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育兒路上分歧多婆媳溝通講套路

育兒路上分歧多婆媳溝通講套路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3.2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育兒路上分歧多婆媳溝通講套路,祖輩對孫子輩的寵愛程度不容置疑,但是當媳婦和婆婆因育兒觀念問題產生分歧,甚至關係鬧僵的時候,是不是應該反思如何妥善化解矛盾呢,下面就來看看育兒路上分歧多婆媳溝通講套路。

育兒路上分歧多婆媳溝通講套路1

哎,說起老人幫忙帶孩子這個話題,一定會有很多寶媽迫不及待想要倒苦水了。“我婆婆非要給才3個月大的寶寶喝米湯,氣死我了!”

“公公經常抽着煙就抱孩子,直接說怕傷感情,委婉說根本聽不進去,腫麼辦?”

“寶寶有些瘦,老媽天天勸我給孩子斷奶,說人家喝奶粉的寶寶一個比一個長得結實!”

“孩子快2歲了,平常挺調皮的,他只要一不聽話,婆婆就愛嚇唬他,不是說叫警察抓你就是說送去打針,要不就說把你關外面不要你了,寶寶膽子本來就小,哎……”

雖說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可只要牽扯上孩子的健康或教育,想必任何一位寶媽也不願意遷就吧。

大家都在一個屋檐底下住着,總不能撕X鬧掰吧?

怎麼才能說服老人捨棄那些不太可取的經驗,用科學的方法育兒呢?

這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兒。但是,咱們也許能從中琢磨出許多訣竅,幫你完成說服老人這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1、找出焦點

也許隔代育兒中的矛盾很多,再加上兩代人在價值觀上有差異、生活方式不同等等,造就了我們經常有“頭大”的感覺。在這種狀態下,肯定是很難說服老人的,因爲你不知道從哪兒“說”起。

先想想哪些是馬上要說服老人改變的,哪些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可以忽略不計,哪些則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纔能有所改善。

分析之後,你就會找到問題的焦點,對此再繼續“策劃”下一個步驟。

妮妮4個月,妮媽要上班了,婆婆從農村趕來幫忙照看孫女。一個星期不到,妮媽覺得已經要崩潰了:婆婆每次喂妮妮喝水、喝奶後從不刷奶瓶,下次接着用,因爲覺得又不髒沒必要;妮妮的衣服和全家的衣服都泡在洗衣粉水裏一起洗,婆婆說已經漂乾淨了;出去曬太陽時不給妮妮戴帽子,因爲“曬黑了更壯實”。再加上婆婆做飯很不合口味,說話有口音,不愛洗澡換衣服……妮媽真覺得這日子沒法過了。

在和寶媽的傾訴中,大家七嘴八舌地給妮媽出主意。最後妮媽決定:以後不讓婆婆給寶寶洗衣服,自己下班洗;多準備幾個奶瓶,讓婆婆每次只用乾淨的;請小時工來做飯。

口音的問題沒關係,據說這樣還能幫助孩子發展語言能力。只要說服婆婆經常洗澡換衣服,出去曬太陽的時候給寶寶戴個小檐帽就OK 了。擇清了這些“亂毛線”,想到只需改變兩件事,妮媽也不鬱悶了,信心十足地準備去說服婆婆。

育兒路上分歧多婆媳溝通講套路

2、建立信任

信任是說服的基礎,沒有這個基礎,任何說服都不會取得理想的效果。所以,想要說服老人,要讓老人對你有足夠的信任。

大多情況下,老人總覺得我們還是孩子,不肯接受我們的育兒建議和方式。這時候專家、醫生、育兒雜誌以及老人周圍和他同齡的帶過孩子的親戚、朋友,都可以被你巧妙地利用上。

另外,建立感情就更是建立信任的基礎。感情好了,你很容易就能贏得老人的信任和理解,讓老人逐步按照你的育兒方式照顧孩子。

逸逸不到3歲,平時由外婆照看。外婆最怕外孫生病,天氣稍冷稍熱都不帶逸逸出門,什麼泥啊、土啊更是不肯讓外孫碰一下。每到週末,逸逸的爸爸媽媽休息,都會帶着孩子到處去玩。不僅是去遊樂場,也會帶他去野外露營,去海邊挖沙子,每次有同學、朋友聚會也會帶上小傢伙。

但是對此,逸逸的外婆卻很反對,覺得這是因爲年輕的父母貪玩而折騰了孩子。確實,逸逸有時會因此生病。老人爲這事兒和女兒生了不少氣,甚至要禁止逸逸媽媽週末接走孩子了。

爲此逸逸媽媽專門買了一些《怎麼玩才能更聰明》之類的書和雜誌放在家裏;請自己當了兒童教育專家的高中同學到家裏吃飯,當着媽媽的面邊吃邊聊多帶孩子見世面、接觸新鮮事物對孩子身心發展如何有好處。

還在一個週末特意邀請了一位媽媽很久沒見的老同事帶着孫女來家裏客。那個小姑娘聰明活潑,品學兼優。當逸逸的外婆隨口問老同事是怎麼教育出來的那麼優秀的小孫女時,老同事的一句“都是玩出來的”讓逸逸外婆印象格外深。

自此之後,逸逸外婆對小傢伙週末出去“瘋玩”不反對了,自己也主動帶着外孫到處去玩。碰到“對付”不了外孫的事,還會先給女兒打電話,或者囑咐女兒找些書和雜誌來一起“研究”。

3、雙贏策略

如果只一味地向老人強調是“爲孩子好”,老人就想:你們不就是我這麼帶大的嗎,現在這樣就能把孩子帶壞了?!如果老人鑽了這樣的牛角尖,再去說服他的話會很困難。

要讓老人體會到按照你的方法做既是爲孩子好,又是爲老人着想,是特別周到、體貼和可行的提案。

不過想做到這一點,需要你多站在老人的立場上分析問題,當你站在老人的立場上去想過之後,也許就不想再去說服他了呢!

如果你遇到的是強勢的老人,還可以以柔克剛,利用博得同情的技巧達到說服他們改變做法的目的,讓老人體會到是因爲自己的讓步而使你不再爲難,他們會很有成就感。

壯壯快2歲了,一直由奶奶追着餵飯,這讓壯壯媽十分頭疼。正好有一次奶奶在追着孫子餵飯的時候被傢俱撞傷了膝蓋,壯壯媽決定就借這個機會和婆婆好好談一談。

壯壯媽主要說的是婆婆年歲大了,身體也不好,總是這樣滿屋子追着孫子餵飯很辛苦;

又說了每次這樣喂完飯後,老人自己也吃不好飯了,經常胃疼,讓她覺得很心疼。

最後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其實讓孩子自己吃飯他可能對吃飯會更有興趣,能吃得更多,還能鍛鍊孩子的很多能力。

然後就提出讓婆婆把孫子放在餐椅裏,給他不怕摔的小碗、小勺讓他自己吃,大人坐在旁邊吃自己的飯,順便給孩子示範的辦法。

奶奶試了幾次之後,覺得這樣吃飯孫子好像吃得更多些,自己也省了很多力氣,就徹底改變了追喂的方式。壯壯媽終於鬆了一口氣。

4、把握時機

想說服別人,不能單刀直入、開門見山。應該注意察言觀色,選擇對方心情舒暢、精神狀態良好的時機,提出自己的建議和意見。想要說服老人,這點更是重要。

如果在氣氛合適的情況下,你的建議很容易被接受;要是時機不對,你的目的難以達到不說,很可能還反被老人數叨一番。

而且,記住,一定不要在孩子或者其他長輩面前和老人爭辯,那是最不明智的選擇。

童童有點兒害羞,爺爺卻偏偏喜歡在人面前“展覽”孫子。可是一旦遇到孫子沒有按自己的意願和別人打招呼或者背唐詩,就又很生氣地數落孫子。結果就是導致小童童更加害羞和怕見生人。

童童媽媽幾次看見這樣的場景,一直想找個機會告訴公公:如果不勉強童童,讓他在旁邊看一會兒的話,孩子反而會主動地和別人打招呼。

一次爺爺多年未見的老戰友來訪,爺爺太興奮了,只顧得和戰友聊天,忘記“展示”孫子了。童童呢,則在熟悉了客人和現場氣氛後,主動地拿起一個大蘋果送到客人手裏,還跟客人有問有答。客人一再誇童童有禮貌,童童很興奮,爺爺也覺得格外有面子。

等送走了客人,趁着爺爺還處在興奮狀態的時候,童童媽媽趕緊把早想說的話和公公溝通了一番,並且以剛纔的情況做了實證。爺爺欣然接受了童童媽媽的提議。

不知道以上策略是否得你心?但願你能做一個說服高手,和家裏的老人和平共處。

如果說不“服”的時候索性就別說了,自己多幹點兒活兒彌補他們照顧孩子上的不足;自己多用些心在孩子身上,以此來糾正老人在教育上的偏差。

得到雙倍照顧、呵護的孩子會更健康快樂地長大,這就足夠了。

育兒路上分歧多婆媳溝通講套路2

1、媽媽做孩子的“重要他人”

因爲自己沒有辦法,而不得不讓老人幫忙帶孩子時,著名的親子專家林文采博士說:

“媽媽必須要準備好的態度是:全部聽老人的,一切以老人爲主,要不然你就自己養,可以不必理會別人的意見。”

如果媽媽不能捨棄事業、金錢,不能自己帶孩子,還要求老人這樣那樣,那就是媽媽不講理,她的願望也很難實現。

媽媽需要肯定、感恩婆婆,和老人建立好關係,老人也可以慢慢學習一些新觀念。

再者,媽媽不必太焦慮老人的做法會影響孩子,只會不觸犯底線,例如教孩子偷東西、罵人之類的'。

媽媽纔是孩子的“重要他人”,也就是說孩子受媽媽的影響最大,就算老人不對,影響也有限,而且孩子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脆弱,他也不可能生活在真空裏,從小他就需要學會面對不同的人。

如果媽媽事事非要按着自己的想法來養育孩子,唯一的辦法就是自己帶。

育兒路上分歧多婆媳溝通講套路 第2張

2、和婆婆保持一碗湯的距離

在婆媳相處中,有一點我們必須要清楚和明白,婆婆就是婆婆,不是媽,兒媳婦就是兒媳婦,不是女兒。

在婆婆心中,兒媳婦肯定沒有兒子和女兒重要,有了這樣的認知,婆媳相處起來就容易得多了。

我們自己擦亮眼睛,千挑萬選的老公,在婚姻生活中都有過無數次想掐死對方的時候,更不要說相處沒幾天的婆婆了。

她不符合你的預期實在太正常了,所以不要對婆婆抱有很高的期望,期望越高,失望越大,沒有期望,反而知足常樂。

婆媳相處保持一碗湯的距離,既擁有自己的空間,又不失親密的距離。也就是說,上下輩探望彼此時捎帶一碗營養補湯,送到牽掛的人那裏湯沒有涼,剛剛好。不過熱也不會過冷,在需要的時候,很快就能把溫暖傳遞給彼此。

3、不帶有情緒的溝通

心理學家武志紅說:“重要的不是發生了什麼,而是對方是怎麼感受的。我們要永遠記住,溝通在親密關係中是最重要的。”

溝通是心靈的橋樑,疏通障礙,清除誤解;溝通是治癒的良藥,化解衝突,撫平傷痕。

所以,婆媳之間有矛盾、摩擦時,一定要及時、敞開心扉的溝通,爲了共同的那個男人(老公兒子)也能冰釋前嫌、握手言和。

但是溝通需要技巧,最忌諱的就是帶有情緒的溝通,這會讓對方感受到自己被攻擊。

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在溝通過程中,如果我們以你,你們開口,通常會讓對方感受到自己是被指責的。對方聽到“你”字開頭,下意識的就會把自己和問題結合在一起,進而攻擊自己。

婆媳關係是一堂婚姻必修課,找到智慧的處理方式,婆媳關係也可以從阻力變助力。

挑剔不如包容,挑事不如理解,多年媳婦終會熬成婆,誰都不容易,希望婆媳都能和睦相處吧。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