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爲孩子做敬重長輩的典範

爲孩子做敬重長輩的典範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4.5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爲孩子做敬重長輩的典範

爲孩子做敬重長輩的典範, 尊敬長輩、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作爲父母,要努力做孩子敬重長輩的典範,使孩子向父母學習,學會尊敬長輩。看看爲孩子做敬重長輩的典範。

爲孩子做敬重長輩的典範1

一位年輕的媽媽剛下班回家,就開始忙家務,忙完之後又端水給老人洗腳,老人對她說:“孩子,你累了吧,快歇一會兒吧!別把身子累壞了。”她笑呵呵地說:“媽,不累。”年輕媽媽的一言一行被4歲的兒子看到了,他牢記在心。

一天晚上,兒子一聲不響地給媽媽端來一盆水,雖然他端水的樣子很吃力,雖然盆裏的水濺了出來,可孩子仍是滿臉燦爛的微笑。他把水放在母親的腳下,爲母親洗起了腳。就在這時,響起了畫面配音:“父母,孩子最好的老師。”

愛就是這樣傳遞的,孝心就是在父母的榜樣下養成的。想要培養孩子一顆孝敬長輩、尊重長輩的心,讓孩子懂得愛,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則,要做孩子?敬長輩的楷模。因爲一個行動勝於千句言語,想要教育孩子敬重長輩就自己先做出來,讓孩子懂得向父母學習。

好的榜樣會把孩子教好,壞的.榜樣會把孩子教壞。孩子是變好還是變壞,關鍵不在於孩子,而在於父母的示範是對還是錯,從這一點上來看,父母的榜樣作用和示範意義重大。

有這樣一個故事,很好地表明瞭錯誤的示範會影響孩子良好品格的形成。

一對中年夫婦上有年邁的父母,下有少不更事的孩子,可是他們對父母很不孝順,竟然把父母攆到一間破舊的小屋去?,每天用木碗送給老人一些吃剩的食物。一天,他們看到年幼的兒子在雕刻一塊木頭,感到好奇,就問兒子在幹什麼,兒子說:“刻木碗,等你們老了,我就用這個給你們盛飯。”

這對中年夫婦猛然醒悟過來,他們知道自己的不孝行爲已經被孩子看在眼裏,記在心裏,於是馬上把老人請回正屋同自己一起居住,還把那隻木碗扔掉了,每餐都給老人好東西吃。他們的孩子也慢慢改變了對他們的態度,從此一家三代和睦相處。

這個故事對於三代同堂的家庭很有意義:上有父母,下有孩子,不能忽視了對老人的尊敬,不能爲了省事丟給老人一個木碗。時刻都要記住,孩子正看着你,你怎樣對老人,將來孩子也會怎樣對你。

爲孩子做敬重長輩的典範

從小建立長幼有別的家庭關係

現在很多家庭中的孩子是“小皇帝”“小公主”,家長成了孩子的保姆和侍從,整天圍着孩子轉,大人對孩子稍有照顧不周,孩子就哭鬧、發脾氣,孩子要是有了這種以自我爲中心的不良習性,談何孝敬長輩呢?

因此,父母要讓孩子從小就明白自己與父母、與爺爺奶奶的關係,知道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是長者,是家裏的主事人,不能顛倒主次,任意在家裏逞強。

從小事抓起,從小事做起

孝敬長輩表現在很多小事上,比如給長輩盛飯、倒水,攙扶老人,給老人讓座。當父母或爺爺奶奶回家時,要求孩子向父母或爺爺奶奶問好;當父母或爺爺奶奶勞累時,要求孩子主動幫助或請父母、爺爺奶奶休息一下;當父母或爺爺奶奶生病時,教孩子學會照顧,多說寬慰的話,替他們做家務等。

孩子在這些小事上的表現,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父母是怎樣對待自己的父母的。如果做父母的懂得從小事抓起、從小事做起去孝順老人,那麼孩子耳濡目染,自然懂得這樣對待爺爺奶奶,對待父母。

如果和老人住的地方相隔較遠,工作忙不能和老人朝夕相處,那麼可以經常在休假日抽時間帶孩子去探望老人,幫老人做些家務,同老人聚聚、聊聊,盡一份子女應盡的責任。這樣對孩子也是一種無聲的教育,能幫助孩子逐步養成尊敬長輩、孝敬父母的好習慣。

一天,爸爸問:“魚放哪兒了?”奶奶奇怪地問:“什麼,驢放哪兒了,咱們家哪兒來的驢啊?”小孩子聽了大笑起來,爸爸馬上伏在奶奶耳邊,一字一句地說清楚,然後把兒子叫到房間,對他說:“奶奶年紀大了,耳朵聽不清,咱們不能笑話她。以後和奶奶說話,要說慢點兒,說清楚點兒,知道嗎?”兒子知道錯了,點了點頭。

生活中,這樣的小事很多,你是否以這些小事爲契機來教育孩子孝順老人呢?平心而論,敬重、孝順老人的時候,注意細節最能感染人。父母要讓孩子從小養成關心父母、體貼長輩的習慣,要注意小事,比如,爲媽媽梳梳頭,爲奶奶捶捶背等,都是一種孝心的表達。

爲孩子做敬重長輩的典範2

禮儀讓孩子擁有尊重和智慧

禮儀在我心目中隱約就是個華彩的詞語,華而不實。而且淺薄地以爲,如果禮儀只爲應酬,爲自己受人歡迎,達成一種交易,那禮儀就只是重大場合的一種裝飾和擺設了。

真正發自內心的禮儀,傳遞着生命之間的彼此尊重和欣賞。透過佩蓉女士的禮儀課,我才知道,你去參加別人的婚禮,着裝素淨,是懂禮儀的體貼,讓這對新人擁有最光彩照人的回憶,也讓你不會忐忑不安地,或怕寒酸或怕耀眼;

你們不互問對方的薪酬,是懂禮儀的機智,或避免攀比嫉妒,或避免手足無措,但終究與人與己有益。

禮儀中實在有豐盛的寶藏。禮儀,傳達着尊重,也暗示着標準,給你智慧,伴你成熟。

禮儀本是讓我們把尊重養成一種習慣,把你的尊重用話語、你的微笑、動作表現出來。爲什麼要白白地被人誤會你愛別人的心呢?內斂的孩子的愛也是充充滿滿的,可別人怎麼能猜得透呢?

既是這樣,爲什麼不及早把一些基本禮儀傳授給我們的孩子呢?教他學會問候親朋好友,問候老師,教他基本的餐桌禮儀,教他在和父母出去會客時的裝束,談話時的專注,還有該避免問及的一些隱私話題……這些都是非常實用的。讓他從小學會尊重他人,學會被人尊重,在人際交往中有分寸,逐漸成熟、有智慧。

觀察一下你的孩子的自然反應吧。孩子總能在客人臨出門前,站在門邊,注視着客人,笑着說再見嗎?我們常常看到的場景是,讓孩子和客人招呼道別時,孩子也是專注在自己的玩具上,可能從裏屋遠遠回一聲“阿姨再見”,而對於女孩,也有怕生低下頭默不作聲的。

爲孩子做敬重長輩的典範 第2張

我想在這方面訓練孩子不容易,畢竟它是孩子,而且孩子的天性各不同,並不都擅長人際關係。我們自己小時候又是什麼樣子的?

舉個例子,有人生性靦腆羞怯,從小就不會和左鄰右舍打招呼,長大些陌生的遠親也張不開口叫,而十六七的時候,更是叛逆地以爲嘴甜的人都是爲迎合別人,這時雖然想可能被老師啊、親戚啊誤會自己高傲,但還是不自然地低頭悄悄走過。

爲孩子做敬重長輩的典範 第3張

可是,不是習慣決定一生嗎?從小教孩子禮儀,孩子就能在人際交往中從從容容,建立正確的自我形象,免去很多壓力。原來父母可以教會文靜內向的孩子不再怯生生,從而更自然地把目光放在他思考的有意義和價值的事情上來,透過合宜的禮儀,讓別人瞭解,原來他心底未表達的那份關切。

對個性自由隨意的孩子也是如此,你可以透過禮儀讓他感受到別人的需要,適當約束自己,考慮別人的感受。這樣,禮儀讓每個人豐盛,也讓人擁有講禮儀的高貴,表明每個人的生命高貴。

卡內基說:“一個人的成功,15%是靠專業知識,85%是靠人際關係和處世能力。”而人際關係和處世能力都要透過人際交往才能日漸歷練成熟,而透過禮儀習慣,孩子纔會有一個真實廣闊的世界,學會表達自己,建立深層次的關係。

所以,對你的孩子,無論他是文靜內斂,還是過分調皮,花時間教他基本禮儀,教他實踐禮儀,實在是建造他生命的一條捷徑。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