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驚蟄的解釋是什麼

驚蟄的解釋是什麼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驚蟄的解釋是什麼,驚蟄最開始並不叫驚蟄,而是叫做“啓蟄”。啓蟄後來之所以改名叫做“驚蟄”,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以下分享驚蟄的解釋是什麼及相關資料。

驚蟄的解釋是什麼1

“驚蟄”,是“立春”以後天氣轉暖,春雷初響,驚醒了蟄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種昆蟲的時期,此時過冬的蟲卵也將開始孵化,由此可見“驚蟄”是反映自然物候現象的一個節氣。然而真正使冬眠動物甦醒出土的,並不是隆隆的雷聲,而是氣溫回升到一定程度時地中的溫度。有諺語云:“驚蟄過,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雷打驚蟄穀米賤,驚蟄聞雷米如泥”。這是說驚蟄日或驚蟄日後聽到雷聲是正常的`,風調雨順,是個好年景。

驚蟄這個節氣有什麼特徵

“驚蟄”節氣後,南方暖溼氣團 開始活躍,氣溫明顯回升。常年節氣平均氣溫淮北地區爲6~7℃,淮河以南地區爲7~8℃,比"驚蟄"節氣升高3℃或以上。該節氣內黃淮地區的氣溫自南向北先後穩定升至5℃以上,而氣溫穩定升至5℃,是農業生產的重要氣象界限溫度,它預示着樹木開始發芽、春長,春播作物開始播種。常年節氣平均降雨量淮北地區爲15~20毫米,淮河以南地區爲20~40毫米。

驚蟄的解釋是什麼

驚蟄習俗

驚蟄雷動,百蟲“驚而出走”,從泥土、洞穴中出來,於是蟲蟻開始活動,逐漸遍及田園、家中,或殃害莊稼,或滋擾生活。因此驚蟄期間,各地民間均有不同的除蟲儀式。

客家民間則以“炒蟲”方式,達到驅蟲的功利目的。驚蟄這一天,一些地區要吃炒豆。在少數民族地區,廣西金秀的瑤族在驚蟄時家家戶戶要吃“炒蟲”,“蟲”炒熟後,放在廳堂中,全家人圍坐一起大吃,還要邊吃邊喊:“吃炒蟲了,吃炒蟲了!”盡興處還要比賽,誰吃得越快,嚼得越響,大家就來祝賀他爲消滅害蟲立了功。其實“蟲”就是玉米,是取其象徵意義。

驚蟄的解釋是什麼2

驚蟄的風俗

1、祭白虎化是非

中國的民間傳說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會在這天出來覓食,開口噬人。犯之則在這年之內,常遭邪惡小人對你興波作浪,阻撓你的'前程發展,引致百般不順。大家爲了自保,便在驚蟄那天祭白虎。

所謂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紙繪製的白老虎,紙老虎一般爲黃色黑斑紋,口角畫有一對獠牙。拜祭時,需以肥豬血喂之,使其吃飽後不再出口傷人,繼而以生豬肉抹在紙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滿油水,不能張口說人是非。

2、打小人驅黴運

驚蟄象徵二月份的開始,會平地一聲雷,喚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蟲鼠蟻,家中的爬蟲走蟻又會應聲而起,四處覓食。

所以古時驚蟄當日,人們會手持清香、艾草,薰家中四角,以香味驅趕蛇、蟲、蚊、鼠和黴味。久而久之,漸漸演變成不順心者拍打對頭人和驅趕黴運的習慣,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所以每年驚蟄那天便會出現一個有趣的場景:婦人一邊用木拖鞋拍打紙公仔,一邊口中唸唸有詞地念:“打你個小人頭,打到你有氣冇定抖,打到你食親野都嘔”的打小人咒語。

驚蟄的解釋是什麼 第2張

3、祭雷神蒙鼓皮

驚蟄是雷聲引起的。雷神作爲九天之神,地位崇高,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鳥嘴人身,長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錘,一手連擊環繞周身的許多天鼓,發出隆隆的雷聲,來震動人間,所以過去有驚蟄日祭祀雷神的習俗。

驚蟄這天,天庭有雷神擊天鼓,人間也利用這個時機來蒙鼓皮。

《周禮》卷四十《揮人》篇上說:"凡冒鼓必以啓蟄之日。可見不但百蟲的生態與一年四季的運行相契合,萬物之靈的人類也要順應天時,凡事才能達到事半功倍之效。

4、驚蟄吃梨

在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在傳統文化中,一般節日忌諱吃梨。不過驚蟄吃梨,寓意着和害蟲分離,遠離疾病。

俗話說:“冷驚蟄,暖春分”,仲春二月亦處於乍寒乍暖之際,氣溫多變,氣候較爲乾燥,容易口乾舌燥、外感咳嗽。吃梨能助益脾氣,令五臟平和,以增強體質,抵禦病菌的侵襲。

驚蟄的解釋是什麼3

驚蟄的來歷

驚蟄——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動物。這時氣溫回升較快,漸有春雷萌動。每年公曆的3月5日左右爲驚蟄。二十四節氣之一。

蟄是藏的意思。驚蟄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

我國古代將驚蟄分爲三候:“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黃鸝)鳴;三候鷹化爲鳩。”描述已是桃花紅、李花白,黃鶯嗚叫、燕飛來的時節,大部分地區都已進入了春耕。驚醒了蟄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種昆蟲的時候,此時過冬的蟲卵也要開始卵化,由此可見驚蟄是反映自然物候現象的一個節氣。

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陽到達黃經345度時爲“驚蟄”。驚蟄的意思是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冬眠的昆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爲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晉代詩人陶淵明有詩曰:“促春遘時雨,始雷發東隅,衆蟄各潛駭,草木縱橫舒。”實際上,昆蟲是聽不到雷聲的,大地回春,天氣變暖纔是使它們結束冬眠,“驚而出走”的原因。我國各地春雷始鳴的時間早遲各不相同,就多年平均而言,雲南南部在1月底前後即可聞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卻在4月下旬。“驚蟄始雷”的說法則與沿江江南地區的氣候規律相吻合。

驚蟄的解釋是什麼 第3張

“春雷響,萬物長”,驚蟄時節正是大好的“九九”豔陽天,氣溫回升,雨水增多。除東北、西北地區仍是銀妝素裹的冬日景象外,我國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已升到0℃以上,華北地區日平均氣溫爲3—6℃,沿江江南爲8℃以上,而西南和華南已達10—15℃,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

所以我國勞動人民自古很重視驚蟄節氣,把它視爲春耕開始的日子。唐詩有云:“微雨衆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幾日閒,耕種從此起。”農諺也說:“過了驚蟄節,春耕不能歇”、“九盡楊花開,農活一齊來。”華北冬小麥開始返青生長,土壤仍凍融交替,及時耙地是減少水分蒸發的重要措施。“驚蟄不耙地,好比蒸饃走了氣”,這是當地人民防旱保墒的寶貴經驗。沿江江南小麥已經拔節,油菜也開始見花,對水、肥的要求均很高,應適時追肥,乾旱少雨的地方應適當澆水灌溉。南方雨水一般可滿足菜、麥及綠肥作物春季生長的需要,防止溼害則是最重要的。俗話說:“麥溝理三交,賽如大糞澆”、“要得菜籽收,就要勤理溝”。必須繼續搞好清溝瀝水工作。華南地區早稻播種應抓緊進行,同時要做好秧田防寒工作。隨着氣溫回升,茶樹也漸漸開始萌動,應進行修剪,並及時追施“催芽肥”,促其多分枝,多發葉,提高茶葉產量。

桃、梨、蘋果等果樹要施好花前肥。

“春雷驚百蟲”,溫暖的氣候條件利於多種病蟲害的發生和蔓延,田間雜草也相繼萌發,應及時搞好病蟲害防治和中耕除草。“桃花開,豬瘟來”,家禽家畜的防疫也要引起重視了。

農諺“到了驚蟄節,鋤頭不停歇。”到了驚蟄,我國大部地區進入春耕大忙季節。真是:季節不等人,一刻值千金。大部分地區驚蟄節氣平均氣溫一般爲12℃至14℃,較雨水節氣升高3℃以上,是全年氣溫回升最快的節氣。日照時數也有比較明顯的增加。但是因爲冷暖空氣交替,天氣不穩定,氣溫波動甚大。華南東南部長江河谷地區,多數年份驚勢期間氣溫穩定在12℃以上,有利於水稻和玉米播種

其餘地區則常有連續3天以上日平均氣溫在12℃ 以下的低溫天氣出現,不可盲目早播。驚蟄雖然氣溫升高迅速,但是雨量增多卻有限。華南中部和西北部驚蟄期間降雨總量僅10毫米左右,繼常年冬幹之後,春旱常常開始露頭。這時小麥孕穗、油菜開花都處於需水較多的時期,對水分要求敏感,春旱往往成爲影響小春產量的重要因素。植樹造林也應該考慮這個氣候特點,栽後要勤於澆灌,努力提高樹苗成活率。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