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知識 > 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始辦於

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始辦於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4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始辦於1960年。

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始辦於1

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始辦於1960年,是由國際奧委會和國際殘疾人奧林匹克委員會主辦的、專爲殘疾人舉行的世界大型綜合性運動會,每4年於夏季奧運會後舉辦一屆,至2020年已舉辦16屆。

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

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比賽項目有高山滑雪、越野滑雪、冰上雪橇球、輪椅體育舞蹈等4個大項,每個大項中又包括若干小項。

中國2002年首次參加冬季殘奧會,當時共派出4名運動員參加了高山滑雪和越野滑雪,取得一個第6名的成績。

殘奧會比賽項目在幾十年的發展和演變過程中,幾乎每屆都有變化,有些僅僅是曇花一現,有些則經久不衰,保留至今。

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始辦於
  

殘奧會的起源

得追溯到二戰後的歐洲。爲了讓在戰爭中因脊髓受損導致下肢癱瘓的士兵能夠儘快康復,1948年倫敦第14屆夏季奧運會期間,英國的神經外科醫生路德維格格特曼爵士和一些熱衷殘疾人事業的知名人士,爲一批輪椅運動員組織了自己的運動會,稱爲斯托克曼德維爾運動會。

4年後,國際斯托克曼德維爾運動會聯合會在英國成立,並於當年舉辦了首屆國際殘疾人運動會,這也就是“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前身。此後,國際斯托克曼德維爾運動會每年舉辦一次。

1960年,在羅馬第17屆奧運會結束兩週後,來自世界23個國家的400名殘疾人運動員參加了在羅馬舉辦的第九屆國際斯托克曼德維爾運動會,而這屆運動會後來也被國際奧委會正式承認爲第一屆“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

從1960年開始,殘奧會每4年舉辦一次,1988年漢城第八屆殘奧會以後,形成了每屆殘奧會和夏季奧運會在同一城市舉行的慣例。數十年過去了,從最初的'只有23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名運動員報名,到今年第15屆里約殘奧會共有來自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350名運動員參賽,殘奧會的規模和影響力在不斷擴大,這不僅標誌着時代的發展,也體現了人類社會文明的進步。

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始辦於2

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運動員級

爲了體現公平競賽的原則,以及選手能夠與殘障種類及程度相似的對手比賽,不同障礙程度的運動員將被分入不同級別進行比賽。因此,每個殘奧會項目都有自己的分級,總體上的障礙等級可分爲肢體障礙、腦性麻痹、視覺障礙、脊椎神經損傷、學習障礙(簡稱智障)以及其他障礙。

殘奧會比賽項目中,運動員的運動級別以一個英文字母加上一個雙位數字組成。英文字母,則純粹代表比賽的項目,比如F級爲田賽(Field)、T級爲徑賽(Track)。

雙位數字中的十位數值代表運動員的殘疾類別,“1”字代表視障類別。“2”字代表智障類別、“3”字代表腦癱、大腦麻痹或後天性腦損傷類別、“4”字代表截肢及身材矮小的類別,及“5”字代表脊髓損傷及部份輪椅組的類別。

雙位數字中的個位數值則代表運動員於殘疾類別中的級別,數字越低代表殘疾情況越嚴重,因此較高數值的殘疾運動員,於競賽中較少因殘疾引致的影響。

在視力殘障類別中,11級爲全盲或接近全盲;而13級爲符合最低視力殘障標準。11級的比賽需要領跑員及戴上眼罩,而12級比賽的選手亦可要求領跑員。

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始辦於 第2張
  

運動員殘疾類別

20級:學習殘障。選手的智商需符合參加項目的最低殘障標準,世界衛生組織所設定低於75的國際標準水平。

31至38級(徑賽爲32至38級):腦性麻痹,選手有手足徐動症、運動失調及肌肉張力過高等徵狀,令他們不能夠有效地控制腿部、身軀、手臂及手腕。

31至34級的'選手通常需要維持坐姿進行比賽,而35至38級的選手的身體控制能力較高,可以用站姿進行比賽。

以大馬本次奪得T36級100公尺金牌的莫哈末裏祖安爲例,參加這項級別比賽的選手在運動時,會出現四肢徐動的症狀,上肢出現中度至嚴重的肌肉控制問題,下肢能表現良好的跑步動作,以及動態的平衡力較靜態佳。

40級:身材矮小的選手,可能先天生長激素缺乏或後天疾病等影響。選手智力通常正常。

42到46級:肢體殘障,但不需要使用輪椅的選手。

42至44級爲下肢殘障而45至46級爲上肢殘障。

51到58級(徑賽只有51到54級):需要使用輪椅的選手。

在徑賽,51到52級的選手通常上肢及下肢的活動能力都受到限制,而54級的選手的部份身軀及大腿則有較高的活動能力在田賽,51到54級的選手沒有身軀及下肢的控制能力。通常54級的選手的上肢活動正常。

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始辦於3

殘奧會標誌

第一屆殘奧運於1960年在羅馬舉行

但是直到1988年在韓國漢城舉行的夏季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上纔有了固定的LOGO。1988年,在漢城殘奧會上首次使用了這個由5個「陰陽魚」相互連接構成的會標。1989年國際殘疾人奧林匹克委員會成立,這個圖形則正式成爲IPC的會標。設計主要參考了東亞國家常用的太極圖案中的「陰陽魚」,在設計形式上參照了奧林匹克五環的排版方式,將「陰陽魚」以五環排列方式組合在一起。1992年3月,殘奧會在老版本LOGO的`基礎上拿掉了兩個「陰陽魚」,只剩下了紅藍綠三個。隨後在1994年利勒哈默爾冬季奧運會正式啓用。這個版本的LOGO一直使用到希臘雅典的2004年夏季殘奧會結束。

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始辦於 第3張
  

從2006年都靈冬殘奧會開始,會徽(“Agitos”)正式啓用。

這一版本將原有的紅藍綠三條陰陽魚改爲三條絲帶,寓意人的心智、身體和精神。

2019年10月20日,在巴黎2024年奧運會會徽揭曉前夕,國際殘疾人奧林匹克委員會(Paralympic Games)邀請倫敦設計工作室North design,爲這個沿用近15年的會標進行優化設計,並同步優化IPC視覺識別。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