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知識 > 劉備的性格特點

劉備的性格特點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9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備的性格特點, 劉備性格特點是籠絡豪傑,深得人心,識人善用,君臣融洽,堅韌不拔,終成大事。

劉備的性格特點1

劉備的性格特點是什麼樣的?

劉備的性格特點:

1、堅韌不拔:劉備在事業一開始就異常艱難,經常東奔西走,在之後不管是依靠袁紹,還是曹操,亦或是劉表,都是異常艱難,備受壓制。但是劉備依靠堅韌不拔的精神,成爲一代英雄。

2、識人善用,寬以待人:劉備識人用人方面有自己獨特的見解,能夠識別人才、拉攏人才,並且愛惜善用人才。這成功的爲劉備拉攏了衆多的人才,充分發揮了他們的才能,成就了自己的一番偉業。

劉備的主要事蹟有哪些?

劉備的主要事蹟:

1、三顧茅廬:劉備三次請諸葛亮出山,終於第三次得到了諸葛亮,答應與他共展宏圖,成就偉業。

2、火燒連營:一次劉備紮營爲自己的好兄弟報仇,結果被敵人用火將營帳燒了,一連幾百裏。雖然他失敗了,但是我們還是敬佩爲兄弟不顧一切的性格。

劉備的性格特點

1. 鍥而不捨。

三顧茅廬可謂是世間佳話,早期手底下雖然有關羽張飛兩個猛將但是卻一直打敗仗,一直缺少一位得力軍師。在得知諸葛亮之後,便帶着張飛和關羽前請諸葛亮出山。在諸葛亮一次由一次拒絕之後,他都沒有表現出不耐煩,而且也謙虛恭敬的等待着諸葛亮,最終打動了他,自此擁有了自己的軍師。從劉備三顧茅廬當中也可以看出他這個人性格特點具有鍥而不捨的精神。

2. 以德服人。

劉備有着爲人溫柔謙虛,向來都是以德服人的性格特點。在戰敗逃命的時候的,還能攜民渡江,對於呂布也能夠接納;正是憑藉仁德,身邊的人都死心塌地的跟隨他,甚至連陶謙心甘情願直接讓出徐州,荊州劉表也願意把荊州讓給劉備。手下的關羽張飛更是不用說了,誓死追隨着他。

3. 知人待士。

他用人水平極高,留關羽坐鎮荊州,漢中的都督不用張飛用魏延。最後託孤諸葛亮更是成爲一樁美談,對諸葛亮說若是自己的兒子不爭氣,你可以取而代之,其實他深知諸葛亮不會去這樣做的,對諸葛亮有着極高的信任。這些無不體現着他性格特點中的知人待士。

4. 忠義可嘉。

孔融被圍,即使劉備與他絲毫沒有任何交情,但還是派兵隨太史慈去救援。陶謙在徐州被曹操圍攻,劉備自己兵馬不過幾千人,義無反顧的前去幫忙。這些無不體現着他性格特點的忠義可嘉。

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稱他爲先主。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劉備的性格特點,快來看看吧。

識人善用,君臣融洽

劉備禮賢下士,慧眼識才。在愛才、用才上,儘管劉備、曹操、孫權三人有共同的特點,但劉備比他們兩人更勝一籌,在用人方面,毛主席曾對人評價:“劉備這個人會用人,能團結人,終成大事。這是他成功的關鍵。”

陳壽也評價劉備爲:“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

劉備創業之初,勢單力薄,顛沛流離。雖然兩次佔據徐州,但都最終失敗,但是他注意收買人心,不論什麼情況,他都以民爲先。後來,三顧茅廬得諸葛亮,有了著名的“隆中對”,形成自己的立國綱要。他一生重用諸葛亮,如魚得水,共謀大業。他在鄉黨之中得到後來勇冠三軍的關羽、張飛,重用行伍出身的魏延,成功地鎮守了漢中這個戰略重地……從另一方面說明劉備知人善任的本色,很會籠絡人心。

劉備的性格特點 第2張

籠絡豪傑,深得人心

劉備寡言少語,喜怒不形於色,能謙恭待人,城府極深。劉備年輕時師從東漢大儒盧植不愛讀書,喜歡弄狗騎馬,喜歡結交豪爽之士。因此,青年時代就有不少年輕人爭相依附他,這是他性格的優點。

劉備寬仁、忠厚、慈善、好施、善於收買、籠絡人心,這是他性格中遠遠勝於曹操的地方。曹氏父子佔據北方大部,挾天子以令諸侯,政治上、軍事上都佔有明顯的優勢。但曹操行事殘暴,時常就屠城,劉備行事多與曹操相反:曹操急暴,劉備寬仁;曹操狡詐,劉備忠厚;曹操篡漢,劉備扶漢,因此,劉備深得人心。劉備入蜀後,實行拉攏當地豪門士族的政策,發還他們的`田地和房屋,鼓勵發展農業生產,因而深得民心。

堅忍不拔,終成大事

劉備性格中還有堅韌不拔、屢敗屢戰的優點。劉備創業之初,艱辛異常,東奔西走如喪家之犬,依靠袁紹時,受到節制,依附曹操時,曹操衆謀臣想誅殺他。曹操兩次都免殺,並以禮相待,後他又趁機逃脫,聯吳拒曹。他也曾依賴劉表,卻被劉表暗地裏提防,忍辱存身,以圖稱霸。可見他有堅韌不拔、鍥而不捨的精神,是一個打不敗、拖不垮的硬骨頭。

寬以待人,心胸廣闊

夷陵之戰中,劉備大軍潰敗,部將黃權再不得已的情況下,率軍投降曹魏,當時大臣們都勸劉備將黃權全家滿門抄斬,劉備卻說,黃權投降曹魏是不得以的舉動,還說:“黃權並沒有辜負我,是我辜負了黃權!”,身居高位,有如此廣闊的胸襟,實爲難得,所以後世人都以寬以待人評價劉備。

劉備求田問舍

求田問舍出自《三國志·陳登傳》,本意是指只知道購置房田產業,沒有遠大的志向。

許汜和劉備一起在荊州牧劉表處坐,劉表與劉備一起品論天下人。許汜說:“陳登是個江湖之士,豪橫之氣不加檢點。”劉備問劉表:“許汜君說的對不對啊?”劉表說:“要說不對,許汜君是個善士,不會說虛假的話;要說他對,陳元龍可是名重天下呀。”

劉備問許汜:“你說他豪橫,難道有什麼事例嗎?”許汜說:“我曾經遭遇戰亂路過下邳,我去見陳登。他沒有招待客人的意思,很長時間不跟我說話,他自顧自地上大牀睡臥,讓我這個客人睡下牀。”

劉備說:“您有國士的名聲,現在天下大亂,帝主不能執政,希望您憂國忘家,有一點救世的念頭。可是您呢,整天忙着求購土地,到處詢問房產價格,說的話沒有能採爲良言的,這是元龍所忌諱的做派,他憑什麼跟您說話呢?如果是當時是在下,我會自己睡在百尺樓上,讓您睡地板,怎麼會只是上下牀之間呢?”

劉備的性格特點2

一、豐富多-維的性格特點

已故學者傅繼馥先生在《類型化藝術典型的光輝範本》一文中曾說:“《三國志演義》人物形象的第一個藝術特點是:重要形象都有一個主要特徵,它表現得非常突出,並在形象內部諸因素中佔有決定性的位置,是一個突出的主要特徵,就足以支撐起整個的形象。其藝術特色和藝術效果接近於雕塑和戲劇,因爲,雕塑常集中表現人物的某一特定的情緒。‘戲劇中主角大半比史詩中的主角較爲簡單’。”他又進一步指出:“《三國志演義》人物的主要特點,絕大多數是某一道德品質的典範的表現。例如:曹操的奸、諸葛亮的忠貞、關羽的義、劉備的仁、董卓的殘暴、趙雲的勇、周瑜的量窄┅ ┅等等。”其實,典型的性格都就是多元化的有機組合,單就劉備的性格特點而言。

他也絕不是一個“仁”字而概括得了的,而是豐富多-維的。他禮賢下士,求賢若渴,重情貴義等性格特徵也是相當感人的。“三顧草廬”時,“一顧草廬”,不見孔明,劉備心中“惆悵不已”,這是求賢不得的失望心理。關羽、張飛體現出厭倦情緒。後來,劉備打聽到孔明已回,便教備馬,這次又未能見到孔明,因而心中“悒怏不已”,這是“二顧草廬”的情景,到“三顧草廬”時,關羽認爲劉備弟兄三人兩次“親往拜謁,其禮太過。”張飛甚至說:“哥哥差矣,量此村夫,何足爲大賢?今番不須哥哥去;他如不來,我只用一條麻繩縛將來!”後來兄弟三人終於見到孔明,但孔明卻高臥不起,張飛就發起怒來,認爲孔明實在是傲慢無禮。這就體現了劉備的思賢若渴,虛懷若谷,不訪得大賢,決不罷休的性格特點,其求賢之心着實感人至深。

荊州失守後,關羽死於敵手,這使重情貴義的劉備極爲震驚,他執着恪守“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的.桃園兄弟結義之情。當他聽到關羽的死訊傳來,便大叫一聲,昏絕於地,哭道:“吾與雲長,誓同生死,彼若有失,孤豈能獨生!”“孤能獨享富貴乎?”他“一日哭絕三次,三日水漿不進,只是痛哭,淚溼衣襟,斑斑成血,招魂祭奠,號哭終日。”他甚至淚盡血枯,仰天長嘆:“雲長與朕猶一體也,大義尚在,豈能忘也!”簡直悲慟欲絕。然而接踵而至又是張飛的遇害,劉備又遭到沉重的打擊。

他聲嘶力竭,欲哭無淚,只好絕望地說:“二弟俱亡,朕安忍獨生哉!”因此,他誓爲二弟報仇,興兵伐吳,不惜一切代價,不顧吳蜀聯盟,不考慮共同的敵人是北方的曹操,甚至不惜拋棄多年浴血奮戰得來的江山社稷,也要與東吳拼個你死我活。不論是跟隨自己多年忠心耿耿的趙雲,還是向來“以師禮待之”的諸葛亮,誰來勸說,他都不肯聽信,還說什麼:“朕不爲弟報仇,雖有萬里江山,何足爲貴!”甚至孫權派諸葛謹前來賠禮,好言安撫,並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他都不管,這更突出地體現了劉備重情貴義的性格特點。

劉備的性格特點 第3張

二、複雜矛盾的性格特點

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中論及《三國演義》的人物性格刻畫有這樣一段話:“描寫過實,寫好的人,簡直一點壞處都沒有;而寫不好的人,又一點好處都沒有。其實這在事實上是不對的,因爲一個人不能事事全好,也不能事事全壞。譬如曹操,他在政治上也有他的好處;而劉備,關羽等,也不能說毫無可議。”我們不能否認《三國演義》體現了作者“擁劉反曹輕孫”的思想傾向,但真正客觀地去看《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如劉備,他的性格特點不僅是豐富多彩的,也是複雜矛盾的。

劉備是《三國演義》中理想的仁君英主,作者用大量筆墨對他予以熱情歌頌,在他身上,寄寓着作者甚至是廣大讀者的美好理想,他不僅是一位英明的君主,也是一位仁慈的長者。他愛民如子,禮賢下士,虛懷若谷,知人善任,重情貴義,但小說中也寫了他性格中的很多弱點。

總體上看劉備,爲人總是秉性謙恭、虛懷若谷、待人彬彬有禮、親切大方,但有時卻有些自傲自得。小說第三十四回中寫劉備依附荊州劉表,酒席上劉表見劉備憂愁,便提起當年劉備與曹操在許昌“青梅煮酒論英雄”的情景,並以此勸慰劉備不必憂愁功業不建,這時劉備乘着酒興便對劉表說:“備若有基本,天下碌碌之輩,誠不足慮也。”這句話不能說沒有體現出劉備的遠大志向,但說得不是地方,不是時候,顯得有些高傲,因爲他小覷了天下多少英雄豪傑,當然也包含着劉表,所以連懦弱無能又與劉備聯宗的劉表都不覺“聞言默然”。

劉備很有涵養,一般都喜怒不形於色,說話非常謹慎,很注重方式,更注意看對象,但也時有酒後發狂言的情形,小說第六十二回寫劉備攻克涪關,勞軍設宴於公廳,不覺酒甜,便對龐統說:“今日之會,可爲樂乎?”龐統卻回答說:“伐人之國而爲樂,非仁者之兵也。”劉備便不高興地說:“吾聞昔日武王伐紂,作樂象功,此亦非仁者之兵歟?汝言何不合道理?可速退。”顯然酒後吐出真言,其中也有幾分驕縱自負。同時,他以紂比劉璋,以武王自比,也不太切合他當時的身體。所以龐統聽後便“大笑而起。”

當東吳派魯肅前來索取荊州時,劉備聽從孔明之計,大哭,一時哭得很傷心,竟然變假爲真,這表明一貫以誠待人的劉備也會作假。他心中也的確有隱痛,心裏實在不願把荊州歸還東吳,但賴賬不還,又怕遭人唾罵,可素以仁德真誠著稱的劉備也善爲虛僞之狀,類似者還有他稱帝之事,大小臣僚上表勸進,他卻勃然大怒,執意不肯,但後來卻對孔明說:“非吾推阻,恐天下人議論耳。”同樣是虛僞的,至今不還有“劉備摔孩子,邀買人心”的說法嗎!這件事中雖不能說劉備沒有惜才愛將之真心,但把親生兒子擲於馬前,總顯得有點過火,有點做作,不十分可信。

劉備一生也確實能識賢才,禮遇賢能之士。在任用馬謖的問題上,他看得比孔明要準,明顯地高出孔明。他對有才能的人總是待以厚禮,讓人感激不盡,甚至竭盡終生之力也難以報答知遇之恩,如他“三顧草廬”求得的大賢諸葛亮,爲蜀國的事業真是鞠躬盡瘁,直至“秋風五丈原”、“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但他有時也不免以貌取人,慢待賢才。龐統的才能只是比孔明略遜一籌,小說曾借司馬水鏡之口說劉備,不論是伏龍“孔明”,還是鳳雛(龐統)。得其一則能安天下,但是龐統前來投奔,只因龐統長得醜陋,他竟以一個來陽縣令的極低職位輕率地打發了他。多虧後來張飛,孫乾親眼目睹了龐統來陽理事的驚人才幹,龐統才得以重用,未失去大賢。

另外,劉備讓關羽鎮守荊州又是最不得其人的。孔明也知道關羽剛愎自用,固執已見,但劉備示意讓關羽鎮守荊州,而孔明受劉、關、張桃園結義之約束,也不得不順從劉備的意願,只好牽就了關羽,儘管孔明爲他親自制定了“北拒曹操,東和孫權”的八字方針,但關羽卻置若罔聞。根本不放在心上,一意孤行,終於失去荊州。這幕悲劇的`種子應該說是劉備親手種下的。假如當時派趙雲鎮守荊州,也不會有這樣的後果。即便是猛張飛去鎮守,也還是謹記孔明叮囑的,唯有關羽才這樣驕縱輕敵,以致釀成大禍。

劉備的性格特點 第4張

作爲一位大政治家,一代梟雄,劉備的確是雄才大略,勵精圖治,奮鬥不息的。但是自打得了孔明之後,他便失去了往日的風采氣度,有時就像一個傀儡,任孔明擺布,言聽計從,讓裝哭便哭,沒有個人主見,缺乏英雄氣概和領袖風度。

劉備招親東吳,這本是周瑜、孫權定下的“美人計”,想以此制服劉備,從而乘機奪回荊州,劉備當初本來知道這一點。但是,到了東吳,假戲成真,他真的成了吳國太的“乘龍快婿”,卻被聲色所迷戀,竟然不想盡快回荊州謀劃強邦立國之大事。若不是孔明委託趙雲按事先定好的三條“錦囊妙計”行事,後果不堪設想。

劉備一生總的看來抱負宏偉,理想遠大,爲此他奮發進取,不敢懈怠。但小說也曾寫他有時胸無遠志。一次,孔明看見劉備拿着 牛尾編帽子,就曾嚴肅地指出:“明主無復有遠志,何事此而已耶!”劉備馬上就領會了,翻然改過。

劉備的仁慈向來令人景仰,但其中也有婦人之仁和迂腐之仁。婦人之仁體現在劉備竟然對軟弱無能的劉璋大發惻隱之心,恰如孔明所批評的,這是“婦人之仁臨事不決”的表現。劉表曾讓荊州給劉備,諸葛亮便示意劉備接受,但他卻推辭不受,如果說這是不忍心奪人基業,出於仁義還可以說得過去。可是後來劉表病逝,蔡氏集團控制了荊州大權,公然廢長立幼,並且還準備獻出荊州,投降曹操。在這關鍵時刻,孔明等人曾建議以“弔喪爲名”,一舉清滅蔡氏集團,從而奪取荊州,可是劉備卻仍然執意不肯,還說什麼這是“執其子而奪其地”。結果,竟然讓曹操輕而易舉地得到荊州。孔明眼看着大好時機錯過,也無可奈何。

而曹操大軍乘勝追殺,孔明也只好隨着劉備逃竄流離。而赤壁大戰後,周瑜打敗了曹操,但劉備又賴住荊州不放,東吳經常打發人來索討,局面非常被動。劉備的所做所爲好像是仁慈,其實則是非常愚蠢,非常可笑的。如果劉備果真心中念念不忘劉表託孤之義,起碼也應該扶持劉琦以保住荊州,這樣荊州也不致於被曹操得到,劉備也總算有一塊立足之地。

劉備重情貴義,他與關羽、張飛結爲兄弟,終其一生,情同手足,肝膽相照,但是,當關羽、張飛相繼死後,他痛斷肝腸。便喪失了理智,爲兄弟之“義”,而不顧整個國家之事。不聽任何人勸阻,哪怕是孔明、趙雲相勸,都不能改變他的主意,於是興兵大舉伐吳,諸葛亮和魯肅二人多年嘔心瀝血建立起的吳蜀聯盟,在他手中斷送了,自己也因準備不足兵敗退守白帝城,怒目蒼天,飲恨而亡,成了一幕慘痛的悲劇。

當然,劉備的性格特點還不止上述幾方面,但足以說明劉備的性格是複雜的,也是矛盾的統一。歌德說過:“人是一個整體,一個多方面的內存聯繫着的,各種能力的統一體。藝術作品必須向這個整體說話。必須適應人的這種豐富的統一體,這種單一的雜多③ ”。劉備就是一個“多方面的內存聯繫着的各種能力的統一體”,是“單一的雜多”的藝術典型,因而他的性格特徵是具有複雜性的。

三、發展變化的性格特點

儘管《三國演義》很少直接描寫人物性格的成因和發展,但人物性格也都不是凝固不變的,雖然他的發展變化不是非常突出。有時發展較慢,變化較小,但他卻基本打破了“古典式的靜穆狀態。”我們不妨細看劉備的性格特點。

劉備的性格特點 第5張

早年的劉備虛懷若谷,求賢若渴,且看劉備的出場:“榜文行至涿縣,引出涿縣中一個英雄。那人不甚好讀書;性寬和,寡言語,喜怒不形於色;素有大志,專好結交天下豪傑;生得身長七尺五寸,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面如冠玉,脣芬塗脂,中山靖王劉勝之後,漢景帝閣下玄孫:姓劉,名備,字玄德。”短短的一段話,爲劉備立了一個小傳。第三十八回,劉備兄弟三人不辭勞苦,屈身枉駕,三顧草廬,終於尋訪到天下奇才諸葛亮。

可諸葛亮卻“推睡不起”,劉備一行無奈又立了一個時辰,人才慢慢醒來,還要隨口吟詩一首:“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然後才問一聲:“有俗客來否?”這足以襯出劉備的虛懷若谷,求賢若渴之心。劉備送徐庶,更是情意綿綿,無限惆悵。小說中寫道:“諸將無不傷感,玄德不忍相別,送了一程又一程,庶辭曰:‘不勞使君遠送,庶就此告別。’玄德就馬上執庶手曰:‘先生此去,天各一方,未知相會卻在何日!’說罷,淚如雨下。庶亦涕淚而別。玄德立馬於林畔,看徐庶乘馬與從者匆匆而去。玄德哭曰:‘元直去矣!吾將奈何?’凝淚而望,卻被一樹林隔斷。玄德以鞭指曰:‘吾欲盡伐此處樹木。’衆問何故,玄德曰:‘因阻吾望徐元直之目也。’”寫得細膩生動,委婉纏綿,悽惻動人,突出了劉備愛才,惜才的一片癡情。

早年的劉備心胸寬廣,從諫如流,志在匡扶漢室,勵精圖治,孔明可以豪無顧忌地批評劉備的“婦人之仁”和胸無遠志,劉備不僅不怪罪,反而以“師禮待之”“食則同桌,寢則同牀”。

而晚年的劉備,尤其是當關羽遇害後,憨情代替了理智,因小義而置整個國家利益於不顧,一意孤行,固執已見,不聽忠告,大舉伐吳,終於導致吳蜀聯盟的徹底破裂,自己也憂懼成疾,飲恨而之,以悲劇的結果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總之,劉備的性格特點既是豐富多-維的,又是複雜矛盾的,同時又是發展變化的,以上分析也不免單薄膚淺,但劉備的光輝形象亦如《三國演義》,永遠名垂青史。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