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野豬氾濫成災捕殺後可以吃嗎

野豬氾濫成災捕殺後可以吃嗎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3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野豬氾濫成災捕殺後可以吃嗎,許多地方雖然允許獵殺野豬,但並不允許吃野豬肉,因爲野豬接觸的環境複雜,有可能會攜帶各種病毒,也因此獵殺野豬的人較少。野豬氾濫成災捕殺後可以吃嗎。

野豬氾濫成災捕殺後可以吃嗎1

現如今,我國多地的野豬局部氾濫成災,毀壞農田,威脅人類,但卻因“三有保護動物”的頭銜,而令老百姓對其“敢怒不敢打”。

野豬氾濫成災捕殺後可以吃嗎

由於部分野豬氾濫成災,給當地農民帶來較大的經濟損失,以至於一些地方開始允許狩獵,允許持證獵人進山狩獵,但前提是要有計劃地狩獵,比如:每年要獵殺多少野豬名額,在什麼時候獵殺等。

儘管人們已經允許獵殺野豬,但現如今野豬數量依舊難以控制。造成這個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是不允許獵殺除了野豬以外的其他動物,而這就限制了獵殺野豬的手段,像無差別攻擊的下毒、下夾子等就會被禁止,只能與野豬搏鬥。

另一方面,野豬的攻擊性非常強,儘管一些地方的持證獵人有獵狗的幫助,甚至還可以申請槍 支,但面對皮糙肉厚的野豬,獵人們的受傷率依舊非常高,獵狗們的傷亡率也非常高,以至於一些地方根本完不成獵殺野豬數量的要求。

野豬氾濫成災捕殺後可以吃嗎 第2張

更爲重要的是,許多地方雖然允許獵殺野豬,但並不允許吃野豬肉,因爲野豬接觸的環境複雜,有可能會攜帶各種病毒,想要吃肉需要經過嚴苛的檢疫證明,非常麻煩,導致狩獵野豬所獲得的收入並不高,因此獵殺野豬的人較少。

目前比較有效的方法是,一方面有計劃地獵殺野豬,而另一方面則是保護食肉動物們,讓它們儘快發揮自己的生態價值。

野豬氾濫成災捕殺後可以吃嗎2

爲什麼野豬會在四川通江一帶氾濫成災,需要靠專業捕殺隊來獵殺?

第一:野豬仗着自己是國家的三有保護動物。(三有指:有益的、有重要經濟價值的、有科學研究價值的)它橫行霸道,肆意糟蹋莊稼時,農民伯伯就算恨得牙癢癢,也只能趕,不能殺(殺了野豬要判刑)。

第二:野豬繁殖能力太猛。它五個月一胎,一胎7~10只小豬仔,存活率可達到95%。一隻母野豬,一年過後,就能帶着14~20只小野豬掃蕩。

這還不算什麼,關鍵是小野豬在一年半後,又可以生小小野豬了,三年之內就能完成三代同堂的夢想,15~20年的壽命週期內,努努力,六代同黨盡顯豬丁興旺。

野豬氾濫成災捕殺後可以吃嗎 第3張

第三:生存能力強。能抗嚴寒和耐高溫,加上上面說到的胃口不錯,想餓死它,挺難。

第四:幾乎沒有天敵。東北虎算是它天敵,可這貨不來南方,南方的野生華南虎又滅絕了。所以,南方的野豬,常常成羣結隊一起行動,吃完山上,再吃山下,有吃有喝,無憂無慮,妥妥地自然界扛把子。

綜上所述,光第一個原因就讓人們苦惱不已,沒想到還有三個原因加持。氾濫成災的野豬,在農民伯伯的叫苦連天下,就只能請求專業捕殺隊來幫忙了。

野豬氾濫成災捕殺後可以吃嗎3

四川通江20000頭野豬氾濫的事情上了新聞。

新聞上說,根據2020年底的一項數據,通江縣境內的野豬數量竟然超過了20000頭!野豬的泛濫成災,相關部門不得不請專業的隊伍獵殺野豬……

捕殺隊派出了4位槍法非常好的隊員,人手一支獵 槍,還帶了7條獵犬,用了兩天半的時間,共捕殺8頭野豬,還陣亡了一條價值6萬元的.進口獵犬。可見,野豬捕殺之難。

有人感覺豬都是憨憨的,沒啥戰鬥力,那是家養的豬,因爲缺乏運動,又不缺吃喝,野外戰鬥覓食的能力都退化了,野豬可不一樣。野豬的戰鬥力可以用爆棚來形容,農村有俗語“一豬二熊三老虎”

,這個豬就是說的野豬。以前在山區農村,對人類傷害性最大的就是野豬。

野豬的破壞力戰鬥力爲什麼這麼強呢?

一.野豬咬合力非常大,跟獅子老虎差不多,雄性野豬還有兩顆又尖又長的嚇人的獠牙。

野豬氾濫成災捕殺後可以吃嗎 第4張

二.野豬體型大力氣大,有些成年的野豬能長到上千斤,有句話說豬撞牆上了知道回頭了,對於普通的圍牆,野豬不用回頭,能直接撞開,你說厲害不厲害?

三.野豬皮糙肉厚,國外有人拍過視頻,用獵 槍射擊野豬,子彈竟然反彈出去了,由此可見,野豬的豬皮之堅硬。

通江縣,屬於四川省巴中市,東西距離73.3公里,南北距離98.5公里,幅員廣闊,常住人口大約52萬人。擁有林地面積420多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了62.5%,地形是三山夾兩谷,這樣的多山多谷多森林的地形,最是適合野豬的發展。而野豬又特別能生,一頭母豬一年生十幾頭小豬很輕鬆。這也側面說明了當地的生態恢復的很好,又缺乏獅子老虎豹子之類的野豬的敵人,才造就了野豬氾濫,現在達到了2000萬的泛濫成災的程度。

當地計劃2021年捕殺野豬750頭,因爲缺乏專業的隊伍,缺乏戰鬥力強大的獵狗,目標任務根本不可能完成,相差甚遠。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