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幼兒園教學教學反思

幼兒園教學教學反思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身爲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教學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教學教學反思

幼兒園教學教學反思 篇1

本次活動,我抓住幼兒喜歡小動物的心理,活潑好動,愛模仿的特點準備了一堂科學活動課,“動物運動會”這個主題,讓幼兒說出自己喜歡的動物。然後出示動物圖片讓幼兒認識。可是這麼多的動物能不能在一起比賽呢?怎麼辦?你們有好辦法嗎?該怎樣比賽才能更合理公平呢?剛開始有的說:“五隻五隻比,馬上又小朋友反應過來這樣不公平,小鳥飛得快。”這時老師提醒幼兒你們再看看這些動物它們的運動方式。有的幼兒受到啓發馬上就說:“應該讓飛和飛、跑和跑,跳和跳、遊和遊、爬和爬一起比賽。”我趕緊抓住這些閃光點,讓幼兒設計比賽項目。幼兒也就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了簡單的歸類方法,瞭解了歸類方法在生活中的運用。同時在活動中,我時刻以自己歡快的情緒去感染每一個幼兒,帶動他們積極參整個活動,融在幼兒當中,不作旁觀者。

存在不足之處:

1.比賽環節,操作道具的時候,沒有掌握分寸,名次不是很明顯,因此給幼兒在視覺上沒有直觀的顯現出來。

2.幼兒操作後,歸類板沒安排好,交流驗證有的不足

3.總結沒有體現動物比賽的結果,遊戲動作給予肯定

通過這次的活動,我覺得自己成長了許多,從中也發現了自己的不足。對於我會在科學這方面鍛鍊,有講話活到學到老,努力學習,每上一節課能認真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長。

幼兒園教學教學反思 篇2

一、創設情境,給學生充分的觀察和交流的時間。

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學生易於理解容易於接受,就易於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習的積極性。所以,這一節課,我運用創設情境,給學生充分的觀察和交流的時間。展示“美麗的校園”圖之後,先讓學生隨意看、隨意說,自由發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再指定內容,讓學生“看看,說說”,全面瞭解畫面的內容,並把尊敬老師、愛護同學等思想品德內容滲透在其中。然後讓學生由數畫上的物體的數量到數身邊的實物的數量,體驗生活中處處要用到數學,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在“數一數”的學習動中,注意關愛每個學生,及時給予鼓勵,尤其特別關注學困生的培養,細心觀察,及時發現,發現他們的進步和他們的優點,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讓學生感到“我能行”,不斷獲得成功和體驗,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個好的習慣可以讓人受益終身。所以我在教學過程中比較注重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學習習慣。“數一數”這節課,也是入學教育課。在上這節課時,我充分利用“美麗的校園”的畫面資源,指導學生看圖數數。由學生自由觀察數數到有序地進行觀察數數,讓學生領悟觀察的方法。由老師反覆提問“還有什麼?”使學生明白要認真、仔細、用心地觀察。引導學生觀察、說說“畫面中的學生在校園裏看見老師時是怎麼做的?”猜一猜“他們這時會說些什麼?碰見同學時他們又是怎麼做、怎麼說的?”來培養學生講文明、懂禮貌的習慣。把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融入到數數的活動之中,使學生在掌握數數方法的同時,受到良好的行爲習慣的教育。

幼兒園教學教學反思 篇3

今天上的《分一分》,從內容上看,沒有太大的難處,學生都知道是怎樣分的,但最難得就是讓他們說出是按什麼分的。例題中出示的商店物體的擺放圖,學生都清楚每一個架子上擺的是什麼,但當問他們這些物品是按什麼分類的,學生們就不知道了,我只好告訴他們是按用途進行分類的。

“想想做做”第3題是要求連一連的,首先要讓學生明白你是按什麼進行分類的,之後再連一連。由於葉子的個數比較多,連線比較多,爲了美觀還得要求學生不能將線連到一起去。在課上檢查他們連線的情況發現每個學生的差異還是挺大的,有的學生能夠畫的又直又美觀,而有的學生畫的很亂。這道題目在進行分類後,將屬於同一類的先放在一個盤子裏,一個盤子一個盤子地畫,這樣就不會太亂。

“想想做做”第4題,有多種分法,但在他們想不出分法時,要引導他們仔細觀察圖,這樣學生就會很快地知道另一種分法了。

在分類教中,我讓孩子們用自己的生活經驗試着分一分,並和自己的小夥伴說一說,結果很多孩子的分法讓我意想不到。他們除了按性別,按年齡,有的還按髮型,按衣着,還有的按面部表情來分。這說明了這樣的教材設計,大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兒童的生活實際出發,讓他們感受到數學的親密性,易於學生接受。

幼兒園教學教學反思 篇4

幼兒教學活動大多以集體模式爲主,如何實現幼兒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成爲廣大幼兒教師值得深思和探究的重點課題。幼兒集體教學活動有效教學指的是: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孩子掌握更多的知識情感與能力得以大幅度的提升,以及在愉快、活躍的集體氛圍中互動。爲此,幼兒教師需瞭解幼兒的特點和習慣,開展充滿趣味、活潑輕鬆的集體活動。

一、幼兒集體教學活動目標需明確具體

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在開展之前,教師首先應制定明確具體的目標,確保集體活動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與針對性,真正發揮集體活動的教學優勢和教育價值。因此,幼兒教師在組織孩子進行集體活動時,需儘量將目標細化,把集體活動中能夠實現的目標詳列出來,在實踐中做到有據可依、心中有事。像本次集體活動要傳授給孩子哪種技巧、技能,發展幼兒哪一方面的情感等,以明確具體的目標提升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比如,幼兒教師在開展“火災安全教育”集體活動時,可將活動目標制定爲:讓幼兒能夠掌握一些基本的消防安全常識,發現火災時應該怎麼做?如何求救?如何自救等。這樣的教學目標較爲明確具體,並不是讓孩子們知道什麼是“火災安全”,而是將活動重點放在“教育”上,告知他們基本的火災預防嘗試,以及發生火災時怎麼做是正確的。通常的“火災安全教育”內容包括:發現火災時可以撥打119火警電話,說出地點、如何滅火、如何逃生等。同時,教師可在集體活動中組織孩子進行演習或模擬,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使其真正樹立消防安全意識,掌握具體的消防常識。

二、幼兒集體教學活動需面向整體孩子

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顧名思義“集體”是主要特色,教師在設計時需面向整體孩子,當然也要滿足個性需求,做到整體與個體的統一。在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中,孩子的學習能力、生活經驗等存在着明確的差異性,教師確定的教學目標需具有彈性,先爲幼兒規定最低標準即爲活動的底線,讓他們知道達到哪種水平纔算合格。同時,幼兒教師還應鼓勵孩子向更高的目標努力和前進,做到精益求精,充分發揮他們的學習潛能。

例如,在幼兒園“故事”集體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使用繪本《首先有一個蘋果》,先出示繪本引出課題,和孩子們一起打開書提問:首先有什麼?兩條蟲在幹什麼?來了誰?有幾隻?三隻鳥來幹什麼?四個獵人會幹什麼?……這是蜂窩,有幾個?獵人用蜂窩幹什麼?現在變得怎麼樣了?通過一系列的問題教師完整的講述故事,讓幼兒在回答問題過程中理解故事中蘊涵的的數學知識:故事中各事物間數量遞增的關係,後面出現的事物總是比前面的多一個,這是最低學習標準,面向整體幼兒。針對事物之間的邏輯關係這一深層標準,教師可要求個別學習能力較強的孩子進行探究。

三、幼兒集體教學活動加強非智力教育

雖然智力教育是主要方向,但是在幼兒園中幼兒各個方面的能力均處於發展階段,包括德、智、體、美、勞等,教師要想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和實現有效教學,在集體教學中需關注非智力方面的教育,提高孩子的非智力因素。爲此,幼兒教師在集體教學活動中應格外關注非智力教育,刻意培養幼兒的操作和實踐能力,使其在具體的動手實踐中積極思考問題,調動他們參與集體活動的熱情和興趣,最終實現有效教學。

比如,在幼兒園教學實踐中,經常會遇到更換主題牆飾的情況,教師可藉此開展集體教學活動,讓幼兒也參與到佈置主題牆飾的活動中來。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充分調動孩子們的主觀能動性,發揮他們的主體意識,使其成爲設計和佈置主題牆飾的主題,讓幼兒親自參與到操作和實踐中,培養和提升他們的動手能力。同時,在主題牆飾更換集體活動中,教師可引導幼兒積極的去尋求和研究事物,通過非智力教育提升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對於提升他們的自身能力來說也是極好的鍛鍊。而且加強非智力教育可突出集體教學活動的實踐性和操作性,提升幼兒的綜合素質。

四、幼兒集體教學活動要靈活組織開展

在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中要想實現有效教學,教師需靈活組織、開展和設計集體活動,其中提問是一種最爲常用的教學方法,能夠實現良好互動和交流。不過幼兒教師需意識到提問的重要性,在實際集體教學活動中以問題爲導向,誘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積極性。所以,教師在集體教學活動中需精心設計一些有針對性、有意義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指導和啓發幼兒,並運用追問的方式逐步引導他們掌握知識或者發現真理。

例如,在認識“1~5”數學集體教學活動中,教師在進行提問時可引領幼兒使用具體物品知道1~5的數字順序,可以是糖塊、彩棒、蘋果等,諸如:教師可將15個糖塊分爲五堆即爲1、2、3、4、5,利用實物啓發他們的思維,思考數字之間的大小和順序,使其主動探究且理解爲什麼是這樣的順序。而且在集體教學活動中,教師可採用整體搶答的方式,激發幼兒的學習慾望,幫助他們徹底掌握這一數學知識。運用這樣的集體教學活動形式,不僅可活躍課堂氛圍,還能夠讓幼兒的思維保連貫性,使其在將來的學習和生活中學會主動思考和歸納,從而獲取新的認知。

五、總結

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作爲幼兒教育的主流形式,教師需給予高度重視,及時發現問題和糾正不足。所以,幼兒教師應從明確活動目標、面向整體又不忽視個人、靈活組織等多個方面開展集體活動,從不同角度實現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教學。

幼兒園教學教學反思 篇5

一、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

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運用知識遷移的規律,回顧舊知引入新知。本課我通過主題的情境,一步一步地將學生引向學習內容,教學自然巧妙,有水到渠成之感,充分體現了新的教學理念。通過豐富的情景,引導學生用“同樣多、多、少、大、小、長、短、高、矮”來描述事物之間的量的關係,讓學生輕鬆自如地參與到教學中來,能主動地學數學。學生的觀察能力、比較分析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建立起較強的數感。

二、尊重學生,鼓勵學生

本課教學過程中,我尊重學生的見解,注重給予學生語言的鼓勵,學生用詞不當時委婉糾正。鼓勵學生髮表不同意見,尊重學生合理的選擇,給學生一個寬鬆的學習空間,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油然而生,學生逐漸地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了,提出的數學問題也能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決了。

三、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數學

這一課的教學中,我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數學。長短、高矮的比較並不是純粹的知識性的學習,而是一種體驗的活動。本節課,我通過“初步感知——直觀比較——操作練習”幾個環節的教學,使學生在活動中理解和掌握比較的方法。因此整個教學過程中,我雖作爲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讓學生進行有序的活動。在這些活動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高,都能積極的參與,思維的火花不時的出現。

四、聯繫生活實際引導學習

在實際生活中,比較大小、多少、長短、高矮是經常遇到的,學生也較熟悉。所以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通過聯繫生活實際,在活動中引導學生進行猜想、觀察、操作和交流,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讓他們學會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如從矮到高排隊、判斷鉛筆的長短和尋找最近的路、看誰做得多等。讓學生在活動中培養能力,發展思維。

五、不足之處

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如:

1、有些學生性格有些內向,在活動的過程中不夠主動,我在教學過程中有些忽略他們了。

2、給學生思考的思時不夠充足,老擔心內容上不完。

3、課堂的控制能力還有待提高。

幼兒園教學教學反思 篇6

一、多媒體技術在幼兒教學中具有的優勢:

1、優化教學內容。

多媒體教學可以將教學內容形象、生動、鮮明地表現出來,豐富教學形式,使教學內容變得可視、可聽、易感知、易體會,並能擴大教學信息量,拓寬幼兒知識面,有利於幼兒感知、理解新知識,在探索中瞭解事物發展的規律和變化。如在小班科學活動“磁鐵的作用”中,用多媒體技術將磁鐵可以吸住的物體一一展現,通過課件形象地展現在幼兒面前,使原本枯燥的內容變得直觀易懂。

2、優化教學情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運用輕鬆、活潑、流暢、自由的情境能有效地激發幼兒的學習動機。多媒體教學還能使講授與演示融爲一體。在豐富多彩富於變幻的信息雙向傳遞中,幼兒愉快、自然、主動地學習。因此,多媒體技術爲幼兒園教學活動創設了良好的情景,營造了輕鬆自然的學習氛圍。如在中班數學“分類計數”活動中,將抽象枯燥的教學內容,變爲生動有趣的教學軟件,整個活動以小企鵝變魔術和與小朋友們做遊戲的形式,貫穿始終。每當電腦顯示小企鵝一邊唱着動聽的歌,一邊拍打翅膀,帶出各種色彩鮮豔的幾何圖形,拼成一幅幅美麗的圖畫時,這色彩豐富、富於變化的視覺畫面,大大激發了幼兒學習的慾望,同時電腦又以小企鵝唱歌或生氣的形式來判斷幼兒回答的正確與錯誤,有聲有色,情景交融,優化了教學情境。

二、多媒體技術在幼兒教學活動中的實踐應用

在幼兒教學活動中,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可以使教學信息形象化、生動化、綜合化、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優化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因人施教,激活幼兒的創造思維,使幼兒積極參與活動,獲得全面的發展,較易地達到教學活動最優化的目的。

1、優化教學情境,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興趣是幼兒學習的重要動力。多媒體技術能使教學信息形式多樣化、綜合運用形、聲、色、光的效果,創設趣味盎然的情境,設計引人入勝的情節,再現生活景物,把靜態知識動態化,抽象知識形象化,營造輕鬆自然的學習氛圍,使幼兒在不產生疲勞、自覺的狀態下,集中注意力,輕鬆、愉快、自然、主動的學習。

如在認識動物的活動中,我先給孩子講故事,說小豬生病了,需要去醫院,可是不知道那個是小豬,請幼兒幫忙找出來。這時,我把在網絡中搜索到的所有動物都展現在大屏幕上。於是,幼兒憑着以往的生活經驗,在各種各樣的車動物中目不轉睛地尋找小豬。這時候我反問幼兒,"你爲什麼說這個是小豬?"幼兒馬上把觀察到的小豬的特徵一一說出來,同時還說出了其他動物的名稱。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幼兒想找到小豬就要通過分辨多個動物,就要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找到所需要的目標,在幼兒觀察各個動物的同時擴大了幼兒的知識面。用傳統的圖片畫面不夠形象、清晰。用很多的圖片會很麻煩。由於是靜止的畫面,幼兒對所觀察的事物不感興趣。還會分心,不能達到如此的效果,這就是多媒體教學的優勢。

2、優化教學內容,巧妙解決教學難點

幼兒的思維具有形象性,對於抽象的現象、知識或抽象的概念往往不易理解,藉助多媒體可以將教學內容形象、生動、鮮明地表現出來,利用圖、文、聲、像等從多層次、多角度地呈現內容,把認識的對象由抽象變爲具體,把原來較爲生疏、難以理解的教學知識變爲生動形象具體可觀的事物,使教學內容變得可視、可聽,從而使幼兒得到較多的感性知識,在探索中瞭解事物發展的規律和變化。

比如:在常識活動《車》中,我介紹現代車的多樣性時,運用了液晶投影儀投放了自制的旋轉式幻燈片。形象直觀地向幼兒演示了,打開車門時,會象伸開雙手,去迎接抱住每個人。當關上車門時,又像雙手收縮合攏。用同樣的方法,我又向幼兒介紹了火車依靠鐵軌運行的功能。而在接下來介紹別的車時,我則是使用了鮮明、直觀、語言生動的錄像、電視播放了自行車、電動車、公交車等現代交通工具,演示了起其作用。

3、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

藉助多媒體教學,可以縮短教學時間,教師依據教學的需要,可以對畫面、聲音進行主動調控,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化靜爲動,化難爲易,化遠爲近,化虛爲實,從而使看不清、看不到的東西變得觸手可及,大大增強了教育的表現力,充分調動幼兒多種感宮的協調作用,使幼兒主動參與到活動中,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例如:小班美術活動“能幹的小手”中,重點是教會幼兒撕紙的技能,運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的示範只能面向部分幼兒,遮住的幼兒不能同時學習到該技法,教師經常需要分組示範,這樣不但容易分散幼兒的注意力,而且教學效率不高。運用多媒體技術後,教師通過使用電腦上實物圖片進行示範講解,不但解決了教師示範遮擋幼兒視線的問題,而且解決了示範圖像小,不清楚的問題,幼兒不但看得清楚,聽得明白,而且縮短示範講解時間,使幼兒有了更多實際操作的機會。

4、培養幼兒的正確思維方法和創造思維的能力。

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可以輕易地實現事物的分類、剖析、歸納、總結,修改流程,展現過程,其中隱藏着思維的方法,有利於培養幼兒的正確思維;同時,多媒體能把複雜的現象分解、綜合,既有具體的描繪,也有綜合性的概括,通過多種思維方式的綜合應用引導幼兒打破單一的習慣思維,充分發揮聯想,進而提高創造思維的能力。

例如:小班蒙氏數學“,不同年齡有不同的教學安排,孩子不止可以看教師的示範課也可以操作學具,幼兒從情境中理解數概念、分類、量概念和集合圖形。這對幼兒創新能力又是一個很好的培養。

5、、增強幼兒學習的主動性。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採用人機對話方法,改變了單一的教師講述形式,同時爲幼兒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又可以使幼兒在此基礎上發現其他問題,得到其他結論,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

如在常識“給超市物品分類”的活動中,通過現有的水果、蔬菜和日常用品的.圖片進行分類。教學過程中運用視聽與啓發、講解相結合,引導、啓發幼兒思維。整個活動在教師自由靈活的調控中輕鬆進行。幼兒操作練習採用人機交互的遊戲形式幫助幼兒學會分類,生動有趣的遊戲情節使幼兒真正發揮了積極主動性,體驗到成功的快樂,使幼兒樹立了自信心,增強了學習興趣。

三、多媒體技術在幼兒教學中應用時應注意的問題

在幼兒教學中開展多媒體教學,不僅能使教學過程充滿童心、童趣,更能充分活躍幼兒的思維,激發幼兒的學習慾望,顯示出獨特的魅力,但是多媒體的不適使用也會影響教學活動的質量。因此,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應注意以下幾點:

1、多媒體手段不能完全取代傳統的教學手段,而要與傳統的手段有機結合。

教師應該在充分考慮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教學過程的基礎上選擇最合適的教學媒體,從而優化教學活動,使幼兒在最佳的學習條件下進行學習,切不可牽強附會,搞形式上的多樣化而濫用多媒體。例如在詩歌“快來聽故事”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利用課件以童話的形式呈現詩歌的內容,但是不能取代傳統的分句教學,否則容易影響教學效果,不利於幼兒的詩歌學習。

2、運用多媒體開展教學時,要重視幼兒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要堅決克服重教輕學,以教代學的傾向,始終要突出幼兒的主體性,着重於激發、促進指導幼兒的學習。同時,也要突出教師的主導作用,人機交互不能取代教師與幼兒間的交互作用,教師要把自己的教學策略融於課件的合理運用中,體現幼兒的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性。例如在大班數學活動“8 以內的加減”中,教師把 8 的分合以動畫的形式呈現給幼兒,花園裏有5只蝴蝶,又飛來了3只,最後出現 “?” 的畫面,當幼兒看到這些場景時其實心中已經明白是什麼,應該怎樣做了。但教師要突出主導作用,及時引導幼兒運用完整的語言進行描述,而不能讓幼兒只是單一的列式進行人機交互,這樣才能促進幼兒主體作用的發揮,讓教師瞭解幼兒的思維過程。

3、運用多媒體技術要根據教學目的和內容

該用時慎重選擇應用,力求簡潔明瞭,重點突出,不必要的媒體形式最好不要出現,以免干擾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佔用教師必要的講解、幼兒的思維活動時間。例如在大班美術繪畫活動“猴子”中,重點是讓幼兒描繪出猴子的各種形態,教師只需要利用多媒體邊播放輕鬆的音樂邊呈現猴子的一些生活片斷就行了,而不必要在此過程中過多地利用聲音媒體講述猴子的生活習性,這樣做容易干擾教學重點,分散幼兒的注意力。

4、並不是所有的教學活動都必須輔之以多媒體技術

在發展感官的活動、手工操作活動及社會實踐性活動中即是如此。教師應該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來優選適當的教學策略,不要盲目追求教學手段的新穎性。如在小班故事“爸爸不見了”中,教師只用爲幼兒設置遊戲場景,不必要輔之以多媒體技術,讓幼兒在實際的角色扮演中學習自我保護知識。

5、課件的製作應該以幼兒教育學、心理學爲指導

依據幼兒獲得知識、經驗的規律加以科學的設計,注重幼兒的年齡特徵、個性特徵,使課件的通用性與個別性有機結合。教師在製作課件時應考慮不同層次幼兒不同的智能發展水平、認知特點及個性心理特徵,設置相應的個別化教學措施,使每個幼兒都能得到發展。

四、教師應努力提高駕馭新多媒體技術的能力,設計出精良的內容,有的放矢地組織與實施現代幼兒教育

隨着社會的不斷髮展,多媒體技術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將成爲對幼兒進行素質教育、深化課程改革、優化教育手段的一個重要突破口,現代化的多媒體技術能把各種教育因素與教師的教、幼兒的學有機地聯繫在一起,形成最優組合,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我們只有充分掌握多媒體技術這一現代教育手段,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和幼兒認知發展規律,不斷探索現代教育技術自身的規律,才能使多媒體技術在幼兒園教學中的作用得到充分的發揮。

幼兒園教學教學反思 篇7

今天上午,聽了一節中班科學活動《睡蓮花開》。其活動目的是對紙質睡蓮能在水中開放的現象感到好奇,並樂意探索。感知不同紙張製作的睡蓮在水中開放的速度是不一樣的。學習與同伴合作,把三朵睡蓮花輕輕放入水中並觀察其變化。

在活動中,能看出執教教師事先已經試教了幾次,尤其對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孩子可能回答或出現的預設問題都能考慮得很周全,組織用語嚴謹、科學,符合科學活動的教學要求。環節上層層遞進,設計了兩次操作活動並嘗試對中班的孩子進行觀察記錄表的使用。活動中孩子的興趣濃厚,活動一直保持較好的氛圍。

但是在最後的第二次操作活動後,孩子們對用報紙、廣告紙、複印紙三種不同材質的睡蓮花投放在水中的開放速度有了不一樣的結果。教師爲了驗證孩子們的結論,在投影儀下進行了一次實驗,但這次實驗的結果與設想是不同的,本來應該先開放的報紙睡蓮卻沒有很快的開放,廣告紙睡蓮卻先開放了,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學現場出現了一些小小的混亂。後來教師按這次的結果進行了後面的教學。

看到這裏我不禁反問自己,如果是我,在公開課中也出現了這樣的突發現象該怎麼做呢?教師尊重這次活動中的實驗結果進行下面的環節,無疑也是一種智慧的做法,但還可以怎麼做呢?其一,在課前一定要將相關實驗多做幾次,因爲實驗的成功失敗有很多因素決定的,所以提前一定要多準備、多實驗。其二,材質的選擇儘量區別大點,可能活動中的廣告紙比較薄,所以出現了比報紙的吸水性還要快的情況。其三,活動中教師可以將這個問題拋給孩子,因爲對於中班幼兒而言,進行兩次實驗操作,體會感受實驗的樂趣,教學目的已經達到了,我們可以讓孩子帶着問題回家思考,在下一次活動中繼續跟進。其四,教師的教學組織用語可以再巧妙一些。

這種教學中的突發狀況每個教師都有可能碰到,所以需要我們平日多研究孩子的學習特點,多積累相關的教學經驗,多一點教學機智,才能較好的應對。

幼兒園教學教學反思 篇8

我們在進行主題活動《春天來了》的過程中,很多孩子表現出對春天發生的自然現象很感興趣,但是圖片和老師的講解已經不能吸引孩子們的眼球和興趣了,於是在設計這個教案時,我就注意到這幾天的天氣,一直是以晴好的天爲主,所以我就設想了在室外上這個活動。開始上課時,我就很神祕地對孩子們說:“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去外面上課,你們想不想去?”安排孩子在草坪陰涼的地方坐好以後,我就引導孩子說“你們擡頭看看,春天的天氣好嗎?”孩子們都說“好”,我套用歌曲的歌詞第一句話“春天天氣真好”引導孩子說話,我說“公園真好看,你看到公園裏哪裏好看?”引導幼兒說出“花兒都開了,楊柳樹枝對着我們彎彎腰”。同樣的方法我又引導孩子們說出第二段的歌詞“蝴蝶姑娘飛來了,蜜蜂嗡嗡叫,小白兔兒一跳一跳又一跳”。接着我就對孩子們說“春天真好,老師把剛纔你們說的話,編成了一首好聽的歌。”我把歌曲完整的唱一遍後,問“孩子們歌曲裏你聽到了有什麼?”當唱第二遍時就請孩子們跟着老師輕輕的唱,這時我用很慢的速度再請孩子一起輕輕的唱,同時請孩子們跟我做簡單的動作,邊唱邊做。最後我就請配班老師放歌曲《春天》的錄音磁帶,我就領着孩子們一邊圍着草坪學蝴蝶飛,一邊唱。不知不覺中一節課就在我和孩子說說唱唱做做中結束了。由此次活動後我發現:

(1)充分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發揮其積極性、主動性。活動開始,就請幼兒去戶外有陽光有樹蔭的地方,使得孩子對這個活動很期待。通過老師的提問和引導,孩子們會很欣喜的看到,原來歌曲中的內容竟然是平常看到的東西,他們就在我們的身邊,而且活動積極性也提高了,不是一節普通的音樂課所能達到的效果。而教師的作用也不再是簡單的教授知識的人,而是孩子們的玩伴,就在旁邊適當引導,把孩子說的話整理一下,然後編成完整的歌曲。

(2)創設良好的環境,讓幼兒邊玩邊學。藍天白雲,紅花綠草,暖暖的陽光使孩子沉靜在大自然的和諧中,身心可以放鬆。老師改變以往的教育者的身份以同伴出現在孩子面前。時而用神祕的聲音,時而用歡快的聲音吸引着孩子。給孩子一個表現自己的機會,讓他們可以沒有顧慮的邊做邊唱,不怕說錯,不怕唱錯,能開心地跟着老師唱起來做起來就已經達到教學目的了。

(3)選擇合適的環境很重要。

到戶外上音樂課對於我們託班的孩子來說還是存在一定的困難的,雖然大部分的孩子能夠做到有始有終上完課,但是一小部分的孩子容易出現自由走動渙散的現象,所以除了要請配班老師做好配班工作外,場地的選擇也很重要,要避免吸引孩子注意力的人和物出現,這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

幼兒園教學教學反思 篇9

這節公開課,我是想要探索如何進行活動課的教學,並希望與同行們互相探討,共同解決長久以來在綜合性學習方面存在的困惑。我主要嘗試了以下三點:

第一,創建激發學生興趣的教學模式。針對以往在綜合性學習過程中,學生興趣不大、置身事外的現象,把教學的起點定位在學生現實的學習狀態上。爲了激起學生濃厚的自主探究興趣,我對本單元的教材進行了再處理。結合我校學生實際,變“漫遊語文世界”爲“走近孔子”,目標直指《論語》及孔子,有的放矢。活動準備階段,以公開課爲契機,鼓勵學生勇於展示,爲集體和個人增光,把侷限於課堂的時間和空間擴大到課堂之外,變被動的完成學習任務爲積極主動的參與。

第二,倡導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組織學生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有效地去解決問題,體會合作的成功與分享的喜悅。在活動目標的設置上,突出強調小組的核心凝聚力,有意識的引導學生養成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努力使學生形成一種對知識主動探究並重視解決實際問題的積極的學習方式。

第三,注重學生的主體性,讓課堂真正“活動”起來。課堂上教師的的作用應該是“拋磚引玉”,一堂課的最終目的不是展示教師,而是讓學生學到知識,掌握方法,領悟道理,受到薰陶感染,並能夠自由地享受學習之樂。這節課,教師只在開始上課時激情導入,結束時總結並指導作業,中間部分只是隨機點評和補充,其餘的時間都交給小組代表做彙報發言。

但是,課堂最後生成的效果並非完全如我課前預設的那樣。首先,表現在時間和節奏的把握上。前期的組織過程有點疲沓,小組代表人數偏多,有部分資料重複的現象未加以調控。因而最後教學用時不夠,沒有進行活動評價和小結,鞏固練習的部分處理也太快。其次,活動的分組缺乏科學性。我是按座位就近的方式分的小組,事實證明,這樣分組是不科學的。因爲沒有照顧到學生的興趣愛好,所以在交流彙報中,有小組內容重複的現象。還有,活動成果的生成方式單一。在活動課結束時,爲了鞏固活動的成果,我讓學生每人完成一道成語和名言積累題,此外,建議各小組把活動的內容辦成手抄報。但我在指導的時候,太過粗糙,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特長和興趣,反而侷限了學生的思維和表現形式。

幼兒園教學教學反思 篇10

“葫蘆絲”是源自雲南少數民族的吹管樂器中的一種,其代表曲目《月光下的鳳尾竹》、《有一個美麗的地方》、《竹林深處》等經典曲目深深的打動着每個人。自xx年以來,葫蘆絲教學逐漸走入全國各地的小學、幼兒園課堂。掌握一樣樂器的演奏,已經成爲許多家長對孩子的一種希望,而“葫蘆絲”絕對是最適合小學、幼兒園孩子集體學習的一種樂器。

學習葫蘆絲的好處很多,可以從以下幾方面看出:

一、學習民族音樂,提高民族素養:

葫蘆絲是我國民族樂器百花園中的一朵豔麗的奇葩。學習葫蘆絲可以讓我們更多、更深的接受博大精深的民族音樂、民族文化的薰陶,使我們的生活更多姿多彩,另我們的人生更加豐富;

二、成本低、簡單易學:

幼兒園5-6歲的孩子學習2個學期,可以較好的演奏《月光下的鳳尾竹》、《有一個美麗的地方》以及我們平常熟悉的兒歌、現代歌曲。一學期下來,寶寶能較熟悉的消化認譜、打拍等基本樂理,可以完成10首曲子的合奏、獨奏。

三、便於攜帶、便於交流:

小小的一支葫蘆絲走到哪裏都可以隨身帶着。走親訪友、逛公園,隨時隨地演奏一曲都可以成爲焦點並且娛人娛己,不像大件樂器只能擺在家裏自己欣賞,不能攜帶。

如今,民族音樂早已走出國門,走向世界。不管在任何地方,音樂都是沒有交流障礙的語言。葫蘆絲教學不僅只在小學,它已經深入幼兒園課堂。通過實踐證明,幼兒園的孩子是有能力學習演奏葫蘆絲的。

四、有益健康:

學習吹管樂器能增加人的肺活量,改善呼吸系統機能,在提高音樂素養的同時提高身體素質。

五、靈敏身心、抒發情感:

葫蘆絲聲音柔美、不傷聽力。學習葫蘆絲,腦要思考,心裏要有節奏、耳朵要辨音、手指在快速活動、肺活量由氣息在調控,全身都在思考和運動,寶寶身心更靈敏。

六、“一通百通”

學會了葫蘆絲的演奏技能,寶寶一定掌握了基礎的樂理知識,那麼學習另外一種樂器上手就非常快了,尤其是吹奏管樂類。學會了葫蘆絲,就等於直接學會了演奏“巴烏”,如果還對其他樂器感興趣,一定會比常人學習的更快,所謂“一通百通”。

“開設樂器教學,創辦特色幼兒園”--在全國各省市,與我們葫蘆絲、巴烏協會老師合作的學校已經有200多所。咱們的小型活動月月有,葫蘆絲集體匯演每學期都有,優秀節目上電視臺的也是每年都有。我們的少兒合奏《月光下的鳳尾竹》曾在xx年央視少兒春晚拿過第一名的好成績,在央視《大風車》少兒器樂演出中拿到第一名,在雲南潑水節開幕式上獻藝也被各大媒體曝光表揚。

幼兒園教學教學反思 篇11

集體教學活動是幼兒在園一日學習的主要方式,那麼如何有效的開展成爲老師們一直研究探討的問題。山東女子學院的朱海琳教授指出集體教學是教師圍繞活動目標,有組織、有計劃地指導全體幼兒進行的學習活動。但當面對一個個鮮活的個體時,我們就有些手忙腳亂了,既想照顧到每個孩子,又想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下面結合我的集體教學活動遇到的問題,簡單談談我的看法。

一、重形式,輕內容,失去活動本身的內涵。

作爲一名工作不滿一年的我來說,每次上課都想讓孩子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寓教於樂,但常常達不到好的教育效果。在中班《找相鄰數》這一活動中,我採用了情境教學,準備了10個小動物、10座小房子,讓幼兒給小房子裝門牌號,然後找鄰居,繼而引出相鄰數這一概念。但在活動中,孩子被我營造的過分誇張的情景所吸引,對我所講的內容興趣不大,甚 至說出“7比8大”等讓我很傷心地話,辛辛苦苦準備的課就“浪費”了。

二、教師成爲活動的主人,讓孩子對活動提不起興趣。

每次上科學時,孩子都等着好奇的眼睛看着我,但我都卻很頭疼,尤其是實驗課時,想讓每個孩子都動動手,又怕孩子秩序混亂,出現安全問題,那就適得其反了。在中班課程《尋找空氣》中,孩子要做給氣球打氣、往水盆裏吹泡泡、蠟燭熄滅3個實驗,雖然實驗前我三令五申地講述實驗要求,可開始時,我看着這一組,就顧不上那一組,但孩子們還是興致勃勃的,但我的心一直懸在半空中,生怕有的幼兒操作不規範,發生危險,所以,第二次時,我只找幾個能力強的孩子上前面來和我一起做,其他孩子在下面觀察,效果可想而知。

三、語言不精練,浪費孩子的時間。

德國的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慧曾經指出:“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所以,開始活動前,要求老師把自己該說的話錘鍊的非常準確、簡單。但在《找相鄰數》的“找朋友”這一遊戲環節中,貼着一樣數字寶寶的幼兒抱在一起,我隨口說“你們這是一樣的,是雙胞胎”,以致於孩子把注意力放在“雙胞胎”上,而忽視找朋友這件事。同時“虎頭蛇尾”這一習慣也讓孩子對所學內容把握不住關鍵點,導致我總是機械地重複重難點,讓幼兒非常疲憊。

針對上述發生在我身上的問題,同班老師和徐園長都很着急,幫着我分析原因,讓我一次次的演課,一次次不厭其煩的給我點評,讓我的確獲益匪淺。就像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說的“教學的藝術所需要的也沒有別的,也只是要把時間、科目和方法巧妙地加以安排而已。”

首先,重內容,形式靈活,豐富活動內涵。

李吉林老師提出的情境教學確實適合幼兒園孩子的形象思維的特點,尤其是數學這麼抽象的內容,但這只是爲我們更好地開展集體教學活動服務,不能忘記這個基本點。所以在開展實際活動時,要理解、尊重幼兒,以適合他們的形式和他們歡迎的方式,去組織幼兒園的集體教學活動。因此,在第二次執教《找相鄰數》時,我從本班孩子年齡特點和已有的知識經驗水平出發,合理的設置最近發展區,淡化情境的影響,讓還在操作前,我都先示範一次,這樣既提供範例,又鼓舞孩子的信心,讓他們覺得“跳一跳,能摘桃”,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其次,良好的常規爲幼兒成爲活動的主人變爲可能。

無規矩不成方圓,對於一個班級也是如此,只有紀律的保障,才能讓孩子體會到自由的快樂。因此,在同伴老師的指導建議和我自己的觀察下,與陪伴老師共同制定班級規則,並且嚴格執行,對於違反的幼兒,嚴厲批評教育。同時,對於實驗課的開展,我也繼續提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在過程中,留意每個孩子的操作,及時和陪伴老師同時指導,保證幼兒體驗到實驗的快樂。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