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怎麼培養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

怎麼培養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怎麼培養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童年應該一件特別美好值得懷念的時光,有的人靠童年治癒一生,而有的人靠一生治癒童年,作爲家長,要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所以今天小編就跟大家聊聊,怎麼培養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

怎麼培養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1

家長4種行爲,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第一

無底線的溺愛

在父母的過分的溺愛、遷就和偏袒下長大的孩子,會形成自私、任性的性格。

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有如下特點:

過分的以自己爲中心

不考慮別人的感受

沒有耐心傾聽別人說話

不願承擔責任

不願跟別人合作

難以融入集體

久而久之,這些孩子會受到大家的冷落、拒絕和孤立,漸漸地就會產生交往焦慮的情緒,總是擔心別人會不會接受自己。

現在,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父母把全部的愛都傾注在孩子一個人身上。如果愛孩子的方式不當,同樣有可能造成孩子的交往焦慮。

第二

過度保護、干涉

由於對孩子的期望過高,父母很容易對孩子的想法和選擇過度地保護和干涉。

以下兩種情況最爲常見:

父母總是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考慮孩子的將來,害怕孩子會受不良思想和不良行爲的影響,對其活動範圍進行了過多的限制,甚至在擇友方面也進行了諸多的規定。

再者,很多父母十分注重孩子的前途發展,爲了避免讓孩子走彎路,受挫折,作爲家長她們事事包辦,將孩子的一切都安排得很完美,每一步都考慮得很周到。

這樣做看似是對孩子好,其實不然。

父母過度的保護和干涉,會使孩子缺乏對最初接觸對象的信任感。

這種信任感與安全感的缺乏會隨着兒童的成長而發展、延續直至變成一種對周圍的人和世界的不安全感。

從而影響了其孩子在成年後與他人的順利交往,導致其在交往中更多地採取迴避與猶豫的態度,缺乏主動性。

同時,過於依賴父母,缺乏必要的鍛鍊,對自身的能力不夠自信,容易自卑和否定自己,形成軟弱和缺乏自主性的特點。

第三

拒絕、否認

經常受到父母的否定和拒絕的孩子在人際交往中可能變得膽怯、不自信,爲人處世小心翼翼,惟恐遭人指責。

甚至會導致個性變得自卑,傾向於逃避社交以免“露醜”,會過度在意他人的看法。

由於過分注重自己的言行舉止,刻意掩飾自己以期望得到外界的認可,這些孩子反而在社交中顯得更緊張、侷促、笨拙,使自己處於焦慮恐懼中。

所以,作爲父母應該給予孩子更多的支持與肯定。只有得到父母的賞識,孩子纔會賞識自己,進而賞識別人。

而一個真正懂得賞識自己和別人的人,就容易在交往中左右逢源,如魚得水,也就少許多無謂的焦慮了。

第四

從來不在意孩子的想法

父母對子女的關愛和理解,是孩子產生對別人信任和好感的基礎,能幫助子女更好地認識自己,並形成積極自信的性格。

同時,子女在交往中也學會對他人表現出關愛和理解,與人爲善,也就易爲他人所接納,自然就不會產生過多的交往焦慮。

因此,父母對待孩子既不可以一意孤行,用專制甚至暴力的手段解決問題,也不可以採取漠不關心,放任的態度,而應該多和子女溝通、交流,支持和鼓勵他們。

做父母的該如何做,纔可能和孩子一起建立一個健康自信的心態呢?

以我的個人經歷,以及對大量個案的觀察,我發現只要父母經常帶孩子做三件事,就夠了。

帶領孩子認識自己

“孩子自己不認識自己嗎?”有人可能會質疑。別說孩子了,其實很多大人都不瞭解自己的。我們說的認識自己,是幾個層面的。

1、 認識自己的外貌特徵

很多人長大後有容貌焦慮,這就和小時候沒有被正確看待過欣賞過有關係。

比如有個女孩身材好皮膚白,但是她會覺得自己屁股太大,所以特別嫌棄自己,究其原因是小時候媽媽開玩笑說她是個大噸位屁股王。

這個評價影響了她二十年,導致她不能穿長褲,只能穿裙子遮住臀部。

還有個女孩她就是腿粗點,其他都很好,因爲爸爸小時候說過她:你呀就是這個大腿太粗,比我的都粗,不然也是美女了。

這個評價導致她很自卑,一度完全忽略自己的大眼睛白皮膚,天天看着大腿就自怨自艾。

父母的評價和看問題侷限的角度都會植入孩子的潛意識,影響他們對自己的看法。

因此我們需要帶領孩子客觀和整體地看待自己,讓她瞭解到人與人之間不存在真正的美醜,而只有各自的獨特之處。

怎麼培養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

帶領孩子原諒並接納自己

每個人都會有兩種可能:做錯事,做不到成事。

比如一個孩子第一次吃飯,會把碗碰倒在地上,父母如果不夠寬容和淡定,就會把這個行爲歸咎爲:做錯事或者能力差。

因此對孩子動輒批評指責,或者剝奪他重新來過的機會,就從此直接給他餵飯了。

那麼孩子就會有兩個信念:我無能,我是個做錯事的人。

這兩個信念會導致他日後懼怕嘗試新鮮事物,他的勇氣和堅韌就會大打折扣。

反之,如果我們在孩子做不到,或者做錯的'時候引導他看到他在這件事上做到的努力,以及在做其他事情上面的成就,孩子看待自己會更正面和積極。

以後這個孩子就不會畏首畏尾,而是勇於嘗試,並願意試錯。

因爲他從小就學會了接納侷限,原諒過失,他對自己就會寬容,這份寬容會讓他有挑戰困難的勇氣,這也是一個人自信的根基。

怎麼培養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 第2張

帶領孩子欣賞和感謝自己

這個也是很少有家長能做到的,因爲父母對自己都可能做不到。

一個人不會欣賞自己,也就很難欣賞他人,不能欣賞他人,人際關係就會出現問題,因爲他會進入到挑毛病和與他人比較的侷限思維裏。

那麼如果我們經常帶領孩子去做自我欣賞,孩子對自己的好感就會越來越多,她對他人的愛,對生活的熱情就會更多。

關於欣賞的部分,從底層的對自己生命的欣賞,再到欣賞自己做到了某一些事,堅持了某個習慣,都可以納入自我欣賞的範圍。

一個有自我欣賞習慣的人,他在任何人面前都會不卑不亢。

因爲他不敏感於他人的評價,也不會過度解讀他人看待自己的眼光,他會活得很方式很自在。

最後是要感謝自己,我通常會對來做諮詢的人說:

無論你認爲你多麼糟糕,我都要邀請你對自己表達感激和欣賞,因爲今天你選擇來面對,來學習了。

然後她們就會哽咽或者落淚。因爲他們一直以爲自己是問題重重的,毫無價值了。怎麼還值得欣賞和感激呢?

當他們換了一個思路以後,就會開始憐惜自己的不易,也感謝自己一路的堅持。

孩子也是一樣,很多孩子過來諮詢時,都會因爲學習不好,脾氣不好,或者人際關係不好,懷疑自己存在的價值,他們會擔心自己是家裏的累贅。

而這樣的內疚和自責會扼殺他們的能力和動力。

所以我會引導他們看到自己的價值,看到自己到目前爲止,爲家庭的幸福和完整,爲學業的做的努力和不放棄,爲朋友的仗義……

這一切,都值得他們對自己說一聲“謝謝”。

往往,當他們說出“謝謝”的一瞬間,會害羞也會感動。然後我們就會進入到下一步,去建構夢想,去探索他最渴望的未來是什麼版本。

我們時常說孩子沒有夢想,其實不是他們沒有,是他們以爲自己不配有。

當我們能引導他們認識並接納自己的獨特,引導他們用正向積極的眼光看自己,並時常欣賞和感恩自己,那麼他底層的價值感就會堅實,他邁向未來的步伐就會更大膽,更自信。

怎麼培養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2

1、以身作則,讓孩子看到自己有一個良好的社交關係

孩子的情商與孩子生長的環境和父母的日常行爲息息相關。父母是孩子言行和心理上的最好老師。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則,爲孩子做一個良好的榜樣。良好的社交關係也會讓孩子受益終生。

如果父母爲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孩子也會學習父母的行爲,和同學們經常吵架,沒有一個良好的師生和是同學關係。在很多大人眼中,孩子就會成爲一個情商不高,容易得罪人的壞小孩。

怎麼培養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 第3張

這樣的孩子不容易交到好朋友。爲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做一個充滿正義感和正能量的家長,培養孩子的思維和能力讓孩子做一個懂禮貌,有愛心的人,一個情商超羣的人。

2、培養孩子積極向上 樂觀勇敢的性格

研究表明經常微笑的孩子也就是性格積極的孩子,他們更容易看到生活的積極面, 能更加快速的融入社會和融入集體中 ,悠着更加深厚的友誼。所以一個積極向上樂觀的性格對於孩子的情商高低起着重要的作用。

爲了孩子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一個較高的情商非常重要的,這與性格息息相關。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可以多陪伴孩子,讓孩子接觸一些正能量的事,讓他們變得更加勇敢積極善良,自發爲身邊的人帶來溫暖,用自己的高情商去爲他人帶來歡樂。

怎麼培養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3

1、有良好的家庭氛圍和親子依戀關係。

良好的家庭氛圍和親子依戀關係是孩子成長的一片沃土。阿德勒曾說,幸運的人用童年療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很多孩子都在承受着不同程度的內在壓力。想要孩子擁有完善的人格、健康的身心,最基本的就是從家庭的土壤中培育愛,讓孩子內在豐盈,充滿底氣和力量。內在秩序良好的孩子,才能更好地處理好外部世界的關係,在長遠的成長中具備足夠的資本。

調查結果顯示,在幼兒期,良好的家庭氛圍和親子依戀關係能幫助孩子更好的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緒,理解社會的規則,並對當前的事實做出良好的判斷;而到了青少年時期,我們也會發現,這些孩子相對來說情商更高,看待問題更爲公正客觀,因此在學業發展及社交方面也會相對更順利。這些看似隱形的、與孩子優秀無關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構成了孩子成長的內在基石。

2、瞭解孩子的成長規律。

瞭解孩子的身心發育規律,我們才能夠更好地給孩子做好鋪墊。前幾天我認識的一個媽媽跟我聊天,說起他兒子中考以全市前幾名錄取,言辭中有滿足卻也不乏遺憾:

“小時候,我們並不懂得什麼專注力培養,家裏人看着孩子在玩,總是忍不住問孩子渴不渴,餓不餓,玩了些什麼。後來看到孩子的專注程度不夠的時候,才覺得當時有些做法確實存在一些誤區。現在孩子大了,再培養也難了。你們現在孩子小,真的要好好注意。”

怎麼培養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 第4張

我認識的很多家長會在孩子中考高考之後,和我分享一些經驗和教訓。除了專注力的培養之外,還有幾個點也非常普遍。

(1)科學對待內向和外向的孩子。不要逼着內向的孩子活潑,也不必強迫外向的孩子安靜,孩子的先天氣質需要的是順勢引導,比如引導內向的孩子學會基本的溝通和表達,找到自己舒適的社交範圍;引導外向的孩子瞭解規則感,理解他人的感受。如果從小就關注到這些,孩子們的成長會少一些彆扭和糾結。

(2)少指責否定,多鼓勵支持。這真的是老掉牙的一條,大概幾乎沒有家長不知道吧?孩子的成長更需要肯定和鼓勵。但直到我有了孩子,才深刻感受到雖然道理都懂,但是很多育兒方法的落實對於家長來說是個非常大的挑戰。疲憊時、工作遇到困難時、壓力大到頭禿時、人際關係岌岌可危時……任何一個時期,孩子都有可能撞到我們的槍口。要做到這一條的前提,是家長如何調整自己,過好自己的生活,才能內心有能量地鼓勵和支持我們的孩子。

(3)刻意拔高要求,忽視孩子的認知規律。尤其是在孩子幼兒時期,就恨不得孩子能夠像個小神童一樣,各種學習和訓練。如果過度消耗了孩子的內在能量,很容易導致孩子後勁不足,最終泯然衆人,實屬遺憾。

(4)瞭解孩子的個體差異,少進行橫向對比。接觸孩子多年,我也經常發現幼兒期看似不怎麼優秀的孩子,長大後可能也非常棒,這樣的例子實在太多太多。所以家長們在幼兒早期千萬不要盲目下論斷,耐心陪伴、悉心培育,孩子們自會迎來屬於自己的絢爛花期。

3、穩定持續的教育投入。

這裏的教育投入主要指的是父母的精力投入和教育資源投入。儘管大部分優秀的孩子都具備獨立和自律的能力,但在他們成長早期,獨立和自律卻是在父母的陪伴中逐漸培養起來的。像在幼兒期,我們經常會提醒爸爸媽媽,不要過多地告訴孩子答案,而是想辦法啓發孩子思考。

當孩子問“我該怎麼搭建這個積木?”時,不妨問問孩子“你想搭建什麼呢?”“你想使用那塊積木呢?”這樣帶有啓發性和引導性的小問題,能夠進一步促進孩子思考,進而做出判斷。生活中這樣的小事有很多很多,父母如果經常有意識地引導和啓發孩子,他們的思維能力、心智發展一定會更加完善。

另一方面是足夠的教育資源。當前網絡發展迅猛,大中小城市之間的教育壁壘也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消解。我雖然身處三四線小城,但身邊的學生不乏有考入國內名校甚至國際名校的,他們的父母也非常重視對孩子的教育投入,多帶孩子開闊眼界,夯實本領,對孩子的未來發展也是非常重要的。

4、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並培養特長,比如美育、體育、數理等方面。

這點是我無意間發現的,大部分學霸都是至少1-2項與學習沒有直接關係的興趣愛好。我們院裏的小夥子今年剛剛考入北大,他就說小時候喜歡學鋼琴,發現身邊人學得不多,後來到了高中的班級,裏面的學霸大部分都是鋼琴十級,如今到了北大,更是發現身邊的同學多才多藝。

我們以前以爲的才藝是錦上添花,現在我卻覺得,在孩子們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時,在他們感興趣的藝術、科技等領域享受時,他們的創意和思維也許更爲靈動鮮活,對人生對學習的思考也許更爲深刻。

5、在孩子學習時有良好的引導方法。

這也是一個考入名校的孩子和我分享過的,她很少有死記硬背的經歷,都是通過一些小竅門、一些良好的思維方式,拆解難題,化難爲簡,逐個攻破。其實這一點不難理解,勤奮和耐心是必要的,同時良好的學習方法也是必要的。

這一點早在幼兒時期我們就可以做好引導。比如:

我身邊的很多媽媽就知道不能逼着孩子背古詩,而是通過遊戲、歌唱、繪畫、手工等方式幫助孩子理解古詩,再進行趣味誦讀;

很多媽媽也不再單純強制孩子進行口算練習,而是讓孩子在生活中感知數字概念,培養數感,數學啓蒙也做得輕鬆好玩。

更不必提識字啓蒙了,我們家哥哥在幼兒園大班的時候對漢字纔開始感興趣,儘管有點晚,但我也想了不少妙招和他一起玩:借用有趣的象形字,提高孩子對字形的感知和認識;借用字卡打撲克的遊戲,幫助孩子拓展詞彙;我們還用學過的漢字編故事,開展識字大比拼,日常生活中邊認漢字邊做遊戲,孩子的識字量穩步提升,如今順利進入自主閱讀階段。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