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爲什麼會成爲現在這樣的性格呢

爲什麼會成爲現在這樣的性格呢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7.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爲什麼會成爲現在這樣的性格呢,在生活中,自己偶爾會想起來自己以前的性格不是這樣的,是從什麼時候慢慢變了,變成現在這樣的性格了,小編和大家一起來看看爲什麼會成爲現在這樣的性格呢。

爲什麼會成爲現在這樣的性格呢1

以前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就是“如何才能夠改變自己,讓自己更自信一些?“但很長時間都沒有想明白,雖然也會經常在網上看文章、看視頻,以及看書,但是僅限於懂了很多道理。懂了,也就懂了,我還是以前那樣,並沒有因爲懂了就變的自信了。最近聽到這樣一段話,才使我明白爲什麼會如此: 懂了不等於就理解了,即便理解了也不等於就能夠會運用到工作或生活當中,能夠運用到工作和生活當中也不等於你能夠堅持下去。

我想:這下我是真的”懂了“,以前雖然不斷的在尋找改變自己的方法,但是我卻處於一種”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感覺自己懂了很多道理,但實際上只是聽說過,或者聽到過,聽完以後沒有去深入思考,也沒有去及時的結合自己的情況應用到工作和生活當中】的狀態,而通過最近這三個月的堅持學習,我已經進入到了另一種狀態: 知道自己不知道【 聽到一個道理後,開始結合着自己的情況進行深入思考,思考道理背後的本質,並思考如何把聽到的這個道理結合着自己的情況進行應用】。

比如前天晚上我聽了”21天改變自己“課程的第七節課,是關於人格方面的內容。如果在以前,我會認爲自己懂了人格結果是由本我、自我、超我組成,僅此而已。至於爲什麼要講這個內容,對我改變自己有什麼樣的意義,如何才能應用這些內容等,很少有深入思考這些問題的想法,總會陷入到“迫切渴望改變,大量去吸收知識,卻不會應用知道”的惡性循環當中。

現在不一樣了,我知道這個內容不太好理解,是屬於“精神分析”方面,之所以要講這個內容,是爲了啓發我們思考:自己爲什麼會成爲現在這個樣子(性格、行爲、思想)?我現在會帶着問題來聽,聽完以後自己找到答案。比如,本我、超我和 自我是什麼?後來瞭解到:每個人的人格結構當中都有本我、自我和超我這三個我,也正是如此,才使我們在面臨一些問題需要做選擇的時候會糾結。

根據我的理解,一個人的本我就是我們人格結構當中最原始的那一部分,是一個人本能的慾望,它遵循的是追求快樂的原則。那我如何把這個知識點應用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當中呢?根據我記住的是追求快樂原則,使我想到自己一歲半的兒子,他的很多行爲好像就是他的本我在起作用,他目前做什麼事情只在乎自己的需要,不在乎別人的感受和看法,想要吃東西就吃,想要睡覺就睡,想要玩玩具就玩,不會管是不是合適的時間,這東西是不是自己的,而只考慮我想要!

而超我呢, 就是當我們懂事以後,被家人、被社會灌輸的一些倫理道德準則。 它會對本我進行壓制和博弈,就像上面我說的兒子想玩玩具他就玩,而當一個十幾歲的孩子,他想玩一樣東西的時候,就要考慮這個東西是不是我的?對方是否同意讓我玩?如果我強行要玩會有什麼後果等,這樣的思考,就說明他的人格結構中有超我在起作用。有時候,如果被灌輸的過程中是通過負強化的方式,那就會使一個人的超我過分的強大。

比如, 小時候父母讓我們按照要求做事,而自己沒有做到或沒有做好,有的父母會責罵、譴責、羞辱, 甚至是毆打,這樣的行爲方式,就會使自尊心很強的人把道德倫理看的無比的重要,以至於在長大成人以後,寧可自己受到傷害,也不去違背。就像有一位學員,已經35歲了,仍然沒有結婚,雖然相親過很多次,但總是無法接受,總覺得有些地方不滿意、不合適,其實這是因爲她人格當中的本我和超我不斷在進行博弈,導致她的意識不斷的糾結,無法做出決策,患得患失。

根據我參加這三期課程的觀察和了解, 參加這個課的學員大都是超我過於強大。 而且稍加追蹤, 就會發現很多人背後都有一個強勢的媽媽或者家人。 跟很多學員相似, 我也是超我非常的強大。 甚至像老師曾經跟我說的, 強大到有點強迫症的狀態。

在我們公司我屬於學歷比較低的,因此我總是去做着沒有人願意做的枯燥活兒,而在我的心裏, 我覺得這就是我該做的,別人不想做的就該我去做, 別人吃不了的苦就得我去承受。

難道是我真的就願意去做這些事情嗎?並不是這樣,只是因爲我的超我過於強大,不敢去反抗。有一次我就忍不住發牢騷了, 我當着經理的面說:“煩死了, 我做不下去了!受不了了。” 我的經理沒有說什麼只是悄悄地走開了(可能他太理解我的心情了)。

我發泄完了之後就不斷的自責,覺得自己太不應該向經理髮泄情緒。爲了此事,我還特別跟老師做諮詢,來搞心理建設, 當時甚至有種,跟牧師懺悔的感覺。老師並沒有直接化解我的情緒,只是告訴我:有情緒說明你是個活人, 是一個正常的人。 現在回想起來, 我真是太認同了。原來我一直以爲: 成功改變自己就是要沒有壞情緒, 要時時刻刻都開心着【不合理信念】。現在我明白了, 不是那樣的。 我也是個人,我也有我本我的需要,當我不顧本我的需求的時候, 我其實是在和自己爲敵。

當我理解了這個道理以後, 我就徹底改變了我的行爲方式。這就是下面我要說的我所理解的“自我”,自我遵循的是現實的原則。比如,當我做沒有人要做的活的時候,我會給自己足夠的時間去完成,去充分考慮現實,而不是一味的'強迫自已,我之前是每天處理30個樣本,那樣我發現太多了,很容易心情煩躁, 所以我現在改爲18個。而且 每當做的煩躁的時候,我就會偷溜到樓下的健身房去休息半小時,這個就是我在發展我的自我!

一個強大的自我,可以控制本我的衝動和超我的過於倫理道德化, 而根據實際情況做出最合乎情理最合乎道德的判斷。

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我覺得我有比較能夠照顧到我的本我。但又太過於偏向本我(追求快樂的我)了。當我在非常忙碌的工作的時候,我覺得我已經做的夠多了, 我下午就是要抽出時間去運動,但是這個時候我的同事問我要一個數據,我一下子就想推託。當自我發現本我有點過頭的時候, 於是我又用我的自我分析了下實際情況:是的, 我這天的工作確實是很忙, 不過我還是有幾個空隙時間的, 而且同事要的數據也是合理,並不會花費我太多時間,他要趕着寫報告呢。所以最後自我說服了我的本我, 把數據整理出來傳給我同事了。

爲什麼會成爲現在這樣的性格呢

不論是我在用什麼樣的方式學習,來改變自己,最終的目標都是爲了應用到工作和生活當中,如果不會運用或不能運用,那學習的目的就本末倒置了。以上這些就是我學習的感悟和如何應用到自己的工作生活當中的。我是來自美國的徐衡,希望我的分享可以激發每一個想要改變自己的人。

爲什麼會成爲現在這樣的性格呢2

關於暴躁性格的長篇大論。

脾氣暴躁一直是我的性格特點之一,這種特點一直到我中學生涯結束都體現地非常鮮明。我的暴躁,或者說是易怒,這一點在年紀比較小的時候是外放型的,主要在小學和初中時期,更早的事情我也不記得。

那時候,頻率極高地,我會因爲一些極其瑣碎的小事,火冒三丈:比如新衣服髒了,即使是我自己弄髒的;再比如,被親戚朋友毫無惡意地揶揄幾句,我的脾氣也會以不可思議的速度膨脹起來。

當我暴躁的時候,我會無法控制地對身邊的人發脾氣,輕則橫眉冷對,重則惡語相向乃至說髒話、摔東西,這種情形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每天都會發生,甚至常常一天好幾次。

稍大一些後我再回憶這些事情,感覺自己活脫脫就是一個熊孩子。況且對於小孩來說,“戾氣”這個形容顯得有些嚴重了,那時候我只是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氣。自然地,我沒有少捱打,但遺憾的是,我父母當時並不能理解我爲什麼這樣,連我自己都理解不了。那時的絕大多數情況,我事後甚至不記得當時因爲什麼而生氣,其中一部分大概是出於“熊孩子”莫名其妙的心理,其餘就不得而知了。因此我雖然捱了打,問題卻並沒有解決,而一直延續了下來。

到了高中,我的性格依然暴躁,但我的情商不允許我對着外人撒潑,我清楚那樣會讓我死得很慘,然而自己的情緒依然處於極易引燃的擋位。當脾氣出現,我又不能直接對人釋放時,我就會忍。

在一部分情況下,我忍住了,也就等同於在心裏生悶氣,外表看來就是一副冷漠、被欠了錢的樣子。因爲這個,高中幾乎所有認識我的人都覺得我很“高冷”。高冷是個半褒的詞,但我知道這只是“面癱”的一個體面稱呼,我並不想給人這種印象,但我的性格養成與持續的時間太長,已經改不掉了。

而另外一種情況,是我試圖克制住脾氣,但沒有成功的時候。我會一直等到身邊沒人,或者等回到家裏,再成倍地釋放出來。這種時候通常不會像以往那樣激烈,我會把情緒集中發泄在一些物件上,比如用筆尖戳本子,把紙劃爛,爲此還弄壞了不少筆,如果剛好我爸媽在旁邊,剩下的負面情緒就會通過口頭形式發泄給他們。總的來說,我對於暴躁情緒的發泄,一定要通過一種帶有破壞性的方式,否則難以平復。

但是,不論是否忍得住,這種內斂型的暴躁都對我的精神造成了一定的摧殘,沒錯,摧殘,當時我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現在回憶,當時我或許差一點就從普通的脾氣暴躁發展成社交障礙了,幸虧我一直有幾個關係始終很好的朋友,算是對我的性格起到了一定的疏導作用。

高中的時候,我的思想已經慢慢成熟起來了,那時候我只能感受到自己的人緣時好時壞,壞的時候因爲什麼而壞卻常常想不明白,只是偶爾會發現,有些人對我會有一些不易察覺的疏遠,而這種疏遠在其他時候又都消失了。

每當這時我就會想,肯定是我哪裏有問題,我要把這些問題找出來然後解決掉。

我曾考慮過,是否是因爲我陰鬱冷漠的表情?幾乎可以肯定有這種原因在內,但遺憾的是這種神情已經成爲了常態,輕易無法改變了,直到現在我都還在這一點上努力;或者,因爲我情緒化的性格?儘管這種性格已經變得隱晦而內斂,但難免偶爾會表現出來,甚至心思敏感一些的人,平時也能感覺到。

在思考這些問題的時候,我就在心裏列舉自己的缺點,然後計劃在最近一次和別人相處時觀察注意,然後改正,甚至會拿本子記下來。

值得一提,這種方法的確有效果,但是需要比較長的週期。而這期間最大的收穫是,我學會了自省,就像掃描儀一樣把自己掃一遍,然後像面對殺毒軟件掃出來的病毒一樣分析它們,再考慮怎麼處理,這種習慣在自我成長方面確實有比較關鍵的作用。

爲什麼會成爲現在這樣的性格呢 第2張

在偏後期的過程裏,由於獨處的時間慢慢增加,我的這種暴躁的情緒特點開始變得像鏡湖上的漣漪一樣清晰、突兀,但也給了我足夠的時間研究它。

情緒來臨的時候,我開始降低對它的壓制,不刻意強忍,然後分析它的成因(當然至少要剋制自己摔東西的衝動)。次數多了,我逐漸瞭解了本質。

暴躁這種情緒,每個人都有,它是自發而不可阻止的,但它從產生到被一個人釋放出來有一個過程,剛剛出現的時候,會受到個人性格、心情、思維方式、外界刺激等各種因素作用,如果最終超過了一個閾值,就會發展成完整的暴躁的衝動,釋放出來。

之前,我和普通人的區別就在於,面對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正常人在暴躁情緒升起的一瞬間就會自動將它消解,不會讓它凝聚、擴大,因而對外表現出來的始終是心平氣和,而我無法第一時間消解它,於是它每次都會迅速地膨脹、爆發。

而暴躁本身,不同於憤怒,憤怒往往是有確切而直接的理由的,例如被人欺騙,例如遭人污衊,都有一個明確的來源,但暴躁只是一些看似有關的事情,間接引動了人的戾氣所致。

最典型的就是“路怒”:有人在路上被超車的不小心卡了一下,就瞬間氣得破口大罵,猛拍方向盤,恨不得飛到對方車裏來一套組合拳。這種無形的衝突在公路上每天都是,大家自己開自己的,充其量是一次小小的意外,也沒有造成實質性的損害。這屬於無可避免的概率事件,按道理,開車上路就要有應對這類情況的覺悟,然而有人總會尋找一個由頭髮泄自己的怒氣,罵罵咧咧,罵完還不解氣,彷彿對方真的是個弱智。這類情況,當人冷靜下來,往往都不能認同自己當時的憤怒。

再以我自己來說,我玩LOL ,水平不菜,但也不是很強,因此遊戲基本上輸贏參半。而我又經常會碰到一類人,殺了我,或者把我秀了之後,會在我英雄的屍體上跳舞、亮圖標,或是打字嘲諷。我極其反感這種行爲,既沒素質又沒格調,遇到這種人,我都會特別憤怒,然後開始使勁地針對他。

但最壞的情況是,他嘲諷了你,你不僅沒能殺回去,遊戲還輸了。以前我只要遇到這種情況,就會直接心態爆炸,怒氣值爆表,感覺渾身的血液都在往腦門衝,想要怒吼、咆哮,恨不得順着網線去和對方打一架,爲此鼠標都被我砸壞了兩個。很多時候,憤怒過後,我仍然沒有辦法平復心情,一連幾個小時都憋着火氣,無處發泄,那種感覺極其痛苦。

後來,我認真分析了暴躁情緒的成因後,再遇到這種情況,仍然能清晰地感受到怒氣在胸口醞釀,但在它爆發之前,我就對自己說:你爲什麼憤怒?這是個遊戲,你們是對手,輸了是你水平不夠,怪不了別人;他嘲諷你?那是他的事,你能管得了別人做什麼嗎?你生氣只是因爲在意別人嘲諷你菜,所以氣急敗壞罷了;既然如此,提高技術,後面再多贏幾局不就好了?

這樣對自己開導片刻後,情緒慢慢的就平靜下來了,因爲我主要在跟自己強調,你以爲你正在爲之生氣的那個理由其實根本就不成立,實際上並沒有值得你去憤怒的對象。

網上的一個詞對這類情況總結地很精闢,“無能狂怒”——有件事讓我心情很差,但我對它又無能爲力,於是開始憤怒。

儘管如此,生氣本身卻是可以理解的,因爲心情確實因爲這件事而變壞了,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僅僅消解完自己的暴躁還沒有結束,怎樣恢復情緒?實際上這類暴躁的產生,本質是因爲現實與預期有所出入甚至大相徑庭,三個字概括就是“不如意”。

剛纔所舉的只是幾個很小的例子,大多數人在生活裏天天都在面對不如意,只不過他們中的一部分已經被消磨得失去暴躁的力氣了,這並不代表問題解決了,它只是隱藏在了性格里更深的部分,一旦時機成熟,破壞力會更恐怖。

我在發覺了單純地消解暴躁情緒治標不治本的時候,繼續順着邏輯往下思考:既然是現實與預期不匹配,才誘發了負面情緒,那意味着如果它們匹配了,暴躁就不會產生了,所以該怎麼樣讓它們匹配?答案是顯而易見的:改變預期,或是改變現狀。

改變預期,多數情況下也就是降低預期,是讓自己更容易滿意。同樣的一件事,如果它每次都會讓你沮喪或惱火,而不幸的是,它又高頻率地發生,那麼降低你對這件事的預期是一個有效的方法。事實上,大部分人生活中的大部分時間都在不自覺地應用這種方法:

小時候,人對自己的期望總是開闊而放肆的,會在腦中勾勒無數美好藍圖,要當科學家、要當作家、要成爲首富……等等。其中有不少人,長大之後再次回憶起來,只會對這些“不切實際”的幻想付之一笑,因爲他們已經逐漸將這些預期隨着成長抹掉了,換成了一些更加“實際”的期望。

我小時候,曾經煩惱北大和清華到底該選哪個,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類似的想法,而事實是,由於不努力學習,我高考才堪堪過了一本線,最後去了一所二本。那些舊時的展望,我並沒有忘記,只是隨着時間推移,我不得不將它們埋起來,在新的目標面前粉飾太平,許多人都會這樣,因爲如果不這麼做,失望會將人壓垮。

顯然,“降低預期”的做法本質上是一種消極的應對,大多數情況下,它是妥協,或是像鴕鳥一樣把頭埋進沙子裏。這裏不談這種消極的好壞,因爲利弊都有。

而另外一種方法,改變現狀,則積極得多,用學術的話說,是主觀能動性。當人因爲一件事而焦慮、痛苦、憤怒,雖然其中有那麼一類情況,是無法避免、無法改變的,如飛機晚點;嚴重的,親人離世。然而更多數時候,結果是可以改變的,至少可以改變“即將到來的下一次”,通過改變自己。

貝多芬,沒有人不認識,這個人身上發生了太多的不幸。如果他不是貝多芬,他一定只是個鮮爲人知的悲慘的可憐人。但他說出了那句所有人都知道的話,“扼住命運的咽喉”,他想要改變自己的人生。他成功了,他成爲了貝多芬。

說實話,我小時候對貝多芬的生平只是當名人軼事在看,與其他的歷史人物沒有什麼區別。很久以後再來思索他的故事,我的確被震撼到了,一個人要有多麼強大的意志才能做到這種地步?

——當文章裏寫道“與命運抗爭”,那通常只是一種修辭。但是這個人,他是真的在“抗爭”,用盡全力。

所以,我不斷地想,我爲什麼會痛苦、憤怒,爲什麼會有各種各樣的陰暗情緒,因爲我所經歷的並不是我希望得到的。

記得以前我看過一套書《哈佛家訓》,裏面都是十分有啓發性的小故事,其中有一篇我現在還記得:有一個少年將所有自己將來想做的事情列成了一個清單,一百多件事,幾乎都是天馬行空、且其中每一個都有着相當難度的目標。當時看過這份清單的人都不相信他能完成,只當這是孩子的玩笑。然而,他成了赫赫有名的探險家,並且完成了清單上絕大部分的內容。也許,每個人都有完成願望的機會,而是否成功則取決於我們的願望有多強烈。

有一些人,他們是不幸的,他們出生的時代、環境導致了無論他們做什麼都難以改變自己的生活。因此,我相當慶幸自己的處境,年輕、健康、安定,只要我努力,我可以將生活變成任何我想要的樣子。

現在,當我變得沮喪時,我會不斷告訴自己:“我可以改變這些,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儘管,當試圖改變的努力最終失敗的時候,負面情緒會來得更猛烈,但那已經變得能夠消解了,因爲我已經明白,失敗只是因爲自己做的還不夠好,而不是因爲它註定如此。這種想法像一道光一樣在心裏指引着我,讓我能清醒地對待自己的喜怒哀樂和慾望,而不被泥沼淹沒。

當生活裏的不順心發生時,換做往常的我,必定會耿耿於懷很久,但現在,我只會冷靜的想:“覺得憋悶、煩躁?心有不甘?那是因爲你不夠好、不夠強,所以解決不了這個問題。要得到理想的結果,你得更努力一些才行。”然後情緒會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恢復平靜。

降低預期,和改變現狀,這兩種方法在情緒管理上都不可缺少。前者聽起來有些被動,但有時候是唯一的選擇——當你走在路上被被飛奔而過的車濺了一身污水,這時就算你暴跳如雷,車已經開走了,沒人能聽得到,不如自嘲一笑然後回家換衣服。這裏,憤怒意味着你無法接受這種事發生在自己身上,但它就是發生了,不可控制,也不可逆轉,而憤怒無法改變這一點。所以通過改變預期,讓潛意識接受這類無法避免的“不如意”,同樣是情緒管理的重點。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