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學前兒童爲什麼喜歡玩遊戲

學前兒童爲什麼喜歡玩遊戲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學前兒童爲什麼喜歡玩遊戲,遊戲在兒童生活中具有極重要的意義。在人類社會中,從古至今,任何地區、任何民族的兒童都喜歡遊戲。可以說有兒童就有遊戲,以下分享學前兒童爲什麼喜歡玩遊戲。

學前兒童爲什麼喜歡玩遊戲1

學前兒童爲什麼喜歡遊戲

遊戲是兒童產生高級心理現象的重要源泉,是兒童社會化的重要途徑。遊戲也是幼兒的天性, 是符合學前兒童年齡特點的一種獨特的活動形式。在幼兒園裏,遊戲已被納入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活動。

我們逐漸認識到遊戲是幼兒有效的學習手段,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對幼兒的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現在父母越來越重視早期教育,很早就教孩子認字、數數、背唐 詩,甚至有些家長在孩子三四歲時就將孩子送往少兒英語學習班去學英語!早期教育的確值得重視。

學前兒童爲什麼喜歡玩遊戲

但是,許多家長由於不懂科學的教育方法,只重視知識的灌輸,忽視孩子能力的培養、個性的發展,這種填鴨式教育的結果是讓孩子變成了撐得飽飽的呆鴨子!尤爲嚴重的事,這種方法讓孩子很小就覺得“讀書是一件枯燥無味的苦差事”而對學習產生厭倦感! 日本學者井深大說:“遊戲是孩子的第二生命,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

學前兒童爲什麼喜歡玩遊戲2

首先,孩子喜歡玩網絡遊戲與家庭生活中爸爸的教育的缺失有很多的關係。研究發現,家庭中如果父親能夠及時的做好孩子的教育,陪伴自己的孩子,很好的教育孩子,那麼孩子迷戀網絡遊戲的概率就會比較低。所以作爲一名父親,一定要擔負起父親的責任,教育好自己的孩子,避免孩子網絡遊戲成癮。

再者,網絡遊戲成癮常常是家庭成員之間缺乏溝通,缺乏情感的表達造成的。很多迷戀網絡遊戲的孩子家庭裏面的關係都是不到位的。

學前兒童爲什麼喜歡玩遊戲 第2張

第三點,除了爸爸和家庭環境的因素造成孩子迷戀遊戲之外,孩子在現實生活中無法得到認同感也是造成遊戲上癮的一個重要原因。如果孩子在現實的生活中總是得不到必要的認同感,那麼孩子就會專項虛擬世界來尋求安慰和刺激,於是就會形成遊戲上癮。

總而言之,孩子喜歡玩遊戲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家長最好是積極尋找原因,及時作出應對。

學前兒童爲什麼喜歡玩遊戲3

我國幼兒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小孩子生來是好動的,以遊戲爲生命的。”的確如此。孩子的天性就是玩,出生2~3個月的嬰兒就能在牀上獨自玩耍了,再大一些就會爬行了。這時嬰兒一睜開眼睛就是玩,甚至吃飯、睡覺時也在玩,玩就是生命,就是工作,它和成人工作具有同樣重要的意義。

學前兒童爲什麼喜歡玩遊戲 第3張

遊戲也是嬰幼兒解決矛盾的重要形式。嬰幼兒時期是身心迅速發展的時期,這時的嬰幼兒需要對整個社會生活進行探索,然而他們又缺乏這方面的能力,這就產生了矛盾。因此,只能用遊戲的方式進行模仿,以假代真,在模仿中獲取知識和經驗,得到生理和心理的滿足。成人要順應嬰幼兒的這種心理髮展的需要,用遊戲來教育孩子。

學前兒童爲什麼喜歡玩遊戲4

遊戲在兒童心理髮展中的作用心理學論文

一、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和意志力

遊戲通常是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兒童參與的,他對發展幼兒的情感,克服幼兒的孤僻性有重要的作用。例如,我們班有幾個幼兒剛入學時膽小性格內向孤僻不敢於人交往,我根據這一特點,設計了《打電話》的遊戲。通過幼兒報姓名問候對方,使幼兒增強了瞭解,加強了交往,發展了語言。

而通過活動中產生成功與失敗的體驗,從而對自己的能力有所認識,成功的體驗增強了幼兒的自信心,他們就很自然的認爲自己是有用的,有價值的,從而形成一種健康向上的心態。通過逐步增加遊戲的智能激勵性和完成的困難程度,使幼兒在遊戲中適當受一些失敗和挫折。

不僅可以增強幼兒的思考能力和協作意識,促進幼兒的智力發展。而且可以增強他們克服困難的意志力,使其在場面對壓力時具備更好的心理素質。因此幼兒園在設計遊戲時應根據自己班學生的性格特點,儘量採取能提升自身信心及意志力的遊戲,這對兒童的成長十分重要。

學前兒童爲什麼喜歡玩遊戲 第4張

二、建立積極情感,調整消極情感

情感健康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誌。情感健康的幼兒,能恰如其分地控制和表達自己的情感,並且愉快情感多於消極情感,反之,就會導致自我孤立,逃避行爲,攻擊行爲以及各種偏離的異常人格,這將阻礙幼兒的心理健康發展。

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弗洛伊德在本世紀早期提出,遊戲能滿足孩子現實生活中不能實現的願望(如當父母、當司機等),把想象中的事物與現實中的事物聯繫起來,並從中獲得快樂。遊戲又能再現那些難以忍受的體驗(如打針、吃藥等),宣泄和抒發情感,緩解心理緊張,從而達到自我調節,能掌握環境。

幼兒園應多組織與開展角色扮演之類的遊戲,在遊戲中,幼兒通過假裝和虛構的情境,用自己特有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現實生活的認識和理解。

特別是在角色遊戲中,通過各種角色的扮演,他們體驗到社會成員的思想和情感,如醫生對病人的關心、父母對孩子的愛、小夥伴之間的情義等等,使幼兒的愛心、同情心、友誼感等得到發展,這對幼兒日後人際交往,社會生活參與程度,生活質量和發展機會等都有重要的.決定作用。

三、增強幼兒的責任感和紀律性

幼兒在做遊戲時送喜歡承擔一定的角色,而每一種角色都有其相對應的角色行爲和責任。例如幼兒在遊戲“蛋寶寶”活動中幼兒扮演“蛋媽媽”“蛋爸爸”,他們各自從家裏帶來一枚生雞蛋作爲“蛋寶寶”。“蛋寶寶”可愛而嬌嫩,稍有不慎就會摔破,在小心照顧“蛋寶寶”的過程中,幼兒表現出了少有的耐心和責任心。

當有人不小心把“蛋寶寶”打碎時,失去“蛋寶寶”的那一刻,孩子們深深得體驗到了痛心和惋惜之情。“蛋寶寶”受傷後老師當醫生爲“蛋寶寶”看病,引起幼兒對“蛋寶寶”健康的關注。幼兒在做“蛋寶寶”父母過程中,辛苦的體驗不斷積累,愛心與責任心由此萌發。這些體驗使幼兒在愛與被愛的動態平衡中體到做父母的辛苦,培養了他們關心他人的品德。

遊戲具有一定的規則性,這一特徵利於培養幼兒行爲的自覺和紀律性。有的幼兒由於在家中嬌生慣養,養成了嬌氣、任性等不良習慣,他們以自我爲中心,爲達到某種目的,會盡可能的採取自己的所需。這樣會與其他幼兒發生衝突。我班有個孩子,經常爲了一些小事與其他幼兒發生衝突,雖經過多次教育,但收效不大。

於是我利用故事《小熊請客》讓幼兒表演,引導幼兒進入角色,如果你是小熊你會怎樣對待別人?通過表演幼兒知道朋友間應該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幼兒在遊戲過程中通過交往逐漸產生了從衆、暗示、輿論等社會心理現象,從而調節自己的行爲,有利於培養幼兒的集體意識。

四、倍養幼兒的協作意識及人際交往的技能

未來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是能與人團結協作且有較強的自我約束能力。爲了避免戴減少幼兒將來進入社會以後的各種角色錯位現象,從而減少對社會的不適應,必須倍養幼兒的協作意識和與人相處的技能。遊戲都是有規則的,遊戲者必須按照規則控制自己的行動。

在遊戲活動中,老師可以教幼兒學習如何參加小組,如何爲同伴所接受,如何共同商議,互相協作,互相配合,如何公平地解決發生的爭吵和不同意見,從而培養他們更好地考慮別人,克服自我中心的能力。

爲了能把遊戲玩好,幼兒往往樂於抑制自己的願望,自願地遵守規則,使自己的行動服從遊戲的要求。因此,通過遊戲,可以使幼兒學會分享、謙讓、合作、幫助,並經過反覆練習和實踐,逐步形成自覺穩固的良好行爲習慣。

五、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每一個孩子都是天生的科學家,遊力。在遊戲的過程中,幼兒面對的是一個開放的心理和物質環境,通過教師的適當引導和激勵,幼兒在這一環境中可以充分發揮其想象力和創造力,相對於遊戲的目的,我更重視幼兒在遊戲中思考和創造的過程,這對兒童今後的學習態度和方法的形成是十分重要的。

通過遊戲可以讓幼兒懂得,在一定規則下要達到一定的目的,是需要一定的途徑和方發的,尋找這種途徑和方法的過程,便是幼兒學習與創造的過程。遊戲因其具有極強的趣味性,可以帶給幼兒新奇的刺激與體驗,從而使學習與創造的取得的以持續。例如在學習《二等分》時,我讓幼兒把長方形分成二等分,看看有幾種分法,幼兒橫折豎折很快就找到了答案,還有別的方法嗎?

有個孩子想到按對角折,這樣對嗎?我沒有急於下結論,而是按照他的方法沿着對角線剪開,再把兩部分重合在一起,讓幼兒親眼看到結果。這下幼兒明白了,原來長方形還可以這樣來分。

這時我又讓孩子們把一摞書、一條繩、一杯水、一小堆米二等分。孩子們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學習積極性很高,很快就找到了辦法。實踐證明,在遊戲中幼兒參與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更強,更願意獨立自主的去觀察、操作、探索、發現,從而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

結語:

綜上所述,遊戲是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展最有效的活動形式,蒙臺梭利曾說:“如果孩子們成長於鼓勵他們自然、順序地發展的環境中,他們會‘突破性’進入到學習,他們將變成自我激發者,自我學習者。”

因此,在遊戲過程中教師要以欣賞的態度,儘量用啓發開放式的語言,提醒幼兒注意規則,學習爲他人考慮,引導幼兒運用以有的經驗的新經驗,從而使幼兒的心理髮展更健康。因此,幼兒園教師應想方設法組織好幼兒的各種遊戲,以發揮遊戲的最大效能。。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