,很大程度上是因爲孩子小時候沒有給他立規矩,即使定了規矩,要麼定得太晚,要麼沒有原則地妥協。

每個孩子都需要約束,儘管有時候父母會心疼,但作爲父母必須要堅持原則:我很愛你,但你的壞行爲產生的後果你要自己學着承擔。

愛孩子,是做父母的本能;給孩子立規矩,讓他成長爲一個能夠獨當一面的大人,也是父母的責任。規矩與愛的統一,才能成就孩子的未來!

2、好的家庭教育,父母差不到哪裏去

著名哲學家卡爾·雅斯貝爾斯曾說:“教育的本質意味着,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雲推動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一個靈魂。”

優秀的孩子,身上的很多品質,幾乎都可以在父母身上找到影子。

優秀父母總是想盡各種方法讓孩子對未來充滿信心,當孩子成功時,他們和孩子一起喜悅,說:“孩子你真棒!”當孩子迷茫時,他們會說:“孩子加油。”當孩子失敗時,他們會說:“孩子,爸媽相信你!”

他們不會把孩子的短處和別人的長處相比較,總是能看到自己的孩子的優點,肯定孩子的價值,無時無刻都在給孩子打氣。

3、好的家庭教育,要培養好的習慣

孔子說:“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意思就是小時候形成的良好行爲習慣和天生的一樣牢固。

著名的教育家葉聖陶曾說過:“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

在葉聖陶眼裏,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習慣。他說:“我們在學校裏受教育,目的在養成習慣、增強能力。我們離開了學校,仍然要從多方面受教育,並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還是在養成習慣、增強能力。習慣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強越好。”

所以說,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養成習慣,就會不自覺地在這個軌道上運行。

好習慣是人在神經系統中存放的.資本,這個資本會不斷地增長,一個人畢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

孩子應該接受怎麼樣的教育 第3張
  

4、好的家庭教育,母親好情緒

母親的不良情緒,會在孩子心裏種下一顆種子。

直到長大成人之後會發現,這顆種子已經長成了一叢高高的雜草,不段干擾着孩子的抉擇、情緒、思想。

母親以爲那些都是小事,但在孩子的記憶裏,它們是恐懼、害怕、擔憂、膽怯的代名詞,很長一段時間裏都無法磨滅。

臺灣心理學博士、腦科專家洪蘭女士在TED演講時,曾從科學的角度闡明:

從人類演化角度,女性的情緒能量遠遠超過男性,母親是家庭的靈魂,母親快樂全家快樂,母親焦慮全家焦慮。

母親的情緒決定着一個家的溫度,也在潛移默化中決定着一個孩子的性格走向。

5、好的家庭教育,要有好的夫妻關係

有的父母長期在孩子面前爭吵、甚至有肢體衝突;有的父母在孩子面前互相貶低對方.......

畢淑敏在《家問》中有一段文字寫的非常好:在紛亂和醜惡的氣氛中成長的孩子,是僞劣家庭的痛苦產品。他們在家中最先看到並習慣的待人處世經驗,是破碎流離和粗暴殘酷。

父母互相尊重,相互理解,對孩子來說便是最好的家教。

哪怕哪天分開了,也可以很坦然地告訴孩子:爸爸媽媽需要換一種方式相處,不過,這不會改變爸爸媽媽永遠愛你的事實。

真正的教育是一場修行,是孩子的純真、無私、靈動洗濯了成人的浮躁、功力、自大的心理歷程。好的教育,應該是父母通過孩子這把鏡子,不斷髮現自我、修正自我、挖掘自我,並用新我來爲孩子做示範和表率。我們是在教育的過程中,遇見了更好的自己。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