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幼兒園數學教學反思精選15篇

幼兒園數學教學反思精選15篇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8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作爲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數學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數學教學反思精選15篇

幼兒園數學教學反思1

在幼兒的生活中,買一杯牛奶、一塊蛋糕、一件玩具,都要接觸到人民幣。在《自助銀行》中,我通過對教案的添加修改以便讓孩子正確認識一些貨幣的面額,並瞭解使用貨幣購物的常識,懂得合理地消費,同時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的現象和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使數學教育更加生活化、遊戲化、綜合化。

在活動開始我以“買早點”的談話導入,“小朋友吃過這些點心嗎?想不想學着自己去買早點呢?讓我們來認識一些錢。”給幼兒以很真實、很生活化的感受。

在讓幼兒認識貨幣的面額時。我出示各類貨幣:“這些都是什麼?你們知道它們各自代表多少錢嗎?”“這些都是中國的錢,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人民幣。”

在幼兒觀察人民幣的面額時,我引導幼兒在投影儀下仔細觀察貨幣上的數字和漢字,讓幼兒通過觀察說出各種貨幣的面額。

在“超市”遊戲中,“今天超市裏有許多東西,我們來看一看,它們買多少錢?”,“現在我們來玩超市的遊戲,老師來當售貨員,小朋友當顧客,你來買東西時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商品,但要說清楚這個商品要多少錢,可以用哪幾種面額的人民幣購買,如果要找錢你還要算清楚應該找多少錢。”幼兒對超市遊戲很熟悉,因爲在角色遊戲中經常玩,但今天我們讓幼兒使用真實的錢幣進行購物,這本身就極大地刺激了幼兒的遊戲慾望,同時,在購物中幼兒通過對商品價格的計算,既實地操作了貨幣的兌換,又複習了10 以內數的加減,同時學會了用簡單的數學方法來解決生活和遊戲中的某些簡單的問題,充分體驗到數學活動的樂趣。讓幼兒討論自己買了哪些商品?用了多少錢,是怎樣用的?通過模擬情境再現生活,讓幼兒通過遊戲在假想的生活情境中學習,感到無比的輕鬆和自然,使他們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

大班幼兒對生活中的各類事物和想象感興趣,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他們遇到自己不懂、不理解的事物喜歡問爲什麼?並且能初步運用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現實生活中,有些幼兒也許積累了一些有關人民幣的知識,或使用過一定面額的人民幣進行購物。希望通過此次活動,讓每一個幼兒都參與嘗試、大膽探索,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中,發現和建構數學關係,懂得學習數學重要的是依靠自己的經驗,而不是教師的經驗。

幼兒園數學教學反思2

活動目的:

1、能叫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名稱,認識它們的主要特徵。

2、進一步鞏固對正方形和長方形的認識,瞭解平面和立體的不同。

活動準備:

長方體、正方體積木、紙盒

正方形和長方形的硬紙片,正方形和正方體的一個面的面積相等,長方形和長方體的一個面的面積一樣大

活動過程:

1、複習鞏固認識正方形和長方形。教師分別出示正方形和長方形,讓幼兒說出它們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徵。

2、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告訴幼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名稱。

3、發給幼兒(每組)長方體、正方體、正方形、長方形各一個,讓幼兒隨意擺弄,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們有什麼不同與相同。

4、教師與幼兒一起比較、總結:按順序數一數,長方體有六個面,它的每一個面一般都是長方形,正方體也有六個面,每個面都是正方形(用正方形和正方體的每個面重疊比較)它的六個面一樣大。

5、讓幼兒說出生活中見過哪些物體是長方體。哪些物體是正方體。

活動目標

1、通過嘗試,操作學具,讓幼兒杆子將7分成兩份,有6種分法,並作記錄。

2、通過討論、分析,理解一個數分成兩個部分,如一個不風增加1,另一個部分就要減少1。

活動準備

塑料小鴨學具人手42只。

活動過程

一、複習6的組成

玩“碰球遊戲”,出現數咔,師問:這數是幾?答“6”。師:今天玩碰遊戲,教師與小朋友的數合起來是6。(例如),師:我的1球碰幾球?答:你的1球碰5球)教師問,小朋友可集體回答,也可小組回答,也可個別回答。

二、集體嘗試活動

出現小狗、小兔家的圖象。

師:今天小狗請幾隻小鴨到它們家做客?(幼兒答:7只)小兔也請小鴨去做客,怎麼辦呢?(幼兒答……)請小朋友在桌上拿7只小鴨,分成兩份,一部分到小狗家,一部分到小兔家,(小朋友操作)要求小朋友分的數與別人不一樣。(第一次嘗試)

教師請幼兒回答,你是怎麼分的,幼兒回答,教師操作小鴨到小狗,小文檔僅供參考

文檔僅供參考

兔家,並列出分合式(),幼兒回答一種,教師列出一種,功寫出6個分合式。

師:分成兩份,共有幾種分法?答:共有6種,集體朗讀7的分合式。

師:剛纔小朋友每人分一種,但是7有6中分法,小朋友再試試你能否分出6種,幼兒操作“塑料計算小鴨”,教師把黑板上的分合式擦掉。(第二次嘗試)

師:現在我請某某小碰喲來告訴大家,你是怎麼分的,幼兒回答,教師在黑板上寫出7的分合式,如圖。教師請幼兒回答時要注意請有代表性意見的,一是有重複的,實際沒有6種;二是雖有6種,但沒有按順序分;三是有順序地分清6種。請幼兒看看,這三種分法,誰的方法好,誰的對。幼兒通過討論,明確按順序分的方法好。

教師把黑板上的分合式全擦掉,請幼兒在作業紙上寫7的6種分合式。(第三次嘗試)

師問:7可以分成,幼兒答:7可以分成1和6,

師問:7可以分成,幼兒答:7可以分成2和5。

師問:2比1,幼兒答:2比1多1。

師問:5比6,幼兒答:5比6少1。

用這種方法講清7得6種順序奮發,最後得出結論:7分成兩份,這邊增加1,那邊就減少1。

幼兒園數學教學反思3

《認識鐘錶》這節課的目的旨在使幼兒認識時鐘,能區分時針、分針,瞭解鐘面上數字的排列規律,初步瞭解時針、分針的運轉規律,認識整點、半點。爲提高幼兒學習的興趣,我採用課件教學,使幼兒在保持興趣的同時更直觀、更主動的去掌握教學目的。整節課堂上幼兒學得主動,課堂氣氛熱烈,知識獲得與情感體驗同步進行。

我用參觀鐘錶店的方式引出課題,出示了形狀、大小、顏色不一的時鐘,引導幼兒充分觀察鐘面相同的地方有哪些,孩子們一下子就找到了,七嘴八舌的說開了,課堂氣氛一下子就高漲了。

接着,我引導幼兒先觀察並認識鐘面上的1—12個數字,重點認識12、3、6、9這四個數字的位置。瞭解12個數字的排列規律,知道這些數字是按順時針方向走。然後讓幼兒認識時針與分針,讓孩子們仔細看看這兩根針有什麼不同,根據指針的長短、粗細辨別時針與分針。並通過實物演示,讓幼兒知道時針和分針之間的運轉關係,兩根指針朝着一個方向走,叫順時針方向,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格,通過演示,幼兒看得清晰明確,興趣濃厚。

在認識整點這一環節中我在課件中出示了12個整點的鐘面,讓幼兒自己通過觀察發現整點時時針在哪裏,分針在哪裏。接着我再出示幾個整點的鐘表讓幼兒鞏固對整點的認識。然後我就請他們拿出學具“企鵝鍾”聽老師報時,他們來撥一撥整點,這一環節因爲有了實際操作,幼兒大多掌握得較好。

活動的難點是認識半點,如何讓孩子輕鬆掌握難點呢?

我採用了對比的方法:讓幼兒觀察整點、半點兩個時鐘,孩子們大多說出了整點的時間,亦有個別幼兒說出了半點的時間,我就請他來說說‘你是怎麼看出來的?’最後我再來引導幼兒自己小結:半點時分鐘總是指向6,時鐘指在2個數字的中間。對於究竟是幾點半這個難點中的難點,我藉助實物大鐘邊撥鍾邊解釋:看現在時針在4和5的中間,那麼時針已經走過的數字4,有沒有走到數字5上,所以現在應該是4點半而不是5點半。當再出示課件請他們看看、說說幾點半時,發現孩子們大多掌握了半點。接着又讓幼兒看數字時間,自己撥一撥學具,幫助他們對於半點的鞏固。

整個活動由淺到深、循序漸進,以遊戲作引導,以幼兒操作爲手段,讓幼兒從感知入手,以多媒體、實物教學具爲媒體,給孩子清晰、準確的概念。在活動中始終以幼兒爲主體,在活動中遵循活動性原則,綜合運用發現法、遊戲法,讓幼兒通過操作活動、言語活動,促進幼兒主動學習。

幼兒園數學教學反思4

教師對本學期的數學活動目標要做到心中有數,有什麼樣的目標就要考慮設計達到某個目標的數學活動區。把教育意圖貫穿到數學活動區內容,創設一個與數學目標相一致的良好環境。比如,本週小班數學活動的目標是“按物體的顏色分類,能從多種顏色的物體中找出同一顏色的物體”。那麼,小班教師在當週設置計算活動區時,就應圍繞着這個目標來提供材料。

數學活動區操作材料的投放是非常關鍵的。操作材料是教育的媒體,是幫助幼兒系統地建構數學知識及誘發幼兒主動探索學習的工具,是施於操作動作,使外部物質動作,逐步進化到內部概念化動作的物質支柱,提供材料不單是活動前的準備,還是引導幼兒學習數學知識,發展思維能力整個教育過程所需的重要手段。因此,提供操作材料要充分考慮到幼兒各年齡段的認知特點。例如,小班幼兒在認知過程中好模仿,學習目的性差,任務意識淡薄。他們對活動的工具和使用工具感興趣。而到了大班,他們的學習目的性能增強了,能爲完成學習任務做出努力,重視學習結果和評價。小班和大班認知特點不同,同樣的材料其效果是完全不同,一次大班教師利用印章、實物練習數的組成,效果很好。因此,要把學習任務融入材料之中,如增加些作業單之類的材料,幼兒按作業單的要求,配合實物進行操作他們會感興趣,活動中不僅能得到有關知識的練習,還能培養任務意識,使它們從中獲得成功的滿足,增強自信心。因此,在投放材料時要注重幼兒各階段的認知特點。

在以中班數學《排一排》活動爲例來說明一下,《排一排》活動是在幼兒已認識、熟悉的基礎上進行活動的。依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我制定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1.讓幼兒學會多個物體進行比較的方法,在第一個活動中,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五個大小不同的西瓜圖片,首先讓幼兒知道這些西瓜是大小不同的。讓幼兒想辦法,如果要把西瓜從小到大排一排,怎麼辦?在孩子想辦法的基礎上教給孩子學會多個物體進行排序的辦法。

2.能按要求進行比較物體並排序。例如:我爲寶寶們準備了大樹的圖片,目的是引起幼兒的興趣,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和觀察力,也是對幼兒學會多個物體進行比較的一個昇華。

3.培養幼兒的目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這一目標主要體現在第三個活動中,幼兒用目測的方法比較盒子的薄厚,這也是我運用的教學方法之一。

在活動中,我還運用了遊戲法、尋找法,通過遊戲活動,能促進幼兒對物體空間形式的正確認識。如:分給幼兒不同粗細的樹木圖片,引導幼兒由粗到細排列,引導幼兒每次從中取出最粗的,一直到取完爲止。然後,再按由細到粗的順序把樹木一棵棵收起來,放回原處,無形中培養了孩子整理玩具的好習慣。總之,本節課完成了我預設的教學目標。

上述方法在教學活動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對於本節課,雖然從整體上看完成了教學目標,但我覺得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處:

1.整節活動,孩子都在圍繞老師設計的思路走,沒有自由探索的空間,我想這是我設計活動的一個誤區。

2.活動中,孩子的興致不高,遊戲活動不能吸引孩子的興趣,課堂氣氛不活躍,感覺到不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有待改進教學方法。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學要依靠一定的教育目標和內容,要依據各年齡段幼兒的認知特點;要根據各個幼兒的實際水平;爲他們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提供有利於幼兒主動活動的材料,使其在操作中學習粗淺的數學知識,培養學習興趣、發展智力。並且,養成喜歡動手操作、愛動腦思考,具有求知慾望等良好的學習習慣,爲入小學學習做好準備。

幼兒園數學教育是幼兒課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新的課程觀和知識觀也告訴我們:“幼兒不是被動的接受知識,而是建構和發現知識,不是知識的旁觀者,而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和創造者,而且幼兒的這種角色不是教師仁慈地賜予的,而是他們作爲學習者天然具有的。”在幼兒數學教育領域中,讓幼兒真正做到“學會應用數學的觀點和方法去解決身邊生動的實際問題,而不是把他們作爲一種知識儲備或是教條。”需要我們從觀念到行爲做一次深刻的反思,要使幼兒園的數學教育真正做到有效甚至高效,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讓我們共同努力做到:

給幼兒一個空間,讓他們永遠向前;給幼兒一個條件,讓他們有自己的一片藍天。

幼兒園數學教學反思5

活動前,在全體數學教研成員的指導下設計了大班數學活動《神奇的魔法機器》,並確定了本次活動的目標:發現並對比事物的大小、數量、形狀的變化。目標確立後,做好一系列的活動準備,我們利用孩子身邊喜歡的動畫角色“叮噹貓”送的魔法機器導入活動。

在活動中,集體觀察和討論,在有趣的魔法咒語“叮噹法術變變變,按我的指令變”,再加上PPT的形象化,孩子們很順利地都能比變化前後的不同,請了好幾個孩子都能回答正確。孩子們能夠很快判斷出魔法機器所具備的魔法,即能夠變出大小、形狀、數量不同的東西。如:小變大(大小變化),圓變方(形狀變化)、少變多(數量變化)。以至於活動很順利地達成目標,但對於大班的孩子來說,雖然活動具有趣味性,但還是需要具備一些挑戰性。

所以最後一個操作環節時,我提供了難易不同的操作紙,請孩子根據難易不同自主選擇任務並獨立操作,孩子們居然都能夠完成,還能一一說出指令和結果。

由此看來,孩子們的挑戰難度有待提高,如:在講解過程中不必將大小、形狀、數量三個特徵全部講解清楚,應該留給孩子想象思考的空間;提供的操作紙應該分小組發放,讓孩子可以走動式的選擇;一顆星爲簡易操作,以大小或形狀爲一種指令,兩顆星以大小、形狀、數量並存爲一種指令,三顆星即以兩臺魔法機器結合,提供兩種或兩種以上指令,由孩子正向或逆向思維思考操作。這樣就給與了孩子想象和挑戰的機會。活動也不會顯得毫無挑戰性。

幼兒園數學教學反思6

活動目標:

1、學習9的分合,知道9分成兩份可以有8種分法,並記錄結果。

2、在探索操作活動中,知道按序分合不易漏掉數字,在觀察中發現兩部分數之間的增1減1的關係。

3、會用較完整的語言講述操作過程。

4、通過聽、唱、奏、舞等音樂活動,培養學生的創編能力與合作能力。

5、通過音樂活動培養幼兒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及肢體的表現能力。

活動準備:

1、教具:PPT課件、操作材料。

2、學具:購物券、水果卡片,記錄卡。

配套課件:大班數學課件《學習9的組成》PPT課件

活動過程:

一、複習8以內的加減。指名口答。

二、學習9的組成

1、情境導入,引起幼兒興趣。

師:(出示PPT)今天,小兔水果店開業了,這個水果店裏的水果都賣9元錢。小兔水果店還爲我們小朋友每人準備了8張購物券呢。

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學習9的組成》含PPT課件

顧客買了水果後,要將自己用的是哪兩張購物券、買的是什麼水果記錄到記錄卡上,記錄好後,再去買,看看誰買的多。

(2)幼兒把自己買的情況記錄到卡片上,例如我用1元錢和8元錢買了桃子。

2、展示個別幼兒的記錄卡,發現互換關係。

師:誰來告訴大家,用哪兩張購物券合起來正好是9元?

3、知道9的8種分法。

師:哦,原來9有這麼多的分法呢,讓我們一起來按順序說一說吧。

9可以分成1和8……9有幾種分法呀?(8種)

4、操作活動。

師:剛纔我們玩了水果店遊戲,玩的時候我們小朋友了9的八種分法,小朋友真聰明。現在小兔的媽媽想請我們小朋友幫個忙,小兔在幼兒園學了9的組合,可還是不會做,請我們小朋友做給他看,你們願意嗎?

(1)出示操作材料,介紹做法。

(2)幼兒做,教師指導。

師:做完後請小朋友檢查,檢查對了再交給我,我送給小兔媽媽,讓她的孩子們看看。

活動反思:

幼兒學習掌握數的組成使數羣概念得以發展,進一步理解數之間關係的標誌,也爲幼兒學習加減運算打下基礎。在數組成教學活動中,我爲幼兒提供了多種操作實物,讓幼兒通過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動獲取有關上數的組成經驗。並引導幼兒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使學與用結合起來。

幼兒園數學教學反思7

《分一分》

今天上的《分一分》,從內容上看,沒有太大的難處,學生都知道是怎樣分的,但最難得就是讓他們說出是按什麼分的。例題中出示的商店物體的擺放圖,學生都清楚每一個架子上擺的是什麼,但當問他們這些物品是按什麼分類的,學生們就不知道了,我只好告訴他們是按用途進行分類的。

“想想做做”第3題是要求連一連的,首先要讓學生明白你是按什麼進行分類的,之後再連一連。由於葉子的個數比較多,連線比較多,爲了美觀還得要求學生不能將線連到一起去。在課上檢查他們連線的情況發現每個學生的差異還是挺大的,有的學生能夠畫的又直又美觀,而有的學生畫的很亂。這道題目在進行分類後,將屬於同一類的先放在一個盤子裏,一個盤子一個盤子地畫,這樣就不會太亂。

“想想做做”第4題,有多種分法,但在他們想不出分法時,要引導他們仔細觀察圖,這樣學生就會很快地知道另一種分法了。

在分類教中,我讓孩子們用自己的生活經驗試着分一分,並和自己的小夥伴說一說,結果很多孩子的分法讓我意想不到。他們除了按性別,按年齡,有的還按髮型,按衣着,還有的按面部表情來分。這說明了這樣的教材設計,大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兒童的生活實際出發,讓他們感受到數學的親密性,易於學生接受。

《數一數》

一、創設情境,給學生充分的觀察和交流的時間。

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學生易於理解容易於接受,就易於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習的積極性。所以,這一節課,我運用創設情境,給學生充分的觀察和交流的時間。展示“美麗的校園”圖之後,先讓學生隨意看、隨意說,自由發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再指定內容,讓學生“看看,說說”,全面瞭解畫面的內容,並把尊敬老師、愛護同學等思想品德內容滲透在其中。然後讓學生由數畫上的物體的數量到數身邊的實物的數量,體驗生活中處處要用到數學,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在“數一數”的學習動中,注意關愛每個學生,及時給予鼓勵,尤其特別關注學困生的培養,細心觀察,及時發現,發現他們的進步和他們的優點,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讓學生感到“我能行”,不斷獲得成功和體驗,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個好的習慣可以讓人受益終身。所以我在教學過程中比較注重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學習習慣。“數一數”這節課,也是入學教育課。在上這節課時,我充分利用“美麗的校園”的畫面資源,指導學生看圖數數。由學生自由觀察數數到有序地進行觀察數數,讓學生領悟觀察的方法。由老師反覆提問“還有什麼?”使學生明白要認真、仔細、用心地觀察。引導學生觀察、說說“畫面中的學生在校園裏看見老師時是怎麼做的?”猜一猜“他們這時會說些什麼?碰見同學時他們又是怎麼做、怎麼說的?”來培養學生講文明、懂禮貌的習慣。把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融入到數數的活動之中,使學生在掌握數數方法的同時,受到良好的行爲習慣的教育。

《比一比》

《比一比》

一、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

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運用知識遷移的規律,回顧舊知引入新知。本課我通過主題的情境,一步一步地將學生引向學習內容,教學自然巧妙,有水到渠成之感,充分體現了新的教學理念。通過豐富的情景,引導學生用“同樣多、多、少、大、小、長、短、高、矮”來描述事物之間的量的關係,讓學生輕鬆自如地參與到教學中來,能主動地學數學。學生的觀察能力、比較分析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建立起較強的數感。

二、尊重學生,鼓勵學生

本課教學過程中,我尊重學生的見解,注重給予學生語言的鼓勵,學生用詞不當時委婉糾正。鼓勵學生髮表不同意見,尊重學生合理的選擇,給學生一個寬鬆的學習空間,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油然而生,學生逐漸地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了,提出的數學問題也能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決了。

三、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數學

這一課的教學中,我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數學。長短、高矮的比較並不是純粹的知識性的學習,而是一種體驗的活動。本節課,我通過“初步感知——直觀比較——操作練習”幾個環節的教學,使學生在活動中理解和掌握比較的方法。因此整個教學過程中,我雖作爲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讓學生進行有序的活動。在這些活動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高,都能積極的參與,思維的火花不時的出現。

四、聯繫生活實際引導學習

在實際生活中,比較大小、多少、長短、高矮是經常遇到的,學生也較熟悉。所以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通過聯繫生活實際,在活動中引導學生進行猜想、觀察、操作和交流,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讓他們學會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如從矮到高排隊、判斷鉛筆的長短和尋找最近的路、看誰做得多等。讓學生在活動中培養能力,發展思維。

五、不足之處

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如:

1、有些學生性格有些內向,在活動的過程中不夠主動,我在教學過程中有些忽略他們了。

2、給學生思考的思時不夠充足,老擔心內容上不完。

3、課堂的控制能力還有待提高。

幼兒園數學教學反思8

活動目標:

1、複習得數是3以內的加法,4以內數的組成。

2、通過創設情景,讓幼兒在操作過程中嘗試自己列出得數是4的加法算式,嘗試自編得數是4的加法應用題。

3、使幼兒進一步理解兩個部分數的交換關係。

4、培養幼兒分析推理能力,思維的敏捷性及幼兒動手嘗試的精神,訓練幼兒運算速度和準確性,激發興趣。

5、讓幼兒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6、樂意參與活動,體驗成功後的樂趣。

活動準備:

3以內加法算式卡、數卡4,蘋果、梨圖片4張,每個幼兒4個蘿蔔,4朵花,蘑菇圖片4張,兔媽媽、小兔頭飾,佈置好活動場景。

活動過程:

隨《十個數字跳舞》音樂,做手指遊戲。

一、複習得數是3以內的加法,複習4的組成

1。遊戲"開火車"複習得數是3以內的加法。

我們班的小朋友都很喜歡看動畫片,《動畫城》節目你們看過嗎?動畫城裏的聰明屋有位金龜子姐姐,她呀今天邀請我們到聰明屋去做客,她呀要看一下誰是最聰明的小朋友,現在我們就到聰明屋去吧!怎麼去呢?我們坐火車去吧!我們的火車幾點開?(出示加法題卡)嘿嘿!我們的火車幾點開?我們的火車2點開……

2。遊戲"又有蘋果、又有梨"複習4的組成

嗚……火車開到了聰明屋,看看,金龜子姐姐他們拿什麼來招待我們呢?導出"又有蘋果又有梨"的遊戲,一個蘋果幾個梨?(3個)……

3。遊戲"對數"

剛纔小朋友們對得真好,老師也來考考你們,我們來對數,舉起你們的小小手,我出1,你出幾?(3),1和3合起來就是4……

二、創設情景,在操作中嘗試寫出得數是4的加法算式

金龜子姐姐說:"你們都很聰明",現在我要請你們到智力迷宮玩,去智力迷宮前,我們必須學會一種新本領才能去,學什麼本領呢?

兔寶寶,我是兔媽媽,我告訴你們一件高興事兒,我們種的蘿蔔豐收了,請兔寶寶跟着媽媽到地裏去拔蘿蔔,每個寶寶拔4個蘿蔔,自己分一分,看有幾種分法?(個別回答,老師演示)拔了這麼多蘿蔔,我們把蘿蔔搬回家,搬的時候要聽媽媽的指揮,看看兩隻手上的蘿蔔一共有多少根?(4根),你們用什麼方法算出來的?(加法),怎樣列出這個加法算式,請兔寶寶將它寫在答題卡上,寫的時候,字要寫大一點,不然兔媽媽看不清楚,(兔媽媽幫助能力差的小兔講解列式)。

我們的蘿蔔豐收了,你們高興吧!我們來開個慶祝會吧!我們去採花來裝飾一下,我們每個寶寶都採到了花,一共採了幾朵(4朵),我們把手裏的花舉起來,看看兩隻手上的花交換位置合起來還是幾朵花?(4朵),兩隻手上的花雖然交換了位置,但是它們的和沒有變,請兔寶寶將加法算式寫在答題卡上,寫完之後把答題卡舉起來,小兔互相檢查一下你寫對了嗎?

今天,我們學會了新本領又可去智力迷宮玩,來,我們鼓鼓掌、嘿嘿,我真棒!

三、活動延伸

金龜子姐姐還想看看哪個小朋友最愛動腦筋,用老師提供的蘑菇圖片,自己試着編加法應用題,注意編加法應用題要講一件事,出現兩個數,提一個問題,問一共有多少?合起來是多少?

編應用題又是一樣新本領,會編的小朋友很能幹,不會編的也不用着急,下次老師要教你們編加法應用題的新本領。

活動反思: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始終把學生放在“主體”位置,始終以“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身份與學生一起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如分層練習體現不夠,課堂評價方式過於單一,課堂語言還不夠生動簡練等。

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我會進一步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慢慢感知體會算法,讓學生在具體情景中自我感悟,讓他們經過自己的切身體會發自內心的選擇出對於他們來說最簡便的方法,也就是讓學生學會怎麼學習、怎麼思考,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學習活動中充分地發揮出自己的個性和潛能,在體驗中獲取到知識,在成功中找回自信,更深刻地品味到學習的樂趣!

幼兒園數學教學反思9

設計意圖:

綱要中指出“教育要即貼近幼兒的生活,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通過房子的形象來引導幼兒認識四邊形、三角形和圓形,讓幼兒感知對生活中與它們相關的物體的認知和了解,並且能夠通過在給小動物換房子的過程中積極思考,啓發幼兒對數學產生興趣。

活動目標:

1.認識四邊形、三角形和圓形並知道其對應的基本特徵2.能夠把不同體型的動物對號入座不同的形狀

3.能積極地參與數學教學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和求知慾

活動準備:

知識經驗準備:有去過動物園的經歷或者認識大部分常見的動物(基本瞭解他們的體型)

物質材料準備:小動物形象卡片(大象、長頸鹿、河馬、小狗、兔子)和小動物住的樓房貼紙若干套。

活動重點:認識四邊形、三角形和圓形並說出它們的名稱活動難點:通過房子的形象來認識四邊形、三角形和圓形

活動過程:

1.互動導入,引出主題。

師:小朋友們,你們去過動物園嗎?(你們喜歡小動物嗎)那你們覺得動物園裏好玩嗎?那老師想問問小朋友們?動物園裏你們看到了什麼呢?

師:剛纔小朋友們都說了自己去動物園裏看到的小動物,這幾天動物園裏新來了好多小動物,讓我們一起來認識認識吧!2.展示圖片,通過房子認識四邊形。

師:動物園的園長爲了迎接它們的到來,特意準備了幾間房子。請小朋友們開動腦筋想一想,這個房子是什麼形狀?(自由回答,引導幼兒回答四邊形)

師:動物管理員給小動物都已經安排好了住所,但是他們並不喜歡,他們覺得這個房子一點兒也不漂亮,所以動物園的園管理員只好又給他們找了一套新房子,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3.展示新房子圖片,認識三角形和圓形。

通過各種漂亮的房子引導幼兒認識三角形和圓形

師:這次房子雖然很漂亮,但是小動物們還是不喜歡這套房子,大象說這個房子太小了,我都住不進去。長頸鹿說這個房子太矮了,我都脖子縮着真不舒服。

這可讓動物園的園長爲難了,那可怎麼辦,小朋友們,你們能幫它想想辦法嗎?

4.幼兒分組操作,給不同體型的動物對號入座不同的形狀的房子。師:小朋友們都非常棒,換房子之後,大象的房子變大了,長頸鹿的脖子也伸直了,每個小動物都很滿意他們的新房間,你們滿意嗎?

5.播放歌曲,結束活動。

小動物都很滿意小朋友們安排給他們的新家,他們都很感激你們呢!現在他們要回家了,讓我們最後在這歡樂的歌聲中和小動物們說再見吧!

活動反思:

1.整堂課沒有達到教學目標,在活動設計的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問題。直接出示房子圖片讓小朋友猜(房子的形象也不太鮮明),而並不是提前教幼兒單獨認識三種圖形並講清楚概念,導致幼兒對三種圖形產生混淆,結果課堂內容與目標偏離,沒有到預期效果。

2.沒有把握好時間。中班的一堂課應該控制在25分鐘左右,不宜超過30分鐘,這堂課明顯超出了30分鐘,主要浪費的時間在兩個方面(1)重複的提問和多餘的口頭語言,反覆的提問和重複無用的語言是導致時間超出的一大原因。(2)分組操作的時間浪費,比如說:材料不充足,三個小朋友要用一卷膠,那麼這之間就有等待的時間。還有沒有強調好遊戲規則,也會導致幼兒拿到材料通常不知道做什麼。這些都會導致課堂上時間的浪費。

3.語言不夠簡練和富有技巧性。(1)設計教學的時候應該考慮到在講課的時候說到的每一句話,“爲什麼要說這句話?這句話囉不囉嗦?夠不夠簡單明瞭?”自己對教案要熟悉,囉嗦重複無用的話全部去掉,那怕一個字也是多餘的。(2)避免消極性的提問“對不對?好不好?是不是?”這一類無用的提問最好少用,因爲根本沒有意義。(3)多使用技巧性的語言,講課中的語氣要根據教學的需要自由的轉化,比如:急促、緊張的環境就加快語速和強調重音,安靜舒適的環境就放緩語速和減小聲音,用趣味性的語言去創造一個良好並且適合教學的環境。(4)合理運用鼓勵性的語言去鼓勵幼兒,一是要保證適量,二是要保證新穎有趣。

4.缺少教學經驗。教學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這堂課我就沒有考慮到幼兒在應該先認識圖形再去通過房子認識,這是教學經驗的缺乏,如果多試講幾次可能就會避免這個問題了。

總結:無論今天講課的結果如何,再怎麼不理想,但收穫的特別多,我特別感謝各位老師提出的寶貴意見我會虛心傾聽並且在今後的教學活動中不斷改進。

幼兒園數學教學反思10

目標:

1、初步瞭解鐘的表面結構及時針、分針運轉規律,學習看整點。

2、養成按時作息,珍惜時間的好習慣。

3、樂於探索、交流與分享。

4、促進幼兒的創新思維與動作協調發展。

內容:

《時鐘》

準備:

時鐘模型一個、小時鐘若個

過程:

一、遊戲:猜謎語你見過什麼樣的鐘?(鬧鐘、座鐘、落地鍾)鐘有什麼作用?(起牀)

二、分發鐘錶,給小朋友每人一個鐘,請幼兒觀察(請你把看到的告訴老師)師:兩個針一樣嗎?

小結:最短的叫時針,較長的是分針。鐘面上有數字1-12,數字緊挨着數字之間爲1格,一共有12格。

三、《龜兔賽跑》故事導入師:誰贏了?

現在烏龜和兔子又比賽了,兔子代表分針,烏龜代表時針,它們比賽站在同一位置開始比賽。(兔子從12跑到12,跑了一圈;烏龜從12跑到1,跑了一格)誰跑得快?分針與時針誰跑的快?那再跑一次,烏龜會走到哪裏?

小結:分針跑一圈,時針跑一格,也就是一小時。

四:出示三個鍾,請幼兒觀察。

師:這三個鍾一樣嗎?哪裏一樣?有不一樣的地方嗎?請幼兒回答。

例: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1,師1點整。

(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點整)遊戲:考考你,請幼兒撥鍾。

那請小朋友想一想,怎樣來記錄時間?(幾點整就寫幾,兩個點,兩個0,表示整點)

五、遊戲:《老狼老狼幾點了》

幼兒說:老狼老狼幾點了?教師出示卡片,幼兒撥。

六、出示兩幅圖,你發現了什麼?

爲什麼時間一樣,而小朋友乾的卻不一樣?

你的一天是怎樣安排的?回家和媽媽一起制定一個時間表。

教學反思:

幼兒興趣非常高,並記住了時間,培養了他們熱愛時間的好習慣。

幼兒園數學教學反思11

1、通過觀察物體量的差異,能按物體的某一特徵進行正、逆排序。

2、會獨立取放、整理和正確使用操作材料。

3、培養幼兒與同夥的協作能力。

4、培養幼兒思維的可逆性和傳遞性。

二、教學重、難點:

會獨立取放、整理和正確使用操作材料。

三、活動準備:

大小和長短均不同的瓶子、小棒每人各5個;筐子每組2個。教學掛圖《怎麼排》。

四、活動過程

一、遊戲“找不同”

1、教師出示瓶子和小棒,讓幼兒點數其數量。

2、請幼兒找出大小和長短不同的瓶子與小棒,並說出物品的差異(如最大或最小的瓶子和最長或最短的小棒)。

二、物品排序

1、讓幼兒給大小不同的5個瓶子排隊(如按由左向右的順序排列),教師可啓發幼兒先按從小到大的順序,再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

2、將幼兒分成若干小組進行比賽,每組幼兒互相協作把若干根小棒按從短到長或從長到短的順序排列。

3、想一想:將正排序變成逆排序時,怎樣才能又快又好地按順序排列瓶子或小棒?教師引導幼兒嘗試探索從一種排序方法改變爲另一種排序方法時的最佳方案。如:改變5根小棒的排列順序時,中間的一根不動,將第1根和第5根、第2根和第4根小棒對調,這種方法最快。

4、活動結束時,要求幼兒學會整理材料,將材料分門別類放在兩個筐子裏。

三、觀察畫面《怎麼排》

1、教師引導幼觀察並講述畫面的內容。

2、啓發幼兒在畫冊上用點子的數量分別給粗細和厚薄不同的物品排序,並說出排列規則。

幼兒園數學教學反思12

活動名稱:

小雞捉蟲

活動目標:

1、學習5以內的手口一致點數,並能按數取物。

2、瞭解小雞會捉蟲的本領,體驗模仿小雞的樂趣。

3、在感受歌曲的基礎上,理解歌曲意境。

4、藉助圖譜記憶歌詞、學習歌曲。

配套課件:小班數學課件《小雞捉蟲》PPT課件

活動準備:

PPT、小蟲若干、盤子人手一個(寫有2—5數字)、小鈴

重點:學習5以內的數量

難點:嘗試按數取物。

活動過程:

一、觀察情景圖

1、看看,草地上誰來了呀?(雞媽媽和小雞寶寶)

2、數數雞媽媽有幾隻,小雞有幾隻。(引導幼兒一起來數)

3、和雞媽媽及它的寶貝打招呼(有:小黑、小黃、小白、小花)

4、雞媽媽請小雞去捉蟲,看看小雞們在哪裏捉蟲?

5、數一數每隻小雞捉了幾條蟲?(幼兒數一數,點擊圖片出示數字)

小班上學期數學教案《小雞捉蟲》含PPT課件

三、小雞裝盤

1、觀察盤子,請小雞幫雞媽媽裝盤。(根據盤中數字取小蟲)

2、小雞按數取物。媽媽給每個小雞準備了一個盤子,請你看看盤子裏是數字幾,就裝幾條小蟲。

四、小雞回家

1、拿着盤子,雞媽媽和小雞寶寶高高興興的回家。

教學反思:

今天我組織的這個活動是由小班主題活動《小雞出生了》修定而成的。選擇這個活動後,我反覆推敲並進行了重新調整,通過形象生動的多媒體課件來豐富孩子的感性經驗,激發孩子模仿探索的慾望,並根據小班下學期孩子的能力水平,適當增加了一點難度,讓孩子多一些挑戰困難的勇氣。

在活動的一開始,我利用富有誇張性的小雞動作,調動起孩子們參與活動的興趣,讓孩子們動起來,同時也是整個遊戲活動的熱身運動。接着利用大屏幕上的雞蛋圖片,引發出兩個問題:誰住在裏面?雞寶寶在蛋殼裏是什麼樣子的?通過孩子們的回答和模仿表演,扣住了活動的目標。蛋殼房子裏住着小雞寶寶,孩子們都知道,但小雞寶寶是怎樣啄破蛋殼出來的,孩子們卻很陌生,此時,我利用直觀的多媒體課件攻破這個難點,爲下一步孩子們模仿表演小雞出生做好了鋪墊。

小班孩子對動作的記憶尚屬無意記憶,我自編了朗朗上口的兒歌配合動作模仿小雞出殼,孩子們趣味盎然,表現的非常投入,非常積極。接下來的小雞捉蟲這一環節,我先強調遊戲規則,讓孩子們明白通過小路時要一個跟着一個走,培養小班幼兒遵守只須,自覺排隊的意識。當第二次遊戲時,我提高難度,遊戲環節中增加了小橋,讓孩子們在保持平衡的前提下,一個跟着一個過小橋。既達到了通過窄路的目標又鍛鍊了孩子的平衡能力。

最後一個環節是放鬆活動,我準備了比較舒緩的小雞音樂,讓孩子們在優美的律動中放鬆身體的各個關節,結束活動。

當然,我在組織活動的過程中有時只顧及整個活動的進程,忽略關注個別幼兒,沒有很好的督促他遵守遊戲規則,致使個別幼兒走小路時,不是從開始就踏上小路,而是從中間插入隊列。可能我組織的.過程中還有一些疏漏我自己沒有發現,請各位評委給予指正。

幼兒園數學教學反思13

設計意圖:

遊戲是幼兒最感興趣的活動形式,幼兒遊戲中蘊藏着發展的需要和教育契機,新《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教育應“以遊戲爲基本活動”,基於這一理念,我把猜想遊戲定爲該教案的主要遊戲形式。同時,中班幼兒注意集中時間短,如果注意對象單調無變化,不符合幼兒興趣,注意的穩定性就小,爲了讓幼兒“複習10以內的數”這一抽象的數學概念,我設置除了以猜想遊戲的形式,我還設置了情境化,採用水果娃娃這些幼兒生活常見的事物來引起幼兒的注意。從猜水果娃娃的數字、給水果娃娃的數字排序、點數結合拼水果、運水果等環節,讓幼兒在猜猜、想想、看看、數數的輕鬆的遊戲中自我探索複習10以內的數。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提高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目標:

1、在猜猜、想想、看看、數數的遊戲中複習10以內的數,體驗相鄰兩數的數差關係。

2、在觀察水果和數字的同時,培養對事物的專注、記憶能力。

3.願意傾聽老師與同伴的講述,能按要求進行操作活動。

活動準備:

教具:課件;學具:水果的背面有圓點和數字,塑封條。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出示水果,引起興趣。“這是誰呀?小熊在果園裏摘了許多的果子,我們一起來看看都有些什麼水果?”(蘋果、梨子、草莓、香蕉、櫻桃、菠蘿)我們來數數,一共有幾種水果娃娃呢?6種。

二、水果遊戲

(一)猜猜水果身上的數字

1、這些水果要和小朋友玩個猜數的遊戲,每個水果的身上都藏有一個不同數字,而且這些數字是在5—10之間的,你們知道5—10之間有哪幾個數字呢?

A、蘋果說“我是5—10之間最小的一個數字?我的數字就是5”。

提問:“蘋果的數字是幾?爲什麼?剛纔蘋果怎麼說的?

B、梨子說“我比5多1”,誰知道這個數字是幾呢?6

C、香蕉娃娃說“我比7多1”,那是幾呢?8

D、草莓娃娃說“我比8少1”那是幾呢?7

E、“你們看看5————10數字中還剩下哪兩個數呢?9和10,那櫻桃和菠蘿誰是9誰是10呢?”

櫻桃說:“我的數字比菠蘿小,誰能告訴大家是幾?9那菠蘿娃娃是數字幾?10

2、現在老師看看你們記住了沒有,師指認每個水果娃娃,讓幼兒說出背後的數字。

提問:你是怎麼記住的?

3、猜猜少了哪個數?

現在老師任意拿走一樣水果,問少了幾,是什麼水果,重複指認水果和數字。

(二)給水果排排隊

1、水果娃娃後面的數字都出來了,那現在水果娃娃想考考大家,想請你們按照水果娃娃身上的數字來排隊?誰願意來排隊。

2、幼兒上來爲數字排隊,說說你是按照什麼順序排隊的?

3、這個小朋友是按照從小大的順序來排隊的,那麼你們想不想看看後面的水果會按照什麼來排隊呢?

4、小結:水果是按紅黃紅黃的規律來排的。

5、還有沒有不同的排法?那水果會是按照什麼規律排隊的呢?

三、拼貼水果

1、教師講解作業。

小熊在果園裏還摘了許多的果子呢,我們一起來看看?老師這兒有一張帶有圓點的卡片,看看上面的數字是幾?數數看上面有幾個圓點,那夠嗎?除了看數字外,還要看看卡片的顏色相不相同,這下對了,猜猜老師手裏的會是什麼水果呢?

2、幼兒動手拼水果。

現在請小朋友也取一張有圓點的卡片,數數有幾個圓點,再找它的另一半,看看顏色對嗎?反過來就是一個水果,你別說出來,呆會讓我來猜猜好嗎?

3、教師評價作業。

你們都拼好了嗎?誰願意讓我來猜猜你的水果是什麼?當老師猜出幼兒的水果後,讓幼兒把水果送到第幾輛卡車上去,遊戲重複幾次。

四、品嚐水果

小朋友今天真能幹,和水果一起完了猜數的遊戲,那老師想請大家一起品嚐美味可口的水果。

活動反思:

這節課上下來,感覺選材還是比較好的,比較貼近生活,而且課堂上內容大部分孩子都會。只是我自己覺得又要白板,又要兼顧小朋友課堂上的呼應,所以感覺離孩子有些遠。另外,由於我選擇全班小朋友上,所以紀律不是很好,到操作部分,有的孩子第一次看見投影儀,很新鮮,一直跑到投影儀處張望。同時,聽課的老師也向我提出了幾點建議:水果的對話可以錄在課件裏,不需要老師一直說。

幼兒園數學教學反思14

1.引導幼兒正確感知4以內的數量,能按同一數量歸類,匹配數量相應的同類實物。

2.通過嘗試活動發展幼兒的思維、理解和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活動準備:

1.場地上畫有1-4個點的小動物家4個。

2.教具一套:投影機、錄音機、磁帶、投影片4張。

3.學具人手一套、動物印章、印泥、食物、卡片、點卡。

活動過程:

一、創設嘗試情境,激發嘗試慾望,引導幼兒感知4以內的數 :

1.聽音樂《騎小車》去參觀動物村(音樂附後),依次出現投影小貓、小狗、小雞、小免的家,讓幼兒說說每種小動物有幾隻?可以用幾的點卡表示?動物家的標記是幾個點?

2.嘗試按動物的數量模仿動物叫幾聲。

3.幼兒按點卡數找相應數量的小動物,並拿相應數量動物愛吃的食物。能力弱的幼兒,教師作適當的暗示,如4只小兔就拿4個蘿蔔。

二、幼兒玩“找小動物回家”的遊戲

讓幼兒在活動中感知4以內的數量,教師注意幼兒是否按照自己戴在脖子上的點卡找相應數量動物的家,並送相應數量的食物給動物。觀察幼兒的嘗試活動,對能力弱的孩子給予適當的提示。

三、遊戲“小貓小狗小刺蝟”脖子上戴着1-4點卡的幼兒在音樂聲中,自由組合玩“小貓小狗小刺蝟”遊戲,結束課題。

“小貓小狗小刺蝟,請你猜猜我是誰。”當唸到“誰”時圈上的孩子站好不動,讓圈中央的孩子摸一摸,說出被摸着的是幾個點的誰。

教學反思:

本活動以孩子喜歡的故事爲主體,把抽象的點數巧妙的融入故事情節。故事吸引孩子動手動腦,吸引孩子求知的慾望。讓孩子在聽故事的同時學會點數,並說出總數,在做做玩玩中,自然完成教育目標。

由於孩子年齡小,不喜歡久坐,爲此,我把兒歌《我會骨碌碌》整合到故事裏,即滿足了孩子好動。又讓孩子運用肢體動作來感知點數的樂趣。在此環節中,我儘量引導孩子擴散思維動手錶示數字,爲以後學習數的組成做好鋪墊。我感覺本活動最明顯的特點是溫故而知新。在玩中學,在學中玩。

首先利用小車引導幼兒複習3以內的數量,在此我覺得這是這節課的第個亮點,我的複習不是單純的複習點數,而是利用幼兒感興趣的車子來進行復習。過後我利用故事,引起興趣,在這個環節中,我利用故事向幼兒傳述新的知識點,使幼兒在愉快的故事中學到了新的知識。而後我引導幼兒觀察,感知數量,在這個環節中我利用掛圖,讓幼兒說出圖中有什麼,它們分別有幾隻,讓幼兒進一步,感知4以內的數量,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

最後運用遊戲,鞏固複習新授知識在這個環節這個中我利用小豬獎糖的方式來鞏固4以內的數量的點數。我開始提出要求,小豬隻請喲而點數4顆糖,不能多也不能少,要求幼兒在拿時必須是邊拿邊數,做到手口一致地數,在檢查過程中,只有一個幼兒沒有拿對,其餘幼兒全對了,我覺得這也是這節課的亮點。

幼兒園數學教學反思15

一、活動生成:

作爲一線教師,管理班級物品不丟失是常規工作。到了大班後,隨着孩子們能力的增強,我們經常會請他們幫忙來數數量較少的東西。雖然每次都是請一兩個孩子,可總會有許多孩子積極地來幫忙。看到孩子們忙得“不亦樂乎”,我便想到通過統計班級物品,讓孩子學習簡單的統計方法。條形統計圖淺顯易懂,可以清楚地看出數量,便於比較多少,還可以幫助幼兒形成較爲規範的統計概念及方法,對其終身發展也有一定的價值。

二、設計意圖

每個孩子,從來到這個世界的那一刻起,就開始和物質的、直觀的現實世界發生了直接的接觸,同時也就意味着開始了與隱藏在直觀的現實世界背後的數學世界發生了這樣那樣的聯繫,也就意味着他每時每刻都在接觸一個由一定的“數”,按一定的“形”和“序”構成的數學的世界,這就爲幼兒獲取數學體驗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新《綱要》要求:“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的數、量、形、時間和空間等現象產生興趣,建構初步的數概念,並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遊戲中某些簡單問題。”“善於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遊戲和偶發事件中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這就要求我們的數學教育應着眼於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熟悉的自然資源和感興趣的事,讓幼兒獲得數學經驗。

三、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做條形統計圖的方法,並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2、學習通過圖表感知數量的多少。

3、體驗積極幫助他人的情感。

四、活動準備:

1、每組桌面玩具:穿線板12個,小機器人9個,套筒7套;

2、條形統計圖範例一幅;

3、小統計圖人手一張,水彩筆,白紙。

五、活動過程

1、創設情境,激發幼兒學習統計的興趣。

師:好幾天沒有清點我們最喜歡的玩具了,今天我請全班小朋友都來幫忙數一數,願意嗎?

幼兒:願意。

2、感知探索,學習簡單的統計方法。

(1)鼓勵幼兒嘗試用自己的方法統計出玩具的數量。

師:不過我今天是有要求的,請小朋友認真聽好哦:每組小朋友數一數自己桌上的玩具有幾個,然後把你數的結果記錄在白紙上。

(2)交流統計結果,學習簡單的統計方法。

請小朋友說說你用什麼方法記錄的。(記錄結果:點點、照樣子畫下來、畫對勾等。)

總結統計方法:先畫出標記,再記錄出數量。

3、觀察認識條形統計圖。

(1)出示條形統計圖,引導幼兒觀察、認識同伴的統計方法。

我們剛剛的記錄中哪種玩具最多?哪種最少?怎樣讓別人不用數數也能一下就看明白呢?今天我也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張記錄表,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這張圖上記錄了誰的數量?怎麼看出來的?它們各有幾個?你怎麼知道的?誰的數量最多?誰最少?也沒數怎麼就能知道呢?穿線板比機器人多幾個?誰能不用點數就看出了套筒有幾個?

(2)討論總結:這種記錄表和你剛做的記錄表有什麼不一樣嗎?你還在什麼地方見過這種記錄表?這種記錄表有個名字叫條形統計圖。

4、操作體驗,學習製作條形統計圖。

(1)出示空白條形統計圖紙,引導幼兒討論製作方法。

(2)幼兒自由選擇任務,動手製作成條形統計圖。

爲幼兒提供統計的物品有:幼兒的男女人數和客人老師數,教室的桌子、小椅子和玩具框。

(3)交流分享。先做完的幼兒可與同伴交流,全部完成後集體展示幼兒的統計圖,請個別幼兒講述自己的統計。

5、活動結束

今天我們學習了用條形統計圖來統計物品,小朋友們很棒!回到家我們也用這種方法幫助爸爸媽媽來統計一下家裏的物品好嗎?統計好了明天帶過來貼到展示牆上,大家互相看看,講講。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