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父母應如何培養寶寶的競爭意識

父母應如何培養寶寶的競爭意識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7.4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父母應如何培養寶寶的競爭意識,後天的啓蒙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孩子的智力,適當減輕孩子的壓力是很重要的,要教會孩子克服這些困難,應該與孩子共同解決問題,一同成爲更好的人。看完父母應如何培養寶寶的競爭意識,學着啓蒙家裏的小天使吧!

父母應如何培養寶寶的競爭意識

父母應如何培養寶寶的競爭意識1

一、培養寶寶正確的競爭意識

競爭意識與自我意識緊密相聯,清晰的自我意識是在與他人的比較之下才顯現出來的。幼兒期是寶寶自我意識發展的關鍵期,爲了發展自我的個人心理,需要擁有與別人區分開的、獨特的、私有的經驗,從而顯示出自己的獨立人格。爲了在不同對象面前表現自己,孩子需要了解自己的言行將會如何影響自己在別人眼裏的形象。競爭意識的萌芽,正是孩子自我意識發展的重要表現,家長應及時予以支持與正確引導。

二、培養和發展寶寶的個性

有些寶寶需要競爭的刺激才能把潛能充分發揮出來,如果把握正確,競爭意識可以成爲孩子盡力把事情做好的動力。心理學研究表明,個性與競爭能力緊密聯繫,具有良好個性的孩子,對待競爭問題會更理智、更積極。家長要從孩子本身的性格特點和興趣特長出發,培養孩子完善的人格,使其具備更強的競爭能力。

除了個性原因外,特別注重自我意識、忽略別人感受的孩子,往往還沒學會怎樣和別人相處。他需要知道:如果他爲了爭第一,而令別人不開心,就可能失去別人的友誼。家長要讓孩子明白:永遠不要只着眼於和別人爭高下,而是向自己的能力極限挑戰。

三、端正寶寶競爭的心態

倘若爸爸媽媽們對寶寶競爭慾望過強感到憂慮,應該先幫寶寶端正心態,要讓寶寶明白競爭是展示自身實力的機會,是件美好的事,要用從容的心態看待超越和被超越,不應充滿妒忌和憤懣。而參與競爭的意義之一,就是學會有風度地接受失敗,並且誠心實意地祝福對手。告訴孩子,在競爭中得到勝利固然值得驕傲,但和同伴之間的團結協作的精神,也是現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品質。家長用自身行動作出良好的示範,孩子自然會感同身受。

四、鼓勵寶寶相信自己

鼓勵寶寶勇於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用自己的價值觀判斷是非,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實現所追求的目標,而不是隻能通過競爭來體現自我價值。要讓孩子明白,自己在盡了最大努力之後,能做一個繼續努力的贏家或是毫不氣餒的輸家,而不是過分注重競爭本身。

反饋總結:

如果你的寶寶愛爭強好勝,或者說競爭意識很強,其實並不是說絕對是一件壞事,或者絕對是一件好事。只有爸爸媽媽培養寶養成良好的競爭意識,才更有利寶寶的健康成長。爲此,爸爸媽媽應該培養寶寶形成正確的競爭意識,培養和發展寶寶的個性,端正寶寶競爭的心態,鼓勵寶寶相信自己。這樣寶寶在中庸之道,競爭取勝了。

父母應如何培養寶寶的競爭意識2

  競爭意識與競爭能力

經常看到媽媽們討論這樣的話題,如何培養孩子的競爭意識。大家都說我們處在一個競爭的社會,生活中無處不存在着競爭,要儘早培養孩子的競爭意識,讓孩子們瞭解競爭的殘酷性,讓孩子勇敢地積極參與競爭,才能在未來的社會發展中佔一席之地。媽媽們說,從上幼兒園起,到學校,以至走上社會,孩子們哪裏不面臨着競爭?我們只有從孩子還沒有上幼兒園的時候,就開始灌輸給他/她競爭的意識,他才能在社會交往的發展過程中不受人欺負,步步領先。

其實,正因爲這個社會是一個競爭的社會,纔不用教導給孩子如何“競爭”。即使在動物世界中,同種動物間也存在着競爭的'關係,動物天生也會懂得如何參與從覓食到求偶的各種競爭,同時自如地選擇在某種情境下與同類甚至異類競爭或者合作。人生來也存在着競爭意識,可以在良性競爭的遊戲規則中,積極參與,自由選擇,這纔是積極的、有質量的人生。人爲地向孩子強調競爭意識,反而會起到破壞作用。

看到過這樣的一個例子:親子園裏,一個小朋友看上了另一個小朋友玩了一會兒、剛剛放在手邊的一件玩具,上來就拿,哪知另一個小朋友沒有放棄,而是動手打了他一下,他沒有還手,愣了一下後立即放棄了這個玩具,自己去尋找了另外一件。

其實事已此,應該算在自然狀態上比較圓滿地結束了,家長也無需在這個時候介入事件藉機教育孩子如何遵守規範。但可以理解的是,被打了一下的那個小朋友的家長,看到孩子沒有打回去而是掉頭就走,心裏不太舒服,雖然孩子沒有在意,而是換了一件玩具高興地玩起來。

家長很委屈,覺得既然那個小朋友已經把玩具放下了,我的孩子過來爲什麼不能玩?更難過和擔憂的,是自己的孩子這麼小就連搶個玩具都不敢,以後如何面對社會的競爭?交流中其他的各位媽媽也紛紛發言,其中佔主流的聲音是:走上前去,教孩子打回去。我們不欺負人,也不能讓別人欺負了!要灌輸給孩子競爭意識,不能輸在起跑線上。

其實,這樣的一個小故事,和欺負不欺負沒有多大的關係。那個孩子雖然玩了半天這個玩具剛剛放在手邊,但不一定意味着他要放棄這個玩具了,也許只是哪裏癢癢了要用小手摳摳,這個時候另一個小朋友上前拿玩具,他當然要“捍衛”了。話又說回來,孩子們很好地自己解決了一次矛盾,在這個過程中,雙方都學到了交往的規則。如果家長硬要走上前去協助,也只是教給他們一些交往的技巧,如儘量使用語言進行交流等。但家長如果教給第二個孩子走上前打回去,那是教給孩子競爭嗎?這隻能教給孩子一種概念,暴力強勢。如果雙方家長出於同一個“不受欺負,參與競爭”的觀念,一個教孩子上前打回去,另一個教孩子再還手,兩個孩子最後爲了一個玩具,一定要打出個結果,勝利的,是更暴力的那一個。這是家長想要的競爭教育嗎?

在家長們談論“不受欺負,要培養競爭意識”的時候,其實已經暴露出了家長自己的競爭意識問題。如果跳出我們個人的生活圈子,從宏觀的角度看問題,那些競爭力強的社會人士,倒不大談論競爭意識話題,積極談論競爭的,往往是在競爭中備受壓力的人們,很多家長因爲自己在社會競爭中感到了巨大的壓力,甚至感覺到自己處於劣勢,纔不自覺地把這種壓力轉移給了孩子,對這種普遍存在的競爭異常敏感,刻意培養孩子“好強”、“爭第一”、“做人上人”的觀念。其實,我們身邊的那些成功的例子,其成功的原因不是因爲當事人空有強烈的競爭意識,而是因爲他們有強大的競爭能力,是他們自身的高素質,決定了他們在社會競爭中脫穎而出。所以家長與其強調培養孩子的競爭意識,不如注意培養孩子的競爭能力。

而在競爭這個問題上,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過多地強調孩子的競爭意識,不會增強、反而會降低孩子的競爭能力,甚至會讓孩子陷入惡性循環的怪圈。顯而易見,過多地渲染競爭的恐懼,不利於孩子正確地認知社會,不利於孩子建立與他人的友善、對社會的友善與信任,這種恐懼感會妨礙孩子積極參與社會生活,參與良性競爭。還是舉上面的這個例子,無論兩個孩子哪一個打勝了得到了玩具,孩子們都會清楚地認識到要不遺餘力地打壓對方,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我打敗對方就能勝利,而不是我自己努力提高自己取得成功。這種將競爭的勝利過多建立在關注對方失敗的基礎上的做法,恰恰是惡性競爭的一個基本要素,其實所有的成功,都不是對方的失敗,而是自己能力的突破。良性競爭的雙方,通過對自己能力的不斷提高和競爭,推動了整個社會的進步。而惡性競爭,恰恰是競爭雙方的自我毀滅。對於每位家長來講,我們在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主動參與競爭,能夠在競爭中取勝的時候,一定要冷靜想清楚,我們到底想讓孩子參與有建設性的競爭,還是毀滅性的競爭?想清楚,到底是孩子沒有競爭意識,還是我們自己有競爭恐懼。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