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北京無印良品起訴日本無印良品獲勝具體情況

北京無印良品起訴日本無印良品獲勝具體情況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6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北京無印良品起訴日本無印良品獲勝具體情況,無印良品是一個日本雜貨品牌,在日文中意爲無品牌標誌的好產品。產品類別以日常用品爲主。北京無印良品起訴日本無印良品獲勝具體情況。

北京無印良品起訴日本無印良品獲勝具體情況1

#北京無印良品起訴日本無印良品獲勝#無印良品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然而關於哪家究竟是正版哪家是山寨網絡上也存在各種爭議,此前北京無印良品起訴日本無印良品一案目前有了結果,大家還是對於兩者一頭霧水。

據媒體介紹,2005年,株式會社良品計畫,也就是日本MUJI無印良品的母公司首次進入中國,但 “無印良品”的文字商標最早在2000年就已經註冊,之後輾轉落到了北京棉田紡織品有限公司旗下。株式會社良品自2001年起就對涉案商標註冊提出異議,但最終敗訴,只能使用英文“MUJI”字樣。

相關判決書顯示,此前,株式會社良品計畫起訴至法院請求判令無印良品投資公司、鼎祿公司、馬濤、徐靖及第三人棉田公司、無印良品家居公司立即停止侵犯其“無印良品”註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爲並經濟損失及賠禮道歉。

北京無印良品起訴日本無印良品獲勝具體情況

無印良品是一個日本雜貨品牌,在日文中意爲無品牌標誌的好產品。產品類別以日常用品爲主。產品注重純樸、簡潔、環保、以人爲本等理念,在包裝與產品設計上皆無品牌標誌。產品類別從鉛筆、筆記本、食品到廚房的基本用具都有。最近也開始進入房屋建築、花店、咖啡店等產業類別。

2017年3月15日,3·15晚會曝光,在無印良品超市,一些日本食品的外包裝上都被貼上了產地爲日本的中文標籤,但是當揭開中文標籤後,露出了這些產品的真實產地爲東京都,名列禁止進口名單。

2017年3月16日,無印良品在其官方微博和微信上發佈聲明,稱被曝光的食品日文標識上所標示的地址是該公司在日本的註冊所在地,而不是食品生產地址,並出具了原產地證明書和入境檢疫檢驗證明。上海國檢局隨後也確認,“經覈查無印良品(上海)商業有限公司的進口記錄,未發現有來自於日本核輻射地區的產品。” [1]

北京無印良品起訴日本無印良品獲勝具體情況 第2張

2019年2月,因位於富山縣黑部市的工廠生產的瓶裝飲用水“天然水”被檢測出了疑似致癌物溴酸,日本日用品百貨店“無印良品”的運營公司良品計劃22日宣佈,將召回包括“碳酸水”在內的約58萬8000瓶瓶裝飲用水 [2] 。

2021年3月,H&M一份“停用新疆棉花”聲明引發中國網友不滿。事實上,近兩年發表過與新疆棉花“切割”言論的外國企業還有不少。日本共同社2021年2月報道稱,優衣庫、無印良品等12家日本公司擬與“已確認在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參與強迫勞動的中國公司”暫停交易。

北京無印良品起訴日本無印良品獲勝具體情況2

天眼查App顯示,近日,北京棉田紡織品有限公司與無印良品(上海)商業有限公司、株式會社良品計畫等相關商業詆譭糾紛一審法律文書公佈,審理法院爲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

文書顯示,原告棉田公司訴稱,株式會社良品計畫等二被告編造並傳播棉田公司“搶注”其“無印良品”商標的虛假信息,導致相關公衆誤認棉田公司的“無印良品”毛巾、被子等商品爲山寨貨,給棉田公司造成損失,其行爲構成商業詆譭。

法院審理認爲,株式會社良品計畫等二被告發布的公開聲明,客觀上存在違背事實的表述,進而實際上貶損棉田公司商譽。原告主張被告構成商業詆譭行爲,有事實及法律依據。最終判決結果爲,被告株式會社良品計畫、無印良品(上海)商業有限公司共同賠償原告北京棉田紡織品有限公司經濟損失及制止侵權開支共計40萬元等。

北京無印良品起訴日本無印良品獲勝具體情況 第3張

如何認定商業詆譭行爲

(一)其行爲主體必須是經營者行爲人具有經營者的身份是認定侵犯商譽權行爲的重要條件之一。

即只有從事商品經營或者營利性服務的法人、其他經濟組織和個人所實施的損害競爭對手商譽的行爲才構成該類不正當競爭行爲。而非經營者實施的侮辱、誹謗、詆譭的行爲則以一般侵權論。這一構成要件反映了現代各國主要是從競爭法的角度來保護商譽權。《巴黎公約》及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制定的《反不正當競爭的保護示範法草案》,均將商譽侵害視爲不正當競爭行爲。英美法系國家爲商譽權提供仿冒訴訟與其他特殊訴訟的救濟方式,其主體指向概爲經營者。

(二)其行爲的主觀方面爲故意而不是過失行爲人實施商業詆譭行爲,是以削弱競爭對手的市場競爭能力,並謀求自己的市場競爭優勢爲目的,通過捏造、散佈虛僞事實等不正當手段,對競爭對手的商業信譽、商品信譽進行惡意的詆譭、貶低,因此,故意行爲才構成這種不正當的競爭行爲。

從過錯心理方面來分析,行爲人明知自己的行爲會發生損害他人商譽的結果(認識因素),但希望或者放任這種商譽毀損的危害結果的發生(意志因素),行爲人的這種主觀故意性是明顯而確定的。當然,經營者也可能因過失造成對競爭對手商業信譽或商品聲譽的.損害,並要承擔相應的損害賠償責任,但這種行爲並不構成商業詆譭,這是基於不構成競爭法體系中規定的侵犯商譽權之行爲的條件所決定的。

(三)其行爲的客觀方面表現爲捏造、散佈虛僞事實或者對真實的事件採用不正當的說法,對競爭對手的商譽進行詆譭、貶低,給其造成或可能造成一定的損害後果。

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關於反不正當競爭示範法所作的概括,侵犯商譽權的行爲分爲兩種:一是採取虛假說法的行爲,即憑空捏造或散佈有關他人商譽的、與其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真實情況不相符合的事情,包括無中生有的編造,也包括對真實情況的惡意歪曲。另一種是採取不當說法的行爲,即不公正、不準確、不全面地陳述客觀事實,意在貶低、詆譭競爭對手的商譽。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