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寶寶的睡覺姿勢

寶寶的睡覺姿勢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8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寶寶的睡覺姿勢,正確的睡姿的作用是使寶寶能夠健康成長,培養寶寶健康好看的頭型,也是很重要的。所以瞭解寶寶正確的睡覺姿勢有哪些是新生爸媽應該掌握的!下面是寶寶的睡覺姿勢。

寶寶的睡覺姿勢1

寶寶最常見的三種睡姿

1、仰睡

仰睡,就是平躺、正睡,正所謂天大地大我最大的睡相。

這種睡眠姿勢可以使全身肌肉放鬆,對寶寶的心、肺、胃腸和膀胱等全身各臟腑器官最不易造成壓迫,但它也可能使得已經放鬆的舌根後墜,所以也有阻塞呼吸道的疑慮。

優點

a、身體無壓迫感,自然、健康。

b、較不易被棉被等外物遮掩住口鼻而導致窒息:安全性高。

c、父母可一目瞭然寶寶的睡眠狀態。

缺點:

a、對新生兒來說,若有打呼現象呼吸會感覺較費力。

b、新生兒溢奶時容易迴流、阻塞口鼻,嚴重者導致吸入性肺炎。

c、頭型容易睡扁,亦可能影響臉型。

d、因爲沒有任何束縛,寶寶較沒安全感。

提示:

a、餵奶後,不要馬上讓寶寶(尤其新生兒)平躺睡覺,可先右側睡。

b、建議把寶寶的手綁起來,讓他較有安全感。(滿月後就不要綁以免影響手部發育)

c、枕頭建議使用“仰睡枕”(中間下陷),可以支撐寶寶尚未發育完全的頸部

專家提醒

長輩們常說:睡的好、吃的飽,孩子自然長的好。對於一歲前的寶寶來說,吃和睡可以說是他們生活的大部分,因爲他們一天的睡眠時間可能長達12-15小時。究竟,睡眠對寶寶有多大的影響?

育兒專家表示:睡的好,孩子醒來時是以笑臉來迎接你;睡不好,通常是哭着起來要抱抱。

那麼,應該採什麼樣的睡姿,才能讓孩子睡得香甜、健康又安全呢?蘇愛如果父母沒有特別交代,建議通常是給孩子側睡,除了安全,前後用枕頭固定,加上兩腳讓他夾個小抱枕,這樣寶寶也較能睡的安穩、長久。對不會翻身的小孩來說都是利用寶寶動的時候,輕輕地爲寶寶換另一側繼續睡。

對於衆人推崇的趴睡能塑造較好的頭型問題,育兒專家看法是:仰睡當然是頭會扁不好看,但我覺得一直趴睡的'孩子,兩頰太消瘦,額頭也較凸,不太適合東方人的美。

至於很多媽媽以爲,喝奶纔是孩子成長的關鍵,看孩子睡超過喝奶時間,不論孩子睡得多香甜,硬是把孩子叫醒喝奶。育兒專家認爲:如果是夜裏,千萬不要叫醒孩子,讓他睡;如果是白天,那就看孩子的成長是否符合標準,有些早產兒或明顯偏瘦的小孩,那就可以考慮叫他起來吃。

2、趴睡

趴睡,就是俯臥,好比爬蟲類動物將前肢(雙手)高舉,頭偏一邊的睡姿。

這種睡眠姿勢對心、肺、胃腸及膀胱等臟腑器官的壓迫較重。若心肺功能不佳,如先天性心臟病、先天性喘鳴,或有肺炎、感冒咳嗽、痰多,以及扁桃腺特別腫大、發炎的寶寶,不適合趴睡。

其次,某些腹脹的寶寶也絕對不可以讓他趴着睡,例如:先天肥大性幽門狹窄、十二指腸阻塞、先天性巨結腸症、胎便阻塞、壞死性腸炎、腸套迭或其它如腹水、血液腫瘤、腎臟疾病及腹部腫塊等。

另外,也有一定要實行趴睡的寶寶,例如羅賓式症候羣,特徵是下巴小、舌頭很大,有吞嚥及呼吸困難等症狀,仰睡會不舒服,所以必須給予趴睡。

優點:

a、較不易溢奶,有助腹脹氣的寶寶排氣。

b、胸口緊靠着牀被,寶寶較有安全感,不會驚嚇易熟睡。

c、頭型、臉型較修長。

缺點:

a、對於較小的寶寶(尤其新生兒)若有異物阻塞口鼻,恐無力掙扎。

b、有較多寶寶猝死的案例發生。

c、父母不易觀察到寶寶是否有異狀。

寶寶的睡覺姿勢

提示:

a、新生兒臍帶未掉落前不要趴睡。

b、未滿月前的寶寶因爲還不會將頭轉到另一邊,故不建議採此睡姿。

c、牀或枕頭不宜太軟,寶寶口鼻可能陷入而影響呼吸。

d、不要讓寶寶穿前面釦子很突出的衣服睡。

e、剛喝完奶可先採右側躺片刻,之後再讓寶寶趴睡。

f、枕頭建議選購能真正透氣的趴睡枕。

g、感冒或生病時最好不要讓寶寶趴睡。

h、若發現寶寶經常睡同一邊,父母就要輔助換邊,否則一樣有頭型偏的問題。

趴睡容易猝死?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曾大力提倡,讓新生兒採取趴睡。理由是採取這種姿勢可以增加新生兒頭、頸及四肢的活動;輕微的內臟壓迫又能增進心肺等器官活躍。

但是,寶寶因趴睡而讓被褥掩住口鼻而致死的猝死新聞時有耳聞。

事實上現有的數據仍不能確定趴着睡真的會造成嬰兒猝死,只是,國外小兒科醫學會自從建議家長讓嬰兒由趴睡改爲仰睡或側睡後,嬰兒猝死症的發生率有顯著下降。國內也曾經有許多人主張趴睡,因爲它可以防止因嘔吐、嗆到時引起的肺炎,甚至造成窒息,以及它能消除脹氣,而且寶寶較不易受驚嚇、有安全感,同時有較圓凸的頭形。

新生兒科醫師則表示:每一種睡姿都有其優缺點,趴睡雖然有猝死的爭議,但趴睡寶寶的運動性與肢體成熟度的發展確實比較快。

3、側睡

側睡,分左側睡及右側睡,是目前最多專家建議父母給寶寶實行的睡眠姿勢。

這種睡眠姿勢對寶寶各重要器官無過分壓迫,也利於肌肉放鬆。若新生兒有溢奶情形並不致於噎入氣管,所以剛吃過奶已睡着的寶寶,最好讓他側睡。

另外,有呼吸道及心臟問題,或扁桃腺特別腫大、發炎的寶寶皆可採側睡,有幫助排痰的功用。

優點:

a、右側睡有助消化。

b、寶寶呼吸較順暢。

c、可減少溢奶或嘔吐時被嗆到。

缺點:

a、不易長時間維持此姿勢。

b、對於還不會翻身的寶寶,父母要經常協助變換姿勢。

提示:

a、可以多利用大小枕頭或將大毛巾捲成軸狀,塞在寶寶背部以及身體與牀墊之間的縫隙來固定睡姿。

b、長時間同一邊側睡也會使孩子頭型歪偏,最好每3-4小時翻身一次。

c、左右側臥時要當心,不要把小孩的耳輪壓向前方,否則耳輪經常受折迭也可能造成變形。

寶寶的睡覺姿勢2

新生兒睡姿有仰臥、側臥和俯臥。一般情況下,寶寶最好不要用俯臥睡姿,因爲這樣容易使寶寶窒息。新生兒睡姿最好是側臥和仰臥一起交替進行,即左側臥、右側臥和仰臥交叉進行。

新生兒的睡姿,有仰臥側臥和俯臥。一般情況下,建議寶寶最好不要用俯臥,因爲這個樣子寶寶容易窒息。如果是新生兒,建議最好是側臥和仰臥交替進行,即左側臥、右側臥和仰臥交替進行,仰臥有利於寶寶的面部五官發育,端正均勻,而側臥可以增加睡覺時的吞嚥動作,促進中耳部位粘液的排流,降低病菌存留的機會。

至於俯臥,容易堵塞寶寶的鼻嘴,有窒息的危險,所以這一點還是不推薦。

1、 仰臥:仰臥利於寶寶的面部五官發育端正、勻稱,可以使肌肉放鬆,對心、肺、胃腸和膀胱等全身臟器不會形成壓迫感,還可以讓爸媽直接觀察到寶寶睡覺時的臉部情況。

但一般剛喂完奶的新生兒最好不要立即採用仰臥的姿勢,因爲這樣容易引起寶寶吐奶,使乳汁沿着臉頰流入中耳內而誘發中耳炎。正確的做法是:喂完奶後,先抱起寶寶,讓他直立地靠在你的肩上,並輕拍他的後背,直到寶寶打出氣嗝,然後再讓他採用側臥的睡姿。

寶寶的睡覺姿勢 第2張

2、側臥:側臥有左側臥和右側臥。對寶寶來說,右側臥同時也增加了睡覺時的吞嚥動作,促進中耳部位黏液的排流,降低病菌存留的機會,降低感染的危險,從而避免中耳炎的發生。

缺點是對於短胳膊短腿的寶寶來說這個姿勢不容易長久保持。另外,長期朝同一個方向側睡,可能會使頭部及臉部左右形狀產生大小不對稱。

3、俯臥:有利於頭部面部輪廓的塑形,但容易堵塞寶寶的鼻嘴,造成窒息的危險。且該睡姿是導致寶寶猝死綜合症(SIDS)最直接的原因。

除了俯臥睡姿是最不提倡的,其餘兩種睡姿有利有弊,爲寶寶選擇舒適的睡姿,並經常爲寶寶變換睡姿,避免頭型不正。

新生兒睡姿哪種最好

新生寶寶最好採用側臥位睡覺,這種睡姿不僅可以限制寶寶下頜骨的過度發育,防止兩邊臉蛋過大,也不會讓後腦和前額受到擠壓。

要注意的是,媽媽要經常幫助寶寶左右換位側睡,避免寶寶一側睡眠時間過久,造成偏頭。其實,寶寶睡出勻稱、漂亮的頭型並不難。不過,如果寶寶天生頭骨前後徑比較大,臉型偏小,面部五官比較貼近,也不適合側臥位。

到底新生兒睡姿哪種最好,醫學界目前沒有給出唯一的標準答案。寶寶的睡姿可自行選擇,不必固守於某一種,可以根據爸媽的喜好和寶寶的習慣或特殊需求來決定。不過請記住,寶寶睡覺時,需要大人隨時看看,確保寶寶的安全。

寶寶的睡覺姿勢3

仰睡

仰睡,就是平躺、正睡,這種睡眠姿勢可以使全身肌肉放鬆,對寶寶的心、肺、胃腸和膀胱等全身各臟腑器官最不易造成壓迫,但它也可能使得已經放鬆的舌根後墜,所以也有阻塞呼吸道的疑慮。

優點:

a、身體無壓迫感,自然、健康。

b、較不易被棉被等外物遮掩住口鼻而導致窒息:安全性高。

c、父母可一目瞭然寶寶的睡眠狀態。

缺點:

a、對新生兒來說,若有打呼現象呼吸會感覺較費力。

b、新生兒溢奶時容易迴流、阻塞口鼻,嚴重者導致吸入性肺炎。

c、頭型容易睡扁,亦可能影響臉型。

d、因爲沒有任何束縛,寶寶較沒安全感。

寶寶的睡覺姿勢 第3張

側臥

側臥有左側臥和右側臥。對寶寶來說,右側臥同時也增加了睡覺時的吞嚥動作,促進中耳部位黏液的排流,降低病菌存留的機會,降低感染的危險,從而避免中耳炎的發生。

優點:

a、側臥睡覺可以放鬆寶寶全身肌肉,提高寶寶睡眠的時間和質量;

b、寶寶右側位睡覺有利於胃腸道流動,及時發生嘔吐也會順着嘴角流出,不會造成倒流窒息;

c、右側位可以不壓迫心臟;

d、寶寶側臥位睡覺可以減少寶寶打鼾,可以保持寶寶睡覺的時候呼吸通暢;

新生兒睡姿選擇的意義在於睡出好看的頭型及有利於消化功能。一般情況下,新生兒睡姿左側臥、右側臥和仰臥交替進行最好。

對比這三種新生兒睡姿,寶寶如果使用右側臥位,相對比與左側臥位,則更容易幫助寶寶消化食物。再加上新生兒如果長期採用左側臥位,容易壓迫到心臟,給心臟帶來負擔。當然,如果偶爾選擇左側臥也是有好處的,這樣能給心臟輕度壓迫,使心臟功能受到鍛鍊,更不易患心臟病。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