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十四五”期間如何促就業

“十四五”期間如何促就業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6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十四五”期間如何促就業,對於“十四五”時期促進就業的着力點,擴容和提質雙向發力是一個主要方面。同時,更加重視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關鍵是在職業培訓。提高勞動力市場的供需匹配效率。

“十四五”期間如何促就業1

近日,國務院印發了《“十四五”就業促進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明確了“十四五”時期促進就業的基本原則。8月30日,國新辦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介紹《規劃》有關情況。會上介紹,“十三五”時期我國就業規模保持穩定,不過目前仍存在“就業難”與“招工難”並存等問題,疫情也加劇了我國促進就業的挑戰。“十四五”時期,《規劃》總的目標是實現城鎮新增就業55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以內,就業局勢總體平穩,就業質量穩步提升,結構性就業矛盾有效緩解,創業帶動就業動能持續釋放,風險應對能力顯著增強。

“十三五”時期,我國城鎮新增就業6564萬人,超額完成5000萬人的目標任務。城鎮登記失業率維持在4.2%以下的較低水平,低於5%以內的預期控制目標。城鎮調查失業率在“十三五”期間正式發佈,2020年底爲5.2%。

“十四五”期間如何促就業

“十四五”時期我國就業形勢將會如何?國家發改委副祕書長高杲表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所面臨的環境比較複雜,具體到就業領域來講,矛盾和問題也會比較多,一些看得見和難以預料的風險挑戰還會不斷出現。結構性就業矛盾更加突出,將成爲就業領域的主要矛盾,其突出表現就是“就業難”和“招工難”並存,甚至可能出現強化。

高杲表示,“‘就業難’主要體現在部分勞動者知識技能不能適應現代產業發展的變化,求職和就業難度加大。同時,我們又存在‘招工難’,特別是近一段時期,在東部沿海地區一些爲進出口貿易服務的行業,普工、技工特別是技術技能人才短缺的情況比較明顯”。

“目前我國技能人才的總量佔比在不斷提高,但與龐大的勞動力人口結構相比,它的'比重還不到30%。德國、日本等製造業強國的技能人才總量佔比能夠達到70%-80%。”高杲表示,“十四五”時期,預計技術進步和產業轉型升級步伐會進一步加快,這就對勞動者的技能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別是高質量勞動力短缺的結構性矛盾可能會更加尖銳。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就業難’和‘招工難’並存,是一個明確的結構性矛盾。我們的用工需求、用人單位的需求和市場供給之間是不匹配的。從‘招工難’的角度來看,實際上市場需要的是大量的技術工人,他們可能不需要太高的學歷,只要一般技術能力就可以。但就業難的又是相對高學歷的人才,在這樣的情況下,兩者出現嚴重錯位的現象。這種現象在經濟學上稱作‘摩擦性失業’,實際上是結構不匹配的過程,也是當前面臨的比較大的難題”。

“十四五”期間如何促就業 第2張

對於“十四五”時期促進就業的着力點,人社部副部長李忠介紹,擴容和提質雙向發力是一個主要方面。擴容就是堅持經濟發展、就業導向,財政、貨幣等宏觀政策聚力支持就業,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容量。堅持鼓勵創業帶動就業,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發展,培育接續有力的就業新動能。提質就是推動勞動報酬提高與勞動生產率提高基本同步,健全覆蓋城鄉勞動者的社會保障體系,努力消除就業歧視,切實保障婦女在就業創業等方面的合法權益,促進平等就業。

同時,更加重視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關鍵是在職業培訓。“十四五”期間,要繼續持續、大規模、多層次開展職業培訓,着力改善勞動力的要素質量,建設一支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適應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勞動者隊伍。同時,要更加重視解決摩擦性失業問題,摩擦性失業問題是一個長期的、常態化的存在,要解決摩擦性失業,主要靠服務。要發揮就業服務的促進作用,強化公共就業服務的兜底保障職能,發揮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效能。在這方面也採取了一些措施,支持社會組織提供公益性就業服務,提高勞動力市場的供需匹配效率。

“其實當前擴大就業方面,國家的引導方向是很明確的,一方面是加大對於勞動技工的培訓,鼓勵農民工或者鼓勵外來務工人員就近就業,鼓勵他們到國家需要的地方去就業,在這方面,無論是加強勞動力培訓還是增強政策引導都是非常明確的。而在大學生就業方面,也不斷加強匹配,強化雙選機制,儘可能地讓整個市場達到就業平衡。”江瀚說。

“十四五”期間如何促就業2

國務院近日印發《“十四五”就業促進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指出,到2025年要實現城鎮新增就業55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以內。要持續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強化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開展大規模、高質量高校畢業生職業技能培訓,提高高校畢業生就業能力。

大規模多層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支持企業開展職工在崗培訓,突出高技能人才培訓、急需緊缺人才培訓、轉崗轉業培訓、儲備技能培訓、通用職業素質培訓,積極發展養老、托育、家政等生活服務業從業人員技能培訓,確保“十四五”期間開展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7500萬人次左右。

構建以公共實訓基地、職業院校(含技工院校)、職業技能培訓機構和行業企業爲主的多元培訓載體。完善職業技術教育國家標準,推行“學歷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實施現代職業技術教育質量提升計劃,建設一批高水平職業技術院校和專業。探索“互聯網+職業技能培訓”。

推動職業技術教育提質培優。健全職普融通機制,穩步發展職業本科教育,實現職業技術教育與普通教育學習成果雙向互通互認、縱向流動。大力發展技工教育,建設一批優質技工院校和專業。探索中國特色學徒制,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強化人才培養就業導向,着力培養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加大數字人才培育力度,建立多層次、多類型的數字人才培養機制。

“十四五”期間如何促就業 第3張

到2025年城鎮新增就業5500萬人以上

《規劃》提出,要以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爲主要目標,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健全有利於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的促進機制,完善政策體系、強化培訓服務、注重權益保障,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容量,努力提升就業質量,着力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切實防範和有效化解規模性失業風險。到2025年,要實現以下目標。

一、就業形勢總體平穩。城鎮新增就業5500萬人以上,努力實現更大規模,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以內,重點羣體就業保持穩定。城鄉、區域就業機會差距逐步縮小,勞動力市場供求基本平衡。

二、就業質量穩步提升。勞動報酬提高與勞動生產率提高基本同步,覆蓋城鄉勞動者的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勞動權益保障進一步加強,勞動關係和諧穩定,更多勞動者實現體面勞動。

三、結構性就業矛盾有效緩解。人力資源質量大幅提升,更加匹配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需要。全國高技能人才總量穩步擴大,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1.3年,新增勞動力受過高等教育比例達到55%。

四、創業帶動就業動能持續釋放。創業引領作用更加凸顯,對高質量就業的帶動能力不斷增強。創業環境更加優化,政策服務體系更加完備,創業機會更多、渠道更廣,更多人可以通過創業實現人生價值。

五、風險應對能力顯著增強。就業領域風險監測預警和應對處置機制不斷健全,失業人員保障範圍有效擴大、保障水平進一步提高,困難羣體得到及時幫扶,就業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規劃》提出七項重點任務:堅持經濟發展就業導向,不斷擴大就業容量;強化創業帶動作用,放大就業倍增效應;完善重點羣體就業支持體系,增強就業保障能力;提升勞動者技能素質,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推進人力資源市場體系建設,健全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優化勞動者就業環境,提升勞動者收入和權益保障水平;妥善應對潛在影響,防範化解規模性失業風險。

“十四五”期間如何促就業 第4張

持續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

在重點羣體就業支持方面,《規劃》指出,要聚焦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羣體,堅持市場化社會化就業與政府幫扶相結合,促進多渠道就業創業。持續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拓寬高校畢業生市場化社會化就業渠道。結合國家重大戰略佈局、現代產業體系建設、中小企業創新發展,創造更多有利於發揮高校畢業生專長和智力優勢的知識技術型就業崗位。

健全激勵保障機制,暢通成長髮展通道,引導高校畢業生到中西部、東北、艱苦邊遠地區和城鄉基層就業。圍繞鄉村振興戰略,服務鄉村建設行動和基層治理,擴大基層教育、醫療衛生、社區服務、農業技術等領域就業空間。爲有意願、有能力的高校畢業生創新創業提供資金、場地和技術等多層次支持。

強化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健全校內校外資源協同共享的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體系,完善多元化服務機制,將留學回國畢業生及時納入公共就業人才服務範圍。加強職業生涯教育和就業創業指導,加大就業實習見習實踐組織力度,開展大規模、高質量高校畢業生職業技能培訓,提高高校畢業生就業能力。

實施常態化高校畢業生就業信息服務,精準組織線上線下就業服務活動,舉辦行業性、區域性、專業性專場招聘,加強戶籍地、求職地、學籍地政策服務協同,提高供需匹配效率。對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開展實名制幫扶,健全困難高校畢業生就業援助機制。強化擇業就業觀念引導,推動高校畢業生積極理性就業。開展“最美基層高校畢業生”學習宣傳活動。

“十四五”期間如何促就業 第5張

大規模多層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

《規劃》指出,要把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培訓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改善勞動力要素質量,建設一支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適應現代化經濟體系、具備較高職業技能和道德素質、結構比較合理的勞動者隊伍。

完善職業技能培訓政策體系。面向市場需求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健全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制定“十四五”職業技能培訓規劃,深入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重點加強高校畢業生和城鎮青年、退役軍人、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脫貧人口、失業人員、個體工商戶、就業困難人員(含殘疾人)等技能培訓。

支持企業開展職工在崗培訓,突出高技能人才培訓、急需緊缺人才培訓、轉崗轉業培訓、儲備技能培訓、通用職業素質培訓,積極發展養老、托育、家政等生活服務業從業人員技能培訓,廣泛開展新業態新商業模式從業人員技能培訓,確保“十四五”期間開展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7500萬人次左右。

實現培訓供給多元化。構建以公共實訓基地、職業院校(含技工院校)、職業技能培訓機構和行業企業爲主的多元培訓載體。推動培訓市場全面開放,採取優化審批服務、探索實行告知承諾等方式,激發培訓主體積極性,有效增加培訓供給。

充分發揮企業職業技能培訓的主體作用和職業院校培訓資源優勢,政府補貼的職業技能培訓項目全部向具備資質的職業院校開放。新建一批公共實訓基地,並優化功能佈局、提高開放性,完善企業利用公共實訓基地開展實訓有關制度。實施職業技能培訓共建共享行動,健全職業技能培訓共建共享機制,開展縣域職業技能培訓共建共享試點。

切實提升職業技能培訓質量。引導培訓資源向市場急需、企業生產必需等領域集中,動態調整政府補貼性培訓項目目錄。採取政府按規定補貼培訓、企業自主培訓、市場化培訓等多樣化的培訓方式,廣泛開展訂單式、套餐制培訓,探索“互聯網+職業技能培訓”。

統籌各級各類職業技能培訓資金,加強集約化管理和使用,健全分層分類的培訓補貼標準體系,暢通培訓補貼直達企業和培訓者渠道。健全職業技能培訓監督評價考覈機制。探索建立個人培訓賬戶,形成勞動者職業技能培訓電子檔案,實現與就業、社會保障等信息聯通共享。

提高勞動者職業素養。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鼓勵勞動者通過誠實辛勤勞動、創新創業創造過上幸福美好生活。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引導勞動者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就業觀,培養敬業精神和工作責任意識。推進新型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提高產業工人綜合素質。

“十四五”期間如何促就業 第6張

構建系統完備的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體系

推動職業技術教育提質培優。突出職業技術教育類型特色,深入推進改革創新,優化結構與佈局。完善職業技術教育國家標準,推行“學歷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實施現代職業技術教育質量提升計劃,建設一批高水平職業技術院校和專業。

健全職普融通機制,穩步發展職業本科教育,實現職業技術教育與普通教育學習成果雙向互通互認、縱向流動。支持和規範社會力量興辦高質量職業技術教育,增強職業技術教育適應性。大力發展技工教育,建設一批優質技工院校和專業。探索中國特色學徒制,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

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強化人才培養就業導向,健全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聯動預警機制,增強人才培養前瞻性。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實施教育提質擴容工程,着力培養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

優化高校學科專業佈局,推進專業升級和數字化改造,及時減少、撤銷不適應市場需求的專業。加快重點領域急需緊缺人才培養,實施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加強重點專業學科建設,研究制訂國家重點支持學科專業清單,大力發展新興專業。加大數字人才培育力度,適應人工智能等技術發展需要,建立多層次、多類型的數字人才培養機制。

完善終身學習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推動高水平大學開放教育資源,完善註冊學習和彈性學習制度。健全終身教育學習成果轉換與認證制度,推進“學分銀行”試點,探索學分積累轉換制度。

促進繼續教育高質量發展,建立統一的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制度,暢通在職人員繼續教育與終身學習通道。規範發展非學歷繼續教育。積極發展在線教育,完善線上、線下課程學分認定和轉換機制。創新發展城鄉社區教育。

深化技能人才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技能中國行動”,完善技能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激勵機制。推進職業資格制度改革,壓減准入類職業資格數量。完善職業技能等級制度,建立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與相關係列職稱評審貫通機制。推行社會化職業技能等級認定,鼓勵企業在國家職業技能等級框架範圍內增加技能崗位等級層次。加快構建國家資歷框架,暢通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及技能人才的職業發展通道。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