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育兒詞典新發現窗口期

育兒詞典新發現窗口期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5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育兒詞典新發現窗口期,說到育兒窗口期,許多人不是很瞭解。而育兒窗口期是指寶寶在不同的時期重點吸收的信息,也各有側重。下面是育兒詞典新發現窗口期相關內容!

育兒詞典新發現窗口期1

最近,被總編派去外地參加了一場早教研討會,又見到了熟悉的面孔——楊健教授。我逮着機會,再向他討教,對寶寶的調教可有什麼新方法。站在育兒教育界前沿的他,告訴了我一個讓早教事半功倍的新名詞——“窗口期”。

打開寶寶智能發育的扇扇“窗口”據我所閱讀的有關資料和楊教授的指點後,終於弄懂了“窗口期”的含義。所謂育兒“窗口期”,是指寶寶在不同的時期重點吸收的信息也各有側重。

也就是說,寶寶可能在某個階段,對某種技能學得特別快。這是因爲腦部是按照不同的功能分區發育,不同功能的腦區,窗口期也不盡相同。

如寶寶在出生~1歲半是視覺發育的“窗口期”;9個月~10歲是接收詞彙的“窗口期”;0~4歲是數學邏輯期;3~10歲是音樂期等。說到這裏,想起我那牙牙學語的聰聰,他應該在語言的“窗口期”了吧。

這個育兒界的新名詞,實際上告訴了我們所擁有的視、聽、說、爬、站、走,甚至吃飯的能力,無一不是在腦部發育的窗口期中受到激發發展而來的。如果在窗口期沒有得到相應的刺激,學習潛能可能會減弱。

工作接觸到某些家長隨口就來句“大人說話,小孩站一邊去”,或者孩子說話不靈光卻認爲是“貴人語遲”也不怎麼放心上,其實這對孩子的語言能力發展都不利。

孩子10歲以前都處在語言的窗口期,此時對於激發他們語言的潛能是無限的,如果關閉了這扇“窗戶”,孩子真的有可能今後就不太會說話了!如此看來,窗口期確實需要得到重視。

育兒詞典新發現窗口期

抓好窗口期,提供充足的腦部發育所需楊教授認爲窗口期教育的效果可能影響人一生的素質發展,但又不是立竿見影的,而是對“潛意識”的教育。和青少年期的身體一樣,及時和足量的'鍛鍊,更有助於體制的發展和潛能的發掘。

爲了保證“窗口期”教育的順利進行,需要適宜、適時的“啓智”教育。當然,還要留意寶寶的不同“學習類型”,做到因期、因材施教。

除了適當的早教外,想讓窗口期教育效果更理想,還得給寶寶提供充足的腦部發育營養。底子打好了,再施展早教的效用,自然事半功倍。

相信媽媽們都知道,DHA是寶寶腦部發育的必需營養 ,但是DHA的含量得達到“科學驗證水平”才起作用。

像我就只選擇有科學驗證水平的DHA和ARA的配方奶粉給我家聰聰喝,當我聽到聰聰8個月時叫第一聲“媽媽”時真別提有多激動了!另外,專家也證明了補充科學驗證水平的DHA確實有效果。

美國營養學專家貝茲就曾把出生四個月內的寶寶分成A、B兩組,A組寶寶持續攝入17毫克/100千卡DHA和34毫克/100千卡ARA,B組寶寶則不攝入。結果到了18個月時,A組寶寶的MDI指數要比B組寶寶高7分。

更讓人信服的還在後面,4年後再作智力測試,A組寶寶表現出IQ得分仍然比B組寶寶高7分。要知道我們大多數人的智力水平就在100分左右,7分都快接近10%了,你說,你還能忽視麼?

楊健教授曾笑用“過了這村,就沒這店”來形容窗口期,腦部營養素的攝入也一樣,錯過了12個月以前的大腦發育黃金期,就算再補充,效果也會大打折扣了。

所以,寶寶在嬰幼兒時期,最重要的是給他打下紮實的勢能基礎,跟我一樣儘量選擇有科學驗證水平的DHA和ARA(17毫克/100千卡DHA和34毫克/100千卡ARA)的配方奶粉,以更好地滿足寶寶在腦部發育的窗口期的營養需求。

一位資深法國營養專家曾說過,一個民族的命運,要看他們吃的是什麼和怎麼吃。要是我們的孩子IQ都能高7分,那不單個體的發展,對於整個國家的命運想必都有重大影響吧!

育兒詞典新發現窗口期2

一個人的人生決定於每一個第一次。

這句話是週六聽到彭總在感慨孩子的教育時說的,在我眼裏他是一位非常厲害的商業精英,也有自己個人一些獨特的愛好,並將這個愛好發展爲自己家族事業的路上。

但重點我這兩天卻在思考他說他聽過最經典的一句話"一個人的人生決定於每一個第一次",這是我們在討論孩子教育的時候,他發出的感慨,我們深刻感覺到,父母在育兒方面的無力感和挫敗感。

無論我們在其他領域多麼叱吒風雲,但養育孩子卻考驗的是四兩撥千斤的巧勁和智慧。

也許玄妙卻藏在"每一個第一次",每一個第一次發生的時候,是誰在引導這個孩子,是誰在給孩子做出正向的或者負向的暗示,這都在塑造着孩子。

關於閱讀,有一個猶太人的故事,話說他們會在孩子第一次看見書的時候,是一個神聖而愉悅的儀式,他們會在一個非常整潔乾淨的環境下里,在書上塗上蜂蜜,讓孩子去舔這些蜂蜜,讓孩子感受到讀書和學習是甜蜜的,從而整個民族都將閱讀作爲人生的基本習慣。

我們以爲的優良品格,那只是別人的標配而已。這就是民族與民族的差異。

而我們忽而強調學習就是要吃苦的,又忽而有人提出要快樂教育,眼不見一些熊孩子四處惡搞,簡直無法無天,這就是我們熱衷教育卻不得不面對的現狀。

走在路上,隨處可見"關注未成年人成長 構建良好生活環境"的標語,但何爲關注,何爲良好?

其實一個孩子會不會學習好,只需要詢問幾個簡單的生活問題就略知一二了。

最近有個參加讀書會的家長說她有個姐姐之前做生意沒有管孩子,現在孩子上初中了,成績很差,所以放下一切回家管孩子,也管不好,越管越逆反。

如果教育孩子也有"窗口期"的話,最佳的是"0~3歲",這個階段孩子與父母原本就是天然的共同體,也是培育孩子的關鍵期;心理學上稱這個時期的孩子是半催眠體。所以,誰在催眠孩子,對孩子至關重要。

接下來,再就是"4~6歲",這時候孩子開始初始的社會化,行動力發育的比較好了,開始可以與小朋友一起玩,孩子們社交化的學習是核心,對人、對物、對自然的接觸都在塑造他們的認知。

育兒詞典新發現窗口期 第2張

他們也在互動中學習和整合自己初步的人生經驗,支持他走進更大的社交圈。社交能立的薄弱與否,也在這個階段被催眠和訓練了。以後再修正也不太容易了。

接下來,"7~9歲"幾乎是一個孩子第一個階段的人生實習期,開始獨立面對學校生活,繁重的學業、複雜的人際關係,面對所謂的"體制教育"的現實挑戰,這時候還沒有惡性的校園欺凌。

但是人羣已經開始分化,有人練習着尋找欺凌的對象,有人被選爲欺凌的對象,並被一次次挑釁。最終有一天,有人開始欺凌,有人被欺凌,有極少數的人能夠不欺凌,也不被欺凌。

再往後年齡越大,一個人被周遭朋友和同學,以及網絡影響的程度會越來越大,而父母能發揮影響作用的地方會越來越少。不排除父母可以智慧地引發扭轉性作用,但這種機會與中彩票的概率而言,估計是差不多的難。

一個人信耐另一個人的時間是需要很漫長的時間去建立,而一個人失去一個人的信任卻往往只需要幾秒鐘。做一個孩子信耐的父母,這需要經年累月的努力,卻往往會毀於一旦。這就是做父母難得地方。

所以,規勸那些只生不養的父母,當你把孩子送給別人養的時候,你已經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成爲孩子父母的機會。

我所說的機會不是法律監護人的資格,而是失去了進入窗口期的機會,失去了那一次次的"第一次",失去了在第一次做爲父母監管的"權利",那未來會有若干次因爲"第一次"的失職引發的從小到大的災難,就是對爲人父母最大的懲罰和挑戰。

其實,這就是一個人,從成爲人到成爲社會人的考驗,和這些來比,學業只是一個維度的檢測,作爲父母要看見孩子的努力,要給孩子適當的引導,最主要是看見孩子在經歷什麼,並給孩子適度的引導,並支持他們穩步地進行社會化,成爲一個有獨立人格的社會人。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