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夏至後面的節氣是什麼 夏至後幾天入伏

夏至後面的節氣是什麼 夏至後幾天入伏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5.0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馬上就要到夏至節氣了,應該很多人也已經感覺到天氣逐漸變的炎熱,那麼夏至後面的節氣是什麼?夏至後幾天入伏?下面就跟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夏至後面的節氣是什麼

夏至過後就是小暑節氣了,氣溫會逐漸升高,雖然小暑不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但是小時節氣已經十分炎熱了,所以夏至過後大家就要開始注意防暑。

夏至後面的節氣是什麼 夏至後幾天入伏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公元前七世紀,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每年的夏至從6月21日(或22日)開始,至7月7日(或8日)結束。夏至以後地面受熱強烈,空氣對流旺盛,午後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陣雨。

夏至的下個節氣是小暑,小暑(Lesser Heat),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一個節氣,也是干支歷午月的結束以及未月的起始;公曆每年7月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05°時爲小暑。暑,表示炎熱的意思,小暑爲小熱,還不十分熱。意指天氣開始炎熱,但還沒到最熱,全國大部分地區基本符合。全國的農作物都進入了茁壯成長階段,需加強田間管理。

夏至後面的節氣是什麼 夏至後幾天入伏 第2張

夏至後幾天入伏

夏至日後數到第3個庚日是初伏,但庚日並不是固定的。

我國古代用天干、地支合併記載時間。天干的數字有10個,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的數字是12個,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把天干與地支相配,就得甲子、乙丑、丙寅、丁卯……,交叉配合60次,故稱60花甲子。“三庚”就是遇上3個“庚”字,到第3個庚日爲初伏。由於天干是10個,所以每隔10天就出現一個庚日,如庚子日、庚寅日、庚辰日等。一年365天(閏年366天)都不是10的整數倍,今年某一天庚日,明年就不一定是庚日。由於庚日的變化不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盡相同。

入伏是從夏至日後數到第3個庚日是初伏,由於一年365天(閏年366天)都不是10的整數倍,今年某一天庚日,明年就不一定是庚日。就是說,庚日的日期是有變化的,並不固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盡相同,但入伏日期總是是在7月11日至7月21日之間。第四個庚日到第五個庚日爲中伏,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到第二個庚日爲末伏。每一個庚日相隔10天,中伏天數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間有4個庚日時,中伏爲10天,有5個庚日時,中伏爲20天。

夏至後面的節氣是什麼 夏至後幾天入伏 第3張

2018年入伏是哪天

2018年入伏的時間是2018年7月17日,具體2018年數伏時間表如下:

2018年初伏10天:2018年7月17日-2018年7月26日;

2018年中伏20天:2018年7月27日-2018年8月15日。

2018年末伏10天:2018年8月16日-2018年8月25日。

伏是中原地區在一年中最熱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農曆計算的,大約處在陽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間。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相同,需要查曆書計算,簡單地可以用“夏至三庚”這4字口訣來表示入伏的日期,即從夏至後第3個“庚”日算起,初伏爲10天,中伏爲10天或20天,末伏爲10天。

三伏天出現在小暑和立秋之中,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日子。所謂的“伏天兒”,就是指農曆“三伏天”,即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 可以這樣理解:“伏”就是天氣太熱了,宜伏不宜動。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稱之爲“伏”,是因爲也有不少寒冷因素在內。三伏是中原地區在一年中最熱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農曆計算的,大約處在陽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間。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