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懶惰是一種天性

懶惰是一種天性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1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懶惰是一種天性,大家應該都清楚人天生是有惰性的,在生活中我們也總是會經常做出更容易的選擇,尋找阻力最小的道路或成功的捷徑解決問題,以下了解懶惰是一種天性。

懶惰是一種天性1

懶惰是人的天性,世界上大部分人都是懶惰的,甚至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着懶惰的一面,長着懶惰的基因。人類的懶惰本能可以使自我軀體在適當的時候獲得放鬆,從而恢復機體活力並獲得再次投入工作的力量。

現代人的辛勤與忙碌,大多數都是被壓力所迫而不是出自其本意,如果不用工作就可以衣食無憂,相信沒幾個人會選擇天天上班,更別說是辛勤和忙碌了。

懶惰作爲人性的普遍存在,某種程度上也促進了人類社會的進步。比如說:因爲懶得看報紙所以發明了電視機;因爲懶得逛街所以發明了網購;因爲懶得洗衣服所以發明了洗衣機......

雖然懶惰往往是人類進步的動力,但是進步往往不是懶惰的人創造的。因爲發明創造是爲懶惰的人發明和服務的,但是卻不是懶惰的人發明出來的。

懶惰的本質就是希望不付出或者少付出就想要獲得很舒服的生活獲得得到很高的回報,並且希望這種舒服和回報是持久性的。

懶惰心理有四種表現:一是希望不勞而獲,二是希望一勞永逸,三事希望一蹴而就,四是內心一無所求

不勞而獲實際上永遠都是懶人們追求的最高標準,有的人就算沒有不勞而獲的想法,至少也總是希望能夠一蹴而就,希望一勞永逸。但是抱有一勞永逸的心態做事,看似可以把利益持續化,或是把付出最小化,但是後果往往是損害大於利益。

懶惰的人在意識到不勞而獲和一勞永逸的危害性之後,就會想着能否一蹴而就。但是一蹴而就帶來的往往是能力不夠而不能勝任,或是不知道因果而無法持續。

懶惰是一種天性

只有一無所求的“懶人”才能順其自然的懶惰、毫無顧忌的懶惰。假如你真的一無所求,你當然就不需要去勞動、去思考,去索取,那也就不會悲傷,憤怒,失望,那你就可以做到順其自然的懶惰、毫無顧忌的懶惰。但是常人是很難達到這類境界的,因爲常人的懶惰總是伴隨着慾望,估計只有無慾無求的人才能達到這種境界。

在現實生活中,大部分人就算沒有不勞而獲的想法,至少也總是希望能夠一蹴而就,希望一勞永逸。但是世界上沒有一招制勝的祕訣,也不會出現孤注一擲就能成功的事情。

如果懶惰這麼容易就能賺錢的話,那這個市場誰在虧錢,難道會是那些勤奮的人?賺錢的方式可以有幾千種幾萬種,成功背後的原因也可以是多種多樣的,但是絕對不會有一種成功是因爲懶惰。所以由此可以看出,資本市場的財富分配原理多半是“懶人”的`錢被勤勞的人賺去。

懶惰的人爲什麼會虧錢

懶惰的人爲什麼會在期貨投資領域虧錢,那些懶人的想法和做法無非就是想花最少的精力去快速穩定的賺錢。自己要是不用思考,不用判斷就好了,直接按照一種既定的規則或者是光聽取高手的意見建議就夠了,那樣子就省事多了。所以說懶惰的人永遠無法知道自己爲什麼會賺錢,爲什麼會虧錢,所以只會偶爾賺錢,經常虧錢。

在期貨投資方面,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去盯盤,因爲期貨行情很大,時時波動,你不能放任不管。期貨市場是很多人渴望一夜暴富的場所,但是在這個市場裏沒有那個成功的人不是通過長期的艱辛努力得來的。

在期貨市場,就算是真正有天賦的人從入行到穩定盈利也需要三到五年的時間。在這個市場裏,你需要了解的東西特別多,比如你的資金,技術,心理,這些都需要很長時間的積累。那些沒有隨市場變化而變化的交易技巧,又沒有能力規避市場風險的懶人,如果想要在期貨市場想要以靜制動的結果往往是錯過了大機會,逃不過大損失。

當市場變化的時候,很多相關的技術指標和交易方法都會失靈,甚至成爲虧錢的元兇。所以懶得去發現,懶得去解釋,懶得去分析,懶得去改變的人就一定會虧損。

懶惰是一種天性 第2張

怎樣才能克服懶惰

理財是門技術,也是一門藝術。不專業不是致命傷,關鍵在於你重不重視,肯不肯爲它付出。有投入纔有產出,這個投入包括資產,時間和精力各方面。關心財富纔有資格成爲它的主人,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念,堅持不斷,辛勤的爲它付出,相信每個人都能打理好自己的財富,實現美好的人生規劃。要想滿足自己的財富慾望,我們首先就要克服懶惰。

克服懶惰要做好3件事:明確需求、不段學習、投資組合。懶人的錢總是被勤勞的人賺去。想要去賺別人的錢就要多分析自己目前所處的行情狀況,多去了解不同的交易技巧還要建立自己的交易系統,多研究,不斷修正改善;然後還需要多去了解不同領域的投資渠道,或是同一領域不同的投資品種,多做投資組合,降低風險度。

比如在期貨投資中品種組合的作用,我們的時間和金錢都是相當有限的,但是在期貨投資市場風險是無時不在的,所以必須要做投資組合。要把風險不斷拆分,讓盈利的部分充分增長,並把組合中虧損的部分及時調整,最終實現穩步贏利。當然了,期貨投資組合的應用是容不得半點馬虎和半點懶惰的。

期貨投資組合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爭取更多的期貨投資機會;充分使用資金;回報率最大;波動率最小。

總的來說就是:懶惰的人未必一貧如洗,勤奮的人也未必富可敵國,但是隻要我們能夠克服懶惰,你的生活就一定可以比以前更享受,比現在更舒服。

懶惰是一種天性2

懶惰是大腦的天性

說起大腦,可能每個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它天生具有專注的特質。但當你真正瞭解大腦後,你會發現大腦天生就具有懶惰性。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大腦如此懶惰呢?

一是因爲大腦消耗的能量比較高。大腦能夠消耗一天所需能量的20%,除了它以外,身體的任何一個部分都沒有如此大的耗能。

另外,大腦喜歡隨大流。沒經過訓練的大腦就像一個小孩似的,隨時會受到別人的影響,爲了使自己顯得不那麼異類,就會與別人保持一致的步伐。

正是因爲這些原因,才導致我們養成遲遲無法行動,做事一拖再拖的習慣。不過不用擔心,當我們學會了激發大腦的主動性後,做事便會事半功倍。

當我們在做一件事時,可以使用自我暗示這個方法。

我們可以每天不斷地告訴自己,我們的各個方面都在不斷地變好。重複這句話的時候,我們越是處於放鬆的狀態,我們的大腦就越容易體會到這句話的真諦。

懶惰是一種天性 第3張

然後,我們就可以將大目標分解成階段性的小目標。

我們可以將大目標分解成可執行的小目標,放到以“周”爲單位或以“天”爲單位中去踐行。

這樣,每完成一個小目標,我們都能體會到這種愉悅感,這會促使我們更加積極行動。

我們最終的目的就是要讓大腦不斷地享受愉悅感。

相信大家都有過這樣的體驗,當你克服一項困難後會感到特別高興,那這種高興的體驗就是因爲大腦分泌的多巴胺所導致的。

簡單來說,多巴胺就是與快樂有關的腦物質。當大腦分泌大量的多巴胺後,爲了再次體驗這種愉悅的感覺,大腦就會增強學習興趣,提高相關部位的活躍度。

大腦的天性就是懶惰的,這是誰也無法改變的事實,而能改變這種狀態的方法就是刺激大腦分泌更多地多巴胺。

我們需要每天勤加練習促進多巴胺分泌的方法,當我們將其化成習慣後,所有階段性的小目標都會越來越容易實現,最終就會實現當初看似遙不可及的大目標

懶惰是一種天性3

懶惰是人的天性,孩子不想學就別逼他,這種縱容其實害了孩子!

現在的 80後90後父母,自主意識強,有自己獨立的想法和思考。和我們的父母輩不同,在教育孩子方面他們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比如在督促孩子學習這件事上,有的家長就認爲,“孩子不想學就別逼他,民主纔是最好的教育。”這種觀點看似正確,但其實是一種僞民主,並沒有真正替孩子的將來考慮。

記得音樂天王周杰倫在某次採訪時曾說,“自己四歲的時候就要每天彈兩個小時鋼琴,一開始坐不住,母親就會拿着藤條坐在旁邊陪念。自己當時很羨慕別的小朋友可以在外面玩耍,但長大後卻衷心地感謝母親當年對自己的嚴厲管教。因爲沒有母親的嚴厲管教,就沒有自己今天的成功。”

每個人的成功都是歷經種種辛苦之後的回報,是量變到質變的結果。今天看似輝煌的成功,如果沒有往日一點一滴的積累,沒有淚水和汗水的揮灑,沒有一次次痛定思痛的轉折,是不可能實現的。而懶惰是人的天性,在孩子還小的時候,他很難有一顆高度自律的心,能夠督促自己一步步走向成功。這就需要父母多一些辛苦付出,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鼓勵和鞭策孩子,在孩子不願意學習的時候“拉孩子一把。”

如果孩子“不想學就別逼他”,結果會怎樣呢?是的!當孩子成長在父母“好商量、易妥協”的家庭氛圍下,自然心態更輕鬆,不會有心理壓力,父母也不用擔心因得罪孩子而傷害親子關係,一家人看似更其樂融融。但從長遠來看,這種和諧卻只能是暫時的,並不真實。首先,學習上父母或許可以不逼孩子,但當孩子走上社會,會遇到很多無可奈何的“被迫”時刻,比如被逼着加班、被逼着出差等等,我們終究要學會如何應對;

懶惰是一種天性 第4張

其次,學習最忌諱淺嘗輒止,很可能孩子一開始不願意學的知識,耐着性子多掌握一些內容,就會漸漸變得喜歡,而如果一開始家長沒有鞭策孩子“繼續”,那也就沒有然後了;最後不管是學習什麼內容,學海無涯苦作舟,學習的過程都會相對枯燥,這是不可避免的,家長應引導孩子如何去適應和自我調節,而不是教孩子逃避。

父母之愛子,則爲之計深遠。千百年前,《觸龍說趙太后》的故事,趙太后忍住心中的百般不捨,將最疼愛的小兒子長安君送到齊國做人質,這件事就告訴我們,愛孩子應該替他考慮長遠,讓他將來能夠更好立足,而不是目光短淺地讓孩子享受“眼下的快樂”。

逼孩子學習也是如此,眼下犧牲了孩子玩樂的時間,但從長遠看卻提高了孩子的學習能力,養成了孩子勤奮好學的好習慣,幫助孩子增長了見識。所以,“孩子不想學就別逼他”其實是一個誤區。

需注意的是,雖然“孩子不想學就別逼他”是一個誤區,但家長也不能走極端,“孩子不想學就把孩子往死裏逼”。我們所說的“逼”,是講究適度原則的,是建立在家長給予孩子足夠的愛的基礎上。在逼孩子之前,我們應儘可能地愛孩子,悉心照顧孩子的日常起居,給孩子創造生活的浪漫和驚喜,儘可能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等等,感受到了父母足夠的愛,孩子也纔不會對家長的“逼”過度反感;

同時,“逼”也是要適度的,要在孩子可以承受的範圍內。比如孩子資質很一般,家長卻非要把孩子逼成學霸,這是極其不現實的,也是孩子根本辦不到的,“逼”得太緊反而可能把孩子逼上絕路。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