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女性健康 > 減肥APP究竟靠不靠譜

減肥APP究竟靠不靠譜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減肥APP究竟靠不靠譜,當今社會上,大部人都是以瘦爲美的,更是一味追求骨感美,現在信息時代比較發達,大家都會通過各類的APP去了解各種減肥方法,那麼減肥APP究竟靠不靠譜。

減肥APP究竟靠不靠譜1

時下APP已經成爲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像現在的探探(社交類)、小紅書(社區電商平臺類)都已經成爲了年輕人們的新寵。而在衆多的醫療健康類APP中,減肥APP也屬於其中的一大門類,許多人在運動的時候通過打開APP,記錄下自己的足跡以及消耗的體能。

然而使用這些app到底有沒有效果?國外科研人員已經作了一系列研究,從連續幾年的研究成果中,可以看出,減肥APP效果確實有限,雖說聊勝於無,但如果在現有基礎上進行完善和改進,相信這些app一定能發揮應有價值,真正成爲所有肥胖人羣的瘦身利器。

減肥APP實質性效果不明顯

最新的研究是來自去年11月4日,發表在《肥胖》雜誌上的一項實驗成果。杜克大學研究顯示,雖然使用手機app能持續追蹤運動、熱量和減肥效果,但實際上,平均而言,減肥APP並沒有對年輕人產生實質性效果。研究清醒洞察了減肥的複雜性以及依賴減肥APP方法的侷限性。使用便宜方便的app入口的目標用戶是18~35歲的熱衷新潮技術的年輕人。

該年齡羣體中35%是超重或過度肥胖的,研究成果的主要撰寫者杜克大學教授 Laura Svetkey認爲,根據該年齡羣體喜好新技術的特點,有望藉助最新科技干預或糾正他們的行爲,畢竟這些人的生活習慣還未定型,容易改變,通過人爲干預能避免心血管、高血壓和糖尿病等疾病發生。

該研究隨機調查了365名介於18到35週歲的青年超重羣體,分爲兩組,第一實驗組要求應用免費的安卓APP,名爲CITY(Cell Phone Intervention for You),該app由杜克大學的研究者和Northeastern大學的互聯網醫療研究團隊聯合開發。

和許多其他市面上的APP一樣,CITY能跟蹤熱量攝入、活動量和減肥計劃,也提供減肥小技巧、滿足用戶社交需求。平均而言,使用這款app的用戶兩年後能減掉2磅體重,而控制參照組成員,只閱讀鍛鍊和營養等宣傳手冊,同樣也能減2磅左右,所以實際上,兩種方式的效果差不多。

認爲,對於一些人來說,APP有用,但一般而言,使用APP的效果與對照組差別不大,雖然這並不能全盤否定所有APP對減肥毫無用處,但這款app效果甚微。其實其他研究已表明,受試者如果能獲得減肥教練的個人化指導,參與行爲干預,減肥效果是可以被保證的,但缺陷是人力成本過高。

在這項研究中,健身教練會連續六週、每週一次地約見受試者,之後每月電話會議對其跟蹤,最後發現凡在教練組的實驗成員都比控制組和APP組平均減重更多,大概是一年後能減8磅,而控制組相比只減了5磅。但兩年後,沒有跡象表明app或私人教練組能比只獲得教育宣傳資料組的成員減重更多。

表示一些研究的侷限性也會得出上述結論。雖然允許實驗者在兩年內下載其他減肥APP,如MyFitnessPal等,但沒有證據表明使用CITY APP的和增加使用其他APP的羣體,在減肥效果上有何提高。原因也可能是不同app間缺乏交互,或者設定爲18到35週歲目標羣體不夠合理。

接下來,研究人員還要爲年輕成人開發工具,包括不同的app,雖然很多人能在極短時間內減肥,但問題是下降的體重能否長期維持。研究者一直關注中老年羣體,而忽略年輕人羣,但恰恰是年輕人羣在減肥上更爲困難,這些人需要干預治療以抵禦後續的疾病風險。

同期在2014年11月份,有份調查顯示,當時已經有數百萬美國人在使用智能手機APP計算熱量以及健康水平,根據發表在內科醫學年鑑(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上的研究顯示,利用計算熱量的APP並不能保證體重減少,至少沒有減多少。而且儘管健康追蹤的APP有可能幫助用戶減肥,但實際減肥效果可能不是由app帶來的。

該結果再次表明減肥是個艱難的苦活,雖然APP是追蹤熱量攝取的強大工具,但在減肥方面作用不甚理想。研究者向超重成年人推薦了MyFitnessPal 的一款app,這部分成年人原本打算在洛杉磯基層醫療機構裏開展減肥的。

減肥APP究竟靠不靠譜

爲什麼選擇MyFitnessPal,主要因爲它是擁有超過5000萬用戶的主流app之一。用戶能從超過400萬食物數據庫中選擇,並將食物添加到每日食譜上,通過記錄每天飲食熱量的總和,並與制定目標相比較,以控制飲食。

洛杉磯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研究者將212名中年女性受試者隨機分爲兩組,一組使用APP跟蹤熱量和鍛鍊,並允許用戶與其他人發生社交互動,另一半人沒有限制,而且也不知道另一組使用的app名稱,只是可以採用自己慣常的減肥方法,或與基層醫生討論減肥等。

分析兩組受試者三個月和半年的數據發現,兩組減肥效果並沒有明顯差異。受試者包括沒有使用APP的人在內,平均能減肥5磅,。結論,使用APP表現並沒有更好。另外,使用APP的用戶不能保持粘性,第一個月每週用5次,但第二個月只能每週用1次了。但是研究結果發現,持續使用MyFitnessPal以跟蹤熱量的受試者確實達到減肥的目的,即使用app時間最長、頻率最高的用戶,減肥效果最好,減了大概30磅。

分析原因,雖然很多人在用減肥APP,但實際沒有誰有足夠的時間長期關注食物熱量,如果不能長期使用該APP,遵照APP的要求使用,那就不能保證一定能減肥成功,但是APP仍不失爲一種有用的工具。88%的人使用app記錄健康狀況,在7天內就有效果了。使用時間越久,就越有效。畢竟有的用戶僅僅使用了2個月就放棄了。

而且單純記錄食物並不能阻止用戶攝入垃圾零食。但這能讓用戶意識到飲食習慣,更注重健康飲食,這被先前的研究已經證實過了,記錄每日飲食有助於減肥。所以利用app跟蹤健康是控制健康的簡單有效的方法,只要能維持良好習慣就有作用。

另外參與研究的Dr。 Kamal Jethwani認爲,僅僅是記錄數據的APP是不夠的,必須設置多功能強化減肥效果,如引入人爲減肥教練、社交互動、現金獎勵機制、遊戲娛樂等。另外臨牀醫生也應該參與進來,積極鼓勵病人減肥。要有持續性的鼓勵,保持病人減肥熱情。爲此研究人員還改進了APP設計,研發了一款 Text 2 Move的減肥app,干預大衆健康行爲,幫助減肥。動態電話信息能跟蹤用戶鍛鍊量及地理位置,之後有針對性的推送消息,並得到用戶的反饋互動。

再回顧2013年,發表在JAMA Intern Med(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雜誌上的一篇研究論文,指出相比不使用APP的人來說,採用app追蹤每天熱量,對減肥可能有益。

西北大學的研究人員對69名、大部分年齡在40以上的超重成年人做了測試。實驗組被分成兩組,一組給予移動醫療app計量熱量,但另外一組不採用新技術。另外,所有人都額外參與營養和減肥的健康教育班。

研究表明使用能跟蹤熱量攝取APP的小組,比用紙筆記錄的笨辦法,更能有效控制體重。在前3個月,通過跟蹤熱量攝取,受試者平均體重減少5%,比對照組能多減8.6磅。最終結果是成功減肥的人,一部分採用了跟蹤熱量的app,一部分接受每兩個月一次的健身小組教練的跟蹤指導。

對減肥app有效性分析,一是受試者知道他們的減肥結果將直接通過手機傳給減肥教練,即有人監督,對減肥造成無形壓力。而只用紙筆記錄飲食熱量的,是沒法將減肥結果傳給教練的。深層分析,這樣的方案設計中融入自我監控的機制,提醒每天吃的食物熱量,也就是說如果用戶能清醒認識食物的真實熱量,就能自我控制,減少進食。

有必要指出的是,這些受試者並非技術控,他們平均年齡58歲,據此猜測,減肥成效或多或少受相關變量影響,比如對移動設備的熟悉程度,或被新鮮好玩的技術分心程度等。而且受試者中減肥最成功的人,不僅使用了移動app,而且自覺參加了減肥健康教育、

由於測試人數量過少,所以最終結論並非完美,然而爲今後減肥或病人護理指出了可參考的途徑,比如將APP設計得更爲精細化,另外新app結合人爲監督,將對減肥產生不錯效果。

同樣的,2013年10月8日,TIME也發文介紹了馬薩諸塞醫學院的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預防醫學雜誌上。文章批評色彩更濃重,直言莫要爲減肥APP浪費金錢,因爲數字手段的減肥措施可能效果並不及老舊的節食和鍛鍊減肥,另外付費使用APP意義不大, 文章直言不諱地提及使用最新科技的減肥app,如Daily Burn , Livestrong, 和 FitBit等,也不能將用戶變身更苗條。

這些APP都能計算食物熱量,每一步消耗的熱量,從而幫助節食減重,還有通過獎勵性提醒,推送消息,鼓勵人們更有動力地減肥。研究人員表示這些app並不能保證用戶粘性,無法讓用戶長期參與,所以也無法從根本上改變用戶的飲食和鍛鍊計劃。

研究者對比了iTunes和Android市場上最流行的30種減肥APP,免費和付費都有。在30個APP中,28個都採取了行爲干預策略,該策略曾經被美國疾病控制中心CDC證明有效。同時發現付費APP並不比免費app效果更好。

減肥醫生Dr。 J。 Shah認爲,機構利用傳統的食物記錄方法,讓95%病人也能成功減肥。因爲記錄食物攝取的習慣能幫助用戶監控體重,讓他們時刻查看消耗的熱量。Dr。 J。 Shah也認爲一些病人感覺數字化技術的體驗更好,所以會向特定用戶推薦某些APP。最有效的減肥app,包括詳細記錄病人每天飲食、蛋白與糖份的熱量攝取,也會通過設定目標鼓勵用戶運動鍛鍊、飲水,睡眠充足。

在上述研究的APP中,提及最多的就是能記錄並計算食物熱量的功能,這一點早已被之前的'研究人員所證實。這類app相比老套的紙筆記錄飲食熱量,能全方位地跟蹤用戶飲食、鍛鍊情況,對減肥起到一定作用,即使最終效果和傳統減肥方法一樣,在技術上還是更爲方便,而且功能更加全面。

另外較突出的是,人爲干預用戶減肥,效果顯着。美國疾病控制中心CDC就基於干預策略,設計了針對糖尿病人的預防計劃,幫助糖尿病人節食和鍛鍊,以減輕體重的5%~7%。所以一些減肥app還混有人爲干預的功能設計,上述幾項研究成果均表明,人爲監督、負責對減肥控制體重的確有效果。

總結減肥app效果不理想或成果不明顯的原因

有的app只是單純記錄飲食熱量或鍛鍊情況,並不能阻止用戶進食垃圾食物,沒有人爲干預策略設置,在無人監管的情況下,用戶不良習慣難以糾正,但另一方面,引入人爲干預,花費成本又過高。如果在經濟支出可承擔的範圍內,有家庭醫生或基層機構醫生能參與減肥計劃,必然能提高病人減肥效果,預防後續可能發生的其他疾病。

減肥app的用戶粘性低,不會自覺自願地長期堅持使用。大部分研究表明,剛開始用戶熱情高漲,有興趣使用APP,但隨後基本閒置使用,所以在上述研究中,一般短期內是否使用APP對減肥效果基本無用,只有長期持續使用,纔有可能見效。所以在今後的app設置中,應摻入更多獎勵激勵設置,包括現金激勵或遊戲娛樂獎勵等,能保持較高的用戶粘性,才能贏取減肥的最終勝利。

有的app功能單一,只能記錄飲食熱量。建議後續增加功能,包括社交互動、遊戲娛樂、現金獎勵等常規功能外,需要實時跟蹤用戶的減肥進展。比如配合一些設備,能及時在特定時間點,或用戶感到飢餓的時候發出信號,堅定減肥決心。還有包括增加掃描條形碼功能,讓用戶對食物熱量有更詳細的瞭解,此外及時推送個性化信息,如郵件或短信等,都能激勵用戶堅持完成減肥目標。

減肥APP融入三大內容才能與時俱進

未來的減肥APP一定要融入三點內容,一是計算各種類型食物的熱量,讓用戶對每日攝取的卡路里有清晰的認識;二是引進人爲干預手段,讓基層醫生或健身教練等專人負責減肥計劃,實時跟進減肥進展;三是增強APP使用粘性,因爲減肥是長期的過程,如何維持短期內的減肥成果也要講求方式方法,所以在APP設計中,想法設法吸引用戶長期參與,尤爲重要;四是功能多元化,可以結合智能硬件等爲用戶推送個性化、有針對性地提醒消息,指導用戶行爲。如果能實現上述幾點,也許藉助app來減肥,將變得不再困難。

減肥APP究竟靠不靠譜2

1、早上運動

如果習慣早起,可以在早上運動。但要注意的是,飽腹時運動對腸胃不好,不宜吃飽早餐就馬上運動:另外,早上剛起來時血糖較低,運動前需要先補充一些能量。因此,早起後先喝一杯蜂蜜水或者一片麪包,再去運動比較好。運動後1~1.5小時,再吃早餐。如果時間比較緊,可以在運動結束的半小時後,吃少量早餐。同時,上午加餐的時間可以提前一些、數量增加一些。

2、中午運動

中午是不太推薦的運動時間段。因爲這時運動容易影響到正常的中餐,而中餐對於減肥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如果其他時段不好安排運動的話,可以這樣安排中午的飲食和運動:上下午的兩次加餐增加分量,相反,午餐減少分量,以清淡的飲食爲主。午餐和運動的時間依然儘量遵守“正餐至少2小時後再運動,運動後1小時後再補充較多的能量”的原則。

減肥APP究竟靠不靠譜 第2張

3、晚上運動

晚上是最能靈活安排的時段。如果可以在傍晚6:00左右吃飯,晚上8:30左右運動是最好的選擇。太晚則易影響睡眠。

如果需要在晚上7~8點運動,則可以把一些晚餐的分量轉移到下午的加餐(或在運動前2小時吃晚餐),運動結束1小時後也可再補充一些水果、蔬菜、豆製品、稀粥等,避免晚上飢餓。儘量不在晚上運動後大吃,這樣不僅讓腸胃負擔過重,也會影響減肥。

其實注重減肥是爲了更好的保證自己的身體健康,避免受到一些肥胖疾病的影響和困擾,但是要是你選擇的減肥方法不正確,那麼就可能會因此而給自己的身體健康帶來更大的影響和傷害,所以提醒每一個減肥的朋友,都能夠了解科學的減肥方法。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