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 > 我的活動遊戲在述說什麼?

我的活動遊戲在述說什麼?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8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個身爲教師的人如果讀到上面的這個“知覺感官保護”()2的敘

我的活動遊戲在述說什麼?

1 Martin Buber:Ich und Du. Stuttgart,1995.

2 Martin Buber:Ich und Du. Stuttgart,1995.述,就可以在準備課程的時候自問:明天我將如何遇見學生?我的行爲、我的衣服、我的表情、我的活動遊戲在述說什麼?我的舉止、我的手勢和說話的模式、我休息的樣子、我提問的方式、我引導活動動機的模式會使哪些感官功能受到影響?當然還包括我爲了養成某種習慣在教室內做的佈置。而教室內的佈置蘊藏着對孩子發生正面影響的色彩經驗,以及所謂的架構性和有秩序的和諧性。

如果孩子經常聽到自己的名字被用一種憤怒的、責備的弦外之音,絕望的、攻擊性的口氣呼叫,對孩子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老師要真正的、完全的“在場”,而且認同他上課的材料,並且完全化身,活在其中,然後引領着學生們進入吸引他自己的一個領域。對於任何一門課程科目,沒有比秉持這樣的原則更可以發揮效果的。

當大人自己完全樂在其中,並且興致勃勃地面對某件事情時,兒童和青少年自然也會對此事感到關心和有興趣:他們就很難“脫軌”,不用心聽講或者脫離老師所描述的內容。孩子們可以感覺得到眼前的大人是否把他們放在意識中,是否認識他們,是否真心地關懷他們。

很多學生們在課堂上發生的所謂的挑釁和調皮搗蛋行爲,事實上可以被視爲對老師的“關懷(同情)通告”,或者說:這些孩子想讓老師清楚地知道,他們期待從老師那裏獲得更多的注意、關懷和認同。老師是否注意到以下這些狀況,比如:某個學生最近過得不好,他被一羣人揍了(比較第5章)或者這學生的家裏充滿了緊張氣氛?某個孩子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他總是和別人過不去?有這樣問題的孩子會以攻擊性或者調皮的態度,去對待一個事實上他期待着獲得幫助的人,來發泄存在他深藏內心的問題;或攻擊某些較弱勢的同學,以爲對他們可以無拘束地把自己的“同感”或者“反感”充分發揮出來,以示自己的“強勢”和“有能力”。

成人針對上面提到的十二個知覺感官活動可能提出的另外一個問題是:我自己的感官發展如何,還有與其相結合的身體、心魂和靈性的經驗又如何?我真的可以經驗到自己這三層次的人性“體現”於我的身體、心魂的感受和靈性之中嗎?

我自己是否夠敏感,有能力去感受和聽得懂不同的心靈聲音?我應該怎樣做才能讓自己的感官功能得到進一步的發展?重要的第一步是:清楚確認我可以運用和知覺感官相結合的能力,並且培養它們成爲我的特性,進而繼續發展。這樣的經驗領域使自我意識的覺醒成爲可能。但對於它們的維護也顯示了一個事實,即自我意識不是從感官活動中產生,而是經由感官活動被喚醒。

中古世紀的神祕主義學大師埃克哈特(Eckehart)說過:如果我不知道我是一個國王,那麼我就不算是國王。

同理而言:假如我是一個上帝創造的富有思想、愛心和良善意志的人,而我沒有自我意識的覺知,那麼等於我對於自己是一無所知的。也就是說,我雖然存在,然而我卻不知道我的存在。知覺感官的活動是清楚可見的,尤其是在幼兒身上。首先自我掌握的意志存在,然後經由各種活動的知覺感官繼續被培養和訓練,自我再借由感官去經驗世界萬物。

在世界與人類圖像中,介於物質主義和靈性的奮戰,永遠不會經由外在的力量而調解。事實上那樣也完全沒有意義。如果這兩者的奮戰能夠經由外在的工具或壓倒的證明來決定的話,那麼所有關於自由和人性尊嚴的言論究竟是什麼呢?真正的原因在於人性自由的本質,一個人只有在他真正有意願要發展自我的時候,自由纔可能發展。靈性的自我經驗(Selbsterfahrung)和自我決定(Selbstbestimmung)也是如此。它們需要被個人用心地經營。一個人得先培養這樣的觀念,然後取得這樣的經驗:經由他內在證明靈性的永恆性和不可摧毀性,靈性對他來說纔會真正的存在。這時候他才知道自己是真正的國王。人類的靈性(自我)雖然擁有一種永恆的本質,但是隻有當他的生命在地球上通過個人“有知覺能力的身體”成爲有意識的時候,才能領悟到靈性的存在。因爲這個靈性體,“我是我”變得明亮、溫暖,具有同感和反感的能力,被賦予了內在寧靜、自由能力、和諧與信任感。這個靈性可以經由上述的知覺經驗,藉助身體於外在世界和在與別人的遇見中,有意識地回到“自我”,並且在自己的身體上經驗到其唯一性及內在的完整性。

如果我們用心思考這份知覺經驗,那麼我們的自我經驗將成爲有意識的,而且通過思想的接納,它們將成爲永恆的。因爲所有我們通過靈性思考認同的東西,就是決定我們生命和本質裏有意識的內容。這些經驗也就是人類當作靈性存在經驗,通過死亡還要一起帶進精神世界的東西。在死後,我們的生命“在思考中”和“在靈性中”繼續下去。思考活動是一種靈性活動,在人類活着的時候是以一種外在的、身體的、純粹的靈性經驗呈現。生命的結果在具有知覺能力的身體是知覺感官印象和經驗完全的總和。這所有的東西被思想“加工”之後會變成清醒的自我意識,在無體無形的思考中被吸收,如此不斷地,一個所謂的“第二次誕生”將經由自我認知而發生,藉此人類再一次進行修改,把那些他從誕生開始先是無意識的東西,變成有意識的,再吸收到思想中去。

在神祕學的傳統中,甚至在聖經新約中,這個“第二次的誕生”被比喻爲“從靈性中”出生。

身體生命(K※※leben)和思想生命(Gedankenleben) ——思考活動中成長力量和再生力量之形變(Metamorphose)

斯坦納不僅在“質”上,也在“量”的上面,擴展了知覺感官論,同時也擴展了知覺生理學(Sinnesphysiologie),並且爲人類的思考活動奠定了一個新的基礎。

在現代醫學中也證明靈性活動(Spiritualit.t)(例如祈禱、冥想、沉思、虔誠禱告、請求上天)對於身體和心魂會產生正面的影響,並且促進兩者的健康。但是很少人理解,這是如何形成的,也就是說:人們明白了“什麼”,但是卻不瞭解“爲什麼”。

觀察思考能力的發展(從童年開始經過各個成長的階段到成熟的生命期,乃至老年和死亡)我們看到不同於圖1所顯示的功能動力(Funktionsdynamik)。在圖1中,身體的建構和退化恰好以倒影方式呈現出來。相對於身體的發展,一個健康的人其思考發展有一種不同的功能姿態。斯坦納稱之爲自我治療力量的系統(Selbst-heilungskraft)即是成長過程中影響發展和再生能力的力量,“以太體”或是“生命形成力量組織”(-Organismus)。斯坦納對於教育和醫學創新發現就是辨識了“生命形成力量”()和“思想形成力量”()兩者活動是一致的。思想和生命的一致性是如此普遍,這也就是爲什麼沒有任何存在大自然中的法則,和知覺感官經驗領域中的法則是無法通過思考而理解的。

在中古世紀所謂的“名詞主義”(Nominalismus)爭議中,有利於名詞主義的結論是思想活動本身和實際的事物無關。它只不過與“名詞和名字稱呼”有關,也就是說相對於人類感覺爲“真實事物”的感官印象來說,它是不存在真實中的“單純的思想”而已。這種觀念在近代的自然科學研究中也得到證實,然而現代科學,例如:生物化學、心理學、微觀解剖學和宏觀解剖學不僅發現了無以數計的因素,而且描述了以下的完整性(Ganzheit),所有人類器官組織的節奏韻律、規律週期、互換關係、機能動力、相互協調和相互合作都要藉助荷爾蒙、酵素和其他傳送運輸元素。這樣的完整性只可以在思維中去理解和說明,其實存在於感官表象並且決定它們的就是這些思想和法則。除了這個介於思維可理解的法則和實際現象世界的一致性之外,還有一種印象深刻的一致性:存在於人體組織本身中。每個人只要觀察自身並且能掌握自己身體的話,他就可以清楚地從外界看到自己身體所具備的能力。而另一方面他也可以在他的思考中,經驗到他自己如何把這些身體能力化爲思考的產物,成爲特殊的工作方式來運用。在圖2中呈現出上述的這個關聯,特別是從一個人的生命發展史來看。

接下來的列表呈現身體中的生命活動和思想中的生命活動兩者的一致性。

身體中的生命活動

思想中的生命活動

消化過程

精神的“消化”過程,領悟理解過程

分析分解過程

分析思考

綜合建構過程

綜合性思考

營養的吸收

於各種思想的吸收

排泄和清潔過程

整理組織有構造的思考

運動動作能力

變通性,敏捷靈活性

骨骼形成

有結構的觀念和概念形成

儲存、固定、組織構造

固定的想象圖像形成,清晰具體的圖像形成

流動的、溶解的、輸送的過程

靈活的觀念形成,純粹的抽象觀念理解,同時不需要有特定的想象圖像,比如對於“燈光”這個概念,不需要看見具體燈光圖形,而能夠想象燈光的普遍原則和各種不同的實體。

呼吸過程

偶然的靈機一動和思想的消失

溫暖的調節,一致的身體感覺和溫暖感覺

對於一個特定理念的熱衷,充滿對某種理想的興趣和關注

界定過程

清楚的抽象的合乎想象的界限劃定和其他等等

在身體的生命過程中,凡根據人體組織的生命法則,在美好的規律中產生效用的一切,將在思想中成爲功能的可能性(hkeit)以提供自由的運用。而這介於教育影響和生命後期健康狀態之間的關聯是恆久深遠的。舉例來說,如果一個孩子和經常暴怒的父母或教師一起生活,並且經常地被這種無緣無故的暴怒驚嚇的話,結果會是什麼呢?在這種成長條件下孩子的血液循環集中在一起,他將會是非常蒼白的。而如此的血管緊繃和其造成的血液循環集中化意味着什麼呢?如果這種現象經常出現,並且很少通過相反的經驗來平衡或舒緩,如:被溫暖地接納和放鬆情緒,或者被允許犯錯。如何能幫助孩子的發展?在這種“片面被培養成的”血液循環系統下,孩子的身體會傾向動脈血液運輸不足。

經常我們可以看到成人心靈功能的現象轉化而呈現在他的孩子身上,或者成人心靈上的問題變成孩子身體的疾病症狀而呈現出來。舉例來說,我們發現大部分患有口吃的孩子,其父母之中一定有一個人也有口吃的傾向,儘管他本身沒有口吃的症狀,但是他說話太快或總是滔滔不絕(一口氣也不換)地說話。由此可見,身體的疾病、命運問題和發展問題三者的關係是多麼密切。而每個成人“自我教育”的能力培養正是一種促進健康的教育之基礎。

在教育和傳記生命史發展中的命運法則(Schicksalsgesetze)※※

這個章節的目的是爲了喚醒人們對於在命運塑造中會產生深遠影響的法則,也爲了強化自我發展的動機。第一次接觸的讀者可能會看不懂,不過對此作一番深思的確是有意義的。下面的描述是摘錄於Karl Ritterbacher的著作《學校對於一生的影響》1,這些法則是他根據斯坦納的教育演講所研究出來的。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