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十四五”時期如何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

“十四五”時期如何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3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十四五”時期如何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進入2020年,突發新冠肺炎疫情給各行業帶來不同程度的用人需求變化。這爲大學畢業生帶來更多就業、創業機會。但同時也會看到,疫情影響下的旅遊、餐飲、娛樂、交通等行業,用人需求明顯減少。

“十四五”時期如何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1

拓寬高校畢業生市場化社會化就業渠道。結合國家重大戰略佈局、現代產業體系建設、中小企業創新發展,創造更多有利於發揮高校畢業生專長和智力優勢的知識技術型就業崗位。健全激勵保障機制,暢通成長髮展通道,引導高校畢業生到中西部、東北、艱苦邊遠地區和城鄉基層就業。圍繞鄉村振興戰略,服務鄉村建設行動和基層治理,擴大基層教育、醫療衛生、社區服務、農業技術等領域就業空間。爲有意願、有能力的高校畢業生創新創業提供資金、場地和技術等多層次支持。

強化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健全校內校外資源協同共享的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體系,完善多元化服務機制,將留學回國畢業生及時納入公共就業人才服務範圍。加強職業生涯教育和就業創業指導,加大就業實習見習實踐組織力度,開展大規模、高質量高校畢業生職業技能培訓,提高高校畢業生就業能力。實施常態化高校畢業生就業信息服務,精準組織線上線下就業服務活動,舉辦行業性、區域性、專業性專場招聘,加強戶籍地、求職地、學籍地政策服務協同,提高供需匹配效率。對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開展實名制幫扶,健全困難高校畢業生就業援助機制。強化擇業就業觀念引導,推動高校畢業生積極理性就業。開展“最美基層高校畢業生”學習宣傳活動。

那麼,具體到落實層面,高校又該如何爲畢業生提供好就業服務呢?

“十四五”時期如何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

高校主動點,就業好一點

上世紀90年代末,在中國報業發展最蓬勃的時期,上海財經大學把“推銷”畢業生的廣告做到了上海某大報通欄上。“來財大選材,去四海開拓。”學校希望藉助大衆傳媒的力量,向更多的用人單位展示本校總體情況和畢業生特點,一方面幫助外地籍學生更順利就業,一方面也擴大學校在外省的知名度。

伴隨媒體多元化發展,學校藉助媒體平臺“推銷”畢業生的渠道也更加多樣、新穎。2020年受疫情影響,畢業生無法像往常一樣參與線下的宣講會、雙選會,洛陽理工學院畢業班輔導員在家中當起主播,介紹學生的個人信息、特長以及綜合表現等,用時下最流行的“直播帶貨”方式讓更多的用人單位瞭解學生,幫助學生解決就業難題。

當然也有更多高校的領導,以及院系、專業負責人選擇積極走訪企業,上門“推銷”。魯東大學各學院緊貼學科特點,主動與專業匹配度高的用人單位聯繫,蒐集發佈適合學生髮展的高質量就業崗位信息,積極推介優秀畢業生。杭州師範大學錢江學院開展“院長代你上門求職”等活動,採集了畢業生求職簡歷、意向求職單位信息,精準對接供需,主動前往各區政府、產業園、用人單位推薦學院畢業生。

在高校畢業生人數再創新高、求職壓力較大的背景下,“主動出擊”成爲高校助力畢業生就業的關鍵詞。可是怎樣才能成功率更高地向用人單位“推銷”畢業生呢?

“十四五”時期如何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 第2張

推銷畢業生,提前做“功課”

想象一下,如果一位銷售人員向你推薦一款產品,哪些因素會讓你最終決定購買?“有沒有用”“好不好用”相信這些是絕大多數人會優先考慮的要素。

那麼在招聘市場上,什麼樣的應屆畢業生是“有用且好用”的?麥可思對某本科院校X用人單位跟蹤評價發現,在招聘時除了所學專業與招聘崗位要求對口(64%)外,僱主還更看重畢業生是否具備合格的能力和知識結構(63%)。

可見畢業生所掌握的知識技能能否滿足特定工作崗位的需要,是他們在求職市場是否具有競爭力的最直接體現。

而且,用人單位的類型不同、所在行業不同,其對所聘用畢業生的知識、能力需求也會存有差異。

仍以X校爲例,通過用人單位跟蹤評價可知,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個體是畢業生任職的主要用人單位類型。

進一步分析發現,國有企業對“職業規範與職業道德”和“動手操作能力”要求高;民營企業/個體希望新員工具備更好的“團隊合作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該校畢業生在這些方面仍有提升空間。

再比如,X校畢業生畢業後主要進入的“初級金屬製造業”認爲,畢業生的“與行業相關的知識”和“專業知識”重要程度高,“電子電氣儀器設備及電腦製造業”僱主則更看重畢業生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

相應的,高校若能在推介畢業生時提前做好“功課”,有針對性、充分地展示本校畢業生在相關工作能力上的優勢,無疑將更有助於提升畢業生的求職競爭力。

“十四五”時期如何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 第3張

縮小技能差距,會“說”更要會“做”

成功推薦畢業生不僅需要高校“會說”,更重要的是需要在人才培養中“會做”。因爲實際上我們時而聽到僱主抱怨,應聘者與崗位需求之間存在“技能缺口”。應屆畢業生信誓旦旦地表示,“爲迎接新工作我已經準備好了”,而僱主卻認爲“他們還不能達到崗位所需的工作要求”。

2019年麥可思對部分用人單位進行跟蹤評價發現,僱主對畢業生“與行業相關的`知識”的需求程度較高(4.36分),但滿足度僅爲86%。而且應屆生所欠缺的技術、能力不僅存在於專業層面,還可能存在於基本工作能力領域。部分用人單位跟蹤評價反饋,僱主對今天畢業生所具備的“創新能力”(82%)、“組織管理能力”(84%)、“壓力承受能力”、“時間管理能力”和“信息技術/電腦能力”(均爲86%)滿意度相對較低。

這樣看來,如何彌補僱主與畢業生之間的“技能差距”就成爲高校成功“推銷”本屆畢業生,並還能在未來吸引“回頭客”需要解決的另一重要問題。

爲增強大學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上的競爭力,諮詢公司漢諾威研究提出了三種有效方式,或許值得中國高校借鑑。

一是幫助學生獲取崗位所需技能證書。學校不僅需要考慮哪些專業的畢業生對技能證書需求最高,同時還可以爲一些並非“搶手”的專業考慮,是不是可以通過獲取技能證書增強職場競爭力。

二是將一些職場所需“硬技能”嵌入到專業課程中。比如伴隨數字時代的到來,一些“文科崗位”越來越需要員工精通計算機,熟練寫代碼;而這些以前只是工程師、計算機科學家掌握的至關重要的技能。所以學校可以通過開設課程幫助學生彌補此類“硬技能”上的差距。

三是爲學生提供拓展“軟技能”的機會。職場競爭“硬技能”很重要,此外僱主們還在畢業生需提升批判性思維、解決問題能力、溝通技能等職場“軟技能”方面達成一致。所以高校也需要通過教學、實踐幫助學生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從工作實踐中學習,與他人合作,成長爲領導者。

“十四五”時期如何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 第4張

疫情影響就業 畢業生也要順應“升級”

進入2020年,突發新冠肺炎疫情給各行業帶來不同程度的用人需求變化。例如醫療保健、在線教育、新零售、互聯網服務等很多行業招聘需求猛增,這爲大學畢業生帶來更多就業、創業機會。但同時也會看到,疫情影響下的旅遊、餐飲、娛樂、交通等行業,用人需求明顯減少。

在這種情況下,學校不僅可以主動爲畢業生開拓用人單位市場,還需要引導畢業生順應形勢,拓展自身就業領域。比如,學校可以指導畢業生明晰自身具備哪些僱主需要的技能,將已掌握的技能與受疫情影響較小的行業領域相匹配,或是通過一些在線平臺學習新技能。

疫情終將過去,人們的生活也將逐漸恢復常態。但在這段過渡期內,可能需要一些受到影響較大的學生制訂好職業發展的B計劃,甚至C計劃。爲實現這個目標,學校和學生都需要爲此努力。

“十四五”時期如何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2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就業促進司司長張瑩在國務院的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回答記者有關青年就業問題時表示,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中最爲積極也最有生氣的力量,創新創造潛力巨大。促進青年就業,關係着民生改善、高質量發展和國家的未來。此次《“十四五”就業促進規劃》在強調持續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同時,也首次明確提出了促進青年就業,並作出了單獨的部署安排。

張瑩表示,總的考慮,就是通過供需兩側的發力、政策服務的支撐,多渠道促進青年的就業創業。具體舉措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着力創造多樣化的就業機會。拓展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領域的就業創業機會,對接產業優化佈局、區域協調發展和重點行業企業的人才需求,完善人力資源的需求預測、要素配置、協同發展機制,支持青年到急需緊缺的領域就業創業。

“十四五”時期如何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 第5張

二是增強職業發展的能力。通過職業指導提升求職能力,增加職業規劃、職業體驗、求職方法指導,增強青年的職場適應力。通過職業培訓,提升專業技能,拓展專項能力培訓、新職業培訓、以工代訓,增強青年就業的成長力。通過就業見習增加實踐經驗,提供更多管理類、技術類崗位的見習機會,增強青年的崗位勝任力。

三是着力增強就業服務的針對性。完善適應青年需求的就業服務模式,根據他們的就業意願,分類提供職業介紹等就業服務,提高他們的擇業精準度。暢通信息服務的渠道,組織開展行業性、專業性的招聘活動,線上線下相結合,也創新更多符合青年人特點的“直播帶崗”等就業服務模式。

四是着力做好睏難幫扶。實施青年就業啓航計劃,對失業青年開展實踐引導、分類指導和跟蹤幫扶,引導他們自立自強,進入市場融入社會。同時對一些困難的失業青年提供就業援助,兜牢就業底線。

高校畢業生始終是青年羣體中的重中之重,對應屆高校畢業生,《規劃》明確了專項的就業創業支持計劃,不斷拓展市場化、社會化的就業渠道。而對於往屆未就業畢業生,也能夠通過促進青年就業的相關舉措和安排,得到更好的支持。

張瑩表示,我們將竭盡所能,爲青年就業創業創造條件,助力他們以聰明才智貢獻國家,以開拓進取服務社會。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