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職場 > 籍貫的正確寫法

籍貫的正確寫法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7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籍貫的正確寫法,如今籍貫的使用頻率仍然很高,籍貫是祖籍的一種表述。所謂籍貫其實就是指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公民18週歲以前的戶籍所在地,簡單來說,也就是個人的出生的地方。籍貫的正確寫法,接下來小編就來爲大家解答。

籍貫的正確寫法1

一、籍貫怎麼填寫才正確

籍貫指祖輩居住地或個人出生地。通俗來講就是你老家在哪裏的,一般都是按照戶口本上的地區去填寫。

在需要填寫的時候,我們可以翻一下自己的戶口本,在上面會有專門的一個欄目填寫這個籍貫,並且跟出生地或者所在地是不同的概念,千萬不要搞混了,一般寫到某某市或者某某縣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這個籍貫不是你的所在地,也不是出生地,舉個例子,原本您是廣東人,但是後來又搬遷到了北京,雖然戶口本上是北京地址,但是您的籍貫還是廣東的。

籍貫的正確寫法
  

二、籍貫填寫注意事項有哪些

填寫籍貫時,具體到縣(市)即可,不需要更細化省/自治區/直轄市+區/縣。

籍貫,是祖居地或原籍。詳細指的是祖籍地,是一個家族族羣的某一時期的某一位祖先的長久居住地,詳細指的是曾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長久居住地或曾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出生地。一些已經離開了祖先的出生地或已經離開了家鄉的人,他們的後代,仍然追溯祖先的出生地或祖先的家鄉(即祖籍)來作爲自己籍貫。

三、籍貫填寫規範答疑

網友提問:

籍貫填寫規範是怎樣的`?

律師回答:

1、一般填寫出生地。寫到縣(區)一級就夠了,比如:上海市浦東區。

2、省市或者行政直轄市,自治區的簡稱。比如:上海(滬)。

3、注意;籍貫是指祖輩居住地或個人的出生地。並不是你現在住的地方。

4、注意;籍貫也不是你戶口本的所在地,比如我們之前在湖南出生後來戶口遷移到北京去了(那麼我們的籍貫依舊是湖南的‘“湘”)而不是北京的“京”。

以上爲大家解答的關於籍貫怎麼填寫才正確問題的相關法律知識內容了,綜上所述呢,我們可以瞭解到籍貫指祖輩居住地或個人出生地。通俗來講就是你老家在哪裏的,一般都是按照戶口本上的地區去填寫。

籍貫的正確寫法2

飲水當思源,無論什麼時候我們都不能忘記自己從哪裏來,自己的根在哪裏!

自古以來,國人非常重視“孝道”,對於自家的世系源流,都免不了要尋根問祖。而最簡單的追根溯源的方法,就得歸結到“籍貫”上。

對於“籍貫”,感覺既陌生又熟悉。從小跨進學堂的大門到大學畢業後參加工作,各種簡歷、學籍卡、實習證明、貸款、任免表等等,都會讓我們填寫“籍貫”一欄,有時候我們還會把“籍貫”跟“戶籍”混淆。

“籍貫”是一個極標準化的概念,一般來說,“籍貫”,指的是一個人在出生的時候,其祖父也就是他的爺爺當時的居住地。

現實生活中,如果那時候爺爺已經去世或者無法確定其居所,那麼本人的籍貫就要就參照父親的居住地,如果連父親的籍貫也不清楚,如某些未婚生育的私生子,那就可以填寫母親的籍貫,或者直接填寫本人的出生地。

籍貫的正確寫法 第2張
  

籍貫的寫法,可以參考一條法則,即“籍貫”一般隨“父系”。不過,社會上也有一些特殊情況,如“棄嬰”,他們的籍貫有時候不可考,就只能填寫收養者的所在地。還有一些取得中國國籍的外國人,他們的籍貫就填寫原國籍所在國的國家名稱即可。

舉個例子,如果你爺爺的籍貫是安徽,你父親長期居住在江蘇,你自己由於工作原因又去了上海紮根,那麼你的籍貫就應該是安徽,你孩子的籍貫就應該是江蘇,將來你當了爺爺,你孫子的籍貫就應該填上海了。

隨着經濟的發展,我國人口的流動性非常大,國家對籍貫的管理,也有了比較靈活的規定。具體是:

公民的籍貫應爲本人出生時祖父的居住地(即戶口所在地);祖父去世的,填寫祖父去世時的戶口所在地;祖父未落常住戶口的,填寫祖父應落常住戶口的地方;公民登記籍貫後,祖父又遷移戶口的,該公民的籍貫不再隨之更改。

通過對“籍貫”的瞭解,讓我們知道我們的祖籍在哪裏,世世輩輩的“根”在哪裏,即便已經忘了鄉音,但依然可以通過“籍貫”去追根溯源,知道我們自己是誰。

填寫籍貫應當具體到縣級行政區劃,如“安徽肥東”、“山東長清區”等,不過也有很多地方是具體到地級市的,如“江蘇無錫”,“湖南長沙”等等。我們在填寫的時候只要按照戶口本上登記的“籍貫”去寫就可以了。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人會把“出生地”當成“籍貫”去填寫,是不正確的.。

也許對於絕大部分世世代代生活在某個地區的人而言,“出生地”就等同於“籍貫”,但是對於那些有戶口遷移情況的人來說,“出生地”跟“籍貫”就是兩回事了。

值得一提的是,“籍貫”合起來是一個概念,拆開來又有着不同的意思。

“籍”,有幾種意思,這裏選擇跟“籍貫”比較接近的意思來解釋。

在古代,一個人的“籍”是指這個人的家庭對於朝廷所負擔的徭役的種類,可以理解爲具體從事某種職業,如“鹽戶”、“匠戶”等。以“籍”爲標誌的戶役最早出現在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天下的百姓都要被編入某一籍中去當差。因此,各種各樣的人都有“籍”。

有道是,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因此,天下的百姓都要被編入某一籍中去當差。並且每個人的戶籍一旦被官府確定之後,是不能隨意更改的,會一直保持下去。如,擁有竈籍的人就需要世世代代爲官府去承擔煮鹽的徭役,擁有軍籍的人就要世世代代爲朝廷去承擔當兵打仗的徭役,等等。

“貫”,在古代是指一種錢幣單位,《說文解字》裏有“錢貝之貫”的記載,字面意思很容易理解,就是把銅錢一個個地串起來,所以後來就引申爲事物之間相互串聯的一種關係。

古時候,若是說一個人的出生地,只說“貫”、“鄉貫”或“裏貫”,而不說“籍”或者“籍貫”。

《隋書·食貨志》中記載:“其無貫之人,不樂州縣編戶者,謂之浮浪人。”若無“貫”之人,就是“浮浪人”,用今天的話說,就是不在此地出生的人,或者叫外地人、外鄉人。

唐朝詩人白居易在《新豐折臂翁》一詩中也寫道:“翁雲貫屬新豐縣,生逢聖代無征戰。”這裏的“貫”就是今天意義上的“籍貫”,就是出生地。

從以上的分析不難看出,當“籍”和“貫”連到一起時,就代表一個人的家族脈絡,就可以在戶口本上準確反映他的籍貫信息,那麼他到底是哪裏人,就一清二楚了。

很多人會說,隨着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個人“籍貫”信息已經不重要了,就像很多年前我們非常在意的戶口問題,現在已經變得輕描淡寫,不過中華民族向來注重兩個字,那就是:傳承。

即便現在已經突破了地域限制,天南地北只要是能紮根的地方,你都可以無憂無慮地生活下去,但無論我們走得再遠、飛得再高,我們始終都要知道我們的根在哪裏,都要知道我們的祖祖輩輩生活在哪個地方。一個人即便過得再富有,擁有的房產證再多,如果不知道根在哪裏,也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

什麼叫做人不能忘本,除了不能違背本心,不能違背良心道義之外,我們更要有一顆感恩的心。以前總喜歡聽父輩們說“尋根問祖”,沒錯,“籍貫”就是一種情懷,就是一種象徵,無論什麼時候,我們都要知道自己的根在哪裏,都不能忘記故鄉對我們的呼喚,更不能忘記我們的先人對我們的養育之恩。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