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美文 > 端午節節日介紹作文

端午節節日介紹作文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6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端午節節日介紹作文,在我們的生活中,學生是避免不了需要寫作文的,特別會寫一些關於節日的作文。對許多學生來說,他們覺得寫作文很難的。下面是關於端午節節日介紹作文!

端午節節日介紹作文1

(一)

又是一年端午節,傳來陣陣糉子香,端午節是主要祭奠偉大詩人屈原的,偉大詩人屈原投河,人們爲了不讓魚和蝦踐踏他的身軀,於是就賽龍舟;爲了不讓魚和蝦吃他的身體,於是就向河中頭米糰子。

今天我就吃了一次肉糉子。今天媽媽神神祕祕地說:“寶貝,媽媽今天給你做一個你還沒吃過的糉子——肉糉子。”

我歡呼。開始包糉子了,媽媽先把糯米浸泡,然後再把肉餡切好取兩張糉葉一頭一尾的反方向重疊,放入一小碗米,用食指在米中間輕輕劃一字,放入餡;

右手先把外端糉葉往裏摺疊並向後折去,包好一端再以同樣手法完成另一端,綁糉子要先在中間綁一次後才從一端逐一綁向一端以防變形。

綁好後逐一放到鍋裏,然後放入冷水滿過糉子1cm左右,點火……水開15分鐘後把鍋裏上下糉子兌換位置,再以慢火煮上1小時。

吃着自己的的糉子,覺得比以往的糉子都好吃!

(二)

我國有許多傳統文化,我就向大家介紹一下端午節。

端午節源於紀念屈原,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傷不已,紛紛涌到汨羅江去打撈他的屍體。有位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說是讓魚、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再吃屈原大夫的身體了,人們紛紛防效。

端午節節日介紹作文
  

有的把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屈原大夫。後來飯糰怕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樹葉包飯,外纏彩絲,最後發展成現在的糉子。

端午節當然少不了糉子,糉子的主要成分是棕葉和糯米。我也會包糉子。現將兩片糉子捲成錐型,然後放入米和餡用筷子插幾下就可以包的更結實。再封口,最後用繩子捆緊。一隻小巧的糉子就包好了。

端午節不僅歷史悠久,就連糉子也很好吃,我愛端午。

(三)

6月24日上午,冷泉小學全校同學在老師們的組織下舉行”迎端午”活動。

活動第一部分是瞭解端午節的來歷,同學們坐在教室裏,觀看者端午節的`紀錄片,同時廣播中還就端午節的一些知識,設計了問題,同學們機制靈敏的回答着問題,歡聲笑語充滿了每一個角落。

包糉子活動拉開了帷幕,學校準備好包糉子的食材,專門供學生包糉子。這時,學校電視臺也播放出包糉子的視頻,同學們積極性都很高,認真地模仿着電視上的方法窩葉,放米,捆繩一個工序也不馬虎。

大家說着、笑着、比着,沉浸在濃濃的溫暖氣氛中,一個小小的糉葉和糯米在大家手中翻轉着,一點點的變化着,鄭龍龍的快樂包進了一個個香噴噴的糉子裏,雖然一個個奇形怪狀的,但依然阻擋不住濃濃的糉香。

中午,糉子煮熟了,同學們每個人都分到了幾個糉子,歡聲笑語又一次散滿了每一個角落。

在一片歡樂和諧的氣氛中,迎端午活動是結束了。通過這次活動,大家瞭解了有關端午的知識,收穫到了一個個美味的糉子的同時,也品嚐到了自己動手實踐的快樂!

端午節節日介紹作文2

(一)

小朋友們你們喜歡吃糉子嗎?你們知道端午節爲什麼吃糉子嗎?這得從端午節的來歷說起。

說起這來歷,這裏面還有一段小故事呢!屈原原是楚國的大夫,因爲楚懷王被其它國家的國王騙去害死了。

楚懷王的兒子,公子子蘭繼承了王位,屈原一心想替楚懷王報仇。但是,大臣們總是在楚王面前說屈原的壞話,使楚王疏遠了屈原,於是屈原被趕出了楚國。

屈原流浪到了一個小村莊裏,村子裏的人們都很同情屈原,但是有一天,屈原覺得願望難以實現,自己不被新的楚王理解,於是就跳江死了,村子裏的人聽說了,都划着小船去救屈原,可大夥撈了很長時間都沒有撈上來。

於是,他們就往竹筒裏灌滿大米扔到江裏面,以免魚兒吃掉屈原。

後來人們把劃小船改爲賽龍舟,往竹筒裏灌米改成包糉子,人們還把屈原投江那天立爲端午節,用以紀念屈原,端午節就這樣一代代的流傳下來了。

(二)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一聽到這首兒歌,就知道要過端午節了!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商行也稱端五、端陽。端午節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曆史。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說很多,我們僅向大家介紹最主要的一種:源於紀念屈原。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汩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採回打撈他的真身。

有位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卟通,卟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原大夫的身體了。

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太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原大夫。後來爲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梀樹葉子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糉子。

端午節節日介紹作文 第2張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在這一天,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都是必不可少的。家家戶戶的門前都掛着這些東西,來驅邪、防止蛀蟲叮咬。

孩子們的脖子上、手上、腳上都帶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稱爲長命縷。小小絲線蘊存着家人濃濃的愛和美好的`願望與祝福,給予了生命中可以給的一切。

這就是端午節。

(三)

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後,那一天成了傳統節日——端午節,大家包糉子、划龍舟,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傳說屈原投江以後,當地人民怕屈原的屍體被吃掉,便駕舟奮力營救,因有競渡風俗;並把人們常吃的食品扔到水中致祭屈原,漸漸演變成了我們所熟悉的食物——糉子。

而現在,我們過端午節仍然免不了要吃幾隻糉子。糉子有不少花樣,有南北之別,東西之分。

南方常用紅棗、花生、鹹肉等混在糯米中製成,也多見不雜別的食品,而去品味糉葉的清香的;北方多以棗、果脯等作爲糉子的餡心。小小的糉子,似乎已經成了中國傳統的象徵,在人們心中佔據着一定的位置。

雖然端午節的來歷之諸說紛出,而以紀念屈原說影響最爲廣泛,而且我們所熟悉的習俗也都跟屈原有關。由於屈原的人格偉大,詩藝超羣,人們也願意把這一紀念日歸之於他。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