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端午節的習俗有哪些呢

端午節的習俗有哪些呢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7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端午節的習俗有哪些呢,端午是我們中華傳統的節日,在我們的影響中也是有很大的作用的,所以對於我們來說關於端午的習俗在不同的地方也是不一樣的,那麼端午節的習俗有哪些呢,下面是相關介紹一起了解一下吧。

端午節的習俗有哪些呢1

端午節的習俗有哪些呢

端午食糉

糉子,是端午節時必吃的一樣食物,從春秋時期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糉葉、包糉子,和和美美的過端午節,糉子,又稱“角黍”、“筒糉”等。糉子的由來已久,其花色品種更爲繁多。

小貼士:端午節吃糉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民俗活動,端午節賽龍舟最早當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龍神的一種祭祀活動,史書記載,賽龍舟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興起的。賽龍舟不僅是一項體育娛樂活動,也體現出人們心中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

門上懸艾葉、菖蒲

俗話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在端午節前一天或者前幾天,傳統一些的家庭會灑掃庭院,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爲艾人、艾虎;也有將艾葉等香草製成花環、佩飾的,這些飾品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點雄黃酒

雄黃是一種藥材,具有很強的殺毒作用,端午節的時候,溫度已經開始升高了,天氣非常的炎熱,在端午節時,古人們會將雄黃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腦門、手腕、腳腕等處抹上雄黃酒,據說,這種做法可以使蚊蟲、蛇、蠍、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上身。

佩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但現在很多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

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愛。

栓五色絲線

古人以五色爲吉祥色。端午節清晨,大人起牀後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據說,戴五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蠍類毒蟲的傷害,意味着兒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端午節艾草的作用

1、驅蚊蟲

艾草的莖、葉中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這種揮發性芳香油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的作用,而艾草中又以含有五月艾含艾油最多、功效最好,人們也就爭相採艾了,還會在家門口掛幾株艾草,由於艾草特殊的香味,人們用它來驅病、防蚊、辟邪。

2、應節

自古以來,人們就有在門上懸掛艾草和菖蒲的傳統習慣,端午節的時候,在門上面掛艾草可以起到弘揚傳統文化和民俗的作用,對中華文明的傳承具有很重要的文化和歷史作用。

端午節的習俗有哪些呢2

端午節吃糉子是中國的傳統習俗,然而,在國外也有不同的.吃糉子習俗。

日本人在過節時所吃的糉子不是用糯米做的,而用粉碎的米粉做,糉子的形狀與中國不同,普遍將糉子包成錘子形狀。

緬甸人也喜愛吃糉子,但和端午節沒有什麼聯繫。他們是用糯米爲原料,用成熟的香蕉和椰蓉作餡,這樣做成的糉子酥軟、甜滋滋的,吃時香味撲鼻,令人回味無窮。

越南人在端午節吃方形鹹糉。這種糉子是用蝦、瘦肉、鴨蛋黃、紅豆做餡,頗具閩粵風味。還有一種甜糉,是用糯米粉捏成粉團,將椰絲、紅豆或綠豆餡塞入粉團做成的菱形糉,蒸熟之後沾上蜜汁或砂糖吃。

新加坡人都很愛花,每當有客人來訪時,主人都會送上幾束花,且還會端來花汁浸染的糉子請客人來品嚐。這種花汁糉子是用綠葉包成多角形狀,只有雞蛋那麼大小,展開綠葉後,?面的糉子是由花汁染成淡綠色的米粉精?而成的,色澤誘人,吃起來味道清香可口。

馬來西亞,人們所做的糉子與廣東一帶的糉子有點相似,除了較常見的鮮肉糉子和火腿糉子等品種外,還有豆沙和椰蓉等幾種糉子,香甜可口,美味醇香。

印度尼西亞人對糉子餡要求特別講究:有豬肉餡、牛肉餡、雞肉餡,有臘肉餡、火腿餡,還有廣味香腸餡、蝦肉餡、魚肉餡。印尼糉子是用粳米做的,較之糯米容易消化,加上竹葉誘人的香氣,很能引起人們的食慾。

菲律賓糉子是長條形,風味與中國浙江一帶的糉子相同。糉子是菲律賓人過聖誕節必不可少的食物。

泰國人在每年4月潑水節或7—9月雨季時吃糉子。泰國糉子以甜味爲主,包糉子前,先將糯米泡在椰汁,使之具有椰味清香。糉子餡用椰子、黑豆、芋頭、地瓜等做成,外形小巧精緻,泰國糉子有蒸、烤兩種吃法。

哥斯達黎加的糉子用一種經過特別加工,帶有粘性的玉米粉爲主要原料,配以雞肉、牛肉、胡蘿蔔、土豆、橄欖、辣椒等。有的還要澆上牛肉汁,然後用新鮮的香蕉包成扁方形。

祕魯人是在聖誕節時吃糉子,全家人圍坐在一起邊歡慶聖誕節,邊吃糉,甚至已出嫁的女兒,也趕回孃家吃糉子。

墨西哥,糉子叫做達瑪爾,所用的原料是粗顆粒的玉米麪,用肉片和辣椒等做糉子的餡,用玉米或香蕉的葉子包成,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

拉美糉子有其特別來歷。400多年前,西班牙殖民主義者統治了拉丁美洲的大部分地區,印第安人被迫遠離家鄉去服苦役。婦女們爲了讓丈夫和兒子能夠在路上吃到可口的飯菜,就把蒸熟的玉米粉和土豆、胡蘿蔔一起用香蕉葉包裹起來,作爲路上的乾糧。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