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2021天宮課堂的主要內容

2021天宮課堂的主要內容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4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2021天宮課堂的主要內容,屆時3名航天員將在軌介紹展示中國空間站工作生活場景,演示微重力環境下細胞學實驗、物體運動、液體表面張力等現象,2021天宮課堂的主要內容。

天宮課堂的主要內容1

中國空間站首次太空授課活動“天宮課堂”的第一課定於12月9日下午15點40分開始。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將在中國空間站進行太空授課,在軌介紹展示中國空間站工作生活場景,演示微重力環境下細胞學實驗、物體運動、液體表面張力等現象,並與地面課堂進行實時交流。

中國空間站的優勢

從結構上劃分,中國空間站屬於第三代空間站。作爲第四代的國際空間站,現已年久失修,預計2024年左右退役,到時中國空間站將成爲唯一在軌運行的空間站。

1、設計更爲合理

由於美俄標準不統一,國際空間站艙室利用上存在大量冗餘和浪費,很多地方設計不合理。譬如,寧靜號對接節點艙、曙光艙和團結艙之間的對接節點艙室都沒有用到科學研究上。國際空間站十幾個艙段中真正用於科研實驗的`只有命運艙、哥倫布艙和希望號實驗艙,這3個艙段加起來並不大,實驗機櫃數約31個。相比之下,中國空間站艙室比國際空間站少了很多,但空間站寬闊,實驗機櫃數量達到了23個,僅比國際空間站少8個。

中國空間站現有一個核心艙、兩個實驗艙、一個載人飛船和個貨運飛船。其實載人飛船可以接兩艘,進行交接班,空間站中間節點艙還可兼作氣閘艙用。按照中國空間站的設想,未來還極有可能再發射一個組核心艙、實驗艙、貨艙及載人飛船,對現有中國空間站進行拼接、“擴容”。總之,中國空間站的艙室和總體設計要優於國際空間站。

2021天宮課堂的主要內容

2、後發優勢,部分技術領先

和國際空間站相比,天宮空間站部分技術已逼近甚至超越前者。

中國空間站的太陽能帆板比國際空間站效率更高。其大型太陽能柔性電池翼採用了先進的砷化鎵材料,轉化率達到了30%,兩部電池翼加上核心艙電池翼發電功率可達100千瓦以上。而國際空間站的太陽能電池板效率只有15%,發電總功率僅爲90千瓦。中國空間站具有兩個高性能的機械臂,核心艙一個,未來將發射的實驗艙還有一個。這兩個機械臂可以在艙體上移動和操作,極大方便了艙段的安裝、對接等工作。中國空間站有一項黑科技--霍爾電推發動機,不同於傳統的化學燃料發動機,它只需攜帶極少的燃料,比衝相當於傳統動力的5倍,不僅效率高,而且還能減少推進劑的消耗。天宮空間站還附帶着一個巡天號光學艙--一個口徑2米的望遠鏡。它既可以觀測遙遠深空也可以對地觀測,擁有不亞於哈勃望遠鏡的性能。該光學艙平時和空間拉開一段距離共軌飛行,如需檢修,便可靠過來,和空間站對接,以便宇航員維修。此外,中國空間站在通訊、電子技術和能源管理方面,相比國際空間站,也略勝一籌。

3、性價比高,適合國情

國際空間站是目前在軌運行最大的空間平臺,規模約有420餘噸。中國空間站一期工程僅百噸級,在總體規模上遠不及國際空間站。作爲第四代空間站的國際空間站建造耗時12年,至今總投入高達2000億美元,加上後續的定期任務發射與維護,開銷巨大,不是一個國家可以承受得了的,因此,它只是一個多國合作的空間站項目。

第一至第四代空間站,如果一個國家來承擔建造,選擇哪一代比較合適?第四代規模巨大,代價過高,而第一、第二代又過於陳舊,所以建造一個第三代空間站最爲合適,況且第三代空間站完全可以完成絕大多數科學目標,性價比極高。正是基於國情和實效考慮,中國將天宮空間站建設定位爲第三代空間站。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空間站完全由我國自主建造,因此在後續的空間站科研與國際合作中,我國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進行,具有絕對的話語權。

總之,中國空間站比國際空間站建設得晚,且爲第三代空間站,但藉助後發優勢,無論是規模、還是技術應用方面都充分體現了中國特色,走出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空間站可持續發展道路。

天宮課堂的主要內容2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最新消息,“天宮課堂”第一課定於12月9日15:40開始,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將在中國空間站進行太空授課。

本次太空授課活動將採取天地互動方式進行,在中國科技館設置地面主課堂,在廣西南寧、四川汶川、香港、澳門設置地面分課堂。屆時3名航天員將在軌介紹展示中國空間站工作生活場景,演示微重力環境下細胞學實驗、物體運動、液體表面張力等現象,並與地面課堂進行實時交流,傳播載人航天知識,激發廣大青少年科學興趣。

2021天宮課堂的主要內容 第2張

太空授課教具需經特殊設計和考慮

問:中國空間站即將進行首次太空授課活動。對於太空授課,航天員與地面工作人員分別需要做哪些準備?與地面授課相比,太空授課有何特殊之處,空間站環境對授課提出哪些要求?

楊宇光:太空授課需要精細準備。從工程技術方面來講,最大挑戰是通暢的通信鏈路,要保障視頻清晰不卡頓,需要“天鏈”中繼衛星、空間站、地面測控站密切配合。另外,太空授課用的輔助教具需要通過天舟貨運飛船或隨神舟飛船乘組送上空間站。儘管天舟飛船能搭載6噸多的物資,但大多數是航天員生活所需消耗品、科研用品等,留給教具的空間不多,這就需要精打細算。

天和一號核心艙容積約50立方米,比天宮一號大多了,但這一空間大部分是被航天員的科研、生活用品和空間站運行設備所佔用,因此和地面授課相比,教具重量、體積都有限制,需經特殊設計和考慮。教具在運送過程中,還會經歷超重和劇烈振動的惡劣環境,因此要事先對教具進行振動實驗等考覈。

此外,太空授課必須考慮失重環境的影響,比如必須保證教具能在失重條件下使用,航天員在失重條件下攝像如何保持穩定,都需要練習。

天宮課堂的主要內容3

“天宮課堂”是爲發揮中國空間站的綜合效益,中國推出的首個太空科普教育品牌。“天宮課堂”將結合載人飛行任務,貫穿中國空間站建造和在軌運營系列化推出,授課將由中國航天員擔任“太空教師”,以青少年爲主要對象,採取天地協同互動方式開展。

天宮課堂”第一課定於2021年12月9日下午15:40開始,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將在中國空間站進行太空授課。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將進行全程現場直播。

推出背景

空間站作爲國家太空實驗室,也是重要的太空科普教育基地,蘊含着得天獨厚的豐富教育資源,對激發社會大衆特別是青少年弘揚科學精神、熱愛航天事業具有特殊優勢。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進駐空間站組合體後,社會公衆特別是青少年對中國航天員再次進行太空授課充滿了期待。

第一課

本次太空授課活動將採取天地互動方式進行,在中國科技館設置地面主課堂,在廣西南寧、四川汶川、香港、澳門設置地面分課堂。屆時3名航天員將在軌介紹展示中國空間站工作生活場景,演示微重力環境下細胞學實驗、物體運動、液體表面張力等現象(授課項目附後),並與地面課堂進行實時交流,傳播載人航天知識,激發廣大青少年對科學的興趣。

2021天宮課堂的主要內容 第3張

授課方式

“天宮課堂”將結合載人飛行任務,貫穿中國空間站建造和在軌運營系列化推出,授課將由中國航天員擔任“太空教師”,以青少年爲主要對象,採取天地協同互動方式開展。

授課內容

“天宮課堂”將通過央視新聞客戶端、“學習強國”平臺和載人航天工程網廣泛徵集授課內容、互動提問和創意建議,擇優納入“天宮課堂”籌劃實施。

航天員在空間站進行的研究包括科學研究和工程研究兩大類。前者是對自然現象進行研究,如微重力條件下的流體流動、物體燃燒等物理化學現象,後者包括工程實踐,如水淨化系統、尿處理系統等。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