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美文 > 關於端午節古詩

關於端午節古詩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5.1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關於端午節古詩,古詩包括詩、詞、散曲,狹義的古詩僅指詩,包括古體詩和近體詩。概念範圍 古詩,即中國古代的詩歌,以下爲大家分享關於端午節古詩有哪些呢?

關於端午節古詩1

己酉端午

貝瓊 〔元代〕

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

海榴花發應相笑,無酒淵明亦獨醒。

譯文

端午突遇風雨天氣昏沉陰暗,汨羅江上無人憑弔逝去的屈原。

盛開如火的石榴花好像也在笑話我,陶淵明即使不喝酒,也一樣仰慕屈原卓然不羣的清醒。

關於端午節古詩
  

端午日

殷堯藩 〔唐代〕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

鬢絲日日添頭白,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譯文

年少時,每逢佳節總愛生出許多情感,現在老了,誰還有心思平白無故去感慨萬千;

不想跟從效仿懸掛艾草和驅邪符的'習俗,只希望飲一杯蒲酒,共話天下太平。

鬢邊的白髮一天天增加,石榴花如紅錦般射目,年年應節而開;

在歲月面前無論是聖賢還是愚人都是瞬息過客,誰知道有幾人湮沒無聞,有幾人名垂青史呢。

關於端午節古詩 第2張
  

浣溪沙·端午

蘇軾 〔宋代〕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流香漲膩滿晴川。

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佳人相見一千年。

譯文

微微小汗溼透了碧色薄綢,明日端午節一定要浴蘭湯。參與者人山人海,梳洗後剩下的香粉胭脂隨水流入河中,佈滿河面。

你將那五彩花線輕輕地纏在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斜掛在髮髻上。只祈願能與相愛的人天長地久,白頭偕老

關於端午節古詩2

1、《端午》

唐·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競渡歌》

唐·張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鷹;

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

使君出時皆有準,馬前已被紅旗引;

兩岸羅衣撲鼻香,銀釵照日如霜刃;

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

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

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霓暈;

前船搶水已得標,後船失勢空揮撓。

關於端午節古詩 第3張
  

3、《七律·端午》

唐·殷堯藩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4、《五絲》

唐·褚朝陽

越人傳楚俗,截竹競縈絲。

水底深休也,日中還賀之。

章施文勝質,列匹美於姬。

錦繡侔新段,羔羊寢舊詩。

但誇端午節,誰薦屈原祠。

把酒時伸奠,汨羅空遠而。

關於端午節古詩 第4張
  

5、《端午日賜衣》

唐·杜甫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

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溼,當暑着來清。

意內稱長短,終身荷聖情。

關於端午節古詩3

1、《和端午》北宋·張耒: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釋義:

龍舟競賽爲的是深切悲念屈原的千古奇冤,忠烈之魂一去千載哪裏還能回還啊!

國破身亡如今還能有什麼呢?唉!只留下千古絕唱之離騷在人世間了!

主題:這首詩悽清悲切、情意深沉。此詩從端午競渡寫起,看似簡單,實則意蘊深遠,因爲龍舟競渡是爲了拯救和悲悼屈原的千載冤魂。全詩慷慨悲壯,意境直轉而上、宏闊高遠。

2、《己酉端午》元末明初·貝瓊:

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

海榴花發應相笑,無酒淵明亦獨醒。

釋義:

己酉年的端午那天,天公不作美,狂風大作,暴雨傾盆,一眼望去,一片天昏地暗。整個汨羅江上,沒有一處可以讓人競渡龍舟,藉以憑弔遠古英雄屈原的靈魂。

石榴花如火地開着,似乎正在笑話我。我只好自我解嘲道:其實陶淵明即使不喝酒,也一樣仰慕屈原卓然不羣的清醒;今天,我雖無法憑弔屈原,也一樣仰慕他。

主題:這首詩先寫景,再興嘆,描述端午節的天氣昏暗而有風雨,感慨因風雨而無人在汨羅江上對屈原表示祭奠和懷念;之後詩人借用榴花之“笑”的擬人手法以及陶淵明的典故,表達了自己雖懷才不遇但能灑脫面對的情感,表現了詩人寬廣的胸懷和豁達的.態度。

關於端午節古詩 第5張
  

3、《端午三首·其一》南宋·趙蕃:

謾說投詩贈汨羅,身今且樂奈渠何。

嘗聞求福木居士,試向艾人成祝呵。

釋義:

都說作詩是爲了贈汨羅江,作爲當今的快樂又奈何。

我曾經聽說對木雕神像祈求幸福,試着向用艾束爲的人形祝福啊!

主題:這首詩寫端午節人們對屈原的祭念,表現了人們對屈原的同情。反映了詩人的詩具有強烈的抒情色彩,善於運用對仗的藝術風格。

4、《端午日》唐·殷堯藩: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釋義:

年輕時,每逢佳節,總愛生出許多情感。現在老了,誰還有心思平白無故去感慨萬千。

在端陽這天,懶得學人家懸掛艾草和驅邪符的習慣,只祈望一盞蒲酒,共話天下太平。

鬢髮是一天比一天增加了銀白,石榴花如紅錦般射目,年年應節而開。

可嘆在歲月面前,聖賢也罷,蠢人也罷,都是瞬息過客。誰知道有幾人湮沒無聞?有幾人名垂青史呢?

主題:這首詩作者寫端午節的熱鬧場面,流露出了作者人生易老,年華易逝的感嘆。

關於端午節古詩 第6張
  

5、《端午》唐·李隆基: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

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

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

億兆同歸壽,羣公共保昌。

忠貞如不替,貽厥後昆芳。

釋義:

五月端午節日適逢接近仲夏,時令氣候清涼白天漸漸變長。

鹽佐料已放在鼎裏可以吃梅,暢飲美酒舉杯勸酒盡情談笑。

端午節是古人遺留下的習俗,到現在時間久長已延續多年。

對着欄杆看見木槿長得茂盛,朝着淺水聞到蘆葦飄的清香。

祝願百姓安居樂業健康長壽,衆臣共同努力讓國家更繁榮。

忠貞不渝始終如一報效國家,這種美德留給後代子孫傳誦。

主題:這首詩詩人描述了端午節的習俗,表達了詩人的祝福,以及報效國家的願景。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