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添丁點燈風俗

添丁點燈風俗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6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添丁點燈風俗,其實大部分的節日和風俗都是經歷了很長時間流傳下來的,而添丁點燈這個風俗就是其中一種,很多人對這個風俗並不是太瞭解,下面爲大家分享添丁點燈風俗。

添丁點燈風俗1

“點燈”是橋頭新春古老民俗,凡在前一年出生的男丁,照例要在今年春節期間熱熱鬧鬧地舉辦“點燈”儀式。而從年初三開始,父輩們就忙着來到橋頭老街採購“點燈”用品,因此,每年的年初三,橋頭老街就會出現一隊隊挑着鬥谷籃來買燈公的父輩們。

“點燈”儀式上不可缺少的用品有燈籠、燈公、禾碌燈、燈盞,香芹、蔥和大桔等。像橋頭鎮東江村,每年年初三,生了男丁的父親們都會挑着鬥谷籃去老街買點燈用品,回來的時候會邊走邊放鞭炮,一進村便鑼鼓喧天,鞭炮齊鳴,歡迎“燈公”回來,浩浩蕩蕩的“買燈”隊伍成爲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對於“點燈”儀式,東江村村民介紹說:“要一邊走一邊放鞭炮,回來我們村裏後再放大約800米長的鞭炮。還有醒獅表演,儀式非常隆重。”

添丁點燈風俗

據介紹,橋頭“點燈”習俗,就是誰家喜添新丁,來年正月便要舉行“點燈”儀式,大擺筵席,宴請宗親兄弟飲燈酒,“點燈”的日子按姓氏不同而不同,年初一到年初九不等,正月十五“結燈”,以這種風俗形式分享添丁之福,對新生男丁的美好祝願。

“買燈就是大家擔着鬥谷籃去橋頭,走路去買,走路去走路回來,買慈菇、芹菜、燈籠,這樣擔着回來,一邊走一邊放鞭炮,歷來都是年初三買燈公,買了過來祠堂,就早晚過來添香,年初八就點燈,請親朋戚友來吃飯,到正月十五就結燈。”東江村村民告訴記者,這個是當地一路傳承下來的,所以他們也是跟着這個習俗去走,再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

添丁點燈風俗2

正月初十到,兩廣許多地方開啓了“上燈節”的喜賀日子。上燈節是我國的傳統民俗。每年正月元宵節前後,凡宗族中有生有男孩的人家,都必須在祖祠上廳、祖宗靈位牌前方掛上一盞新燈籠,以此向祖宗傳達添新丁之喜訊,又俗稱“掛燈”,所以“上燈節”也被爲“掛燈節”。在廣東順德,廣西岑溪、容縣、藤縣、北流、興業等很多地方都保留着這個傳統。

一般“上燈節”爲期五天,分三個步驟,在正月初十零時開始“上燈”,正月初十到十六“暖燈”,正月十六“落燈”。某些地區在正月初九或十一或十二或十三"上燈“,正月十五或十六"落燈"。在廣東順德,廣西岑溪、容縣、藤縣、北流、興業等很多地方都保留着這個傳統節日。

據記載,新生兒如是男孩(添丁),滿月後,在次年的農曆正月初十日,要懸燈慶祝(諧音“添燈”),俗謂“掛燈”或“上燈”,寓意添丁發財。在初十日零時,將五彩紙紮的花燈懸於屋廳(太公、宗祠)的棟樑上的燈棚裏。這天親戚朋友都帶禮物來道賀,主家設宴招待,是謂請燈酒。

添丁點燈風俗 第2張

正月初十,又到了梧州蒼梧沙頭舊街一年一度掛燈的日子,掛燈,這是當地沿襲了很多年的習俗,與其他地方添丁戶各自掛燈不同的是,沙頭舊街的掛燈是添丁戶集資共同掛燈,共擺宴席聚餐,並且宴席是開在“燈頭哥”家裏。

初十隻掛燈不聚歺,只分一些供品,宴席聚餐是在正月十六圓燈那天,當天會擡金銀豬遊行,更加熱鬧。

每年最先出生的男嬰自然而然地被奉爲“燈頭哥”,一到年底,那戶人家就要負責召集各添丁戶開會集資,商量爲孩子慶典祈福的具體事宜。當然啦,到時宴席是開在“燈頭哥”家裏。

最先出生的孩子如“王者降世”,特別的聰明伶俐,寓意是當年出生孩子未來幸福生活的引領者,每年的添丁戶如中了“狀元”那般高興!

掛燈節,天降喜雨,沙頭舊街25戶添丁家庭集體出動,今年是陳姓燈頭哥。掛燈隊伍擡着三牲酒禮,舞着獅子敲鑼打鼓,走街穿巷遊街、並集體到天后宮祭拜媽祖,把花燈高高懸掛在天后宮大殿橫樑上,祈求小朋友聰明伶俐,快高長大,請媽祖他祖先神明保護。

這是名爲“格食箱”的用來裝供品的物什,是先輩傳下的寶物,硬料木做成的龕子四面雕有精美圖案和有教育意義的詩句,擡起來很沉,後來經過不鏽鋼改裝,少了許多古味。

與往年相比,舊街今年的上燈慶典有點冷清,巡遊的隊伍少了舞龍和傳統的“八音”以及清脆說悅耳的七星小鼓,因爲生活,舞龍隊中的一些“富娘婆(即婦女)”提前去廣東打工了。

初十掛燈,十六圓燈,環街環村遊行慶典那天,鑼鼓鏘鏘,鞭炮齊鳴,舞獅舞龍,橫街窄巷,一團團爆竹散發出的硫磺味直鑽人們的鼻孔,驅風袪邪,黑壓壓的人羣擦肩接踵,大有舊日“花街紅粉女,爭看綠衣郎”的盛況。

十六圓燈慶典活動結束後,添丁的父母們抱着各自的孩子在“娘娘”廟前來一張合照,定格開心時刻,看自已年輕的臉龐和稚嫩的嬰孩,一種責任一份嚮往油然而生…

有上燈就有圓(落)燈,正月十六爲圓(落)燈日,在正月初十沒有喝上燈酒的親戚朋友到十六落燈日這天要補喝。

添丁點燈風俗3

從化掛花燈(即上燈)習俗始於明末清初,源於一個美麗的傳說。粵語中“燈”與“丁”同音,上燈意爲“添丁”。以前每當老百姓家裏生了男孩,就會在春節元宵或中秋節期間掛花燈,稱爲“上燈”。

習俗儀式包括放燈繩、選燈、迎燈、上燈、暖燈、化燈(也稱圓燈)六個環節,其間還有客家鑼鼓、舞龍獅、祭祖、飲燈酒等活動。彩燈都是特製的,燈架用竹篾扎架,彩紙作面。彩燈集扎作、編織、民間繪畫、剪紙、書法、詩詞於一體,彩燈製作者均爲本地巧手。

東莞添丁點燈習俗

自古以來,中國人都喜歡掛燈籠以慶祝家裏的大小喜事——婚慶時掛燈,壽誕時掛燈,喬遷時掛燈,燈籠似乎總是與喜慶相聯繫,那閃爍不定的'點點燈光中蘊含的是悠久的歷史文化。

在佛子凹,每逢新春佳節,村民也會掛花燈來慶祝他們的喜事。“燈”與“丁”同音,村民所掛的是“繼後香燈”的“燈”,是村內慶賀弄璋之喜的一種燈,他們把這一禮俗稱之爲“點燈”。新丁只有通過了點燈儀式,才能被載入族譜,成爲家族的正式成員。因此,“點燈”被視爲是家族添丁的慶祝儀式,也是入族入譜一種重要儀式。

佛子凹的點燈習俗歷史悠久,可追溯至明朝中期。在農耕時代,男丁對於一個家庭來說尤爲重要,男丁的數量決定了農耕家庭勞動力的大小,因此,添丁是一大喜事,弄璋之喜必定要以隆重的形式來慶祝。點燈這一祈求人丁興旺的祝賀儀式隨着家族的發展,代代相傳,流傳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

添丁點燈風俗 第3張

什麼是“上燈”?

正月初十也是上燈節,這是一個古老的習俗,早在漢朝時期就有了,一般“上燈節”爲五天,共分爲三個步驟,分別爲上燈,暖燈和落燈。從正月初十的零時開始“上燈”,也叫“開燈”,而這種上燈是專門爲孩子祈求平安的。

在《岑溪縣誌》中記載說:“每年正月初十,添了戶且爲當年正月初十前出生,已滿月的人家,都要在這一天懸燈慶祝”。“上”也就是“懸掛”的意思,而“燈”通“丁”,所以家中生了男孩就被稱爲“添丁”,與“添燈”諧音。

意思就是前一年家裏生了男孩,並且是在正月初十之前已經滿月的孩子,到了正月初十這一天就要“上燈”,也就是“添燈”。如果沒有滿月,則上燈的時間就到了下一年的正月初十。

在上燈時,一般是孩子的父親帶着鞭炮,從自己家門開始一直放到村中的社根,然後將花燈懸掛在燈棚中,花燈上寫有男孩的名字。“社”指的是村中土地爺居住的地方。

之後村中負責寫族譜的長輩見到花燈後,就會把燈上面男孩的名字寫進族譜。在“上燈”這一天,最先祭拜祖先,也就是告訴祖先,家裏“添丁”了。並且要擺酒席招待村中人,俗稱“請燈酒”。

上燈之後還要“暖燈”,也就是從正月十一之後,長輩要早晚到燈前觀看,並且要往燈中添油和祭拜,以確保花燈日夜不滅,代表香火不斷。到了正月十六日,將花燈取下來懸掛於祠堂或者客廳中,謂之“落燈”。

這種習俗就是希望孩子能得到祖先和土地爺的保護,可以健康成長。之所以在“地日”這一天上燈,就是因爲土地是萬物之母,是萬物的出生之地。所以說“家中若添丁,地日必上燈”,是人們對孩子的一種期望。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