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祠堂文化的意義

祠堂文化的意義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9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祠堂文化的意義,相信很多村裏都設立有祠堂,祠堂裏存放着族譜,擺放着各位祖宗的靈位,逢年過節,村裏人都會自發前來祭拜,追憶祖先,同時希望祖宗能庇佑後代,來看看祠堂文化的意義。

祠堂文化的意義1

一、祠堂文化

祠堂作爲文物建築,承載了諸多歷史、人文、科學、藝術、建築、民俗等信息,是我國珍貴歷史文物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近幾十年來,祠堂的文物價值得到了更集中的關切,全國及各省市都將祠堂列爲各級文物保護單位,且成爲迅速增加的文物保護單位。

在很多祠堂的牆壁上,往往掛有“家訓”、“族規”、“家法”內容的牌匾,它包含了以“忠信孝悌”爲核心的中國傳統倫理道德。

其中有些如“君臣父子”、“三從四德”等封建思想,是屬於我們需要批判的封建糟粕,但有些內容,如敬長老、孝父母、友兄弟、尊師長、睦近鄰、崇儉樸、恤孤寡、戒淫逸、戒奢侈、禁賭博等倫理規範,包含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形成的傳統美德,對今天形成“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範也能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祠堂文化的意義

二、祠堂的文化意義

祠堂,不單是維繫海外鄉親與本土血緣關係,同時也是給鄉親以及所有後代子孫瞭解祠堂文化,瞭解當地文化發展史的一個重要載體。

祠堂,可以說就是一個民俗博物館,又可以說是一部家族變遷史。 傳統中國人對於宗祠的感情,樸素、淳厚,無可扼制,無法割裂。無疑,宗祠是傳統中國人心中血緣崇拜的聖殿,是靈魂皈依所在。是宗族血脈所繫,也是宗族盛衰的標誌。

興旺的家族,四時祭享、香火不斷;衰敗的宗族,祠堂殘頹,香火斷絕。它以血緣爲基石,以親情爲紐帶,穿越漫長的時空隧道,使後人保持着與祖先心靈的溝通。

在以血緣爲座標的宗族關係中,祠堂是尊祖敬宗的聯結點。讀懂了祠堂,也就讀懂了宗族文化的真諦。

三、祠堂的文化價值

每一座祠堂背後,都凝聚着世世代代許多人的情感。這種情感天長日久,延伸成爲一種文化,一種博大精深的中華民族文化。

家族文化是中國宗祠文化的呈現。家族文化縮小了就是小家文化,放大了就是民族國家文化,祠堂是家族文化的支點所在,所具備的尊敬先人、崇揚賢德、教化後人、凝聚人心的作用,與建設和諧社會一脈相承,不謀而合。家和則國和,族興則國興。祠堂裏的祖訓族規,那些教人學好向善、愛國興家的內容,是祖國與民族永恆歷史文化價值的承傳。

祠堂文化的意義 第2張

四、祠堂的傳統習俗文化

在中國古代的封建社會裏,家族觀念相當深刻,往往一個村落就生活着一個姓的一個家族或者幾個家族,多建立自己的家廟祭祀祖先。

“祠堂”這個名稱最早出現於漢代,當時祠堂均建於墓所,曰墓祠;南宋朱熹《家禮》立祠堂之制,從此稱家廟爲祠堂。當時修建祠堂有等級之限,民間不得立祠。到明代嘉靖“許民間皆聯宗立廟”,後來倒是做過皇帝或封侯過的姓氏纔可稱“家廟”,其餘稱宗祠。

祠堂除了用來供奉和祭祀祖先,還具有多種用處。祠堂也是族長行使族權的地方,凡族人違反族規,則在這裏被教育和受到處理,直至驅逐出宗祠,所以它也可以說是封建道德的法庭;

祠堂也可以作爲家族的社交場所;有的宗祠附設學校,族人子弟就在這裏上學。

正因爲這樣,祠堂建築一般都比民宅規模大、質量好,越有權勢和財勢的家族,他們的祠堂往往越講究,高大的廳堂、精緻的雕飾、上等的用材,成爲這個家族光宗耀祖的一種象徵。

祠堂多數都有堂號,堂號由族人或外姓書法高手所書,製成金字匾高掛於正廳,旁邊另掛有姓氏淵源、族人榮耀、婦女貞潔等匾額,講究的還配有聯對。如果是皇帝御封,可制“直篤牌匾”。祠堂內的匾額之規格和數量都是族人顯耀的資本。

有的祠堂前置有旗杆石,表明族人得過功名。

一般來說,祠堂一姓一祠,舊時族規甚嚴,別說是外姓,就是族內婦女或未成年兒童,平時也不許擅自入內,否則要受重罰。

追溯歷史的沿革,解放後特別是60年代那場史無前例的運動,農村的老祠堂基本都被推倒砸爛或改造成了辦公場所等。祖宗排位包括有些藏於其中的家譜等皆被焚燒破壞,後世之人不知祠堂爲何、作何之用者比比皆是。

祠堂的規格不等,祠堂有三進五開間,白牆青瓦,流檐翹角,也有三進多開規模宏大的,佔地幾十畝題匾高高懸掛,雕刻着龍、虎、麒麟等吉祥物的石灰岩石鼓分立在門的兩側。多數高規格祠堂建築爲木質結構,有精美的木雕栩栩如生。一色青磚砌成的山牆氣勢恢弘,上百米之長,近6米高,看不見一絲歲月侵襲的痕跡,牆釘顆顆可見,牆的側門上方石刻“紫氣東來”四個大字流暢醒目。

建造祠堂的古人很有消防意識,在祠堂空曠的廣場的上有水塘等配套建築。

祠堂文化的意義 第3張

五、祠堂的文化保護

老祠堂雖然“貴”爲文物,但如果不採取必要的保護性措施,拿出具體的意見或建議,撥出一定的保護經費修繕,只是讓保護工作停留於口頭上而沒有實質性的“內容”是無濟於事的。

如今,大多數宗祠、年久失修出現殘破的痕跡。一些鄉鎮、街道、姓氏家族大力組織興建或重修祠堂,把過去老祠堂的風格特色在一定程度上被改變甚至被破壞。

當前,分佈在農村的老祠堂,一些始建於明清時代的古建築祠堂特色應受到當地鄉村文化的重視,這是很有歷史價值意義的文化保護遺產。

呼籲,重修重建老祠堂應注重保護它原有的風格,老祖宗留下的好東西一件可不能少,這是它的歷史價值體現,也是老祖宗留下的`寶貴遺產,作爲後人一定千方百計加以保護,這是歷史賦予的光榮責任。

祠堂文化的意義2

一、利國利民,以小見大

大家知道,我國自秦漢以來2000多年間,雖然每隔二、三百年都經歷一次改朝換代,但始終保持了國家統一和強大,中華文明沒有間斷,這在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

秦王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洪武朱棣,直至明中葉,我國曾幾度都以文明昌盛立於世界之巔。有資料稱,到明孝宗“弘治中興”年間,我國GDP曾佔據世界總量的三成。

回望歷史,我們深感到這都與我國擁有優秀民族傳統文化和偉大的民族精神分不開的。再從思想文化的視角來論析,又看到它有祠堂文化參與其中。

祠堂文化的意義 第4張

祠堂文化雖然立足於姓氏的根基,發展同姓爲一宗,然而,天下百姓,尋根謁祖,又都是炎黃子孫,它一頭連着百姓,一頭延展到民族和國家。

它倡導仁愛和合,排拒民族矛盾和宗教之爭,增進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和凝聚力,倡導自強敬業,富涵革新求索,戰勝危難、共同振興的民族精神。

它成爲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部份,對於我們國家的統一和諧,民族的繁衍昌盛和華夏文明歷千年而不斷,都起到了積極的助推作用。

特別是在當今西方勢力力圖西化,思想文化呈現多元的情況下,祠堂文化更顯現它是一支化解社會矛盾,促進基層穩定,抵禦西化侵害,守護民族優秀傳統的堅強力量。

所以,別看我們這些分佈在村落裏的小小祠堂,它所具有文化特質和功能如此重要,它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好東西,而且世界上唯我獨有。我們不要以爲是“不管部”管的而小視它。以小見大,高屋建瓴,纔會理會它的意義。

祠堂文化的意義 第5張

二、廣參與,接地氣,便於解決實際問題

當前,各類社會組織爭相發展,出現了新特點,不過,大家可以看看,現在那一個社會組織能有像祠堂這樣在城鄉普及,哪一個社會組織有這樣多的基層民衆自動參與!

這充分說明了祠堂建設能順應形勢要求,有着立足基層第一線,聯繫羣衆面廣,便於解決實際問題的突出優勢,能體現一種社會管理的“軟性”實力。

現在,不少羣衆對社會道德滑坡意見很大,祠堂在道德教育,營造良好道德環境方面大有作爲。

例如,有地方發生土地、房產糾紛,宗親鄰里長期鬧矛盾,鬧到司法部門都難解決,祠堂宗長主動上門做促和工作,就把矛盾給化解了。

蕉城也有一個祠堂,發現有個宗親家庭婆媳不和,甚至鬧得左鄰右舍不得安寧,祠堂宗長就先對媳婦講孝順,曉之以理,對婆婆講家庭和睦的重要,終於使婆媳重歸於好,影響了一大片,可謂把美德教育深入到羣衆中去了。

還要特別提到的是,我們熱心搞祠堂建設的,都是衷心擁護祖國和平統一。

蕉城區有臺胞宗親的祠堂,都很主動幫助認祖尋親,爲促進和平統一做一份努力。還有不爲關注,卻很值得肯定的是,有地方祠堂通過敬宗認祖宣傳,自覺抵禦了境外宗教勢力的滲透和影響。

近年來,許多祠堂幫助宗親發展實體經濟,在引進人才、資金、項目,參與家鄉建設方面作出一定成績。

可見,祠堂落在民間,能“接地氣”,很有羣衆基礎,解決問題容易到位。在新形勢下,能夠承前啓後,成爲傳播中華優秀文化一塊陣地,助力於社會經濟發展的一支力量。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